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栾城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试读章节

8明清时期的县志编修

明万历版《栾城县志》此志于明万历二年(1574)由时任栾城知县耿继武创修。耿继武(山东沂水人)于万历元年到栾城任职,上任伊始A,就向左右索要志书阅览,以了解全县情况,谁知“左右以无对”。他于是设立修志局,挑选县学生员马东畲等7人负责修志工作,对本县的地理方位、建置沿革、户口赋税、风俗古迹、名宦乡贤等资料进行搜集调查,参考有关著述进行详细考证、研究,又参照《真定府志》对有关资料进行对照核实。初稿完成后,他又亲自审阅和加工润色,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经过数易其稿,《栾城县志》终于成书,共计6纲54目,起到了存史和教化的作用。此志书现国内外均无存书。

清康熙十一年版《栾城县志》此志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由当时的栾城知县赵炳(四川广元人)主修。赵炳于康熙七年(1668)到任,在任4年中,栾城水旱频仍,岁荒民贫。赵炳于政事之余披阅旧志,了解到栾城是汉棘蒲侯柴武、唐宰相苏味道的家乡,心里对这些豪俊人物非常敬仰,加之朝廷命令各地修志,于是命训导陈食采主持其事,聘本县魏喜凤、石泰诸人负责,对《栾城县志》重新修纂。赵炳对初稿认真审阅修改,严格取舍,辨别真伪,经过10个月的努力,修成4册《栾城县志》。此书现国内无存。

清康熙二十二年版《栾城县志》清康熙十七年(1678),栾城知县王现到任,在任5年间,政简刑清,民臻富庶。政暇披阅县志,他认为耿志太简,赵志太杂,很多应记载的资料未搜集到,决定重修《栾城县志》。他组织力量,亲对旧志删润,又赴乡间搜集碑碣遗文、百姓家藏资料,然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将这些资料捆扎并用马驮着,赴肥乡县托付老文人贺应旌进行总纂。经过3个月的努力,《栾城县志》共4册14卷付梓成书。本志国内有部分存书(北京图书馆、南京地理研究所、湖北省图书馆、河北省博物馆)。

清道光版《栾城县志》清道光十七年(1837)至二十一年(1841),栾城知县桂超万(字丹盟,安徽贵池人)在任期间,鉴于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以来170年间,栾城未曾修志,于是积极倡导修志,以栾城县训导高继珩为主笔,众绅士为主采访。志成,桂超万调离,志稿未交付印刷。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新任知县李■(山东历城人)应本县人士之请,于是刻版于初夏,付梓于仲秋。志书共12卷,叙述详明,繁简得宜,卷目齐备,记事中肯。此版本全国多数大图书馆(包括河北省博物馆)均有藏书。

清同治版《栾城县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陈咏(字雩堂,山东临清人)任栾城知县,一年时间,栾城“讼者平、赋者均”,“政成民和”。恰逢上级下文令重修地方志,陈说:“什么是志?就是对地方的情况的‘知’,是不能迟缓的。”他于是聘请饱学之士张悖德(字重斋,栾城城内东街人)负责此事并担任主笔,遴选公正绅士进行采访,征集资料。经过6个月的时间,《栾城县志》的重修工作完成。同治本《栾城县志》共14卷,条理清晰,资料翔实,流传较广。

9抗日战争时期的南高村落保卫战

1945年春,冀中抗日战争斗争形势逐渐好转。为进一步有力地打击日伪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中共冀中六地委于当年3月中旬针对日伪军展开地道战召开了专门会议。会议要求各县选择便于打击敌人的村庄作为地道战重点,中共栾正获县委经研究决定,将南高村作为县地道战重点。当时的县长杨毅、县委副书记程光华、宣传部长李英等带领、发动群众,同民兵、雇工大队一起,把南高村原有的只能藏身的地洞户之间挖通,并把西高村、北高村的地道同南高村的地道挖通,挖成了长500余米的能打、能藏、能进、能退的地道主干线。当年6月底,军民做好了地道战的一切准备,时任县武委会主任杨泽连任地道战总指挥,县武委会作战股长白敬忠任副总指挥。

当年7月16日,温双燕的一区区小队主动围困南高岗楼,引蛇出洞,诱出南高岗楼和栾城城内之敌百余人,伪军由中队长赵大眼带领,从村东口进攻南高,一区区小队和民兵利用地道和高房工事的交叉火力,将伪军先头部队击退。P37-39

后记

编写一册关于栾城历史的简明读本,一直是我们的心愿,也是很多爱好乡土历史的人的呼声。2013年冬,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我们着手编写《栾城史话简明读本》。组稿甫毕,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恰接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国史话》编委会邀请函,我们为乡土历史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而喜出望外,于是按照编撰要求,增补润色,删繁就简,推敲雕琢,力求简明、通俗、短小、可读性强。本书共收入地理、沿革和民俗风情类12篇,史事类10篇,人物类占20篇,以及反映当代栾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貌的若干文字和照片。其中部分内容根据已有史志资料改编,部分内容是新近挖掘整理的研究成果。石家庄市栾城区区委书记吕素维同志于百忙之中撰写了序言,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给予关心支持,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领导亦给予热忱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千年古县,遗存渐少,唯史脉可续;史话出版,可庆可贺,赖上下共襄。由衷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中华文明传播,高瞻远瞩,集乡土历史之大成,工程宏大,文心独具,盛举空前。感谢出版社编辑人员无微不至的悉心指导,使《栾城史话》忝列《中国史话》丛书系列,并得以付梓、呈现于世人面前。

由于水平所限,史料考证、文章遴选如有不足之处,请方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张振山

2015年7月18日

目录

一 形胜之地

 1.建置沿革

 2.形胜之邑

 3.栾城“古八景”

 4.行旅诗中的古栾城

二 史海钩沉

 1.《定武兰亭集序》刻石面世栾城

 2.善众寺的兴衰

 3.兴废起落说文庙

 4.成吉思汗后裔——北长校氏家族

 5.龙冈书院

 6.清末范台村的村民自治碑

 7.慈禧、光绪过栾城

 8.明清时期的县志编修

 9.抗日战争时期的南高村落保卫战

 10.栾城解放

三 历史人物

 1.栾书与栾城

 2.辅佐刘邦的西汉棘蒲侯柴武

 3.苏味道与“三苏”

 4.潜心精研天元术的数学家李冶

 5.家居栾城的元朝官员哈珊

 6.技艺高超的元代建筑师安玉

 7.韩山童、韩林儿领导红巾军起义

 8.刚正清廉“吊马张”

 9.矢心为国的监察御史陈九德

 10.李潜与百柳园

 11.房永清与林则徐

 12.张家辛庄“一门三进士”

 13.聂家庄“一门三举人”

 14.政声卓著的知县桂超万

 15.清末直隶省修志第一人——张惇德

 16.勇赴国难的工运领袖赵采青

 17.义无反顾的杨虎城副官阎继明

 18.中共“七大”代表朱丰

 19.栾城“戎冠秀”——温秀芝

 20.披肝沥胆、忠心为国的杨泽连

四 民俗风情与景观名胜

 1.栾城村名的由来

 2.栾城姓氏源流

 3.老字号风味小吃

 4.非物质文化遗产

 5.景观遗址

五 当代栾城

 1.繁荣发展的今日栾城

 2.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建设

 3.医药基地的崛起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南。栾城行政区划面积为320平方公里,民间素有“北京到南京,小县数栾城”的说法,面积虽小但区位得天独厚。栾城自古有“南北通衢”之美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青银高速、107国道及308国道穿过境内,北距石家庄机场40公里。栾城位于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和环渤海经济区内,是省会经济发展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栾城史话》完成初稿时,正逢栾城撤县设区,结束了漫长的县级建制的历史,从此跨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栾城自春秋置县至今约2600年,千年古县名副其实,历史底蕴深厚,名宿代不乏人。春秋晋国中军主帅、正卿栾书助晋复兴、勤谨重德,元代数学家李冶精研“天元术”,唐代宰相文学家苏味道妙笔写“正月十五夜”,其后裔“三苏”眉山发迹,韩山童、韩林儿反元称帝,等等,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栾城的有为志士建立党组织、开辟根据地,党政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救国救民,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艰难探索,勾勒出一幅幅大气磅礴的壮丽画卷。这里有令人难忘的风雨历程,也有栾城曾经的荣耀和辉煌。《栾城史话》分设“形胜之地”、“史海钩沉”、“历史人物”、“民俗风情与景观名胜”和“当代栾城”5个篇章,编者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史实和人物加以分述,依据史料勾画栾城的风貌,告诉你栾城岁月变迁的轨迹。虽然由于篇幅所限,仍有一些重要史实没有入卷,但读者对栾城的历史概貌应该有个大致了解。

历史是我们的根,尤其是乡土历史,更亲切、更具体、更原创,更能拉近我们与家乡的感情,更容易消除对传统和历史的隔膜。不懂得家乡的历史,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淫和支撑,宛如没根没底的浮萍,身无所属,无所适从。了解和学习乡土历史,汲取精华,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振兴家乡的信念生根,从而激发人们有所作为,报效桑梓,此谓爱国首先爱家乡。从这个意义上说,《栾城史话》的出版,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把握栾城历史文化概况,对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极有裨益。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学习历史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乡土历史是党史、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中的细胞。了解和学习乡土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怀旧情绪,还能借此了解地情县情、记取政经、体悟人文兴衰之道,可资政育人。《栾城史话》或聚焦于历史某一时刻,或着眼于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读后给人以启发、深思,让人警醒、觉悟,对我们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把握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界处,展望未来,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栾城将顺应发展潮流,抓住撤县设区的际遇,融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前沿方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需要着眼全局,谋而后动。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教育城”“文化城”“健康城”以统领民生事业,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城郊型现代农业为两翼,建设石家庄中部区域经济隆起带的发展蓝图。全区上下着眼于增强“软实力”,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文化城”建设全过程,实施文化惠民,打造“处处皆文化,人人显精神”的特色文化之城。我们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点,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新支柱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栾城史话》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结束这篇前言时,正值河北省农村容貌提升行动掀起高潮之时,我区各具特色的村史馆(室)建设方兴未艾。传承历史,记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此与读者共勉。

中共石家庄市栾城区区委书记 吕素维

2014年10月8日

内容推荐

栾城,三苏祖籍,冀中形胜,2014年撤县设区,坐襟省会南门。栾城自然条件优越,生态观光农业发达,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城镇、全国园林县城和全国卫生县城称号。张振山主编的《栾城史话》以史料为依据,以时间为顺序,介绍栾城的建制沿革、地情风貌、乡贤事迹等,展示了古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新栾城的欣欣向荣。

编辑推荐

张振山主编的《栾城史话》分设“形胜之地”、“史海钩沉”、“历史人物”、“民俗风情与景观名胜”和“当代栾城”5个篇章,编者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史实和人物加以分述,依据史料勾画栾城的风貌,告诉你栾城岁月变迁的轨迹。《栾城史话》或聚焦于历史某一时刻,或着眼于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读后给人以启发、深思,让人警醒、觉悟,对我们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把握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栾城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振山主编
译者
编者 张振山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70993
开本 32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2015028237
中图分类号 K292.24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