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二十六讲》是李志强先生从事书法习练、研究与创作三十多年来的思考与收获,内容从汉字的构字方法和汉字的演进入手,概括了不同时代书法艺术的主流风貌,讲述了典型书家及典型作品的内在含蕴和形成理由。内容深入浅出,且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能使书法爱好者找到书法欣赏与习练的门径,书法初学者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图书 | 中国书法二十六讲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二十六讲》是李志强先生从事书法习练、研究与创作三十多年来的思考与收获,内容从汉字的构字方法和汉字的演进入手,概括了不同时代书法艺术的主流风貌,讲述了典型书家及典型作品的内在含蕴和形成理由。内容深入浅出,且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能使书法爱好者找到书法欣赏与习练的门径,书法初学者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目录 第一讲 认识中国书法 第二讲 汉字的起源与“六书” 第三讲 从甲骨文到小篆 第四讲 大汉之气——中国书法的觉醒 第五讲 魏晋之“韵” 第六讲 大唐之“法”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九讲 大清之变——碑学的兴起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二讲 王羲之与他的《兰亭序》 第十三讲 颜真卿与他的《祭侄文稿》 第十四讲 书卷气与苏东坡 第十五讲 王铎的承上与启下 第十六讲 康有为与《广艺舟双楫》 第十七讲 沈尹默的继承与发展 第十八讲 张海与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十九讲 米闹与“兰亭奖” 第二十讲 正大气象与狼藉作派 第二十一讲 徐文长与“明清调” 第二十二讲 中国书法的画龙点睛作用 第二十三讲 “悟性”与“功夫” 第二十四讲 描摹与临写的几种境界 第二十五讲 书法习练的功用 第二十六讲 关于硬笔书法的依附性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书法二十六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志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13534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9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印刷时间 | 201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6 |
CIP核字 | 2016147377 |
中图分类号 | J2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09 |
宽 | 14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