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本事(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内容
编辑推荐

《红楼梦》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本书以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文本依据,抛开高鹗续书的影响,仅针对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着力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探索大观园里众儿女悲剧命运的根源。此书还澄清了不少续书的影响下出现的耸人听闻之奇谈怪论,例如: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家产被谋夺等,还原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发掘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真相,与天下爱红者共谈讲。

内容推荐

《红楼本事》文本主要依据为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并参阅其他各种坊间通行文本及手抄本。《红楼本事》着力于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借以探索作者的本意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真相。红楼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历年来,《红楼梦》的阅读和点评一直都受到现在的通行本、高鹗续书后四十回的影响。在高鹗续书的影响下,针对红楼梦故事线索和人物批评,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的家产被谋夺等等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当然,《红楼梦》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像是“阴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另一方面又像“荒淫罗马”与“豪门夜宴”。但实际上它是如此深沉丰富,乃至于无限接近生活本身的“混沌”状态,因此以某一方面的见解来给整体故事做总结性标签总是会不成功,因为很容易被其无所不在的反面论据所驳倒。

鉴于此,本书就《红楼梦》曹雪芹所著前八十回为底本,以启功校注版为依据,抛开高鹗续书影响,仅针对其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并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关系

 一、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二、秦可卿:宁国府的自由女王

 三、宝玉最初的意淫对象秦可卿

 四、宝玉对可卿的真痴之情

 五、秦可卿命运的转折与宝玉叛逆道路的开端

 六、耻情而觉:秦可卿的悲剧结局

 七、可卿:作为献祭的贵族家庭神女祭品

 八、宝玉与可卿关系的另一种猜想

 九、熙凤、可卿、贾蓉、贾珍的暧昧关系

第二章 贾宝玉与秦钟关系探索

 一、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女性崇拜及红楼同性恋现象

 二、宝玉会秦钟:男男之情与男女之情

 三、奢糜催生出霸王薛蟠,也催生出情痴情种贾宝玉

 四、秦钟对宝黛感情和贾宝玉精神境界的催化

 五、再议宝玉与北静王、宝玉与秦钟的暧昧关系

 六、宝玉秦钟:缺乏现实生活能力、古典中国独特的灰色人

第三章 宝钗进宫之谜

 一、薛姨妈不愿宝钗进宫,薛宝钗也不肯进宫

 二、元春进宫已经失败,薛宝钗更无能为

 三、宝钗不必进宫,又能照应家里以图薛家复兴

 四、宝钗的雄心与际遇:女子中的君子人也

 五、宝黛风流自名士:所谓病者实乃雅癖

第四章 北静王与林黛玉有关涉吗

 一、香珠串:北静王视宝玉为兄弟,双关黛玉被指婚

 二、黛玉不可能做北静王侍妾

 三、黛玉将来会被贾政指婚给贾环

 四、黛玉早夭、花袭人别嫁,都是夺嫡之祸

第五章 宝玉与袭人的关系及袭人结局

 一、袭人省亲是袭人要做姨娘的起因

 二、晴雯和芳官受宠,却都在袭人之下

 三、袭人省亲前,已决心留在宝玉身边

 四、宝玉欲跟众女儿长厮守,必要遵从“约法三章”

 五、袭人的训诫,使宝玉成为宝钗的完美婚姻对象

 六、袭人结局:择膏粱流落烟花巷

第六章 宝玉与袭人、黛玉、宝钗的三角关系

 一、宝黛纯情初开与金玉良缘进行时

 二、宝玉被剥夺后放逐,黛玉成了夺嫡胜者的战利品

 三、宝玉的失意仅在于贾政宠妾灭妻

 四、黛玉不吃袭人醋:贵族男子的性爱分离戒条

 五、宝玉的感情纠结与灵性意淫

第七章 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的暗战

 一、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第一次尘埃落定

 二、宝钗贤能太过,易遭冷落

 三、宝钗的少女岁月:青春老大守空闺

 四、暗战:宿命的木石金玉之争,现实的宝钗黛玉之争

 五、再批续书中的拙劣掉包计:如许多的破绽

第八章 贾府家长与实权派的权衡

 一、贾政之罪:家务混乱外事黑暗

 二、贾政:嫡庶之争的主要推手

 三、笑话玄机:赵姨娘、贾环夺嫡是贾政的家庭事业

第九章 宝黛爱情碎片

 一、宝黛初定情

 二、千古佳话--宝黛共读西厢

 三、共读西厢的伦理风险:宝钗教导黛玉的道德优势前提

第十章 贾府各派主子、下人斗争势力一览

 一、贾母偏疼偏爱贾政这一支

 二、邢夫人:留饭这样的些末小事都要分出富贵势利

 三、嫡庶财产纷争的悲剧伏笔

 四、薄情寡义的舅舅卜世仁:暗喻贾政之薄情寡义吗

 五、怡红院新旧党争:旧人小红落败新人袭人上位

第十一章 贾政治家:你死我活的可怕家庭

 一、贾环烫伤宝玉:贾政偏爱贾环是了然的

 二、王夫人是孝顺媳妇、慈爱母亲,是有母性的贵族妇女

 三、贾政怕的是小老婆,王夫人却真的怕老公

 四、赵姨娘: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五、宝玉中邪:贾政对宝玉用心叵测昭然若揭

第十二章 看不见的手--木石和金玉竞争的内涵

 一、乱弹金玉:红尘最深处的富贵之物

 二、木石姻缘已有定论,首先触怒通灵宝玉

 三、通灵宝玉才要金玉良缘:没有真的婚姻和嫁娶

 四、高鹗没搞清贾宝玉和通灵宝玉的关系

 五、金玉良缘:通灵宝玉的终极意志

 六、宝黛关系跟金玉关系的完全对立

 七、通灵宝玉发作却成全了木石姻缘

 八、宝玉的对手不是通灵宝玉而是他父亲

 九、金玉战胜木石,宝钗悲剧的开始

 十、薛姨妈提亲之谜

第十三章 红楼最主要的男女情事

 一、贾芸和小红

 二、花袭人与蒋玉菡的婚姻

 三、元春端午赐礼与宝玉宝钗的金玉婚姻

 四、前者均属私赠而非聘礼

 五、宝钗、袭人、湘云:悔教夫婿觅封侯

 六、湘云嫁给了冯紫英

 七、妙玉落风尘是在烟花巷吗

 八、宝钗婚后:丈夫一去不回归

 九、袭人婚后:生活困难却夫妻恩爱

 十、世间本无林黛玉

第十四章 宝湘配?颠倒众生的金麒麟案

 一、史湘云天真之醋

 二、林黛玉与金麒麟案

 三、袭人与金麒麟案

 四、薛宝钗与金麒麟案

第十五章 宝黛前盟:贾宝玉和世界的冲突

 一、谁能牵绊贾宝玉在红尘流连

 二、红楼梦中最大的误会

 三、木石金玉相争相成,实无黛死钗嫁

 四、高鹗续书中宝玉宝钗婚姻之谬

第十六章 重要人物的命运曲子词解析

 一、薛宝钗:辜负秾华过此身

 二、芳官出家:宝钗的命运小影

 三、探春:既成王妃仍属薄命

 四、李纨:霜晓寒姿自甘心

 五、史湘云:神女生涯原是梦

 六、麝月:开到荼花事了

 七、香菱:妒花风雨便相摧

 八、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九、袭人:桃枝桃叶总分离

 十、妙玉:辜负了红粉朱颜春色阑

第十七章 送春词与群芳命运索解

 一、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

 二、湘云:空使鹃啼燕妒

 三、探春:三春过后诸芳尽

 四、宝琴:三春事业付东风

 五、宝钗翻案文章:任他随聚随分

 六、放风筝之暗喻

第十八章 抄检大观园与荣宁两府斗法

 一、邢夫人、贾赦对贾政、王夫人及宝玉的不满

 二、邢夫人以绣春囊问责王夫人

 三、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晴雯是牺牲品

 四、为何抄检怡红院却不抄检蘅芜苑

 五、抄检潇湘馆

 六、抄检秋爽斋

 七、抄检藕榭

 八、抄检紫菱州,熙凤、王夫人的反攻

 九、贾惜春断绝宁国府

 十、抄检与抄家:贾赦贾政、王夫人赵姨娘斗争的白热化

第十九章 晴雯之死

 一、晴雯是抄检牺牲品

 二、晴雯蒙冤未必是王夫人的责任

 三、袭人被疑谗毁晴雯也是蒙冤

 四、晴雯死于贾宝玉“声名品行”之诬

 五、晴雯之死:宝玉不可承受之轻

第二十章 元春之谜

 一、元春薄命与薨逝之谜

 二、元春受宠,是贾府末世的短暂中兴

 三、元春晋封只是虚名

 四、作者写元春封凤藻宫尚书号的用意

 五、元春归省对宝黛钗姻缘的影响

 六、元春年龄:比宝玉大七八岁较为合适

 七、元春之死:元春不是安然去世,应有变故

 八、《姽婳词》:为元春之死而哀鸣

第二十一章 王熙凤:强悍娇妻被休潦倒而死

 一、复杂的多面人王熙凤

 二、贾瑞戏凤:女性不论贵贱均属玩物的可悲处境

 三、贵族男女游戏规则

 四、男女偷情与风化之罪

 五、财尽食亡:末世管家的悲凉手势

 六、平儿是妾中上善之品,却遭到贾琏厌弃

 七、命案:熙凤平儿宝玉与尤二之死

第二十二章 夺嫡与反夺嫡

 一、贾政宠妾灭妻,赵姨娘春风得意

 二、夺嫡意显,贾母先给宝玉做无罪辩护

 三、贾政主持金玉良缘,消解木石姻缘

第二十三章 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一、贾母希望黛玉做宝玉之妻

 二、贾政为什么想把黛玉嫁给贾环

 三、赵姨娘的胜利象征:黛玉做贾环之妻

 四、黛玉嫁给贾环:贾政提升庶子地位的有力手段

第二十四章 迎春省亲大观园

 一、迎春结局猜想:结婚一载赴黄粱

 二、元春结局猜想:虎兕相逢被赐自尽

第二十五章 难免续貂:红楼大结局

 一、赵姨娘、贾环夺嫡成功

 二、黛玉被指婚给贾环,宝钗被指婚给宝玉

 三、宝玉失位,袭人沦落烟花而别嫁

 四、贾母抑郁病逝

 五、黛玉青春夭逝,宝钗老守空闺

后记:他不再来,但是他曾经来过

试读章节

回顾贾宝玉的一生,那么秦可卿姐弟俩给予贾宝玉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那么简单。秦可卿姐弟固然是人间尤物,但可卿的高贵美丽,和她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堪生活,以及华年早逝的悲情命运,在贾宝玉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投下了对于生命的第一层悲凉阴影。

宝玉多情,然一生都在撮合。所谓木石,所谓金玉,所谓袭晴,尽化为水月镜花一场空。尤其是他最钟情得意者,如斯之美的秦可卿死于心事,金钏死于只语,尤三死于闲话,晴雯死于虚名,黛玉死于才名。个个貌美才高枉担了虚名,断送了性命。红楼既为忏悔之作,为闺阁立传,故而后头故事应该有闺阁之外恶势力的绞杀,情状似较惨烈。

红楼开篇,宝玉跟熙凤到了宁府做客,可卿作为当家媳妇接待众嘉宾,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宝玉午睡之时。午睡之后,一场大梦被唤醒。此为梦中梦、梦外梦矣!

一、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这场午睡是由可卿安排的。没有人知道那春梦霎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篇末云宝玉梦中叫出“可卿救我”,作者诗言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究竟是梦中还是梦外?如无此梦,相信终究不会有这一部红楼梦。

中国文人有聊斋的传统。从有史以来的传奇开始,所有的艳遇都发生在人间,但是在文学家的笔底,在叙述者的口头,主人公艳遇的对象——男子或女子——都有可能是神仙、鬼怪、妖人、狐仙,绝不能是现实中人。礼教给予人太多压抑,就连春梦,都只能梦见非凡人。聊斋是一种集体春梦,是共同想象,是被约定的叙述方式,也是一种婉转的现实主义文学描述。其实不单聊斋如此,在我们的皇皇正史中,也记录了不知道多少帝王贵胄的风流野趣。从践巨人足迹有孕的姜嫄,到圣人孔子的出世;从刘阮登天台山遇仙,到聊斋里面孤寂困苦的书生夜梦,不管是否神迹抑或神授,都暗喻着人世间实际的男女之情,风月之事。

在种种狐仙鬼怪传奇艳遇的背后,都隐含着真正的艳遇精神,偷情、幽会、野合、寻欢,以及浪漫的爱情。红楼梦也不例外,或者说,毫不例外。所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其实就是宝玉在宁府真实的经历。在父母师傅打骂下日渐长大,忽然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腐败、奢侈、华丽、放荡的所在,只有自由享受没有一丝禁管限制,贾宝玉不禁神魂飘荡。并且,世界第一次向他袒露了另一副面孔,除了父母老师打骂,他在这里领略了那么多好东西:连神仙也住得了的好屋子;极其奢侈、闻所未闻的好酒好菜好茶;歌姬舞女的不俗歌舞表演;一个已经嫁人、在男人堆里如鱼得水的鱼眼睛女人,乳名可卿,表字兼美,既兼钗黛之女性风韵,又具男女通吃之佳人风神,“果何人哉?若斯之美也”!她如此可爱、绮丽、浪漫、多情,最重要的是多情而善解人意。

贾宝玉的初恋来临了,毫无征兆,既来则汹涌澎湃。可以说他迷恋这个辈分上比他低一级的秦可卿。

秦可卿:宁国府的自由女王

在以往的秦可卿研究中,没有人提到可卿和宝玉之间的具体关系,仅是一种含混、笼统的猜测。但其实,贾宝玉跟秦可卿是有关系的,不过书中交代得极其含蓄罢了。

宁府是什么府第?是一个聚麀好赌名声在外、成天价追欢卖笑的家族,家姬娈童数不胜数,连贾珍的亲妹妹都要退避杜绝不愿往来的风声不佳之地,柳湘莲跌足叹息“只有门口那两只狮子是干净的”地方。世袭三等爵威烈将军、宁国公贾珍,现为族长,还很年轻,他的父亲贾敬出家学道炼丹,家事不闻不问,亲妹子惜春在贾母那边长大。贾珍现有妻子尤氏,并非嫡妻。贾珍的儿子贾蓉,不是尤氏生的,生母早亡,秦可卿便是这个贾蓉的嫡妻,所谓宁国公嫡冢孙妇是也。冢孙妇是什么意思?冢字即强调死后可以入祖坟安葬,是嫡孙嫡妻冢妇,像尤二姐就享受不到入贾家祖坟的待遇,径直被安排烧掉了事。在宁府,男性固然可以为所欲为,女子似乎也享有相对自由,尤氏可以夜观男子聚赌,熙凤可以公然调笑贾蓉、秦钟;而贾瑞也可以悍然调戏亲嫂子王熙凤,熙凤还不得不虚与委蛇,贾蓉贾蔷可以帮熙凤捉奸。贾瑞调戏熙凤致死,可卿钟情宝玉病亡,表面上波澜不惊,不过是梦中云雨,但这两则故事实应作为互文来看,就是皮里阳秋,另有文章。

不仅是贾宝玉,即使在其他人如贾母者看来,这个秦可卿地位既高,为人却不似熙凤那么泼辣厉害。书中写她“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人意的。书中对她的直接描写不多,仅这一章而已,突出地描绘了她的奢侈、兼美、善解人意。如果跟后面对熙凤的描写比照起来,读者自然会发现可卿有更多优美之处。后文常写宝玉遇见熙凤,不是看见她蹬着门槛子吹风,便是在那里剔牙,甚或掳着袖子骂人;尤二事发,她更是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但显然可卿没有这等做派,可卿是风雅优美的。P1-3

序言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红楼梦》的,一种是不读《红楼梦》的。《红楼梦》的读者又分两种,一种以《红楼梦》为小说,另一种以《红楼梦》为历史,为自传,为政治指针,为经济教材,为性理大全,为人伦总汇,为社交经,为子弟规……总之不是小说。

《红楼梦》还是很多人的人生指南,未受过哲学训练的人的哲学,无神论者的宗教,恋爱失意者的幻想中心,瞻望豪门者的食谱酒方,最重要的,是许多人的饭碗。说到饭碗,于红学之外,另有曹学、高学、秦学、林学等。我的一个熟人,去年这个时候,正努力创立”姥学“。不知现在如何。

真正痴迷于《红楼梦》的,是不相信《红楼梦》的。他们相信的,是另有一本《红楼梦》,非曹非高,不程不脂,立于天地之间,而不知何乡。这本真《红楼梦》,记述了一切,预言了一切,完美无瑕,空明澄澈,如能出世,将对那些不尊敬《红楼梦》的人,造成毁灭性的心灵创伤。

而现行的《红楼梦》,无论哪个版本,只是预报着那本天书的存在,暗示了它的规模。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其实是推背图,隐藏着真书的线索,难怪百年来无数脑筋特异之士,左书右图,前扇后炉,经寒历暑地从中查考。

按他们的信仰,今本《红楼梦》,或是那本体之书的一个未完成本,或是篡改物、伪造物。经得住考验的证据自然是没有,除了一个,即今本《红楼梦》不完美。一本完美之书,怎么可能不完美呢?所以它一定非伪即误。

那么,本体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呢?人言人殊。清代至民初,《红楼梦》的续作出了不下十种。近五十年,续作似乎没有见到,原因只有一个,今人已经不会使用那种白描手法了。假如没有这个障碍,我相信,续作早已经过百种了,成千上万,也未可知。因为今人的想象,规模远迈前代;今人的研究,也早非学术二字所可范围。红学至此,方得自雄于宇宙之间,踌躇满志,提笔四顾,果无第二种学问,与它有一丝一毫的类似。

黛琪新著《红楼本事》,属我以序。我岂不是最不适合的人选?然黛琪虽知我不喜欢红学,亦知我木讷,当不以虚言诳友也。又或是想侦知反红学者对此书的态度?然黛琪不是红学界中人,并无习气,此书清新可喜,又不可以红学视之。大抵作者先存了游戏的态度,走笔于不即不离之间,是以不陷不溺,读来常觉议论精雅,情致委曲,如枝头新花,不肯怒为大朵,而自伤其枝也。

此书谈的是《红楼梦》,而意常在言外。人生而不完美,难怪完美主义者要向《红楼梦》之类的书下功夫了。《红楼梦》虽无本事,人生有。宋人有句:“我是行人更送行。”庶几括之。

刀尔登

2009年4月28日

后记

从嗜好鸦片开始,一个民族的生命就已经过去。暮气沉沉之中,是列强的枪炮环伺。今人的旧梦,总是要绕开这一阶段的沉沦;但也不需要绕开很远,只要从鸦片战争开始再往前走一百年,就可以重回民族的、文化的、中国元素充斥的、我们熟悉的老古董的太平生活。其实,一百年是很轻易地能翻过去的,尤其是在浅黄的纸张问翻过,薄脆的时光投影,反依稀增添了岁月的神秘,给画中人迷离的脸庞,抹上斑斓的光彩。

我们的旧梦,往往就来自那一部《红楼梦》。它不是一本书,它是那个时代的留声机,在夏日午后,帘栊半卷,斜倚在窗下,偶尔翻开了手头的书卷,你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场春梦,流连在无法企及的衣香鬓影间,做一回春梦里的主人公。那是在大观园,是贾宝玉的青春期之前。那个时期我们屡次梦回不厌其烦,而忽略的是之前的死气沉沉接二连三的葬礼,以及之后荒凉萧瑟幽怨难名的哭声。其实《红楼梦》就是一部痛哭的史书,可惜太多的人只看见春梦。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庸俗的时代,暴发户的时代,到处都是暴发户。连读书人都是一副读书暴发户的嘴脸,因为他们实在不曾读过几本书;而他们又自觉比别人读过太多的书;更多的暴发户是因为人们确实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资本主义送来了可怕的军事讹诈和可爱的商业利益——还是说说红楼梦吧,往前走一百多年再走一百多年,那时候,我们站在文明和繁荣的顶端,人们还没有吸鸦片,一切都高度发达到腐朽的程度。一切是如此完备,如此精美,如此可爱,然而,正是这高度的发达、完美以至于成熟到腐烂,我们将迅即从这个文明的顶端跌落向它自身的黑洞,也跌落向大历史的黑洞里去。

《红楼梦》,正是在那个高度的顶端平台,载歌载舞如歌如泣的场景。戏里戏外的人都如痴如醉、醉生梦死,在现存八十回稿中,书中人寻欢作乐的忙碌和迫切,到了匪夷所思、令人吃惊的地步。细心的读者可以领会到,在这种抓紧时间“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背后,在荒淫、放纵、豪华、腐败、穷奢极欲的空气里,还弥漫着另外一丝一缕与寻欢作乐的氛围相当配合的空气,那就是朝不保夕的焦虑。朝不保夕,盛宴难再,《红楼梦》中的每个人,从老祖宗贾母到众人心头肉贾宝玉,从人尖儿林黛玉到小丫头林红玉,他们早就感觉到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大厦将倾是必然的。这种焦虑感压迫着众人,驱使着众人,向无方向的未来狂奔,奔向一个注定或者或然的黑洞。

狂欢然而残酷的青春。春日暖阳,夏夜水月,秋夕风雨,抑或是冬天传杯夜话,花朝联袂欢宴,清明相随访旧,那依稀的欢声笑语,无法抹去心底的落寞和角落边的淡淡悲哀。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只是小生活里小小的悲剧,可是这小小的悲剧,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让人难以释怀,为之心碎。

那是一场旧梦,那是一部《红楼梦》。我们的红楼梦从一场春梦开始,这春梦好像一曲艳歌最迷离的华彩部分,尘世的舞台上一系列的男女,在精致华美绝伦的灵肉物欲间,演绎悲欢离合的生动活剧,被曹雪芹的眼睛和心灵捕捉,成就了这一大部红楼梦,悱恻莫名,哀感顽艳。

两百多年,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人们已经不在乎自己的心灵与感情了,甚或那诗意也只是存在于嘲谑而非实际的生活。经历了几千几万年,人类才培养起来的细微丰富的感情以及脆弱稀有的诗意,被葬送在新时代的灰霾中间。重读红楼,人的灵气、骨气、生命活力,扑面而来。虽然令人感伤,虽然那悲喜只是人类悲哀历史长河中小儿女间微不足道的悲欢,但那正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生命所必须承担的现在和必须沉淀的未来——除了这些,生命还能留给人类什么呢?《红楼本事》所做的,无非是企图让现实的灰霾中,能够露出一点点深埋在生活灰烬中的灵性光辉。在繁华喧嚣凋零后的午夜,当星辰浮现,现代人仍能看到梦中美丽的脸庞,能感受到含泪的微笑。而有人会以此安慰自己日益苍白的心灵,正如曹雪芹对自己的安慰:在失落的旧世界,曾经有那么一个大观园。那是一个梦,它不再来,但是它曾经来过。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相对于残酷青春,我们都是幸存者。相对于漫长的苦难人生,大观园是唯一的蜜。如果你曾来过大观园……这已经很够了。

近二三年,黛子闲居岭南,检读旧书,颇觉趣味。偶与外子闲谈,参差录之,竞成规模。思与爱红者共享之,遂缀成《红楼本事》以申前贤奥意于万一。戊子秋,草稿初就。己丑春,付梓在即,刀尔登为《本事》作序。诸子相济之情,稍难忘之。以此小书就教于读红爱红者,俟青白眼相投者之快意耳。聊为后记。

黛琪

2009年12月9日

缀锦楼&不觉晓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本事(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黛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20705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9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