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笺注(二十作家书简)/采桑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古剑,原名辜健,作家兼编辑家。1939年生于马来亚,经历过南洋抗日战争;英殖民者重返马来亚,实施“紧急法令”,逮捕马共党人,父母被驱逐出境,随父母回国。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后移居香港,历任《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主编,《良友画报》《文学世纪》等杂志主编。曾任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随笔集《有情人间》《梦系人间》《书缘人间》《随缘》等。《笺注(二十作家书简)》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笺注(二十作家书简)》是两岸三地“文学使者”古剑的文学交游录。从中我们读到的是当代文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汪曾祺、戴厚英、顾城、王西彦、林海音、钱锺书、贾植芳、许杰、柯灵……以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书信笺注而兼写人,如《汪曾祺的信底温情》《戴厚英书简》;二是写人为主,如《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够朋友的陆文夫》。无论写文坛交游,还是写书信往还,皆多有传神之笔。其中大量信件为首次披露,包含着大量鲜为人知的文坛细节。

目录

序:为江湖偶遇唱和云水相逢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戴厚英书简

顾城书简

怀想追诗者蔡其矫

走过“三生三世”的聂华苓

痖弦的信

才子邵燕祥

五十年前书虫沙叶新的信

够朋友的陆文夫

渐行渐远的背影——王西彦书简

怀念林海音和她的书简

“怪人”何怀硕

钱锺书先生的细节

故纸留真影——贾植芳书简

送别纪弦笑上天国

探亲——许杰书简五通

柯灵有关黄裳的两封信

春蚕到死丝方尽——记方宽烈

忆记也斯

散文家张秀亚与《良友》

试读章节

汪曾祺的信底温情

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小说”,亦有人说是“诗化的小说”。在美国的一次讲演中,他希望有人说是“画意小说”。的确,他的小说重于气氛营造,着意于意境提炼,不在意戏剧性起伏和人物的描绘,留下空白,供人想象。我觉得他是不多见的小说像抒情诗似的抒情小说家。

文字上认识他,大约是1982年或1983年。在中环三联书店,买到他刚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他的小说,迷上他的语言和情调,从此喜欢上了。因我喜欢他小说的抒情味,白描而多姿,素朴而见风华,文字简洁或如他说的干净、淡而有味——淡而有味是个很高的境界。其中一篇触动了我,或是感同身受吧,读得眼都湿了。禁不住写信告诉上海的同学沙叶新,也许是这个原因。1985年中国作家代表团首次访港,沙叶新即拉着他介绍给我,三人躲入客房畅谈,我们才真正认识,从此定交,成为可谈心的朋友。那次谈话我录了音,回来要整理,才发觉冷气机声盖过谈话声而无法听清,只好作罢。记得他说他是儒家而非道家,谈了他的小说观和语言观,没能整理出来,可惜了。但他时有机锋和幽默、连说带演的神情,至今还留在照片中和我的记忆里。

这次访港作家中,接触最多的也是汪曾祺。讲演,海洋公园,文学营都去了。还有一天施叔青拉了几个人到美国会所喝下午茶,她与沙叶新、张辛欣聊,我与汪先生谈。始知他善丹青、刻图章,写旧体诗,书法也有功底。后来有人称他为当代20世纪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才子、士大夫,还出版过一本《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他有多方面的才能,小说、散文、诗、书、画、京剧剧作,都留下突出成绩。他关于文学语言的“揉面说”,语言即内容、气氛即人物的说法,见解新颖独到,很有启示价值。在当代作家中,他对文学语言的贡献非常大。

回北京后,他即寄赠一册《晚饭花集》和一张画。此画甚有趣味:梅枝上伏一松鼠,瞪大眼睛专注下望。题:“八五年十一月二日晚炖蹄髈未熟作此寄奉古剑兄一笑。汪曾祺六十四岁”。那只松鼠瞪大眼望的不正是未入画面的蹄髈吗?意在画外,令人莞尔。

后来我读到清代张问陶的梅花诗,虽带酸气,却合我当时心境。也不客气写信给他,还建议他以笺纸形式,点上三两笔,再书梅花诗。他寄来的却是条幅,梅枝纵横,梅红满纸,再于右边录梅花诗:

香雪蒙蒙月影团,抱琴深夜向谁弹。闲中立品无人觉,淡处逢时自古难。

到死还能留气韵,有情何忍笑酸寒。天生不合寻常格,莫与春花一例看。

装裱一过,挂于书房,常相对,亦自得。

信一

古剑兄:  几次来信均收到,照片亦收到。嘱书张问陶诗写得,寄上。我小时候刻过图章,久已生疏,腕弱不能执刀,且刻刀亦无一把,因此刻闲章之命不能应承。然如偶有机缘重新操刀,或当为兄一“奏”。但恐难于黄河清耳。北京前日已飘小雪,香港想当仍燠热。曾寄施叔青书二册并一斗方画水仙,便中问问她收到没有。

即候

文安!

汪曾祺顿首十一月廿二二

1987年7月15日,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台湾出版界闻风而动,纷纷抢占“滩头阵地”,引进大陆小说。新地、远景先后动起来了,都找人牵线搭桥。郭枫是诗人,前曾编创过文艺刊物,后办补习社赚了钱,此时创办了新地出版社,编委阵容强大:李欧梵、陈若曦、非马、李魁贤、许达然、尉天骢、郑清文、叶笛、郭枫。不记得是谁介绍我们认识的,我也被他拉去当联络人。

我就向我所认识的小说家——汪曾祺、陆文夫、高晓声、祖慰、陈村等人发去函件,要他们初选,再由我选定。还要他们寄来经“公证”的委托书,我再去香港律师楼办成正式档,邮挂给台湾出版社。那些编委在汪曾祺访美期间也动起来,施叔青也为“远景”拉稿,大有“抢生意”的情势。有的更未得授权之前“先斩后奏”,出版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灵与肉》。1987年汪曾祺应聂华苓邀请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从他的信也多少可看出一点“混战”和热闹。

信二

古剑兄:

11/10信收到了。

《寂寞和温暖》目录我看了,可以。你要“做”的就是这一本还是另外一本?如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大部分和这一本重复了,会引起纠纷。我看还是做这一本算了。

许达然给我的合约和你收到的差不多。我在芝加哥遇到许达然,已告诉他小说选在台出版事已委托古剑,你在合约上加的内容很好,我无补充。

《晚饭花集》已授权给施叔青。

发在《大公报》的散文只有十篇,不够出一本书。我不想继续给他们写了,因为稿费太低。我明年将编一本散文集,书出,可授权给你。但大陆印刷周期太长,得等一年才能出书。我有一本《晚翠文谈》年内或明年初可出版,也可授权给你。书出后,即寄给你,你可选择一部分,编一本。

郭枫延至下月才到爱荷华,此时我将到纽约、波士顿一带去,大概见不着。我和古华都留了信给他,告诉他如带了我们的书及稿酬来,可交给谭嘉。如果他带了版税来,你的“劳务费”(这是大陆名词)怎么交给你?如果郭枫经过香港,把钱(全部版税及编辑费)交给你,那就省事一些。我在美国不缺钱。

我前次过香港的签证已经失去时效,要在这里通过英国领事馆另办。我想问题不大。

《八方》稿费先存在你那里,大公报还有我的很少一点稿费,得便可向他们要来,一并存在你处。

我大概12月16日到香港。准备在香港待四五天。

香港金价如何?我可能要给孩子买几条项链。

此候著安!

汪曾祺10月28日(1987)P1-7

序言

序:为江湖偶遇唱和云水相逢

话说1975年,我23岁,这一年一如记忆中的任何一年,合该寻常无事,可一些事情偏偏在这一年陆续发生,比如董必武、蒋介石等先后逝世,比如盖茨成立微软,比如英女皇访港,等等。也没有什么,只是想说,世界在变,任何人的小世界也在变。

这一年我一直待业,有些工作做不了几天便做不下去了,不断辞职,然后又不断写信求职……如此过了半年,有一天,决定到《体育周报》上班去了。这家报社规模很小,在弥敦道万隆大厦。那天我接了一位前辈的工作岗位,就得不知天高地厚并且还要单打独斗——这家报社只有五六百平方尺,工作人员也很少,除了我,只有一名摄影师和一名植字员。如此这般出版了两期,一名主力才姗姗而来,此人就是本书的作者古剑。

古剑姓辜,是马来西亚华侨,他年长我十二岁,胆子却比我大不止十二倍,例子太多太多了,有些事情在我看来,真有点惊天动地,可也不便在此披露。此人爱书,闲来谈的都是书中人、书中事。记忆所及,他曾给我推荐艾芜的《漂泊杂记》和《南行记》、黄裳的《金陵五记》和《榆下说书》等,我都一一细读,这些书籍像一扇又一扇堪可透光的天窗,从中可以窥见另一种人生,另一种书写态度,真是受用不尽。

其后《体育周报》还加入了陶然,我们三个人一起共事两年多,似无远虑,但时有近忧——很多年后才明白,那是人生的常态;那时我与古剑一度沉迷于下棋,想来也不过是由于活得浮浮泛泛、庸庸碌碌,只好自编自导自演若干貌似刺激的情节,让自己暂且忘记无色无臭无味的无聊浮生。

我在这小小的报社工作了三年零两个月,算来比起古剑和陶然两位都只是稍微“资深”,不过工作关系倒是蛮有小报社的特色,他们都各有固定的负责栏目,其余工作(由跑腿到翻译,由催稿到拍摄)都由我“一脚踢”——老板不大管我们,我们也不大管老板,都是各取所需,所以相安无事,唯一的例外是时而过了月中还没有发薪,都得要为房租与柴米油盐干着急。

古剑其时负责的一个专栏叫“想当年”,每周访问一位退役足球名将,由古剑执笔,附有大量珍贵照片(由受访者借出)。此栏很受读者欢迎。记忆中,受访者都赫赫有名:姚卓然、何应芬、黄志强、刘建中、莫振华、梁金耀、高保强、刘仪、朱永强、罗国泰、刘添、陈辉洪、陈鸿平、郭德先、曾镜洪、区彭年、邝演英、龚华杰、黄文伟、张子岱、张子慧、刘志霖、吴伟文、刘继照、邓宜杰、吴添来、卫佛俭、林尚义、梁伟雄、李育德、司徒尧、周少雄等。他们不是“国脚”(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华民国国家队”成员),就是“港脚”(香港代表队成员)。  如今想来,这批图文并茂的访谈录,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口述历史”,古剑的文字固然好,照片更是无价之宝——如此说来,恐怕就是香港这个“亚洲足球王国”最后的见证。

那时谁都不懂珍惜这些好东西。若干年过去了,香港足运由盛而衰,近年似有中兴迹象,可也不免有点时不我与,那些珍罕的数据(文字及照片,合该有一本至两本厚书的篇幅吧)都散失不全了,每一回跟古剑提起,都不禁为之扼腕叹息。

我们三人当中,古剑首先离开《体育周报》,到花花世界打天下,做过一段时日的金融服务(所以他的胆子真的够大),可桐油瓶始终要装桐油,不多久又做回老本行,到湾仔的《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三度停刊,至1984年第三度复刊)当编辑。

20世纪80年代初,内地艺术市场看似逐步开放,可有时也得走两步退一步。香港涌现大量画廊,为内地艺术家开设对外的窗口,《良友画报》的作者阵容鼎盛:马国亮、施蛰存、吴冠中、黄永玉、柯灵、范曾、汪曾祺、何怀硕、施叔青、楚戈、刘国松、余光中、倪匡、张君默、胡菊人、戴天、张文达等,都曾为该刊撰文,堪称人文荟萃。

那时的《良友画报》每期都有艺术家专访和艺术品鉴赏,我有幸为它做过一些访问,记忆中,访问过吴冠中、梅创基、李泛萍……可文稿都散失了。

据我所知,古剑其时倒收藏了一些名家作品,有书法,也有绘画。可是,近年因治疗眼疾而忍痛变卖了一些,没事,都不过是身外物,他早就看够了,风雅够了,竟也能在艰困之时“江湖救急”,倒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尚幸还有一些最珍贵的东西,一直都留在他的身边,那就是本书所收录的作家书信——他离开《良友画报》之后,这些年来,在《成报》《东方日报》编副刊、在《华侨日报》编文学周刊《文廊》,其后还主编《文学世纪》,由是跟文艺界的旧雨新知书来信往,在电邮通行而鲜有写信的今时今日看来,这些书信当中记人、记事、言志、述怀兼而有之,真是极其珍罕的“墨宝”了。

古剑也喜欢到离岛远足,记忆中,这些年来,跟他一起去过东龙岛、横澜岛、大澳、蒲苔岛等,有诗为证,我在剪报中,竟然找到这首写于1983年10月的《石壁画龙——给吾友古剑》(发表于《大拇指》),堪作相知三十八年的纪念:

昼民宜栖蛟龙宜息

峡东的风波是勒止的奔马

江湖浪子解下镳囊和宝刀

仰啸于镜里无尘的南方佛堂

昼民文身刺面,化装为蛟龙

于龙之都会竞受到上邦的礼待

蛟龙倦于江湖风险,也登岸

藏身于如磐牢固的壁岩  风起然后有云涌,集结的

乌云乘风南下,到了佛堂门

就畅然的(地)降一场苦雨

洗濯了浪迹十年的风尘

驿旅宜栖土著宜息

一个不称职的戍卒,在鲤鱼门外

以最古老的礼节铺排野宴

为江湖偶遇唱和云水相逢

2013.3

后记

《随缘》出的香港版,由于各种原因,出版后错字连篇,可能是我读过的错字最多的一本书,深感羞愧,深以为憾。一般自己写的书,出版后我很少自恋地重读一次。这次若不是错爱拙作的书友春晖兄寄来勘误表,我还不知错得如此离谱,我不得不从头读一遍,还看出一些书友未看出的错处,悔恨不已,但悔恨是没有用的。

正不知如何收拾、如何补救之际,广州的新伟兄告知正在编一套文丛,说要把《随缘》纳人其中,这正好给了我一个补救的机会,感激自不待言。由于眼疾,我把书友勘出的错处和我看出的错处,交给新伟兄,劳他代为改正。

趁这次出简体字版,我将后来写的十篇一并收入书中,而且换了一些照片和书信影印件,使其有别于港版,亦使内容丰富些。此亦是读者所期待的吧。

待写的名家书信还很多,我不知道有疾的眼睛还能让我使用多久,也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毅力可以继续写下去,更不知道准备再写一本的愿望能否达成,这也是我把已写成的十篇放入《随缘》的原因之一。

与《随缘》同性质的一本书《聚散》,“海豚”刚刚也出版了,原想两书都有简体字版是件圆满的事,但出版社审读《随缘》后嫌书太厚,准备一分为二,而今或有更多的考虑和斟酌,抽出其中有关作家书札的部分,编成如今的模样,已是新编,非原来的《随缘》了,故名之为《笺注》吧。

此外还编了一本纯书信集《两岸书》交陈子善兄主编的“百花谭文丛”。这本书信集,可读到不少两岸文坛互动的信息,也可读出一些作家的个性。我觉得是一本很有可读性的书信集。这样的书信集好像还没人编过,也未见出版过。最后想编的一本是大陆作家书信集,都是些前辈和名家的书札,如有精力编并有出版的机会,我也算对这些作家有了个交代,更是为文坛留下一些第一手资料。

日子就这样流过,由不知老之将至,到知老之已至,做点事的心情还没消失,这还是堪可自我安慰的吧。

2015.1.22草于无墨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笺注(二十作家书简)/采桑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2904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5183528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5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