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望断青天一缕霞
内容
试读章节

美丽的松花江啊,北国的江!

你的甘甜醇厚的乳汁,哺育了多少智慧、勤劳的儿女。你有源远流长、永不枯竭的生命,你可曾知道,你的一个聪慧、软弱的女儿,早已殁于千里之外的异乡?

你那奔腾流泻、清澈温暖的江水,也许就是思念女儿的哀伤悲悼的眼泪?

从松花江那丰满的母体上,分流出来了许多较为纤细的支流。一条名叫呼兰河的小河旁边,坐落着一座名叫呼兰的小县城。这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大平原。本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却仍旧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萧红在她后来写的《呼兰河传》里,曾经讲述过一个关于大泥塘的触目惊心的故事。那就是呼兰县城里有一个五六尺深的大泥坑,经常淹死马、猪、小孩子,给人们造成了许多不便与灾难。其实,用土把坑填平,本是一件极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呼兰县的居民,竟宁肯站在这个泥坑旁边说长道短当看客,把淹死的猪、马以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娱乐自己的材料,却谁也不想去改变现状。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单调、落后和保守。而这个地方,就正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敏感、有才华而又不幸的女作家萧红的故乡。

七八十年前,呼兰县里住着一家姓张的大地主。他们的远祖原是山东省的破产农民,逃亡到关外垦荒耕种,残酷地剥削与他们命运相同的、后来的农户,逐渐地发家,在许多县里置办了大量的房地产,成了当时东北有名的汉族大地主。到了萧红祖父张维祯这一代,张家的财势已经渐趋没落,各房分家之后,张维祯这一支就定居在呼兰县。

在张家巨大的但是荒凉的宅院里,存在着不和谐的、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萧红的祖母、张维祯的妻子范氏,是一个精明、厉害的老太婆,她使丈夫居于她的从属地位,自己掌握着家里的一切经济大权。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即张选三,是张维祯与范氏的过继来的儿子,他贪婪成性,无论对父母,还对儿女,都没有真感情。萧红在她以后所写的《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里,曾经这样记述过她父亲的为人: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萧红的母亲姜氏则是一个思想观念极为奇怪的人,她十分地重男轻女,看不惯公公对女孩的娇纵,她本人虽然粗通文字,生前却绝对禁止女儿读书。

就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家庭中,1911年6月2日(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了一个女孩,大人们给她取名叫张碴莹。这个女孩来到人间以后,从来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过父爱与母爱。她的缺乏人性的父亲对她总是十分冷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的生母对她也总是恶言恶色。她的祖母也并不像别人的祖母那样慈祥。当她3岁的时候,她喜欢用小手指在窗纸上捅个小洞,她觉得那纸窗像面小鼓,用手指嘭嘭地捅破了,很好玩儿。她的祖母看到她这样,就拿了一枚大针站在窗外,专门等着刺她的小手。这种没有抚爱、没有温情的不正常的感情生活,深深地刺伤了她的幼小然而敏感的心灵。

而在这个缺乏抚爱的家庭中,唯一疼爱小萧红的人,就是她的祖父张维祯。萧红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从萧红记事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乡绅。祖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很疼爱小孙女,他喜欢和孩子们开开玩笑,他的眼睛永远是笑盈盈的。他不会理财,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之长,家中的实权却掌握在范氏和张廷举手上。‘他每日的工作就是陪伴孙女,夏天的时候还带着小萧红到自家的后园里去种种菜,养养花。在这个冷酷无情的家庭里,只有祖父带给小萧红爱和温暖,她在成年以后,仍然满怀着缠绵与惆怅的深情,怀念着这位慈祥的老人:“等我生下来,第一个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呼兰河传》)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P1-5

后记

感谢天津教育出版社,由于他们策划了一套系列丛书,才使得拙作《萧红传》又有了一次重新与青年读者见面的机会。

萧红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女作家。她生活在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这个动荡不安而又多灾多难的时代。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出版了抗日小说《生死场》,由此登上了上海的文坛。鲁迅先生曾经称她为我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见海伦·福斯特以尼姆·威尔士的笔名发表的《现在中国文学运动》一文)。但鲁迅先生没有料到她的生命如此短暂。萧红22岁开始发表作品,24岁成名,3l岁病逝,只写作了九个年头。

三十一年前,应《哈尔滨文艺》的编辑刘春先生之约,我写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要写(萧红传)》的文章,此文发表在该刊1981年第9期E,详细地把我写作《萧红传》的初衷,向读者朋友们做了完整的交代,本书附了这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简言之,我除了同情萧红坎坷而不幸的命运之外,也很钦佩她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奋斗不息的精神。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生颠沛流离,在创作全盛的宝贵年华,天逝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香港。我在找到并阅读了她的所有作品之后,决定为她写一部传记。

当时,与萧红有过交往的东北老作家们仍健在。在动笔之前,经过调查研究和朋友们的帮助,我知晓了舒群、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诸位先生的住址,在北京城里的四面八方,我先后拜访了他们。那是“文革”刚刚结束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萧军先生当时自称“出土文物”,他们有的已逾古稀之年,有的衰弱多病,有的还在等待“落实政策”,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热情地接见了我这名晚辈,耐心地与我进行了长谈,有的一连谈了几天。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们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一直非常感念他们。

《萧红传》的第一、二两章,在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散文》月刊1980年创刊号和二月号上连载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其热烈的程度令出版社和我本人都感到意外。很快,1980年12月就出版了单行本,3万5千册的印量,立即售罄,1982年3月又第二次印刷。这是1949年以后我国出版的第一部萧红传记。那如雪片般飞来的读者来信,我至今仍然珍藏在书柜里;北京、黑龙江、香港、美国等地的报刊上发表的书评,我也早已装订成册,当做纪念。鲁冀先生在上海《文化读书周报》上发表了对我的访问记,被《文摘报》以《肖风和“萧红热”》为题摘发。记得萧军先生生前说过:“肖凤的《萧红传》,是最公正的萧红传记。”一位文学博士也多次对我说过:《散文》月刊于1980年连载《萧红传》的时候,他们是怀着多么浓厚的兴趣,争相抢读着。

后来,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名人情结”丛书,他们把《萧红传》也收入其中,书名易为《萧红·萧军》,这是《萧红传》的第二版。再后来,文化艺术出版社又出版了此书的第三版,加入了若干张照片,书名易为《悲情女作家萧红》。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作家。在短短的九年里,她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生死场》 《呼兰河传》),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马伯乐》),出版了散文集《商市街》,散文小说合集《桥》《牛车上》,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中篇散文单行本《回忆鲁迅先生》,中篇小说单行本《小城三月》,还写有一部哑剧《民族魂》,一部自集组诗手稿(这部自集组诗直到1980年才正式发表)等:

萧红是一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她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清新的文笔。她的那些非常富有人情味的小说(如《呼兰河传》)和散文(如《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家族以外的人》),不仅向读者描绘了她所经历的生活场景与内心感受,而且展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社会风俗画面。

萧红生活在20世纪前半叶,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人民大众的处境困苦、艰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尤其是近i十多年的奋斗,21世纪的中国,与萧红生活的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大众的生存状态,包括作家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女作家的生存状态,与过去相比,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萧红在世时说过,她对“爱和温暖”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笔者真诚地希望:在当今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摩擦,少一些争斗,多一些温暖,多一些爱吧。

肖凤

2012年秋于北京

目录

第一章 呼兰河

第二章 外面的世界

第三章 抗日 

第四章 大连·青岛

第五章 上海·成名

第六章 东京

第七章 婚变 

第八章 夭折在香港

写作缘起

新版后记

内容推荐

肖凤编著的《望断青天一缕霞》内容简介:民国,一个人们在黑暗中梦想光明,在怀疑中找寻信仰,在失望中孕育希望的时代。这一时期登上文坛的女子,不同于前代,亦有别于后代。她们精神独立,向往自由,而家庭、社会时时压抑着她们。她们在迷惘中呐喊,在冰冷的现实中追求爱与温暖。苦难磨砺了她们的才华,她们用矜贵、风华、美丽以及睿智,书写了不朽的传奇。

《望断青天一缕霞》是一本人物介绍类书籍。

编辑推荐

肖凤编著的《望断青天一缕霞》内容介绍:萧红的小说、散文写的风趣、幽默、苦涩,可以担当得一个“活”字,她的笔下缺少女性作家特有的含蓄、细腻、温婉,却有一种率直、真诚、清新之气。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对贫困的怜悯,对社会不平等的憎恶,对封建社会的蔑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历史的烙印深深,这或许与她多舛的命运有关。她幼年丧母,少年时被逼婚,青年时代毅然冲破封建婚姻枷锁,与作家萧军结婚,终因感情不合而又分离。后来与作家端木蕻良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萧红早年写过小说、散文,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入上海滩,得到许多左翼作家的关心帮助,特别受到鲁迅先生的垂青和支持。本书是一本介绍萧红一生的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望断青天一缕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69557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1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