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滴撇捺
内容
编辑推荐

《点滴撇捺》是作者成默的一本随笔集,作者从历年所写的文章中精选出八篇随笔。这些随笔或记人,如《顺其自然》记录了自己的女儿的成长过程,或叙事,如《点滴撇捺》,或状物,如《砚趣》《壶趣》。这些作品以小见大,以物现事,以情入理,以趣成文,貌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内容推荐

《点滴撇捺》精选出《顺其自然》、《琼液》、《壶趣》、《砚趣》、《石来运转》、《点滴撇捺》、《护犊》、《网络里的故事》这八篇随笔,或记人或叙事或状物,以小见大,以物现事,以情人理,以趣成文,貌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作家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浅入而深出,隐藏着大智慧,展现出作家成默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博的人文知识,呈现出作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厚重的文化意蕴。

目录

顺其自然

琼液

壶趣

砚趣

石来运转

点滴撇捺

护犊

网络里的故事

试读章节

二十三

女儿临近高考时,有一段时间情绪极度不好。我与妻发现苗头不对就关心地问之。可我们怎么问,她就是不吱声,甚至有时候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默默地流泪,见罢,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叮咛地嘱咐着:“临近高考了,希望你无论遇到多么大的事情都不要影响你参加高考。要知道,你念了十多年的书就是为了这一刻。”女儿叹息了一声:“爸爸,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我知道女儿还是一个孩子,有许多事情并不是她这个年龄想处理好就能处理得好的,我们也是想问清楚后可以帮帮她,无奈她不愿意说,我们也不好强求。尽管女儿嘴上答应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可看见她时常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我与妻子表面上没什么,心里可是一个急。

细心的妻子决定找女儿好好谈谈,至少要找到影响女儿情绪的症结。一天晚饭后,我收拾餐桌,妻子把女儿叫进卧室,轻言细语地问:“丫头,告诉妈妈,你是否是失恋了?”我听罢觉得不可能:我们家的女儿应该是懂得不能早恋的道理,然,女儿听罢妻子的问话竟嘤嘤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证实了妻子的猜测没错,我却鬼火直喷:小小年龄,不好好读书,竟玩起了早恋,早恋不说,偏偏这个在这个节骨眼上失恋,这临近高考面临人生重大选择,这样的情绪不是自毁自己的前程吗?我恨不得冲进卧室狠狠教训女儿一顿,可理智告诉我:就是痛打女儿一顿,能够稳定她的情绪吗?当下,最要紧的就是让女儿平静地参加高考,考出好成绩来。

妻子猛地说道:“是哪个没长眼的小伙子呀?我们家这么优秀的女儿竟能没看上?丫头,你也别难过了,为了这样的没眼力水准的小伙子而难过,值吗?”我暗暗地佩服着妻子的方式,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开导方式才能恢复女儿情绪的正常。要是以我的脾气冲进去对女儿进行责骂的话,非但起不到安抚女儿的情绪,无疑是火上添油,让女儿的情绪波动更大。

其实,女儿深知早恋是不会获得我们赞成的,她的失恋,一方面内心深深地痛苦着,另一方面她唯恐我们知道了会追究其责任。在处理感情问题上,既是成年人都难以妥为,何况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于是她在纠结着地情绪极糟糕。妻子的冷静,妻子的轻言细语,妻子遇见女儿不妥不是堵而是疏,不但摆明了我们做大人不追究女儿早恋过错责任的态度,也充分肯定女儿优秀地暗示着女儿要赶紧调整好心态,参加高考。一个重大危机、一个涉及女儿感情、一个涉及女儿人生选择的重大危机就这样被妻子的轻言细语化解了。

次日,女儿又振作地阳光起来了。

二十四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看重出生血统的,于是就有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说法,也有了“爸爸英雄儿好汉,爹爹孬种崽混蛋”的豪迈。究其我们家血统,除了有“复圣”的姓氏,说其是名家后裔,其实,就是一个在共和国里如同底层基石一样的血统。即不高贵也不富有。我爸爸上溯多少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大山里农民,国难迫使我那善良言短的父亲走出了大山,参加了革命,成为共和国的一名军人,默默为共和国奉献着自己的一生。社会上有说“打小以父为荣,到老以儿为荣”,意思就是父辈的社会地位会让后辈倍感荣光,可平凡的爸爸没有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感受,身为子女的我们像所有贫民家庭里的子女一样,孝敬着老人家,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至少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同样,我与妻的平淡也没有给我们家女儿带来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除了在品德上面的教育,按照我们所理解的对错好恶来实施提醒敲打以外,我与妻在对女儿的教育上真正做到了顺其自然,充分让她享受童趣。有许多时候,我与妻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也私下反省在教育上的许多不足,甚至常常假设:如果怎样,似乎按假设的话,我们家的女儿将会成为国家栋梁的风云人物。然,这种假设就没法成立。至于已踏入社会了的女儿生活的好坏,是否能成为国家稀缺的人才,已经不是我们所关心的事情了。因为,我与妻已经完成了对女儿的哺育培养之义务,她的路将怎么走,全权由她自己决定。

女儿已经进入高三下学期,也就是到了她人生第一个选择的关键时刻。我与妻更不给她压力,只是默默地关心着她的生活,争取多做一些适合她喜欢的菜肴能让她营养充分。然,既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我们也是要求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房间的内务,自己换下来的衣服自己洗。对孩子教育的顺其自然的理念就是任何时候不要搞特殊化。

一天,已是市教育局长的儿时朋友邀请我参加一个聚会,席间坐我旁边的是我女儿所念学校的党委书记,因为紧邻而坐,我们就礼节性地闲聊。当他得知我们父女关系后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哎呀,你女儿太优秀了。她在我们的学校,成绩不是最好的,可她的综合素质肯定是最好的。”我听罢颇有点“到老以儿为荣”的感觉,心里那个幸福感,就不是语言所能描绘的出来。

女儿是四月二十日生的,高考前的“五四”青年节,她在老师的带领下,站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二个月后,她投身于人生第一次选择的高考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

P41-44

序言

20世纪90年代混文凭成风,那时我在一家商业单位身兼三职,党办主任兼法制办主任、团委书记,得知中央党校在黄石党校办了法律本科班,出于工作的考虑我也报名参加了。一百多人的大班,成立一个九人的班委,成默成了那个班的班长,我们同学都叫他班头。每个周末都要上山上课,他制订了一个规矩:其他的同学都可以请假,唯独班委不行,由于我是宣传委员,于是跟着他一起混两年半。每次上完课班委们几乎都要聚聚,由他出面找人来当东道主,饭局完了,还要到茶楼喝喝茶、玩玩牌。那时候他夫人得了一场大病,他极为穷困潦倒,更多的时候是他在搞服务,极少沾牌,虽然玩牌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坐立不安,但表面上还是笑呵呵地招呼着兄弟们,端茶倒水还递烟。

他真名颜克辉,比我大两岁,我跟几个同学同庚,都喊他辉哥。那时只知道他从事专职法律服务工作,并不知道他酷爱读书、写作,只知道他喜欢喝茶、抽烟,并不知道他喜欢收藏紫砂壶,还有石头等。

直到今年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他发来一个邮包,有十五篇文章,每篇至少万字以上,有的还多达七八万字,让我给他帮忙整理一下。近百万字,害我整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帮他分成两部书稿,一本随笔集、一本小说集。他不好意思明里催我,就买了大西瓜到我住的小区来看我,还塞我一包湖北最奢侈的烟1916,我夫人用纸杯泡了一杯茶给他,他客气地接过去便放下,我望着他笑了笑,因为我看过他写茶的随笔《琼液》,这是一个把茶当作玉液琼浆的主、喝过五十万元人民币一斤红茶的主,他“望着功道杯里嫣红茶汤,闻着从盖碗里和功道杯里溢出的茶香心旷神怡,仿佛看见一张张人民币化着茶汤变成了茶香,丝丝沁入心扉沁人肺腑”,喝茶时还有什么“一道水,二道汤,三道茶”的讲究,这个用珍壶品茶的人怎么会喝如此杯具之茶呢!真是悲催,哈哈!

看他的随笔,才知道泡茶还是一个技术活:

泡茶如同烹饪,同样的菜材、同样的佐料、同样的锅灶,不同的厨师所做出的同一菜肴其口感及食者的认知度肯定有异。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样的器皿、同样的泡法,有人可以把一千元钱一斤的茶泡出二千元一斤的茶昧儿来,有人却把一千元钱一斤的茶泡出五百元钱一斤的茶味儿来,这就是技术。

辉哥不光爱茶也爱壶,在《壶趣》一文里,写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的紫砂壶就是神人之作——时大彬所制的紫砂壶,第一次把玩的紫砂壶就是无可挑剔的传世珍品,他抚摸着紫砂壶,感觉摸到了柔嫩的少女肌肤,让他想入非非、让他遐思万千、让他大开眼界,让他从此爱壶如命——竟然让一把壶就勾走了他的魂。他后来对紫砂壶的酷爱达到了上瘾的地步,他说他考研都没有像攻读紫砂壶的书那般刻苦,看他的随笔《壶趣》,让我这个壶外汉通过他爱壶的经历、养壶的技巧、玩壶的心得、藏壶的乐趣,也对壶有了大致的了解。

《砚趣》一文里,让我对文房四宝之一——砚,真是长了见识,他收藏了十数方砚,有数方砚价格不菲,真想去饱个眼福。他以自然的文字,将他与砚的精彩故事、藏砚的心得、有关砚的文化、砚的常识全都通过随笔的方式娓娓道来,感慨生活与生命的存在,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澄澈人的心灵。

在他的随笔《石来运转》里,他写道:“石来运转就是一个吉祥意喻的彩头,玩石、赏石、爱石会不会转运或说能不能好运连连,似乎已经离开了意喻的初衷,倒是一个增加知识,提高修养,磨练性格的一种雅趣。如山一样的稳重,像山一样的胸怀,这就是自古以来仁者的取向。”

据说辉哥家里除了书多就是石头多。他搁家里的石头分三大类:观赏石、把玩石、实用石。也许是少年时受英语李老师的“石来运转”的影响深刻,他一直惦念着抱块奇石回家,好石来运转。当他夫人病得奄奄一息,在本地救治无门去外地求医,不知是老天惜他还是因为他偶捡到一块奇石,奇迹就发生了,他夫人的病竟渐渐好转。从那时起他开始“迷信”——石来运转,从那时起他开始踏上集石玩石的征程。

在《顺其自然》里,辉哥详细记录他娶妻生女、育女、教女的过程,如果说有读者想把子女儿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应该认真看看这篇随笔,想必会大受启发的。无论是他写《网络里的故事》,还是现实版《护犊》里他四姨的艰辛历程忠实全记录,这位集传统美德为一身的四姨,到老了却由于教育子女的彻底失败而陷入凄渗,读来令人深思。  在《点滴撇捺》一文里,可见他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写得妙趣横生,生活的点滴凝结成他文字的撇捺,确实可喜。

这多年来成默一直在默默写作,写了四五百万字,从中精选出这八篇随笔,或记人或叙事或状物,以小见大,以物现事,以情人理,以趣成文,貌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作家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浅入而深出,隐藏着大智慧,展现出作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博的人文知识,呈现出作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厚重的文化意蕴。

我有理由相信成默在沉默多年之后不会再沉默了,当代文坛必有他的一席之地,我期待着他在沉默中爆发1

2014年8月8日晚于江风阁

【向天笑】湖北大冶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在《诗刊》《词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刊》《诗探索》《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林》《散文诗刊》《散文诗世界》《世界诗人》《中国诗人》《中国诗歌》《人民日报》《文艺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青年文学》《青年作家》《长江文艺》《飞天》《当代作家》及港、台和美、澳等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小说千余篇,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飞天》等刊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收入多种年鉴、年选及其他选集。已出版诗集和散文诗集十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滴撇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015906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424199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3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