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希望与历史之间
内容
试读章节

参照:文化的符号

在采访中,当采访者习惯性地问我“你是为了谁写作”的时候,我生气地回答道:“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

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透露出媒体人心目中的作家,就应该是像他们一样的人,要假设“潜在的读者”。这也许正是典型的商业主义的反艺术的信条:给大众提供他们所知道的。但是作家——以及所有艺术家——的存在,正是为了打破限制人类感性的习惯性势力和轨范,让想象性的反应像青草一样自由生长。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解放人类灵魂中最关键的共性。而我们的限度只是我们才能的边界。归根结底,难道这不正是我们从过去的作家那里获得的赐予吗!如果我们不是为了通俗爱情小说而粗制滥造,也不是在以有想象力的作品掩盖下写政治文章,我们的内心里就不会有那些鬼影,就不会有那一大群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团队,也不会有访谈节目的追星族和党派的支持者。

但是现在,有时候,当我猛然想到我所说过的“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我的内心会感到某种不安。有一个声音会反问我自己:“噢,是真的吗?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我就开始觉得确实存在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你是为了谁写作”,而是“我们可以为谁而写作”。难道真的没有“潜在的读者”这回事吗?也许这个假定要反过来才对?也许我不该那么粗暴地否定?这些疑问——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设想——在我身上出现,并不是源自我历年来对文学理论的阅读,而是来自于在人群中的实验——不是普通人,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一个人是普通的——而是在不识字的人群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阅读,而是说他们的阅读并不出现在大多数文学所预设的文化环境内。

在这里,我必须再一次进行自我修正了。这些假设的提出也是由文学理论与作为接受方的读者群的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引出来的。这些文学理论不仅着重于作家的意识与潜在意图,同时也关注读者的接受度。读者群才正是我在回答“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我的意旨所在。

二十多年前,面对结构主义的新发现(包括它对艺术作品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是沉迷其中,就是对它持怀疑态度,或者是两种态度同时兼而有之。比较而言,以前的弗洛伊德的解释就显得过于简单而牵强了。比起罗兰·巴特的《S/Z》一书里面的精细的方式,潜意识之说就显得肤浅了。这本著作是在罗兰·巴特60年代的研究基础上,于1970年出版的。他把整个文学的重点从作者转移到了读者。巴特的目标,是要“使读者不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文本的生产者” ,是关于“能够读出什么而不是写了什么”。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都被定义为“能指的银河系”。正如理查德·霍华德总结的那样 ,巴特主张“文本总是最有说服力的”。哈里·莱文写道,“从总体上勘察作品并画出其的内在风景的等高线” ,是当代结构主义者和现象学家的关键目标。从总的原则上说,所有这些方法都承认,每一个作家在思想、情感、能力和方法上,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构造。

巴特的杰出才华,带着与生俱来的嬉笑怒骂的笔触,让人读起来着迷——让我们这些与他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十分享受,并且从他所引述的“能指”中获得启示。这是一种侦探游戏,你的满足感来自于你能否正确地对线索做出解释——当然,这对于福尔摩斯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华生就不是。在他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Sarrasine)的结构分析中,巴特就是个福尔摩斯。他通过自己极其丰富的文化阅历的演绎,很快就从一种文化特征指向另一种。读者就是华生。对于读者来说,如果在他的文化阅历中无可指代的话,那么“能指”所指的就只是它自身。那是一块无法与他的色谱对应的色块,一个在他的耳中无法谱曲的音符。因此,即使你跟他说,巴尔扎克所说的爱丽色波旁大街上正在敲着的大钟,实际上指代的是圣奥诺雷市郊;而从圣奥诺雷市郊,又指向波旁王朝复辟时的巴黎;然后又把复辟指向“一笔来源可疑的财富突然降临的神秘地方”——而在读者应该读到的“没有写出来”的地方,仍然是一片空白。能指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运作:它预设了在字面之外的由作者和读者共享的文化背景。没有这个背景,读者就无法阅读巴特式的丰富。博尔赫斯说:“文字就是呈现共同记忆的符号。”圣奥诺雷市郊只是一个区的名字,不论是从巴黎观光获得的印象,还是其他书籍或绘画中所描述的符号,都与它并无任何哪怕微妙的社会/文化联系。如果读者不了解波旁王朝复辟在法国政治和社会历史中的地位的话,那么波旁王朝复辟就无法与“一笔来源可疑的财富突然降临的神秘地方”建立起关联。对于博学的巴特来说,那些被他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品、书信、政治、历史、哲学等范畴,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却无法与其存在的环境对话。

因此,当一个人说“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他必须意识到,这里的“任何人”,实际上必须排除一大批与你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读者。早期文学理论中的波德莱尔式的通感对他们也不适用,因为“通感”意味着能够从一件事物中认出另外一种事物,但是这在没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P36-39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今的第一流作家中,很少人能够像纳丁·戈迪默那样,如此全心全意、如此精力充沛、勇敢无畏地完成一位有良知和具备非凡才智的作家可以承担的繁重的伦理任务。

——(美)桑塔格

戈迪默担当了南非命运目击者的角色……她自定的任务是把真实世界的证据摆在南非

白人的面前,粉碎他们的谎言。……她既忠实于某种先验的使命,又忠实于人民和历史,她试图将这二者统一起来。

——(南非)库切

毫无疑问,戈迪默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作家……孕育她的政治时代、场所和信念,从未削弱她多样的艺术才能,她的党性也没有减损她作为艺术家的超脱;伟大的作家可以持有政治信念,他们可以持有信仰且保持创造力。对于怀抱理想的下个世纪的作家,这点非常重要。

——《独立报》

纳丁·戈迪默一直是个非常出色的作家,兼具文学技巧和社会意识;但这次的作品又超越以往。

——《纽约时报书评》

目录

作家应当做到:说不可言说之事,问难以回答之问题。

——萨尔曼·拉什迪

三人同床:虚构、道德与政治

今日世界作家的状态:哪个世界?谁的世界?

新篇章:非洲作家与21世纪

参照:文化的符号

狮子、公牛与树

君特·格拉斯

将晚的谈话

约瑟夫·罗特:帝国与流放的迷宫

交谈:大江健三郎与纳丁·戈迪默

我们应如何看彼此?

——蒙加纳·瓦利·塞若特

1959:种族隔离是什么?

如何不去了解非洲人

图书馆的上午:1975

英雄与坏人

勇往直前:前途在你手中

我们应如何看彼此?

1989年10月29 日——美好的一天, 伙计

曼德拉: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

第二幕:一年之后

重要文献

正如别人看我们

在沃土上辛勤耕耘

永不止息。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作家的想象力和国家的想象力

写作与存在

生活在一片没有疆界的土地上:文化全球化

我们的世纪

内容推荐

《在希望与历史之间》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散文集,包括文学评论、杂文随笔、演讲及通信等,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以一位伟大作家的胸怀、智慧和妙笔,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南非社会与种族隔离斗争的艰辛历史,探索了文学的多重意义与价值。

很少有作家能像戈迪默这样孜孜不倦地观察自己所生活的社会。这是一本不凡之作,每一篇都表明戈迪默不仅是优秀的作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文学批评家和社会观察家。本书所收入的戈迪默关于德语作家君特·格拉斯、约瑟夫·罗特等人的评论尤为精彩,展现了世界一流作家在解读文学时无与伦比的敏锐与深广。

编辑推荐

在《在希望与历史之间》中,纳丁·戈迪默不仅仅是作家,更是与纳尔逊·曼德拉携手共进的社会活动家,是参与非洲自由斗争的公众人物,是与萨尔曼·拉什迪、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等始终关注社会的文明守望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堪称一部攸关全球历史与走向的20世纪知识分子群体的自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希望与历史之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非)纳丁·戈迪默
译者 汪小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6909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5272709
中图分类号 I478.6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20-2015-134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