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编著的这本《清代禁毁小说坊刻研究》将清代禁毁小说按照时代发展和政治策略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并归纳,对清代禁毁小说在刊刻及传播方面的特色进行详尽分析,结合清代文化政策规范等因素,考查禁毁小说出版传播的现象以及商业运作过程。同时,从独特的角度探讨清代统治阶层对“违碍”小说的政治态度,通过研究清廷的文治手段,总结对“违碍”小说的各类处理方式的得失。
图书 | 清代禁毁小说坊刻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颖编著的这本《清代禁毁小说坊刻研究》将清代禁毁小说按照时代发展和政治策略的变化,进行详细分类并归纳,对清代禁毁小说在刊刻及传播方面的特色进行详尽分析,结合清代文化政策规范等因素,考查禁毁小说出版传播的现象以及商业运作过程。同时,从独特的角度探讨清代统治阶层对“违碍”小说的政治态度,通过研究清廷的文治手段,总结对“违碍”小说的各类处理方式的得失。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整肃异端与查禁小说 一、思想的统一 二、通俗小说的影响 三、清初小说禁令 四、清初通俗小说坊刎 第二章 乾隆年间的小说禁毁活动 一、乾隆初期查禁小说 二、纂修《四库全书》与小说禁毁 三、乾隆朝的禁毁小说书目 第三章 通俗小说的刊刻成本与书价 一、清代物价与小说书价 二、坊刻小说的成本和工价 三、坊刻小说的利润 四、晚清刊刻技术的提高 第四章 清代禁毁小说的传播 一、文人群体:小说传播的中坚力量 二、相生相克:小说禁毁与小说传播 三、禁毁小说的传播手段 第五章 清代书坊与禁毁小说刊刻 一、清代小说书坊数量与地域分布 二、本衙藏板 三、坊间联合刻书 四、清代坊刎的衰落 第六章 清中期以后通俗文艺的泛滥 一、乾隆文治推动通俗文艺发展 二、儒学世俗化与小说发达 三、通俗手段的儒学教化 四、社会文化生态的市井化 第七章 社会文化生态:邪教活动与小说禁毁 一、圣谕宗教化 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达 三、晚清秘密结社的发展 四、秘密结社与禁毁小说 第八章 晚清小说审查与教化政策的失败 一、查禁秘密宗教与禁毁小说相结合 二、官方查禁与民间教化相结合 三、审查与教化的失败 附录 清代禁毁小说书目及坊刻版本叙录 一、草莽英雄:反叛谋逆类 二、明清易代:民族矛盾类 三、宗教内容:邪教秘术类 四、秘史野史:淫秽色情类 五、私定终身:才子佳人类 六、离经叛道:荒诞无稽类 七、文言小说禁书 八、禁毁小说存目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禁毁小说坊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149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8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2 |
CIP核字 | 2014085252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31 |
宽 | 157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