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轮子上的麦小麦/温暖你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辆橘红色的搬家卡车在郊县的林阴道上行驶着,车上载着麦小麦、麦小叶和她们的父母,他们正在从乡下搬往都市的途中。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殷健灵编写的《轮子上的麦小麦》是一个悬念迭起的故事,幽默而忧伤。成长往往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麦小麦和麦小叶,在突发的事件面前,她们又将如何应对?

内容推荐

殷健灵所著的《轮子上的麦小麦》讲述:麦小麦和麦小叶姐妹俩总是跟随父母不停地搬家,他们的家仿佛安在车轮上一样,从一个刚刚熟悉起来地方搬到一个陌生地方;直到一天,姐妹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老是跟踪她们的女人。搬家是为了躲她吗?可是,这个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的女人到底是谁呢?她会给他们家带来什么威胁呢?

目录

第一章 祠堂

第二章 地图

第三章 黑鸟

第四章 秘密

第五章 女人

第六章 猜测

第七章 日记

第八章 破谜

第九章 错

第十章 信

第十一章 圆

《轮子上的麦小麦》创作手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祠堂

从她有清晰的记忆开始,爸爸和妈妈就已经没有正式工作了,而且,他们的家也已经“安在了轮子上”

一辆橘红色的搬家卡车在郊县的林荫道上行驶着,车上载着麦小麦、麦小叶和她们的父母,他们正在从乡下搬往都市的途中。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风在耳边呼呼响着,夹带着浓烈的油菜花的香气。这种香气是麦小麦一家很熟悉的。自从两年前搬到枫叶镇以来,每年他们都会有很长的日子罩在这样一种暖烘烘的香气里。那香气总是让人昏昏欲睡。

现在,他们又要搬走了。他们把所有的家当都搬上了这辆橘红色的卡车。

卡车两旁的景致一闪而过,不时能看见新建的蓝顶的红顶的现代化的厂房,那些巨大的房子被道旁的杉树林掩映着,忽隐忽现。

麦小麦的身体靠在电视柜上,尽量坐得笔直,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路旁的风景。她的双手小心地护着一块五花大绑的玻璃,衣服被风鼓胀着,发出音乐般的声响。她看得很兴奋,因为她在那些厂房里面找到了两家她熟悉的食品公司——一家是生产膨化食品的,一家是生产方便面的。

爸爸看着道旁的厂房说:“我们快要到了。”

麦小麦心里却不希望这样,她巴望着车能一直这么开下去,开到天黑。

妈妈和妹妹麦小叶坐在前面的驾驶室里。如果姐妹俩坐在一起的话,一定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不过,麦小麦现在只能看到爸爸的表情。一路上,爸爸都没怎么说话,有点儿郁郁寡欢。麦小麦想,爸爸也许是舍不得离开枫叶镇,离开那座祠堂。在枫叶镇,麦小麦一家是很特殊的一户人家,他们看管着一座古老的祠堂。两年前,麦小麦九岁,妹妹麦小叶八岁,她们一来到这里,就被一种奇特的气氛迷住了。

这座祠堂据说有五百年历史了,坐落在苍色的山岩脚下。推开油漆斑驳的门扉,便见一个空旷的天井,天井的中央随意地横着一尊巨大的石碾,还有一架不知什么年代遗下的纺车。祠堂里所有的门窗都是黄桃木雕花的,就连房梁和椽木上也雕了精细的图案。最让麦小麦姐妹感兴趣的是那个宽敞的“戏台”。尽管爸爸说那不是什么“戏台”,而是过去人们祭祀祖先举行仪式的地方,不过,麦小麦还是愿意把它想象成“戏台”。女孩子么,都喜欢这种玩意儿。

他们把家安在紧挨着“戏台”的一间屋子里,屋子没有窗,于是那扇镂花门便经常敞着,好透进一些光线。爸爸麦丰在“戏台”中央放了一张长桌,铺上宣纸,摆开文房四宝,常常要在那里挥毫泼墨一整天;妈妈则坐在长桌边的竹椅上安静地织毛线。

在这里,爸爸的身份是万氏宗祠的管理员。自从开放旅游业以来,枫叶镇就成了个不伦不类的小镇,街头巷尾永远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至于万氏宗祠,因为有个著名的导演在这里拍了部著名的电影,一夜之间便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了。这样的地方,当然是需要人管理的。

除了当管理员,爸爸还写些书法条幅,卖给游人,每幅字只能卖上五元十元的。妈妈则从镇上接一些织毛线的活儿,收点儿加工费。照理说,这家人的日子过得是蛮清贫的。

不过,麦小麦姐妹却生活得很快乐。

祠堂后有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下面是一个小小的池塘,塘水绿得发稠,成了青蛙们的隐居地。麦小麦在怯惧那幽静的同时,又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因为蝴蝶的彩翅在那野花盛开的草径间翻飞着,还经常能见到别处罕见的红色的和绿色的蜻蜒。

祠堂也不错。早晨,当阳光温柔地射在石碾上的时候,祠堂里洒满了一种奇怪的暗淡的银光;碰到下雨的时候,雨线从天井里掉进来,落到细长的沟渠里,溅起无数朵细碎的水花,有一种淡淡的欢快。

麦小麦没有问过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她记得,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搬过三次家了。而且,都不是一般的搬家,而是一种迁徙。对,迁徙。因为每次,他们都是从一个地方,举家迁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在小孩子看来,也许还比较有趣,但在大人,实在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他们好像随时都要把家扛在肩上,随时准备着离开。

麦小麦还记得,老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都是有正式工作的,爸爸是一家工厂的推销员,妈妈在机关里工作。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平和正常的,和小城里所有的家庭一样。

不过,麦小麦不记得那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了。从她有清晰的记忆开始,爸爸和妈妈就已经没有正式工作了,而且,他们的家也已经“安在了轮子上”,这是爸爸的话。

P1-5

后记

《轮子上的麦小麦》创作手记

在写作《轮子上的麦小麦》之前,我还不太懂得什么是“儿童本位”。这是我的第五个长篇小说,之前的《玻璃鸟》《月亮茶馆里的童年》《哭泣精灵》《纸人》,我都是只为自己而写,全然不顾什么读者对象。真正有“读者面向”的意识,是从《轮子上的麦小麦》开始的。2001年,我刚好三十岁,《轮子上的麦小麦》是我给自己而立之年的礼物。

回忆多半是甜蜜的,回想起当时的写作也是如此。何况,这本身就是一部叫人愉快却又笑中带泪的小说。

那时,我正在创刊一份少女杂志,接触着形形色色的少女。有一个女孩儿,勇敢地探访编辑部,希望我们采用她写的文章。

她告诉我,她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这么多年,她早已习惯了跟着做建筑工人的父母随处漂泊。说不定,我们将她的文章刊登出来时,她又搬去了另一个城市。

她眉飞色舞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这种“安在轮子上”的生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去了她住的工棚。在充斥着噪音和乱糟糟的建筑材料的二层工棚走廊上,我们需要用最大嗓门才听得见彼此的声音。对于自己居无定所的日子,她非但不烦恼,还有几分骄傲。这个女孩儿,便是小说里那个乐天派“麦小麦”的原型。

至于那个充满了谜团的故事,也来自生活的真实。一位母亲,为了保全对继女的完整的爱,瞒住继女身世的秘密,千方百计地躲避有前科的继女亲生母亲的追踪,和丈夫一起辗转各地——这一则百姓故事让我过目不忘。

不知怎的,这两段原本并不相干的来自生活的故事线索在我的头脑里相遇,缠绕和编织出了一个新的故事——这便是《轮子上的麦小麦》。

而在写作时,我最用心的,便是调整自己的视角。一切都从儿童本位出发,采用儿童式的明快简洁的语言风格,并且加快故事的叙述节奏——因为这是一部面向小学生的小说,提高故事可读性,增加悬念设置,显得至为重要。

2003年,小说首版,但它似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有一年,一位叫李怀源的小学特级教师,在一次大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上,以《轮子上的麦小麦》为文本,上了一堂公开课,才引起了更多阅读推广人和小学教师的关注。据说他们很少选择原创儿童文学为公开课范本。我至今没有见过李老师。倘若有机会见面,我会向他致谢,并且请教他为何选择了《轮子上的麦小麦》。

那时候,这类儿童本位的原创小说似乎并不是太多。后来,《轮子上的麦小麦》还被选入了各种分级阅读的必读书目,它的适读年龄是小学中年级。不过,假如你是一个有童心的成年人,它也应该适合你。  现在,我去一些地方,老师们会介绍说,这是《轮子上的麦小麦》的作者,孩子们便会欢呼雀跃。我很高兴孩子们喜欢读它。

殷健灵

2014年12月2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轮子上的麦小麦/温暖你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健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09307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2015023086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