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论大君子做人处事/中国人格读库
内容
试读章节

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日第二十》

【张居正直解】

孔子说: “君子修身处世,其道固不止一端,然其要只在于天人物我之理,见得分明而已。盖人之有生,吉凶祸福,皆有一定之命。必知命,乃能安分循理而为君子也。若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行险侥幸,将无所不为,而陷于小人之归矣,此何以为君子乎?此命之不可不知也;礼为持身之具,故必知礼,乃能检摄威仪而有以自立。若不知礼,则进退周旋,茫无准则,耳目手足惶惑失措,欲德性坚定,而卓然自立难矣。此礼之不可不知也;人心之动,因言以宣。故必知其言之美恶,斯人品之高下,可概而知也。若不知言,则众言淆乱,漫无折衷,得失无由而分,邪正无由而辨,人不可得而知之矣,此言之不可不知也。知此三者,则天人物我之理洞察无遗,而君子修身之道备矣。”

按:《大学》一书,首先致知,《中庸》一书,要在明善,而《论语》一书则以三知终焉。诚以天下之理必知之明,而后能行之至,尧、舜、禹相授受,其大指亦不过日惟精惟一而已。有志于圣道者,可不以讲学明理为急务哉?

【编者按】

张居正所言甚是。修身处世之道千端万端,无非分得明“天人物我”之理。

天人之间,无非一个“命”字。所谓“命”无非是一种必然,一种不可改变。那么可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人太自大了.太自视高明,太胆大妄为,多收取的是悲剧命运。当官的同样,必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不敢、亦不可为所欲为、胡作非为。民视即天视,民听即天听,民心即天心,当官的要处理好两个“天人”关系:一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一是与老百姓与下属的关系。这两重“天”都是不可违逆的。这两条便决定你政治命运。

物我之间,无非一个“和”字。天、地、人三者之间。人是最渺小的;天地所生万物之中,人又是最灵动,最具破坏力的。《圣经》上讲创世纪对人类的惩罚并非只是神话寓言。为官者的“物我关系”,还当有对外物的占有与被占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人不能成为物的奴役,你占有了,便同时被占有;你成天去支配物,便被物所支配了。所以古人有“物役”之言。子细思量着,此间是非学问大大多多。

不挑战“必然”,不为不可为,知足知止便是“知命”;懂得庄己修德敬人敬物敬事敬业,便是“知礼”;明白自己该怎样讲话,能辩请他人所言的是非与言外之意,便是“知言”。知己言之得失,知人言之邪正。孔子所谓“三知”,无非天道、人理、自心。一部《论语》,二十章,四百八十节(张居正所分),做人、做事、做官之理齐备,虽古今有异,毕竟天理、人性,古今如一,君子者、为官者自当择其善者而从之,拣其要者而为之,自可有所补益。

孔子论君子的言论不止于《论语》之中。中国习称有德之人为“道德君子”,而君子之德无非要比常人之德更高一筹。仁义礼智诚信为君子之德大要;温良恭俭让为君子之风概;礼义廉耻忠节勇烈为君子大操守;学养教养涵养修养而文质彬彬为君子之风度。愿国人皆成君子之人,不成君子也成正人,不成正人至少成其为人。人总该有人的人格才行,才会活得有尊严。但愿国人能以人的形象成为“地上的美与庄严”。

P310-312

目录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序]

一、君子风范:学问、友爱、无怨

二、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三、花言巧语满脸装笑的少有好人

四、吾日三省吾身:谋忠、交信、传习

五、君子当重“六事”“六艺”

六、人伦世事无非一个“诚”字

七、君子学养:厚重、忠信、胜友、改过

八、君子处贫不谄而乐,处富不溺而好礼

九、人之患,在己不知人

十、事亲之理在去父母所忧

十一、人子事亲,能敬能养为孝

十二、对父母和颜悦色,为孝之难者

十三、君子不拘一能一用

十四、君子贵在说到做到践行其言

十五、君子小人之别只在“周比”之间

十六、人无信不诚寸步难行

十七、不当敬而敬是谄利,当为而不为是怯懦

十八、人有不仁之心则礼乐虚行徒作

十九、人言“媚奥不如媚灶”

二十、礼敬与谄媚形似而心不同

二十一、里仁为美,智者择邻而居

二十二、不论穷富能确守仁字皆无所害

二十三、仁者喜贤憎恶,反之必有私

二十四、心向仁善者必无恶行

二十五、君子不仁:不成其君子,得富贵去贫贱都要守道

二十六、学好不难,难在不肯用力而自弃

二十七、观过知仁:君子之过也厚,小人之过也薄

二十八、人还是要活得明白一些的好

二十九、以贫苦为耻者不足与论道

三十、天下无必行必不可行之事,只看是否合理

三十一、君子守德畏法,小人唯利是求

三十二、曾子说“孔子之道,忠恕而已”

三十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十四、父母有过劝谏不从,不可怨怒不敬

三十五、孝子不为父母增忧加念

三十六、人子当知父母年寿日增而来日无多之理

三十七、古人少言是因为以行不及言为耻

三十八、君子贵慎言敏行

三十九、宓子贱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四十、佞口善辩必招人厌憎

四十一、道德文章可观可览,人性天道门墙难见

四十二、孔子乱断微生高

四十三、左丘明孔子以谄媚、藏怨为二耻

四十四、孔子绝望于人不能悔过自责

四十五、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四十六、君子不迁怒,智者不二过,皆以正心为要

四十七、君子救急不助富

四十八、心无不足,所得者深,乐不在贫富

四十九、中途而废非力不足,而在画地自限

五十、君子之学自得其实,小人之学浮花沽名

五十一、粗鲁无文为“野”,外华内虚为“浮”

五十二、活得本真为人生,不走正道为不死而已

五十三、君子可欺不可愚

五十四、君子博学多闻广识而不离经叛道

五十五、君子求仁得仁者无所怨

五十六、大君子粗食凉水、枕臂而眠乐在其中,富贵于我如浮云

五十七、大君子以人为师,小人好为人师

五十八、孔子教人以四事:文、行、忠、信

五十九、孔子两叹难见圣善而见君子斯可

六十、君子荡荡于无私,小人戚戚于物役

六十一、门人论孔子“温、威、恭”三德

六十二、曾子鸣哀遗言:君子所贵“三不失”

六十三、大君子虚己下问人犯之而不较

六十四、可托孤、寄命、大节不可夺者为君子

六十五、君子“任重”:以仁为己任;“道远”:死而后已

六十六、大君子“四绝”:无揣、无必、无执、无偏

六十七、大君子之聪明起于卑贱而非天纵

六十八、“后生可畏”、亦不足畏

六十九、人贵明辨是非、闻劝而改

七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七十一、君子“不忮不求”,子路终身诵之

七十二、君子松柏志,岁寒而后凋

七十三、“克己复礼”:中国人当下要紧的两件事

七十四、无怨在于敬恕;己不欲勿施人

七十五、说易做难,君子不轻言妄语

七十六、君子内省无疚,何忧何惧

七十七、礼敬于人,何忧四海之内无兄弟

七十八、文与质:去掉毛的虎皮与狗皮无异

七十九、君子成人之美,而挽人之恶

八十、劝人向善不可则止,免取其辱

八十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八十二、无恒心不可为巫医,“百密一疏”害人定律

八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八十四、尚德不尚力者可称君子

八十五、君子有不仁时,小人注定不仁

八十六、爱子者教其勤劳,忠君者谏其仁德

八十七、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不忘诺是完人

八十八、“三不苟”者人自不厌其笑、言、取

八十九、圣人之心原是“怪”字

九十、君子如登山步步自高,小人如下水污而日下

九十一、悔过者必有所进,谦卑者不掩其美

九十二、君子自耻言过其行

九十三、君子修己不论人之短长

九十四、君子不患无名,只患无能

九十五、不要先把别人当骗子,遇到却要看清

九十六、千里马脚力再好不驯服也只有进汤锅

九十七、君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九十八、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九十九、贤人知“四避”而不降志辱身

一〇〇、 守门人讥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一〇一、 涉水者当知深浅;乐此不疲者便是命定

一〇二、君子之道虽大,无外于庄敬修身

一〇三、孔子怎样整治不知礼节的少年

一〇四、“君子远其子”而无偏私

一〇五、令人哑然失笑的“君子固穷”与“小人穷滥”

一〇六、无所用心好行小慧者难以成事

一〇七、处事循义礼,诚信自成

一〇八、君子所病一生而无成其善

一〇九、君子责己,而小人诿过于人

一一〇、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是谓君子

一一一、君子不以言而荐人,不因人而废言

一一二、可终身奉行的人生格言“其恕乎”

一一三、三代直道:毁誉不由私

一一四、日夜所思,不如须臾之学

一一五、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一一六、智之所得须仁、庄、礼守之

一一七、君子不知小而可担大任

一一八、蹈水火死人而未见蹈仁德而亡者

一一九、君子当仁,不让危难于师长

一二〇、君子坚贞守礼而不固执偏见

一二一、事人之道,先功后禄

一二二、孔子论“三益友”“三损友”

一二三、孔子论“三益乐”“三损乐”

一二四、与长者上司交谈有“三过”:躁、隐、盲

一二五、少戒色、壮戒气、老戒得

一二六、君子“三畏”,小人无知无畏

一二七、孔子论四等“公民”

一二八、孔子论君子有“九思”

一二九、君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一三〇、君子待恶人的“三不主义”

一三一、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差别在后天形成

一三二、君子至坚者磨而不损,至白者染而不黑

一三三、孔子论“六德”之蔽

一三四、君子义以为上,有勇无义为乱

一三五、君子有所讨厌的“七种人”

一三六、“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何只女子小人

一三七、人到四十还不讨人喜欢,一生便完了

一三八、“往者不可谏”:抛开;“来者犹可追”:恶补

一三九、人不可与鸟兽同群,虽逢无道怎可避世

一四〇、君子尊贤而荣众,嘉善而怜无能

一四一、君子不论小技

一四二、君子日与新知,月无旧忘

一四三、“君子学以致其道”

一四四、君子知错必改,小人文过饰非

一四五、君子“三变”风度:俨、温、厉

一四六、君子见信于人方可劳民谏君

一四七、君子操守:大节不失,“小德出入可也”

一四八、君子之道从洒扫应对中来

一四九、子贡为什么说“君子恶居下流”

一五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

一五一、君子一言见智愚,不可不慎言

一五二、不知“命、礼、言”,“无以为君子”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 “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 “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内容推荐

高占祥主编周殿富注解的《孔子论大君子做人处事/中国人格读库》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编辑推荐

高占祥主编周殿富注解的《孔子论大君子做人处事/中国人格读库》系围绕《论语》中相关人学这一主题,取其精华,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并引用了大量来自民间、西方的哲理谚言与历史故事,与原文交叉讲述。虽非字字珠讥、言之有理、名名可循,全书所选,紧扣“人格”之主题,以“原文”、“直解”与“编者按”三部分各自构成篇章,解析入理,释意合理,语句顺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论大君子做人处事/中国人格读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殿富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645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5258481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