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旗袍
内容
编辑推荐

臧小凡编写的长篇小说《绿旗袍》,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描述了三个女子与日本人作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故事悬念的节奏设置非常好,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有张有弛,有感人之处,更有紧张刺激的情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小说语言流畅,文风成熟,文笔出色,画面感强,让读者在阅读时脑海里自然形成相应的影像。

内容推荐

臧小凡编写的长篇小说《绿旗袍》讲述了:

1937年底,日军侵占上海和南京后,专门成立了“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大肆抢劫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头目浅野真人探知南京朝天宫地下建有一个秘密地库,藏有大量珍贵的古代典籍,并获知上海震旦大学教授沈一冰参与过古籍的藏匿与转运,于是他闯入教授家,欲从教授口中撬开朝天宫地库大门。教授义正词严,断然拒绝,妻子江水寒惨遭浅野杀害,而沈教授的三个女儿沈兰、沈雪、沈曼则从后院逃了出去。她们穿着不同颜色的旗袍,每件旗袍左胸都有一幅精美的绣图,她们谁都不知道,身上的旗袍隐藏着国家机密……

目录

引子

上部

下部

尾声

附录:不该遗忘的一段历史

试读章节

“傻孩子,快去里屋换上,让我们看看。”妈妈江水寒微笑着催促道。

“对呀,妹妹,快换上吧,我们都好想看呢!”姐姐沈兰随母亲附和着,同时朝小妹沈曼挤了挤眼。姐妹俩心领神会,相视一笑。从小到大,她们俩都喜欢怂恿沈雪臭美,这好似姐妹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小话剧,必须上演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不过,沈雪可不是单纯的戏偶,她不想演别人,只演真实的自己。她承认,小时候曾经嫉妒过姐姐和妹妹,哀叹自己没有她们那样的双眼皮,但随着身体发育膨胀,她渐渐发现,她所拥有的,是每个女人都会嫉妒的。她的乳把该撑大的撑得越来越大,腰把该吸进去的吸得越来越细,最终出落成一个光芒四射的尤物。

沈雪两眼放着光,一扭腰肢,拿着旗袍进了里屋。大家期待着,嘴角溢着笑,谁也不说话,瞧着里屋那扇门,等着主演出场。

餐厅中间是一张檀木圆桌,桌上摆满五颜六色热气腾腾的菜肴,是女仆度阿姨的杰作。度阿姨名叫度蓝苹,老家在浙江江山乡下,刚来沈家半年,40多岁,皮肤白皙,微微有些发胖,眼睛乌黑透亮,像两颗灵活的算盘珠。她制作的青鱼秃肺、腌川红烧圈子、生煸草头、鸡骨酱、四鲜白菜墩、蜜枣扒山药,很有烹饪大厨的风采,尤其蟹肉大排翅这道菜,盆中摆上蟹钳肉,芡汁浇在鱼翅上,然后放上大红浙醋、香菜、银芽,那软糯腴润,汤汁鲜美的味道,彻底让沈家折服了。

沈教授的小女儿沈曼刚满20岁,但看上去仍然稚气未脱。她梳着两根短短的辫子,用红头绳拴着,脑袋拨浪鼓一样摆动着,像一只青涩的羚羊。趁二姐沈雪去换旗袍的工夫,她悄悄咽了咽口水,低声对大姐沈兰说:“馋死了……”

沈兰抓住妹妹的衣角掩了于屯,让她别出声,毕竟今天是沈雪的生日,人家是主角。沈曼吐了一下舌头,俏皮地缩了缩肩膀,没再说话。

沈雪没耽误多少时间,很快,像变魔术一样把自己呈现在全家人面前了。沈兰和沈曼本想压抑住自己的惊呼,但嗓子实在不听话,包括沈一冰和江水寒,女仆度蓝苹,都被沈雪的漂亮惊呆了。无法单纯用一个“美”字来形容她,任何词汇都无法准确概括沈雪,那件绿色旗袍把她变成了另外一个姑娘,一个肌肤如玉,能震慑住所有骄傲女人的妖精。

沈雪看到全家人无法捉摸的表情,问:“怎么?不漂亮吗?”

“漂亮,漂亮……”沈教授带头鼓起掌来,随即全家人把掌声送给了她。沈雪笑了,她知道,今晚,她可以惊艳全上海。

“其实,”夫人江水寒站起身,跟教授对视,莞尔,“我们还准备了另外两份礼物。”

“也是送我的吗?”沈雪惊问。

“不,”教授说,“是送给你姐姐和妹妹的。”  “我们?”沈兰和沈曼异口同声,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

教授点了点头,说:“是的,去年沈兰和沈曼过生目的时候我正好不在上海,我想趁今天沈雪过生日给你们姐俩补上。这次,我和你妈妈一共定做了三件旗袍。”

“三件旗袍?”姐妹三个的眼睛都瞪大了。

“对,三件,都是在‘造寸’定做的。”教授说着,变戏法一样从桌子底下拿出两个丝质盒子,分别递给了沈兰和小女儿沈曼。沈兰和沈曼迫不及待打开盒子,顿时,一道红光和白光从盒中射出,罩住了两张兴奋的脸。沈兰的旗袍是大红的,而沈曼则是纯净的白色,加上沈雪的绿,姐妹三个的旗袍构成红、绿、白三种颜色,看上去各有各的漂亮,又各有各的味道。

“快去换来让我们看看!”母亲江水寒拢了拢头发,笑眯眯地催促道。

沈兰和沈曼没等母亲话音落下,早就迫不及待朝里屋奔去。她们从来不知道姐妹问可以争芳斗艳,但此刻,这种想法却不由自主从心底油然而生,她们想让自己的身体裹进旗袍,用自己的颜色压倒对方的颜色,用自己的美丽替代对方的美丽。

须臾,沈兰和沈曼穿着旗袍走了出来,她们和沈雪站成一排,准备接受父母和度阿姨的检阅。她们略显局促地站在那儿,笑吟吟的,嘴角翘着,心里揣着浅浅的忐忑,眼睛探索着,想尽快从父母和度阿姨眼里看出孰优孰劣来。不过,她们很快就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她们突然发现,自己胸前绣的花跟姐妹们都不一样,仔细一对比,每件旗袍款式也都略有不同。沈兰红色的旗袍上绣的是一朵白色的玉兰花,沈雪绿色旗袍绣的是一棵枝叶繁茂的雪松,而沈曼胸前绣的则是一种淡紫色的花。三姐妹都不认识这朵花到底叫什么。

“是曼陀罗。”沈教授解释说。

“哦,懂了,我的是玉兰花,”沈兰说,“沈雪的是雪松,而小妹的是曼陀罗,三件旗袍的图案都取自各自的名字,对吧?”

“是的,”教授说,“而旗袍款式也是根据你们的年龄量身打造的,虽然旗袍款式近几年有些变化,但也仅仅局限于领口和袖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就像你们的年龄,但是不了解旗袍的人是无法用肉眼分辨的,就像外人很难分辨你们相差多少岁一样。”

P6-7

序言

南京。朝天宫地下12米。

老人的脸苍白如纸,眼皮皱得像两颗破裂的核桃,紧紧扣住浑浊的眼珠。几根发白的眉毛倔强地支出去,颤抖着,仿佛能碰触到身边的男孩。

“我怕……”男孩胆怯地说了一句,抱着肩膀,眼睛溢满惊恐的光。他大概八九岁的样子,枯瘦如柴,脖子又细又长,像截甘蔗。他想让自己离老人远点,但不行,不能再远了,背后是墙。

远处传来隆隆炮声,挂在头顶上的马灯微微摇晃起来,桌前八个人的脸忽明忽暗,他们每个人的面前放着一碗浑黑的毒药。

“从第一天你们来到这儿,我就声明,”老人咳嗽一声,颤颤巍巍说,“我们将用生命保守这个秘密。你们答应过的。”

“我怕……”男孩带着哭腔,用乞求的眼光盯着老人。

老人挥了挥手,口气中带着恼怒,“听着,孩子,我现在以及以前说过的每句话都很重要,很重要,你必须用耳朵听,听进心里,记在心里。”

“记住了……记住了……”男孩胆怯地应着,声音越来越小。

“……国难当头,”老人环顾四周,提高嗓门,“达官贵人都在撤离,南京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被占用了。是的,命比金贵,谁也顾不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文化遗产……”老人回头看了看角落里那扇暗门,“它们只能留在这儿,留在这儿,我们守……”老人停顿了一下,“……死守。”最后这两个字他特意加重语气,好让其他几个人明白他们人生的终点在哪儿。

他们明白,身体摇晃着,脸色难看,但没有一个人吭声,他们知道,吭也没用,这所秘密地库犹如死牢,谁也跑不了。

“饿死的过程是这样的,”老人捋了捋头发,把雪白的一撮别在耳后,挺直腰,舒了一口气,“先消耗肝脏中的肝糖原,两天后肝糖原消耗完毕,轮到体内储存的脂肪。此时,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经过人体的呼吸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所以说,胖子分解的时间肯定比瘦子长,比如你……”老人向一个身材肥硕的中年人望去,后者像当年情窦初开听到谈论女人身体那样,低下头,腼腆地笑了。

“我怕……呜呜……”男孩轻轻哭出声来。

老人继续说:“……当脂肪全部消耗完,胖子瘦了下来,最后轮到消耗身体内的蛋白质,人体自身的组织蛋白。什么肌肉啦、内脏啦,或者头发、指甲,这些东西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这时,眩晕,烦躁,乏力,意识障碍,四肢浮肿相继出现,最后急速消瘦,直至……”老人环顾四周,说出了那两个恐怖的字,“……死亡。”

有人开始打嗝,大口喘着粗气,而刚才那个胖子则继续腼腆地笑着。

“成年人一般能坚持7到10天,小孩短些……”说这话的时候,老人并没有理会男孩正在抽泣,“而老年人,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加上对饥饿的耐受力比较好,所以,时间会更长些。我说的是我。也就是说,我将看着你们一个一个死去,直到变成一具具颜色发黑的尸体……这个过程让我很难过,我不想那样,所以……”老人又停顿一下,“我们一起离开,这样最好,谁都不必忍受饥饿带来的痛苦。”

“必须这样吗?”有人小声问。

老人顺着声音望去,坚定地点了点头,嗓音更加干涩,“没有人能忍受酷刑而不松口,再坚强的意志也不行,他们会扒你的皮,抽你的筋,他们会用碾刑,水刑,火刑,想方设法从你们的嘴里撬出这里的秘密。请原谅,我相信唯一能守住秘密的方式,就是死亡。”

那人叹了口气,垂下头,说:“明白了。”

“这所秘密地库耗费了你们整整三个月时间,从设计到施工到搬运,你们见的最多的是几盏昏暗的马灯,还有……”老人用手拽了拽男孩的衣袖,男孩不哭了,“这个每天来往地下和地面的孩子。只有他,能给这里带来一点阳光的气息。除此之外,你们跟霉味、汗臭为伴,痛不欲生,但你们没有一个人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没有退缩,没有放弃。现在……这一切都将结束。”

头顶上传来几声闷闷的炮响。

男孩停止哭泣,皱着眉,盯着这张苍老的嘴唇缓慢地翻动着,他边听,边用眼角瞥了瞥桌前的其他六个人。他们表情虔诚、坚定,眼睛里闪着光。

“共有110箱29016册唐宋元明孤本珍本藏在这里,这些珍贵的典籍没有故宫文物那样的好运,它们太多,太杂,太重,不可能跟文物珍品一起转移到内地,只能永远留在这儿。留在这儿也好,我们将用生命保护它。记住,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是日本人毁我中华,将几万万炎黄子孙置于死地的战争。我们不能像前方的将士那样浴血奋战,唯有生命可以证明……”老人眼角湿润,鼻翼翕动,胡须颤抖着,声音哽塞,“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老人点燃了桌上的几炷香。桌前的人都站了起来,端起碗,眼睛放着光,被马灯映照得忽明忽暗的脸望着彼此,他们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马上到了。

男孩用几根纤细的手指端起那碗毒药。碗有些大,在他手里显得异常笨重,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从他手里滑出。男孩嚅动嘴唇,想最后一次央求老人让自己活下来,但老人没有理会怯场的孙子,他把毒药举过头顶,铿锵有力地说:“我们以毒当酒,以命祭拜我族!”

“以毒当酒,祭拜我族!”众人大声附和着。

“不负祖先,不负子孙,不负山河!”

“不负祖先,不负子孙,不负山河!”

最后几个字加入了一些稚嫩的声音,那是男孩发出的。他已经从胆怯走出,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人。

老人毫不犹豫,一饮而尽。众人互相望了一眼,作为最后的告别,随后猛地一仰脖,整齐划一,把那碗苦涩的毒药灌进了自己的喉咙。三个月以前,他们的身份是考古学家,工程师,泥水匠,苦力。现在,他们的身份一样,都是殉葬的英雄,他们用亡魂证明这个伟大民族的坚硬。

有些甜,男孩感觉,像一碗红糖水。当老人一口鲜血喷出扑倒在桌上,当其他人在地下痉挛时,他更加真切地感觉到,他喝的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红糖水。

他突然明白了,只有他活了下来。

我现在以及以前说过的每句话都很重要,你必须用耳朵听,听进心里,记在心里。

爷爷说,送饭的暗道有三处埋有像锄头把那样的机关,有一尺长露在外面,另一半在土里,只要把那三个锄把一一拉开,整个地库就会分三次垮塌,永久埋在地下,谁也不会知道。

男孩领悟到爷爷的良苦用心,他给孙子预备了一碗假毒,只是为了表明一视同仁,坚定其他自尽者的决心,他让这棵家族的独苗一个人走出地库,只为了拔掉那三根致命的锄把。男孩的年龄是最大的盾,他幼稚,瘦弱,像不起眼的灰,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男孩掌握着一个如此重大的机密。

爷爷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记住了,也明白了,他要去找那个人,告诉那人一些重要的事。等日本人被赶走的那一天,他们再回到这里,挖出这里的秘密。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组宫殿式古建筑群,暗道出口在这片建筑群后面一座荒草丛生的古墓下,古墓前面有一个木结构亭榭,亭顶黄釉琉璃瓦,亭柱雕有几对腾云驾雾的青龙,刻工精细,栩栩如生。男孩移开墓碑,回身又把墓碑关严,然后抱着肩膀向城里走去。他的眼角挂着泪花。

地下传来轰隆轰隆的闷响,那是地库垮塌的声音。

进入冬季的南京城被寒风肆虐着,把城墙都吹疼了。行人缩着脖子,穿着厚厚的衣服,沿着街边匆匆走着。相比日本人要打过来的消息,天气实在不算什么,没有什么比打仗更让人恐惧的了。上海那边的战事早就传遍南京,人们像被什么东西噎住一样,难以呼吸。

一个慷慨激昂的男人声音从街边一所院子里传了出来,一台破旧的收音机正在播放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自芦沟桥事变发生以来,平津沦陷,战事蔓延,国民政府鉴于暴日无止境之侵略,爰决定抗战自卫。全国民众,敌忾同仇,全体将士,忠勇奋发,被侵略各省,均有极急剧之奋斗,极壮烈之牺牲……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炮声渐近。

这一天是1937年11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旗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臧小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3720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9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201516013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