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女贞德(精)/企鹅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圣女贞德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17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的少女。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被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被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异端和女巫,并判处以火刑,年仅十九岁。玛丽·戈登编著的这本《圣女贞德》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她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西方人对贞德耳熟能详:“贞德站在一片荒野之中,她与此没有丝毫相似。她空前绝后。在西方世界,生于1800年之前的人中,她也许是除了耶稣以外最人尽皆知的一个。街上的路人都能够勾勒出她的形象:一个穿着铠甲的女孩。”“她在离开家乡、开始率领军队的时候年仅十七岁。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人们并不熟悉的是,她的职业生涯的短暂,特别是作为一个成功者的生涯的短暂。她作为成功的军事家只存在了不到六个月。她作为一个积极的战士只存在了一年多一点。而她作为囚犯的岁月远远长于她作为斗士的岁月。她死时年仅十九岁。”她极其年轻、不识字,但有着虔诚的信仰、坚毅的性格。玛丽·戈登编著的这本《圣女贞德》以史实和传说为基础叙述了贞德的一生,另一方面则力图从这些或真实或有传奇色彩的描述中去还原作为一个年轻女孩的贞德——她听到了神的声音,于是离开从未离开过的家乡,独自踏上了一条为信仰而作战的道路。由此刻画了一个性格中充满了冲突与欲望、同时又全身心扑赴信仰的贞德形象:农夫家庭卑微出身的贞德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关于奥尔良圣女、骑士、殉道者和圣徒的传奇。在上帝之声的召唤下,她将一支军队带向胜利,最后作为异端被处以火刑。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身上。戈登并不仅仅是讲述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而是更多角度地展示了贞德性格中的冲突以及她那激人奋发的一生。

目录

致谢

年表

前言

她生活的时代和环境

求见国王

战场扬威,国王的涂油礼

怎样的战士,怎样的失败

被告

处子之身

文化盛宴

追封为圣

注释

试读章节

贞洁的影响可大可小,从小处说,贞洁是女性进入传统男性环境的最低条件;从大处说,它会使其主人拥有一种神圣、神秘和神奇的气息。贞德非常明白这一点,控告她的那些人也明白。

与贞德的贞洁有关的最早案件是她与家长权威和法律的第一次交锋。1428年,她被卷入一场毁弃婚约的官司。一个年轻人声称,贞德曾经答应嫁给自己,之后又反悔了。这意味着她必定曾与这个年轻人缔结过婚约,也可能是她父亲缔结的,而她拒绝履行婚约,那必须由民事法庭裁决。这是她经历的四场审判中最早的一场,另外两场审判,则是在她死后发生的,即她的昭雪和被封为圣。

毁弃婚约的案件似乎可以作为她走人公众视野的良机,其中具有争议性的案情反而不会引人注意。她必须站在法庭上,为了拒绝成为一个普通女人。如果我们认为她确实曾经同意嫁给那个年轻人,或者至少没有对此表示反对,那么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改变主意的权利。无论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案件,它都是贞德后来走入公众视野的历史前兆。她有可能被人误会了(她并没有同意婚约,却被认为同意了),也有可能改变了主意,后面这种做法与她后来的所作所为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相契合,两种解释都说得通。但是毁弃婚约的争论焦点,就是她的命运和身体生命的交叉点,特别是其中性的成分。

我们从这个案件可以发现,贞德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贞洁,我们也得知她穿上男装——这一举动对那些法官们最具挑衅性,因为打破了传统不成文的性别模式——是为了在一个男性世界中保护自己。保护的对象正是她的贞洁。它可以避免自己成为男性欲望的目标。她那些四处吹嘘自己生殖能力的战友们,都以对她没有欲望而骄傲,认为对贞德缺乏欲望可以证明他们具有骑士精神的圣洁品行,也成为贞德具有独特女性魔力的证据。

她不止一次在性问题上表现出的冷淡,可以视为不容置疑的力量源泉。

贞德被俘后,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敌人都同意,贞德的贞洁即便不象征着某种神圣,至少也应该是某种荣耀。想想他们对她多么残酷,她戴着镣铐,被幽闭在黑暗之中,远离光,远离新鲜空气,无法活动,不能参加圣餐礼,忍受言语上的羞辱和奚落;他们还向她展示折磨肉体的刑具,甚至还对她下毒。所以,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她所有的看守,所有的男性,所有的敌人,全都没有强奸她。在囚禁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最糟糕的一段时间,她抱怨说受到了强奸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从来没有成为现实。

可以说,贞德被囚期间受到百般折磨,因此,奇怪的是她的敌人居然没有使用对待女性囚犯最原始的酷刑。她的看守强奸她之后再予以否认非常容易,而她用以对抗指控者的贞洁和奇迹,就会因此受损。在审判的最后日子里,她的处境和状态每况愈下,周围弥漫着怀疑的气息,意识也迅速崩溃,因此涉及她被强奸的指控怎么会被认真对待?人们已经开始怀疑她的“声音”的真实性,认为它们要么是来自魔鬼,要么是贞德自己编造的,为什么不会对她被强奸的报告存疑?很多女性说自己遭到强奸的时候,都得不到信任。在男权的意识中,强奸不过是女性的一种幻想。贞德的敌人到底为什么没有使用这个杀手锏呢?

贞德的贞洁一直都在经历检验,对此,贞德欣然同意。(她这种欣然同意的态度,在后来她能否被封为圣徒的讨论中,成为反对派的证据。)但是那些检验似乎总是一种形式,仿佛人们早就知道了结果,不过走个过场而已。玛丽娜·华纳说,那些检验一点都不科学。贞德经常被非专业人士检验,通常是些出身高贵的女人。由她们承担这一任务并作出判断,根本不是鉴于她们的技巧和专业,更多是基于她们的名声。这些女人检查了什么,是怎么检查的,她们如何肯定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个女人看了贞德沐浴之后,便作出了判断。这个女人说,因为贞德经常骑马,所以整个臀部被磨出一层厚茧。如果认定贞洁的决定性证据是完整的处女膜,那么导致她被磨出一层厚茧的骑马生活是否已经弄破了她的处女膜呢?

P164-167

序言

历史上仅有少数人是不折不扣的主角,而她就是其中之一,她从不是附属品和受人操控的工具。永远都是众人的焦点。

——约翰·赫伊津哈

她超凡的魅力……冲破了传统与习俗的束缚,颠覆了所有的神圣概念,迫使所有人都臣服于某种前所未有的东西。

——马克斯·韦伯

青春在激情之中忘却了自我……当青春发现美丽的所在,就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

1999年3月14日,欧洲大陆,法国,诺曼底省,鲁昂市(Rouen)。那是一个和煦的春日,暖和得不像这个季节。下午五点,人们把夹克搭在肩膀上,坐在咖啡馆外面,恣意地接受着艳阳的洗礼。此时的阳光自然而然,恍若神迹,还透着几分慵懒的气息。我们所在的市场便是当年贞德被施以火刑的地方。人们曾经试图将这里打造成城市的中心,这里有一片开阔的空地可以做市场,旁边是一座天主教堂。总有些好主意不一定会成为现实,这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由一个天才负责设计也许能够实现,可惜事与愿违。教堂的外观好像一条底朝天的船,如此设计显然是为了和海洋拉上关系——鲁昂是一座以航海为业的城市。但是这个概念并没有成功传达,我们只觉得这是一个过于特立独行、令人失望的怪诞景观。教堂和普通的现代建筑一样严肃阴郁,与我们的想象背道而驰,原以为朴实的材料和充足的采光就能缔造出美,当希望落空时,令人失落的不只是艺术,还包括自然。

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过半,将近黄昏。人行道上低垂着一抹红光。这个不够现代的地方为生活不顺的失业青年提供了避难所。一群头发油腻的文身男孩将烟头丢在地上,两个稍小些的孩子以令人不安的暴力方式把足球砸向市场的墙壁,这声音让人心烦不安。他们一次次地将球丢在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于1964年写下的句子上:“贞德,没有坟冢,没有遗像,因为英雄的栖息之地就在世人的心中。”我尝试在足球撞击墙壁的间隙去辨读这些文字——嘭,嘭,皮球不断击在混凝土墙上,给阅读留下的间隙实在有限。

墙的左侧是一个公共厕所,门前也有鬼头鬼脑的少年。突然问,传来女孩们大叫的声音。在场所有人都驻足观看。两个女孩,都穿着牛仔裤、靴子和背心,正厮打在一起。一个女孩将另一个掼倒在地,骑坐在她身上,打她的脸。人群里一个男孩徒劳地劝她们停手。围观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阻止。之后警察赶来,众人作鸟兽散,只有从教堂伸向街道的混凝土斜坡上留下一小摊血迹。

就在这个地方,五百多年前,一个和刚刚打架的那两个女孩同龄的少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刚刚目睹的事情依然会令我们心头一凛,因为那两个打架的女孩使用的暴力远比男孩子打架令人震惊。女孩不应该使用暴力。女孩也不应该成为战士,因为战士的生涯充满暴力。她们不应该被活活烧死。我们对女孩的想法正是如此,而贞德的生命轨迹则恰好相反,五个世纪以来成为无数谜团的源头。

……

我们需要像她这样的人,能够令自身警觉那些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想法或狭隘念头。爱她,我们便不会成为憎恶女人的人。将她的死亡视做胜利,我们就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不会成为只以成败论英雄而唯利是图的人。向她看齐,我们就能成为比自身更高尚的人。我们需要她作为一个英雄,鼓舞我们去完善自我。

但是贞德本人,远比作为满足我们的英雄有趣得多。我心中的贞德,也与其他所有人心目中的贞德一样,不过是自我欲望的一个投影,但是,她终究首先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是一个无所顾忌、满怀信心的年轻女孩,随时准备牺牲自我。她热爱生命,也畏惧死亡。这个骄傲、单纯、疯狂、并不聪明的女孩,忘我地投入某个比她自身生命更伟大的理想中。她喋喋不休,常常前后矛盾,却最终归于沉寂。即便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她也拒绝乏味。所以,任何一个尝试描述她的人都必须懂得,她的理想是多么不切实际,是某种意义的失败,一个未竟的事业。

如果可以,我愿意以一种突破时空局限的方式开始这次研究。我将其称为研究,或是一种思考,而不愿意使用那个尊贵的词语“传记”,因为它代表的是权威、学术、全面和视野。实际上,我更愿意献给读者的,不是一张张的书页,而是装满大大小小纸条的信封;每张纸条上面都记录着只言片语,记录着贞德生活的一个侧面。我宁愿让你们打开信封,将那些字条和图片散落在地,随手捡起阅读。然后我会希望你把纸条装回信封,再将信封倒空,再次随手拾起纸条,重新阅读。一遍又一遍,不按照他人规定的顺序,一直读到你有所感触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读到你能够容忍那些碎片被永无止境地反复记录;读到明白知识不过是暂时的,可以被不停地修正、改写、重新组合;读到坦然接受某些东西永远不可知为止。

在写这部被我个人称为“传记性沉思录”的东西时,我不得不臣服于她的不确定性。我让自己陷入这个任务,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去剖析一个少女的谜团——她横空出世,怀着某种蒙昧的理想,成为一名战士,然后在享受了短短几个月的胜利之后便以失败告终。她先是否定自己最初所经历的异象,然后又否定自己的否定,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教会拒绝了她五百年,却最终将其追封为圣徒;她伫立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纯真获胜的象征;那就是她,她无所畏惧,她知道自己代表着正义、全能和上帝的拣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女贞德(精)/企鹅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玛丽·戈登
译者 王秀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1813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4258590
中图分类号 K835.657=32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Lipper Publications, L.L.C and Viking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