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教材之一,是著名戏剧理论家王评章先生近年戏曲评论合集。
本书共四十余篇,有对戏曲艺术生存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有对传统戏曲美学在当代的嬗变和调整,有对当下戏曲创作实践领域作家作品批评。
图书 | 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教材之一,是著名戏剧理论家王评章先生近年戏曲评论合集。 本书共四十余篇,有对戏曲艺术生存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有对传统戏曲美学在当代的嬗变和调整,有对当下戏曲创作实践领域作家作品批评。 内容推荐 《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收录当代著名戏剧评论家王评章先生相关戏曲批评文章40余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戏曲艺术生存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如《剧种化:小剧种的保护和生存策略》《戏曲文学与地方文化、剧种个性》等文章;二是对传统戏曲美学在当代擅变和调整的研究,如《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戏曲的创新与坚守》等文章;三是对当下戏曲创作实践领域作家作品的批评,如《王仁杰散论》《从政治到文化:继承传统戏的新收获——谈昆曲<景阳钟>》等。 目录 一 戏曲文学与表演艺术 戏曲文学与地方文化、剧种个性 戏曲性、剧种性与文学性、戏剧性的融合 戏曲与话剧人物塑造方法的交融与区别 剧作家主体性与创作对象主体性的关系 剧种化:小剧种的保护和生存策略——芗剧发展变化的个案研究 戏曲的创新与坚守 戏曲行当、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戏曲音乐的集体情感表达特质及可表演性 戏曲的“南戏北曲”及音乐创作的一些看法——“九艺节”观剧有感 全国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观摩印象 昆剧当下:描述与思考 二 观剧札记 福建新剧目散论 《沧海争流》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历史剧创作的突破 读沈虹光《我的父母之乡》 为父辈赎错 为历史补过——谈话剧《雾蒙山》 王仁杰及其《陈仲子》 《唐琬》人物印象 从政治到文化:继承传统戏的新收获——谈昆曲《景阳钟》 政治智慧的双赢——《紫袍记》的独特性 文人士大夫艺术意蕴的回归——观台湾汉唐乐府《韩熙载夜宴图》 三 王仁杰散论 仁杰印象 方朝晖及其剧作 陈道贵及其戏曲创作 戈明及其剧作 杨路冰的戏剧创作 福建漳州剧作家群 四 泉腔神韵 梨园精灵——曾静萍表演艺术论 诗性的表演——曾静萍印象 传统女性的情爱悲剧——梨园戏《节妇吟》观感 林瑛与闽剧 王君安印象 穿越人物直抵人性的歌唱——李树建先生的表演艺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评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7183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8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2016287817 |
中图分类号 | J80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1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