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摇啊摇大花船(战火中的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毛芦芦所著的《摇啊摇大花船(战火中的童年)》会让当下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冷静下来,让他们对暴力的恐怖和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进而鼓励他们反思,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给了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是什么促使着人们相互关爱支持,一起奔向光明。

内容推荐

毛芦芦所著的《摇啊摇大花船(战火中的童年)》讲述,在宁静的樟树湾小镇,美丽聪明的林芝与父亲相依为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她陶醉在父亲优美的二胡声中,也陶醉在父亲对她的无尽宠爱中。一艘神秘的大花船带来了另一个漂亮的女孩百卉,她对音乐的感悟打动了父亲。父亲的心倾斜了,他为了收百卉为徒,甚至为她搭了一座江上浮桥。

目录

神秘的大花船

爹爹的麦笛

大花船与黑屋子

大花船上来了个小龙女

小龙女上岸

日暮花开

清江上的浮桥

小龙女落水

密室探险

小龙女学游泳

爹爹拉出了绝响之琴

林栀走天涯

试读章节

放学了。

天冷,偏西的太阳淡白得像是一锅清汤中唯一漂着的小鱼丸,那丸子的香味,连汤自己也难闻到,更别提喝汤的人了。那太阳也好像暖和它自己都不能够,就更别提给大地万物以温热了。石板路被冻得“嘎嘎”响,那是寒风在开心地磨牙齿哩!“嘎巴嘎巴”,寒风锋利的牙,已经啮碎了不知多少树木的叶子和枝条。可是,它碰到樟树湾的那些老樟树,就猖狂不了了。再大的风,老樟树也只当是挠痒痒。你看,风一阵阵从江面上横冲过来,张着嘴,大声咆哮着;舞着爪,疯狂挥扫着,样子是那么穷凶极恶。可当它扑到一个个樟树奶奶或樟树公公身上,樟树奶奶和樟树公公只是摇摇头摆摆臀,哈哈大笑着抖一抖衣衫,那呜呜怪叫的寒风就被它们挡回江心去了。

唯有一样东西被风抓了下来,那就是樟籽儿。那些乌溜溜黑油油亮闪闪香喷喷的樟籽儿,被风撒到了石板路上,恰似在那灰白的路面上撒了一把又一把的黑珍珠,把个古色古香的千年小镇,镶嵌得既华贵雍容又活泼俏皮。因为见了那些“黑珍珠”,本来勾头缩肩走在毛栗身后的林芝,一双黑珍珠般的眼眸里忽然射出了钻石般夺目的光彩,整个人竟像一株猛然发出无数叶芽的春茶,一下子变得鲜翠无比。

“毛栗子!我知道可以用什么去给爹爹换围巾了!”林芝一边欢呼,一边俯下身子,伸出戴红手套的手捡起了樟籽。她那根拖在脑后的长长的麻花辫,不禁也跟着垂下“手”来,一悠一荡地拂弄着一地的樟籽。

“小姐,怎么换?”毛栗心里还没弄明白林芝的意思,可他那戴着绿手套的手,已伸出去帮林芝捡樟籽了。

“先把樟籽卖给药店,再去买围巾呀!咱们加紧干,到时给你爹也买一条!”

“那还不把我爹牙齿乐掉了!嘿嘿…---”

两个孩子边说边捡着樟树籽,那频频挥动的红手套绿手套,很像两只鹦鹉在地上伸缩着脖子啄食。

寒风依旧在江边吹胡子瞪眼睛地张狂着,石板路仍然被冻得“嘎嘎”响。但两个孩子不觉得冷了。他们那两张红彤彤的脸蛋,就是两个可以发光发热的小太阳。这样的小太阳,比那天上的太阳热乎多了。

这两个小太阳,照耀着石板路上一粒又一粒的小樟籽,照耀着江畔一棵又一棵的大樟树,不一会儿,就把快乐的光辉洒到了大埠头那一节又一节的青石台阶上。

“咦?我爹的二胡怎么还没拉响?咱坐下等一等吧!”林芝一踏上大埠头,便向埠头右上方那棵巨大无比的“樟树王”支起了耳朵。可除了满耳的风声,她什么也没听到。于是,她一屁股坐了下去。

“别,石板太冷了,小姐你坐在我手套上吧!”毛栗连忙脱下手套垫在台阶上。

“告诉你多少回了,现在咱们都是高小同学了,你别老是‘小姐’‘小姐’地叫我了,你怎么老忘呢?”林芝脱下自己的红手套垫在屁股下,指着毛栗的绿手套说,“我垫我的,你垫你的!”

“嘿嘿,小姐,我不是,我不是猪脑子嘛,以后我一定记牢,一定记牢!”毛栗跟林芝并排坐下来,把手拢在棉袄的袖筒里,笑着看了林芝一眼。林芝正恨铁不成钢地望着他,毛栗这才意识到自己又把“小姐”两个字带出口了,他赶紧尴尬地移开目光,盯住了台阶下那一片白茫茫的江水。

“你呀,真是烂稀泥扶不上田埂!”林芝说着打了毛栗一拳。

“小姐你错了,是狗改不了吃屎!”毛栗说着,为自己的粗话红了脸。

“算了,你爱叫什么叫什么吧,我都说了快一个学期了,你还不是天天犯!”

P1-P4

序言

枪法异常精准,百米之外,弹无虚发,一枪一个日本士兵:

一把大刀对付全副武装、装备精良的整排的日本士兵:

一些稀奇古怪的妙计,把一个连的日本士兵全部消灭……

夹杂着虚构与想象的“战争现场”镜头,屡屡出现在各类抗日神剧里。据说横店常年有几十个剧组同时开工,而且大部分是在“抗日”;在横店,一年被“打死的鬼子”首足相接可以绕地球一圈;还有演员抱怨演日本士兵,一天要以不同的死法死几十回。抗日战场俨然变成了一个喜剧舞台,大人和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消费着对历史真实的歪曲解读。这些抗日神剧的剧情曲折离奇,但细观,却没有多少经得起推敲的细节。真实的战争果真如此吗?敌人是如此脆弱,轻易就可以被赶出我们的国土吗?这就是我们要告诉和传递给下一代的战争常识吗?

因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缘故,我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和家长,也了解到了当下孩子的家庭生活和阅读视野。在繁重的日常学习之外,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多半喜欢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上玩游戏。大战、对战、逃亡、决斗、进攻、攻击、拼杀……成了游戏中的高频词汇。而各种各样“装饰炫目、造型威猛、杀伤力极强、特技效果夺目”的虚拟武器,更是成为了很多孩子追逐的目标和课余讨论的对象。

对竞争、冒险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该反对,而应该给以积极的引导。但是在“战争”和“游戏”,“史实”和“虚构”之间,作为成人,我们理应秉持“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充当世界和平的守卫者,让孩子了解战争的悲痛,对战争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可是,今天的孩子对战争的残酷是难以想象的,孩子们一方面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交互体验和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却兴致勃勃地在电脑、手机上玩战争游戏,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出了过激的暴力举止和对生命的冷漠态度。我们总忍不住担心:该怎么告诉孩子,真正的战争从来不是游戏呢?

毛芦芦说,当有无数的喜鹊正在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们谱写着一阕又一阕的逍遥颂歌时,她情愿做一只乌鸦,用乌鸦沙哑的歌声来告诉孩子,在阳光灿烂的背后,还有沉沉的阴影,还有无奈的泪水,还有辛辣的苦酒。还有惨痛的长别,同时更有不屈的意志、不落的信念和不凡的英雄。“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就是毛芦芦这只唱“悲歌”的“乌鸦”发出的触及孩子灵魂的“歌声”。

毛芦芦的“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正值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出版,其坚守的“以史为鉴”的创作信念令人心生崇敬。图书的正式出版,使得儿童文学领域,在正面引导孩子反思战争和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唤醒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方面,又有了四部描写深刻且细腻的重要作品,将极大地扩大抗日战争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空间。

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突然遭遇战争的介入,生活境遇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毛芦芦描写的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她试图挖掘过去孩子和当代孩子在儿童身心成长方面相同的东西,大胆地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使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出了当代性和现实意义。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历史和苦难,毛芦芦认为不全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她坚信儿童文学的力量,相信文学可以让孩子在深度对话中“温习”过去发生的悲剧和教训。但是抗日战争题材,尤其是儿童文学中的这类题材是一种难以驾驭的题材,在具体创作时,很有难度。如果按常规方式来安排情节,容易落入俗套,如果要独辟蹊径.尤其是在人性、情节和心理层面做出突破,则需付出巨大的创作艰辛。勇敢的毛芦芦,凭着敬畏历史的一腔热血.毅然选择“铁肩担道义”。

毛芦芦的这些故事,很多起源于真实的采访经历。她的创作思路是在查阅史实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些情节本身就是真人真事,有些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作者生活的附近,如“浙江西部的柳村”“江南小城梅安县城”,有些人物的原型甚至就是作者自己的亲人,比如假小子福官的原型就是作者的曾祖母。毛芦芦在落笔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对激烈的战斗现场的刻画上,也没有因循“小英雄成长模式”的写作手法,而是专注于展现战争来临之前、来临之际一个个平凡孩子的日常境遇。

“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中的男孩女孩,年龄都正值花季。《假小子福官》中的福官十二岁,《大火中的童谣》中的柳哑子十二岁,《小女兵》中的叶一弥十六岁,《摇啊摇,大花船》中的林芝十四岁。这些孩子的性格各异:福官,名字像男孩,性格也像男孩,调皮捣蛋、口无遮拦,非常喜欢屋旁的古城墙,没有一天不爬上去玩的;柳哑子勇敢坚毅、单纯憨厚,做事积极,对家人有极其强烈的保护意识,能和亲人通过眼神和身体姿势心领神会地沟通;叶一弥机灵、浪漫、伶牙俐齿,长得楚楚动人,对爱情有朦胧的憧憬;林芝有大小姐式的任性,对外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同时又争强好胜,对百卉和父亲的亲密关系十分妒忌。

这些孩子,在战争来临之前,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贫富各异,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过着贫苦的生活,有的过着平静的日子,像田边的小草,接受太阳的光和热,正茁壮地成长着,或憧憬朦胧的爱情,或享受父母的珍爱,或梦想去外面的世界。但是,面对同样的外敌入侵,他们无一不承受了战争带给他们的苦痛。亲人离世,家庭分崩离析,故乡面目全非,然而他们没有在苦痛和敌人的凶残面前低头顺从,而是在硝烟和烈火中获得了抗争的能量和御敌的勇气。他们自发自助,同舟共济,展现着人间的真情和真爱,以中国人的坚韧携手共渡难关。

“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会让当下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冷静下来,让他们对暴力的恐怖和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进而鼓励他们反思,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给了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是什么促使着人们相互关爱支持,一起奔向光明。

没有福官、柳哑子、叶一弥和林芝的战争童年,也就没有现在孩子的快乐童年,了解他们的童年,就是致敬历史,致敬生命的高贵,致敬中国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2015年5月11日于湖南师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摇啊摇大花船(战火中的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芦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211326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5066894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