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是直击中国家庭财商教育问题的第一本书,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现状的财商教育读本。《当孩子遇到钱》是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30年儿童财商教育全记录,徐老师认为富孩子与穷孩子之间的差别并非血统和运气,而是家长是否意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推荐

《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简介:钱可育人,亦可毁人。孩子一出生便生活在金钱的世界里,在理财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生存能力的今天,如果孩子缺少对金钱的了解和良好的财商教育,会导致长大后为金钱所累、受金钱之苦,甚至走向极端。

《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由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用自己积累了30多年教育经验,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财商教育成功案例,将财商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直击中国家庭教育的盲点和误区,向家长传授简单、实用、有趣的财商教育方法,让孩子的财、智、情三商均衡发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当孩子遇到钱

 ·从何时起孩子会遇到钱?/2

 ·为什么有的孩子乱花钱?/7

 ·为什么女儿愿意跟爸爸要钱?/24

 ·为什么儿子愿意跟妈妈要钱?/32

 ·毁孩子一生的坏习惯/45

 ·成就富孩子的好习惯/52

第二章 遇到钱,孩子就遇到选择

 ·先懂钱,再懂选择/63

 ·选择抱怨,儿子变成病孩子/68

 ·选择娇宠,女儿变成穷孩子/72

 ·父母的选择,决定孩子的命运/75

 ·选择“超市”为课堂/88

 ·选择“大自然”为老师/91

 ·孩子的100种选择/103

 ·远离“选择困难症”/108

第三章 遇到钱,孩子就遇到智慧

 ·眼睛发现的财富,让孩子眼观六路/118

 ·耳朵听来的财富,让孩子耳听八方/123

 ·嘴巴说出的财富,让孩子能说会道/132

 ·双手创造的财富,让孩子心灵手巧/139

 ·双脚舞出的财富,让孩子行走无疆/146

第四章 遇到钱,孩子就遇到尊严

 ·用“AA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156

 ·“说穷就变穷”与“想好就能好”/159

 ·不要让“贫穷”成为借口/165

 ·穷人和富人的差别/17l

 ·正能量成就富孩子/176

第五章 遇到钱,孩子就遇到良知

 ·良知——无形的力量和财富/186

 ·父母的“点金术”/191

 ·诚信来自鼓励,撒谎来自惩罚/196

 ·给孩子“担当”的空间/199

 ·告诉孩子“助人助己”的人生哲学/207

 ·用良知激活孩子的潜质/215

第六章 遇到钱,孩子就遇到财商

 ·启蒙财商,让孩子长学识/226

 ·激活财商,让孩子长见识/234

 ·点亮财商,让孩子长胆识/243

 ·教孩子管理“压岁钱”/251

 ·给孩子办张银行卡/257

 ·帮孩子创建双财富银行/266

试读章节

从何时起孩子会遇到钱?

从一出生,孩子就会遇到钱,随之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钱和做人、做事、交友、选择、尊严时刻发生着各种联系。钱只是一个物物交换的媒介,但当孩子遇到钱时,它就会摇身一变,变成“智商、情商、财商”三商启蒙的钥匙。

年轻的父母,你找到这把钥匙了吗?

1—3岁的孩子在超市遇到钱

钱是硬币和纸币,但在1—3岁的孩子眼里,钱就变成了吃的、穿的和用的。

3岁前,孩子从父母的言行里听说钱,看见钱在父母的口袋里跳来跳去。钱是家中的晴雨表,父母口袋里有钱就是“晴天”,没钱就是“阴天”。钱能控制家里的气氛。

钱孤零零地放在家里,只是一些硬币和纸币,但一进商场和超市,在孩子看来钱就会变魔术,一会儿就能变出一推车的商品。

所以,当孩子在超市遇到钱,父母将遇到什么呢?

我曾多次在超市观察过2—3岁的孩子,跟着父母进来时,推着车高高兴兴,可走出超市时,有噘着嘴生气的,有抹眼泪哭鼻子的,还有蹲着不走的。

超市开放的货架激活了孩子的各种欲望,所以,一进超市,孩子先遇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约束和限制,乐此不疲地往篮子里装,可走到收银台,一遇到钱,父母又一样样从篮子里拿出去,这时孩子就不干了,开始和父母闹。这样的故事天天在超市上演。

第一幕:一个小女孩,从货架上拿了几种食品,妈妈说这个太贵了,妈妈没带那么多钱,下次再买,小女孩乖乖地把东西放回原处。

第二幕:一个小男孩,抱着很多玩具往车里装,妈妈说口袋里的钱不够,只能买一样,小男孩不相信,伸手去掏妈妈的钱包,翻看究竟带了多少钱。

第三幕:在收银台,一个小男孩推着车,妈妈交钱时,跟收银员说,只买一种玩具,其他收回,小男孩蹲在地上不走,哭着闹着等妈妈妥协。

在超市,当孩子遇到钱,父母就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教孩子做选择?

2.如何教孩子控制欲望和管理情绪?

3.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3—6岁的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钱

3—6岁的孩子经常在想象和游戏里遇到钱。

在游戏里,钱可以通过想象、游戏、移动交换变成各种想要的东西,孩子通过玩买卖东西的游戏,学习钱物交换和人际沟通,以及寻觅、探索周围的世界。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钱,孩子自然会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在游戏里会遇到各种角色的扮演,遇到讨价还价等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学、人际沟通学、创意管理学都蕴藏在孩子的买卖游戏里,所以,当孩子在游戏里遇到钱时,父母不要武断地认为孩子的游戏无意义,而要从中发现孩子的财商天赋。

很多世界财富大亨儿时都曾在游戏中遇到钱。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布莱森,4岁时在家举办了一个小火车玩具展,向小朋友收两块巧克力作为门票。美国财富大亨巴菲特5岁时摆小摊卖口香糖,瑞典英格瓦5岁时卖了一盒火柴,挣来第一桶金。因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的财商智慧不但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也点亮了世界。

6—9岁的孩子在购物和劳动中遇到钱

挣钱是一种能力,花钱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6—9岁时开始彰显。

民间有一种说法,问孩子多大了,经常用“能打酱油”‘来证明孩子顶用了。打酱油这么一件小事,为什么能证明孩子长大了?

打酱油要拿钱去买,要走出家门跟人打交道,花钱要算账,提酱油要用力气,既是劳动,又是购物。购物需要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交往能力等等。所以,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独立会花钱办事,不吃亏上当是一个重要标志。

当孩子在劳动中遇到钱,父母要抓住机会跟孩子谈钱的来路:

钱从哪里来?

哪类劳动挣钱多,哪类劳动挣钱少,为什么?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靠自己劳动挣零花钱,让孩子从小接触真实的生活。美国费拉·格雷6岁时靠捡石头,在石头上做画挣钱,8岁时被评为商业奇才。

当孩子在购物中遇到钱,父母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谈钱的去向。9—12岁的孩子在面子和尊严上遇到钱

多年前,有个朋友在电话里失声病哭。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

儿子偷了家里的钱,请全班同学吃羊肉串上瘾,后来又请喝啤酒。老

师把她叫到学校,她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儿子学习成绩平平,每次

家长会都被点名批评,现在,偷家里的钱竟是为了请同学喝酒,太辜

负她的期望了。

拿钱买面子买尊严,这是9~12岁的孩子常干的事。老师和家长总把这样的行为归于品德的问题,甚至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其实,这种行为源自一种心理需求。孩子渴望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渴望被重视和关注,如果在学业上不能赢得关注,必然要选择其他的方式,如模仿成人摆阔、拿钱拉人脉等,买人缘便成了部分孩子的选择。

当孩子的面子和尊严遇到钱,父母不用着急和恐慌,只需要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坦诚地谈谈中国父母最忌讳跟孩子说的那个字——“钱”:

钱能干什么?

钱能买来什么?买不来什么?

钱能不能买来面子和尊严?

P2-4

序言

当孩子遇到钱,孩子还会遇到什么?

1999年,美国推出世界最小的CEO——15岁男孩卡梅伦,一时风靡日本。

2009年,印度推出世界更小的CEO——9岁女孩苏蕾什,在美国拿到大奖。

2011年,英国推出世界最最小的CEO——8岁男孩哈里·乔丁,要到中国建厂。

卡梅伦在学习中遇到钱,苏蕾什在网上遇到钱,哈里·乔丁在游戏中遇到钱。因为遇到钱,他们开始和钱对话。钱不但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控力,而且还点亮了他们的财商智慧。

谁成就了他们?

为什么钱竟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横空出世?

当我们把孩子关进教室,忙于为奥数成绩加分时,美国、印度、英国的孩子已开始靠创意挣钱,拿钱去创业,利用互联网叱咤全球商界。

当我们忙着帮助成千上万个孩子戒掉网瘾时,他们的父母却以钱为钥匙,帮孩子开启财商之门;以互联网为平台,实施创业操练的财富教育。

今天的中国富了。

中国人腰包鼓了,有钱了。

中国孩子在学习、交往、游戏和网上,也天天遇到钱,为什么中国没有出世界最小的CEO呢?

因为我们的教育把孩子和钱分离开来,不是让钱避开孩子,就是让孩子避开钱。所以,当孩子遇到钱时,因父母恐惧钱的铜臭味过早地污染孩子,拒绝和孩子谈钱。我们的家庭教育屏蔽了两大话题:一是钱,怕孩子被钱腐蚀;一是性,以为孩子无师自通。结果埋下两大隐患:孩子对钱和对性的强烈好奇心。所以,在媒体报道的各种青少年犯罪案例中,有关钱犯罪和性犯罪的比例节节攀升。对钱和性的无知,让孩子变得无所畏惧或胆大妄为。

孩子天天遇到钱,父母却不和孩子谈钱,不教孩子如何管钱,导致一些孩子大学毕业仍不知道钱从何来,把父母的口袋当作提款机;因不给孩子正能量的金钱观,致使一些孩子放任自流或走两个极端——要么挥霍无度,要么抢劫盗窃。

中国有句古话:“口不言钱。”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规箴》,一说就说了两千多年。有知识的人避开谈钱,有品位的人躲着说钱。富裕家庭不和孩子谈钱,父母觉得攒的钱足够孩子花几辈子;贫困家庭不和孩子谈钱,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自然会有钱。因此,关于钱和财商启蒙现在在很多家庭还是一片空白。

孩子天天天遇到钱,就如同抬头看天、出门看地一样自然。

遇到钱,孩子必遇到选择。

遇到钱,孩子必遇到智慧。

遇到钱,孩子必遇到尊严。

遇到钱,孩子必遇到良知。

遇到钱,孩子必遇到财商。

早晚遇到钱,谁来教孩子正确对待钱呢?

父母!

钱有两副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作为父母,从小就要教孩子辨认钱的真面目,以免孩子被魔鬼所迷惑。

钱有两种魔法:一种叫力量,一种叫陷阱。作为父母,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钱的正能量,不让孩子因钱而误入歧途。

如何正确对待钱?从秦始皇造币时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答案,并把“外圆内方”的智慧刻在钱币上。钱在社会和人群中流通,必须顺应社会的变化,“外圆”才能流动和应对变化。钱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介质。钱可取之正道,也可取之歪道;钱有黑心钱,也有良心钱。“内方”才能把握钱的法度和原则。

小小古钱币蕴藏着至高的财富智慧。如果早期教育赋予孩子这一智慧,孩子就能学会驾驭钱,让钱为人服务;反之,钱就会成为人的主宰,人自然要沦为钱的奴隶。

贪慕金钱,钱能毁了人;正确对待钱,钱能成就人。如果父母放弃金钱教育,或给孩子负能量金钱观,就等于把孩子拱手推给骗子、商人、警察来管。孩子一旦接受错误的金钱观,长大后很容易沦落为穷人或罪人。

钱只是一个物物交换的介质,为什么钱能控制和左右人的思想与行动?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缺少关于钱的教育。

钱是什么?

钱从哪里来?

怎样做才能获得财富?

钱用在什么地方有价值?

为什么“做好事钱能升值,做坏事钱会贬值”?

为什么“取之正道的钱会给人带来好运,取之邪道的钱会给人带来厄运”?

教孩子正确对待钱,钱会成就孩子的人生;反之,人生路上,不是被钱绊倒,就是被钱困住。

正确对待钱,谁来开启孩子的财商之门呢?

还是父母!

开启财商之门需要一把钥匙:向左转动,开启财商三识;向右转动,激活身体财富密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金钱”。

不和孩子谈钱,不让孩子挣钱和管钱,财商之门打不开。

财商和智商、情商同样重要,启蒙的关键期都在0~12岁。中国父母忽视财商,遇到钱的话题总是绕着走,绕过财商去开发智商和情商。其结果呢?孩子要么成为财务自然主义者,要么被钱牵着鼻子走或对钱无能无知。

人生路上,如果“智、情、财”三商高,孩子自然前景好;如果三商缺一,因财商低会导致命运不济。

什么是财商?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靠什么驾驭和掌控金钱呢?靠智慧。财商智慧即不高深,也不莫测,只要读懂汉字中的“财”字,就能读懂财商。

中国文化“重财轻钱”,见面问候语是“在哪发财呢?”拜年时只说“恭喜发财”,从不说“恭喜发钱”;春联横批只写“财源滚滚,财源广进”,从不写“钱源滚滚,钱源广进”。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大张旗鼓地说“财”,却偃旗息鼓地说“钱”呢?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财”字,就会发现古人把财商智慧藏在了“财”字里。“财”字从“贝”从“才”,“贝”代表钱,古代用贝壳做货币。一个人要想有钱,必须有才干,先诚意、正心、修身;一个人要想“发财”,必须靠劳动,靠真才实学,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财商智慧从哪里来?从劳动中来,从创造中来。

美国财富大亨巴菲特5岁时买口香糖遇到钱,钱打开了他的财商之门。14岁前,钱历练了他的经营、管理、选择、投资,以及人际交往的多种能力。

瑞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5岁时卖第一盒火柴遇到钱,钱激活了他的财商智慧。17岁前,钱让他找到了发现和满足他人需求的财富之道。

钱一旦开启财商之门,便顺理成章地打开智商和情商之门。美国孩子入学前,就开始学习做生意。这并不是父母需要他们赚钱j而是父母有意把孩子放在和钱财、物质、人打交道的平台上,让孩子自己体验、摸索和钱、物、人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为孩子将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绕开财商,只开发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等于把孩子的财富智慧锁在大脑里。锁上财商,三商缺一商,人生难顺当;如果三商鼎立,人生路上,自有信心和勇气。

和孩子谈钱越早越好。在这本书里,我给年轻的父母提供了如何以钱为媒介,帮孩子激活多元智能的身体密码;如何以货币为载体、以超市为课堂、以吃穿住行为载体、以世界版图为财富版图,鼓励孩子探索、体验、创造性地求知和学习;如何带孩子走出家门、校门和国门,增长学识、见识和胆识。

财商绕不开,也躲不开,因为金钱天天来敲门,孩子天天遇到钱带来的思考、困惑和烦恼。激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在和钱相遇中找到做人的尊严、良知和智慧。

绕不开财商,谁能激活孩子的财富智慧呢?

只有父母!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金丽红老师的一路引领!感谢黎波老师的全力支持!感谢黛君等长江文艺的年轻编辑!因为有你们,才有这本书的问世。

2013年圣诞节于西堤红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孩子遇到钱(绕不开的财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国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6730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4130093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7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