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富足人生8堂课
内容
编辑推荐

詹姆斯·艾伦编著的《富足人生8堂课》给希望达到富足状态的人提供了8堂必修课。经过这些课程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愉悦、富足的最佳状态。成功只能奠基于道德之上。而人们却普遍认为,成功完全能够建立在各种不道德行为之上——阴谋诡计、各种狡诈手段、欺骗、贪婪。一位人们耳熟能详的,甚至堪称“智者”的公众人物竟然宣称“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生意场上,诚实的人永远难以获得成功”。

内容推荐

詹姆斯·艾伦编著的《富足人生8堂课》介绍了,道德固然抽象,但我们绝不能只站在功利的立场上来认识道德,对道德的有效性提出怀疑。

我们是安然接受一次道德的考验,还是孜孜追求一种缺德的眼前利益?

是保有人格尊严的等待,还是丧失人格达到目的?

简单一句话,我们是要一次高尚的成功,还是要一种下流的成功?

——如果说用金钱来定义富裕的话,富足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富裕的人,但他们却是最欢快、心情最愉快的人,同时他们也是对自己所拥有的、所做的—切感到最满意的人。他们是生命质量最高的人。

目录

序8堂课:富足人生需要八大支柱

第一堂课——精力

第二堂课——节俭

第三堂课——正直

第四堂课——系统条理

第五堂课——同情心

第六堂课——真挚热忱

第七堂课——公正客观

第八堂课——自立

跋 繁荣圣殿

试读章节

精力是一切成就当中生死攸关的力量。能量使毫无生气的煤炭变成熊熊燃烧的烈火,让冷冰冰的水成为热腾腾的蒸汽。人的精力让才华平平的人充满活力,并促使其才华不断发展,一直到他成为了一个天才。就算一个蠢笨之人拥有了精力,他也会拥有一团生命之火,也会焕发出沉睡已久的活力。

旺盛的精力是一种美德,它同类属于邪恶的懒惰正好相反。既然是一种美德,我们就可以慢慢培养发展它,因此在不断的提醒、敦促之下,一个懒惰之人只要肯让自己工作,他也会变得精力旺盛。同精力旺盛的人比起来,懒惰之人简直还不如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就在后者还在抱怨事情如何难做之际,前者就早已经动手去做了。懒惰的人刚刚起床,精力旺盛的人就早已经完成许多工作了。懒惰的人还在等待机会,而积极的人却早已经主动出击,并抓住、利用了好几个机会了。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积极的人就早已经上手了。

精力是人的几大主要力量之一,没有了它,我们将一事无成,它是人类各项活动的基本要素。整个宇宙的能量虽然像谜一样深不可测,但它却是守恒的,实际上,精力就是生命,没有了能量就没有宇宙,也就没有生命。如果一个人停止了一切活动,肉体毫无生气地躺在那里,人体的一切功能都停止了作用,这时,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死了。人体的整个结构,不论是大脑结构还是身体结构,都、是适合于运动的,所以我们不能像猪一样懒惰。人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是对懒惰的指责,每一块骨骼、每一条神经都是让我们更具耐力的,这样一来,人体的每一项官能就都可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和使用。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使用期限,然而不断使用却可以令它日臻完美。

事实如此,一个懒惰之人永远不可能富裕,不可能幸福,没有退路也没有休息的时候。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是他所渴望的,所以最终他会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个焦头烂额,慌慌张张,令人看不起的人。有一句谚语说得十分精辟,“懒惰之人做起事情来最难”,那是因为懒惰的人从来不愿意系统地利用自己的劳动技能,他给自己造成了一个困难的局面。

然而,就算是误用自己的精力,也好过没有精力。圣约翰曾在他的一句话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这句话是,“我吃东西要么趁热吃,要么就吃冰镇的,不冷不热的东西我不会碰”。这句话中的冷和热的两个极端实际上是象征着能量作用的两种转化形式,也就是说事物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不冷不热的温暾状态其实是灰色的、毫无生气的、毫无用处的。我们既不能说它是一种美德,也不能说它是一种罪恶,它只是一种空洞荒芜、毫无成效的状态。将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不良目的人,其实是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将这种能力用在了满足一己之私之上。这种人终将为自己带来难题、痛苦和苦难,这一切又会迫使他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推倒一切,重新建立自己正确的基础。就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改邪归正的那一瞬间,他会为自己的精力开辟一条全新的发泄途径,这份用在正途上的精力几乎会同之前用在歧途上的精力一样充沛。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真理——“浪子回头金不换”。

精力就是力量,没有精力将一事无成。没有了精力,甚至连美德都谈不到,因为美德不仅仅是指不做坏事,最重要的是,它还包括要做好事。许多人想做点好事,但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能以失败收场,他们力量薄弱,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人不是邪恶之人,因为他们从未故意做过有害的事情,通常被人们称作失败的好人。但是,我们不能说一个没有做坏事的动机的人就是一个出色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一个虚弱的、缺乏力量的人。只有那种有能力做坏事,却选择了将自己的精力用在好的方向的人才能被称作“出色的人”。因此,如果不将精力列入考虑范围,根本就无法谈及道德,一个让好的力量处于蛰伏和睡眠状态,一个没有力量做好事的人,就好比是一架没有前进动力的机器。

不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精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最根本的力量。唤起人们的斗志,呼唤人们行动起来,这不仅仅是要对士兵们做的事情,同时也是每一个注重思想教育的老师常常挂在口头或付诸笔端的一件事。其实,他们无非就是要将人们沉睡着的力量唤醒,让人们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即使是整天处于思考当中的思想家也从未停止过督促自己的门徒,让他们积极思考。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精力,不分伯仲,它不仅仅是战士的纪律,工程师和商人的行为规则,而且也是救世主、智者、圣人所持有的行为准则。P21-25

序言

西方人所奉行的成功学同中国古代的道德礼仪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西方人认为物质是思想的产物,思想贫瘠的人生活必定不尽如人意,相反,只有人格、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长久而稳定的财富。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我们的哲学家称之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相信许多人对此并不陌生。

再来看看中国古代。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仁德的人必定具有道德勇气,而勇于敢为;且勇于敢为之事,必定是正义的事业。

孔子效力的鲁国向来依附于晋国,是一个较为弱势的小国,然而,鲁侯鲁定公在孔子的陪同下参加了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后,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却断然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后起名为“谢城”,表明齐景公为了向鲁国道歉将侵占的鲁国领土归还给了鲁国。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齐国、鲁国之间的角力中,鲁国有什么凭借?它靠什么在这样重要的双边会谈中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外交成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

靠的就是孔子个人的勇敢、智慧、道义的力量。一 勇敢、智慧、道义、成功往往集于一人之身。

道德固然抽象,但我们绝不能只站在功利的立场上来认识道德,对道德的有效性提出怀疑。

我们是安然接受一次道德的考验,还是孜孜追求一种缺德的眼前利益?

是保有人格尊严的等待,还是丧失人格达到目的?

简单为一句话,我们是要一次高尚的成功,还是要一种下流的成功? 人生有的时候就会面临这样的选择题,撇开君子与小人,真正成功的人,将选择前者。

后记

许多读者是带着渴望的心理来读这本书的,他们希望在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如何致富的详细内容,比如说如何赚钱、如俜买卖,从事各种商业行为的利润与风险、价格、市场、各种契约与合同,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事宜,但是,读到最后他们却发现,这本书中全然没有他们所期待的详细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四个方面:

其一,任何详细内容如果没有一些大的原则作为构架,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言。

其二,细节内容是无限的,且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原则却是少数的,而且是稳定的,总是一成不变的。

其三,原则将一切细节内容凝聚起来,并管理着它们,让它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因此,先有了正确的原则,相应才会出现正确的细节内容。

其四,从事宗教指导工作的导师,不管是何种宗教,都必须严格遵守应有的原则,绝不能让自己脱离原则,被不断改变的个人喜好和个人原则所驾驭。个人的原则和细节只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正确的,只对个人有必要,但是,大的原则却是普遍正确的,对所有人都是必要的。

能够领悟到本书中所阐述的几大原则,并且能够巧妙运用它们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这四个原因的核心内容。个人事务的详情细节固然重要,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专门细节,或者是只属于他的特定范围的细节,出了这个特定范围的事情,他不会去考虑。然而道德原则却对所有的人都起作用,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够使用,对一切特殊情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

按照几条固定原则工作的人无须刻意去管理自己的诸多烦琐的细节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他所依靠的原则能够让他心如明镜,无须焦虑,也无须紧张压力,只需要稍作思考,他便能感知到一切细节部分。 

如果抓不住道德原则,而只是一味地去考虑和处理一些具体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将事情复杂化,情况就会变得混乱不堪。而在道德原则的指引下,这些问题就会纷纷向后退,退到视线以外,因此,一切与之相关的难题就会化为乌有,相关的原则会令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一个缺乏原则性的综合指导,并因此而陷入一大堆烦琐的事情中,理不出个头绪的人,就好像是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眼前满是杂乱的事物,就是找不到一条通往前方的道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会被琐碎的小事情彻底淹没,而有原则的人能够将一切细节问题囊括在自己心中,让自己跳到谜团之外。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统领全局,将一切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其他人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从罄体上考虑问题。

……

完美地履行这四条原则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少自我牺牲,但是要求我们放弃我们的自私,要求我们具备严格的自律性,因为如果没有这两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行动都不会成功。

而其次的四大支柱,也就是更为深刻的四大道德原则则更难以被人们理解和实践,它们要求更大程度上的自我牺牲,要求我们更多地放弃自我。目前,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超越自我,到达尽善尽美地履行这八种原则的超然境界,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有所突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更多的力量,我们的生活就会因此而更加丰富,我们的繁荣圣殿也因此会被装点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美,经过这座圣殿的人在看到它后,仍会回头凝望,久久不愿离开。

不过,那些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打算按照书中所授的方法开始建造自己的繁荣圣殿的人们必须牢记,任何一座建筑都需要时间去建造,在建造的时候也必须耐心细致,砖要一块一块地垒上去,石头也要一块一块砌起来,几根主要的支柱一定要坚固而牢靠,为了使整个建筑彻底而完整地建起来,我们还需要水泥、体力以及细心。建造这座内心世界的精神圣殿同建造一座物质的真实的大殿有所不同,它的整个建造过程是无声的,也是无形的,就如同人们所说的经历了七年建造时间的“所罗门的圣殿”一般,“不见刀斧工具,不闻建造之声,但见大殿日益成型”。

亲爱的读者,你要培养自己的品格个性,在生活中建起属于自己的房屋,造一座繁荣圣殿。不要像愚蠢的人那样在自私的欲海中放逐自己,随波逐流,你要静静地凝聚自己的力量,要让自己的事业有始有终,并获得成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明确而坚定地将自己的殿堂建立在安全夯实的地基之上,我们甚至可以只将它建立在真理的原则之上——真理是永恒的。

书评(媒体评论)

“适用十所有想走向富足和实现梦想的人们,需要了解并遵守艾伦所倡导的法则,这是正道。”

——《华盛顿邮报》

“詹姆斯·艾伦的作品是需要时刻阅读的经典,是行事的指南,而非临时抱佛脚的作品。”

——《泰晤士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富足人生8堂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艾伦
译者 李诗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51774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6157199
中图分类号 B825-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