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州府境内和境外藏书名家辈出,特别是不少旅外名宦、发迹的儒商,他们当中许多人注重收藏古籍,不少人成为中国藏书史上的名家、著名藏书楼主人。素来有“海内十分书,徽州藏二分”之誉。
张健编著的这本《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是对清代徽州私家藏书来源、藏书特点、藏书楼、徽商与藏书、藏书与刻书、藏书成就及其文化传播等进行全方位的论述。
图书 | 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清代徽州府境内和境外藏书名家辈出,特别是不少旅外名宦、发迹的儒商,他们当中许多人注重收藏古籍,不少人成为中国藏书史上的名家、著名藏书楼主人。素来有“海内十分书,徽州藏二分”之誉。 张健编著的这本《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是对清代徽州私家藏书来源、藏书特点、藏书楼、徽商与藏书、藏书与刻书、藏书成就及其文化传播等进行全方位的论述。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藏书历史源远流长,留下来的典籍,数量之多,门类之繁,涵盖的时空之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清代徽州藏书家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们将手中的大部分资金和财富,投入藏书和刻书事业中,为中国文化的积累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张健编著的这本《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共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徽州藏书的独特人文环境。第二,徽州藏书家的贡献。第三,徽州独特的藏书家。第四,徽州藏书家对徽州文化的贡献。第五,徽州藏书家传播徽州文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徽州藏书的独特人文环境 第一节 徽州社会环境有利于藏书 第二节 徽州的刻书业发达 第三节 徽州重视教育且读书氛围浓厚 第四节 程朱理学在徽州的影响 第五节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 第二章 徽州藏书家的贡献 第一节 鲍廷博与“知不足斋”藏书 第二节 汪启淑及其”飞鸿堂”藏书 第三节 徽州籍“扬州二马”藏书 第四节 程晋芳与“桂宦”藏书楼 第五节 汪氏三兄弟藏书秘籍 第三章 徽州独特的藏书家 第一节 吴翌凤特色手抄藏书家 第二节 吴骞“千元十驾”的藏书珍本 第三节 张钧衡及其“适园”藏书 第四节 张潮及其“诒清堂”藏书 第五节 汪梧凤的“不疏园”藏书 第四章 徽州藏书家对徽州文化的贡献 第一节 藏书家与刻书业的发展 第二节 藏书家兴建藏书楼 第三节 藏书家在版本、校勘、目录诸学上的成就 第四节 藏书家汇辑大型丛书 第五节 藏书家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第五章 徽州藏书家传播徽州文化 第一节 藏书家绝大多数是出身于商贾之家 第二节 徽商创造巨大财富投资文化产业 第三节 “贾而好儒”是徽商推动文化对外发展的主观动因 第四节 徽州藏书文化对外的传播 第五节 徽州藏书文化在全国各地的影响 附录一 清代徽州藏书家小传 附录二 《四库全书》与徽州人著述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徽州藏书家与文化传播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6170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3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2014290984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