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由李涛所著,本书拒绝歌功颂德,回归真实历史:国内首套完全揭密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大惨仗败仗的重磅系列图书品牌。

权威专家作者团队,畅销书风格纪实手法: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保证史料真实,纪实故事手法保证好读好看。

100多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还原历史现场。

全套大16开,党政机关团购推荐读物:符合历史发展观,全国各级政府党政干部、部队等最佳学习参考读物。

蒋介石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红军过程全记录:告诉你共产党到底是为什么走上长征路的。

内容推荐

《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由李涛所著,史无前例的激战、空前绝后的惨烈、刻骨铭心的悲壮、蒋介石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红军过程全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是极其曲折和艰难的。在革命早期,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战略指导,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苏区大部丧失,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由此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通过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翔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全过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诸多谜团。

目录

楔 子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日本人乘虚而入,战争的阴霾笼罩在华北上空/002

眼见“赤匪越剿越多”,蒋介石痛定思痛,接受柳维垣的建议,制定“堡垒政策”/006

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了蒋介石的高参/012

蒋介石卧薪尝胆,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016

第二章 祸起萧墙

有“黑面木偶”之称的博古来到了瑞金,022

福音医院,毛泽东向罗明传授游击战争的真谛/026

博古训斥罗明, “你们山沟里,有什么马列主义?”/031

反“罗明路线”的斗争风起云涌,一大批干部被撤职审查/038

批判“罗明路线”的斗争越燃越烈,矛头首先对准了“毛派”头子—一邓小平/042

邓、毛、谢、古相继被打倒,博古幸灾乐祸,“让毛泽东当加里宁了”/048

第三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大权独揽的博古却高兴不起来/056

共产国际“雪中送炭”,给中国派来一个大鼻子的军事顾问/059

李德,这个中共党史和军史无法绕过的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063

李德一步登天,被奉为“太上皇”,068

历史的巧合使两个德国人在中国大地上“斗法”/075

第四章 两个拳头打人

博古主张红一、红三军团分离作战,要“两个拳头打人”/082

彭德怀率东方军人闽征战,首战目标锁定在泉上/087

周恩来、彭德怀据理力争,东方军首战告捷/092

东方军如同打疯了一般,连战连捷,再取朋口、连城/096

芹山,号称从未打过败仗的“铁军”全军覆没/099

乌江圩,林彪、聂荣臻终于打了一个痛快仗/103

东方军结束人闽征战,有喜有忧/105

第五章黎川,第五次反“围剿"的大幕拉开

蒋介石坐镇南昌,投下了一个大赌注:五十余万大军分兵三路向中央苏区扑来/108

大兵压境,萧劲光手里只有一支七十多人的教导队/111

东方军北上,洵口遭遇战大获全胜,歼敌3个团/116

血战硝石,彭德怀杀红了眼/121

第六章 阵地战的苦果

朱毛红军的手下败将成为第五次“围剿”的主力先锋/128

曾向共产党建议把蒋介石抓起来的“剿共悍将”/131

资溪桥,红军以血肉之躯扑向敌人堡垒/135

彭德怀血战浒湾未果,红七军团八角亭受挫/137

云盖山、大雄关,林彪一败再败,指挥部差点被端/142

指挥打仗不行的李德,整起人来却颇有一套,萧劲光被押上了军事法庭/146

第七章 转机出现在福建

在东方军强大的军事攻势面前,十九路军再也不愿充当蒋介石内战的牺牲品/156

和谈代表走进了东方军司令部/162

面对福州抛出的橄榄枝,瑞金派出和谈使者/167

蔡廷锴、蒋光鼐举起“联共反蒋抗日”的义旗/174

第八章 唇亡齿寒

十九路军福建哗变,蒋介石心惊肉跳,匆忙调集十万“讨伐”大军/182

毛泽东献破敌良策,博古嗤之以鼻:那是反动统治的一种新的欺骗/185

十九路军兵败如山倒,福建人民政府成了短命政府/191

血战团村,彭德怀损失了两员虎将/200

彭德怀智取沙县,蒋介石稀里糊涂地当了回“运输大队长”/205

第九章 危机四伏

蒋介石卷土重来,“洋顾问”又出克敌法宝,用“短促突击”打垮敌人的“堡垒战术”/212

杨得志血战三岬嶂,陈正湘营只剩下了100多人/217

在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下,红军节节退却,陷入被动/225

毛泽东气愤地说:“防御战对堡垒战,这叫做‘叫花子和龙王爷比宝’,必输无疑喽!”/230

会昌城,毛泽东把准了“南天王”的脉/233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238

第十章 悲哉,广昌

国共两军的统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广昌/244

红军机械地运用“短促突击”的战术,与强敌大打阵地战,林彪、聂荣臻建议机动

防御,却被视作“战场机会主义”/249

广昌外围战,红军接连失利,博古、李德亲临前线,先把唐天际撤职/255

李德孤注一掷,要“誓死保卫广昌”/260

彭德怀拍案怒骂:崽卖爷田不心痛/264

第十一章 北上与西征

李德又生一计:“调兵减压”/272

红七军团踏上漫漫征途,却是一条不归路/276

方志敏兵败怀玉山,留下了“血沃中华”的不朽诗篇/280

受命于危难,红六军团踏上漫漫西征路/286

血战虎头山/288

龙云在昆明大唱“空城计”,偏偏贺龙不是司马懿/294

第十二章“全线抵御"

摒弃运动战、游击战,红军再无神来之笔,曾是红军福地的建宁也无法改变失利的

结局/298

屡战屡败的李德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主动出击”变成了“全线抵御”/302

激战高虎垴,红军重创第89师,陈诚哀叹:这是“进剿”以来“未有之牺牲”/304

万年亭、驿前血战,红三军团精华尽失,“全线防御”以“全线失利”告终/309

只会用尺子、地图指挥作战的李德却瞧不起红军将领,斥责刘伯承:“你的水平还

不如一个作战参谋。”/316

第十三章 命悬一线

设伏温坊,红军终于取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蒋介石雷霆大怒:李玉堂由中将降为

上校/324

“一送郎哥当红军,革命道路要认清……”雩都城,毛泽东抱病做扩红工作/327

借道“南天王”/334

石城失守,博古、李德慌了手脚,匆忙决定放弃苏区,实行战略转移/340

尾声/349

参考书目/355

试读章节

随着王明的上台,毛泽东一生中最为重大的打击开始了。

1931年3月2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曼努伊斯基向国际各支部宣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右倾始终都是主要危险。这给王明“左”倾路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于是,在这年8月,中央苏区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作出了《关于接受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总结的决定》,认为党内主要危险依然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失败情绪。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即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指示。

根据这个指示,11月1日至5日,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史称赣南会议。

会议集中火力批判了毛泽东的所谓“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鉴于毛泽东犯了“极严重的错误”,决定撤销其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由项英接任。同时宣布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红军由中革军委统辖指挥,毛泽东所担任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随之被取消。

这是王明路线在中央苏区唱主角,也是开始夺取毛泽东领导权的第一步。

失去兵权,对毛泽东来说已不是第一次。

上一次是在1929年6月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由于对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建军原则的认识不一致,毛泽东被解除了前委书记的职务,被迫离开了红四军,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去指导建立和发展苏维埃政权。

不过那次时间很短。同年11月中旬,陈毅亲自来到上杭苏家坡接毛泽东回红四军。原来,陈毅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接替毛泽东担任前委书记,会后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党中央、周恩来向红四军前委发了指示信和口头指示,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建军思想,认为撤销毛泽东前委书记职务是错误的,并指示立即恢复毛泽东前委书记的职务,要他们请毛泽东火速回红四军担任领导。这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九月来信”。就这样,毛泽东重新主持红四军前委工作。

1931年12月,周恩来由上海到达中央苏区,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在“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领导下,当时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红军,冒险攻打敌人重兵把守或设防坚固的中心城市。

19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红军努力求得将中央苏区闽粤赣、赣东北、湘鄂赣、湘鄂边各苏区联系成整个一片的苏区,并以占取南昌、抚州、吉安等中心城市,作为战略目标。

周恩来考虑到当时敌我双方的态势,回电临时中央,说明中央苏区红军目前攻打中心城市有困难。临时中央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合理建议,只是复电周恩来:让他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城市攻打。

根据这一指示,苏区中央局在瑞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攻打处于苏区包围中的赣州,以便将中央苏区与湘赣苏区连成一片,解除向北发展的后顾之忧。

中革军委随即发出攻取赣州的训令,规定中央红军坚决夺取赣州,以此为中心向北发展,争取革命在江西省的胜利,并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

2月4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和红四军围攻赣州。由于仓促应战,兵力不集中,装备落后,加之赣州易守难攻,结果围歼战打成了消耗战。纵使彭德怀指挥若定,红军将士英勇无敌,激战月余仍没有斩获,被迫于3月7日撤围赣州,在赣县江口地区集结。

P6-8

序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90年的辉煌历程。9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华彩篇章。同时经过长期革命烈火的千锤百炼,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一个开始只有50余名党员的党,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是极其曲折和艰难的。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曾有过三次大的“左”倾错误,并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错误,其后果是使城市工人暴动、农民武装起义遭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而失败;第二次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强令红军“攻打中心城市”,致使国统区的党组织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农村根据地不断缩小,甚至丢失;第三次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危害也最大,直接导致中央苏区的丢失。

中央苏区,是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的。当时拥有21座县城,面积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50余万,是全国最大的苏区。江西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而被称为“赤都”。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等坚持实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苏区大部丧失,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由此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值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当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勇于献身的红军将士们。编撰此书,既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大意义。

本书通过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翔实生动的语言,记述了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全过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诸多谜团。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军事科学院军史所褚银研究员审读了全书,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陈锡祥为此书最终付梓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以及查阅资料等因素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2年10月于京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47266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7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