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末国会请愿风云(历史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国会即议院是民主政治在政权组织形式上的主要体现,清末在朝野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一个全面预备立宪的改革方案,也将国会的性质、权限以及与责任内阁的关系等等明确规定下来,以便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体现立宪的基本精神。由侯宜杰所著的《清末国会请愿风云(历史记忆)》以丰富的史料,客观描述了这一重大历史进程,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面对危急的革命形势,清末立宪派人十呼吁速开国会。实行内阁制。从1910年1月到19l0年年底,一共举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清廷面对请愿运动压力,虽然将原定为九年的期限提前三年,并先设责任内阁。但是以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毫无立宪诚意。令立宪派大夫所望,遂同情革命,无形中加速了辛亥武昌起义的爆发进程。著者侯宜杰结合多方历史文献,在《清末国会请愿风云(历史记忆)》一书中对这一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必将大大加深我们对清末政治与社会的认识。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要求速定召集国会年限

 一、立宪呼声高潮

 二、上书请愿

(一)请愿活动的兴起

(二)主要的请愿团体

(三)请愿活动的开展

(四)清政府的态度

 三、九年立宪

(一)立宪方案公布

(二)立宪派对九年立宪的态度

第二章 1910年的国会请愿热潮

 一、第一次请愿

(一)资政院议员选举

(二)立宪人士的活动

(三)上海会议

(四)反对列强监督财政运动

(五)赴京请愿

 二、第二次请愿

(一)第二次请愿的筹备

(二)朝臣对二次请愿的担忧

(三)议定再请

(四)各地请愿活动

(五)上书请愿

 三、第三次大请愿

(一)顺直请愿书风波

(二)各地积极筹备

(三)请愿代表团成立

(四)议定请愿

(五)咨议局联合会

(六)各地支持请愿活动

(六)资政院成立

(七)岭南会馆大会

(十)议定请愿

(十一)通告请愿

(十二)直隶督府请愿

(十三)在京请愿

(十四)河南请愿

(十五)谒见毓朗

(十六)资政院决议速开国会

(十七)汉口请愿

(十八)山西请愿

(十九)陕西请愿

(二十)江汪宝事件

(二十一)奉天请愿

(二十三)谒见载泽

(二十四)各省督抚请开国会内阁

(二十五)9月26日资政院会议

(二十六)福州请愿

(二十七)四川请愿

(二十八)庆王阻议

(二十九)10月31日资政院会议

(三十)督抚二次联电

(三十一)咨议局电请

(三十一)上谕1913年召开国会

 四、第四次请愿

(一)四议请愿

(二)191O年11月7日资政院会议

(三)“庆祝”立宪

(四)请愿再起

(五)国会请愿代表团解散

(六)奉天请愿

(七)天津请愿

(八)奉天入京请愿

(九)奉天请愿团解散

(十)弹压请愿

(十一)请愿失败

余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要求速定召集国会年限

一、立宪呼声高潮

由于朝廷没有定下何时颁布宪法,召开国会,立宪派最初要求的是迅速确定召集国会的年限,争取民权,为此而奋斗的急先锋首推杨度。

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县人。1875年生,1894年中举人,后纳资捐为郎中。1902年自费赴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学习,次年又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学习。在此,他接触了新的学说,思想大变,与革命派和立宪派人士均热情交往,后来完全转向立宪派。1906年12月,戊戌政变后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与他商议组织政治团体,并许以成立之后任干事长。他开始本极热心,后因与蒋智由、徐佛苏意见不合,梁启超也发现他有“野心”,遂致分道扬镳。

杨度认为,实行君主立宪最重要的莫过于制定宪法、建立责任内阁和召开国会三事。没有宪法限制君权,便无所谓君主立宪。现在的中国政府完全是专制性质,对外只知“送礼”,对内只知“偷钱”,“升官发财以外,百事非其所管”,一言以蔽之,是“不负责任之政府也”。欲望如此之政府“发达人民”,保护国权,根本不可能。必须对之加以彻底改造,使之成为责任政府,这是政治革命的目的。但相较而言,国会更为重要。国会最重要的本质“在于人民参政权”,应当以人民组织,能够代表国民,确实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①(参见杨度:《金铁主义说》,载《中国新报》,第1-6期。)有了它,就可以“解决一切之政治问题”②(杨度;《国会与旗人》,58页,中国新报社,1908。)

他说:君主立宪国家的宪法以英国的民主程度最高,普鲁士次之,日本最低,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人民力量的大小和君主让步的多少有关.而决定性的因素则为国会是否建立.所以人民所当注意者:“惟专心竭力以求国会之早成而已.既有国会,斯不患无宪法;且必有国会,而后能有程度较高之宪法。何以故?必有国会而后国民有提议宪法、承认宪法之机关,始可以国民之意思加入于宪法范围之内,乃可望宪法程度之高也。”假使人人都起来力争开设国会,“日本亦不足虑,直可以成为普鲁士”。有了国会,也才能够监督政府,使之真正负起责任。③(杨度:《金铁主义说》,载《中国新报》,第1-6期。)因此,他极力鼓吹召开国会乃是“惟一救国方法”④(杨度:《金铁主义说》,载《中国新报》.第1-6期。)。说现在的世界是列强奉行“经济的军国主义”的“野蛮世界”,列强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侵略,已把中国变成“世界各国之中国”。中国贫弱的根源在于专制政体和政府不负责任.要消除贫弱根源,使中国变成一个与列强并驾齐驱的经济军事强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政治革命,变专制政体为立宪政体,召开国会,把不负责任的政府改造成为责任政府。⑤(《<中国新报>叙》,载《中国新报》,第1期;《国会与旗人》,67页。)

杨度不泛讲预备立宪,而以召开国会号召天下,还有更实际的考虑。……(P6-8)

书评(媒体评论)

清朝之所以速亡,从根本上来说,是其违背了国民速开国会的意愿和一定要实行立宪的承诺,中断了预备立宪的进程,回复到专制独裁的政治体制,剥夺民权,丧失诚信,遭到全国人民唾弃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说,清朝并非亡于立宪派,更非亡于发难人数微不足道的革命派,而是自取灭亡,白食其果。——侯宜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末国会请愿风云(历史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宜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67302
开本 32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2013165933
中图分类号 D691.2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