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见沈从文(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汪曾祺作为学生,观察他心目中的老师沈从文,是简单的心描述另一颗简单的心。《梦见沈从文》一书即是汪曾祺先生对老师沈从文的观察结果。内含《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沈从文“转业”之谜》、《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个乡下人对现代文明的抗议》、《一个爱国的作家》、《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等文章。书的最后还赏析了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

内容推荐

沈从文是大作家,以其鲜明的叙事方式取胜。除写作外,他在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任中文老师的经历也是其一生中灿烂的一笔。西南联大校风民主、自由,为中国各行各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汪曾祺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学子生涯能跟随沈从文这样的老师学文做事,内有太多的深厚回忆,沈老师温和、学识丰富、教学方法卓越而有效,给学生们带来了终生美好的回忆,也影响了汪曾祺的一生。

《梦见沈从文》的主体内容即是作者汪曾祺对沈从文先生的回忆,以及对其代表作品的赏析。

目录

序:梦见沈从文

 他是凤凰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沈从文“转业”之谜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附文《张充和:三姐夫沈二哥》

 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一个乡下人对现代文明的抗议

 一个爱国的作家

 美——生命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又读《边城》

 读《萧萧》

 附文《萧萧》

 《牛》题解

 附文《牛》

 《丈夫》题解

 附文《丈夫》

 《贵生》题解

 附文《贵生》

试读章节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西南联大的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概论、文学史(分段)……是必修课,其余大都是任凭学生自选。诗经、楚辞、庄子、昭明文选、唐诗、宋诗、词选、散曲、杂剧与传奇……选什么,选哪位教授的课都成。但要凑够一定的学分(这叫“学分制”)。一学期我只选两门课?那不行。自由,也不能自由到这种地步。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也极少。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也还有那么几个。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教创作靠“讲”不成。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讲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写环境,如何结构,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桔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作“习作”“实习”,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教授先讲一套,让学生照猫画虎,那是行不通的。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前已说过,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我这人从来不记笔记!)我们有一个同学把闻一多先生讲唐诗课的笔记记得极详细,现已整理出版,书名就叫《闻一多论唐诗》,很有学术价值,就是不知道他把闻先生讲唐诗时的“神气”记下来了没有。我如果把沈先生讲课时的精辟见解记下来,也可以成为一本《沈从文论创作》。可惜我不是这样的有心人。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巳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P11-13

序言

梦见沈从文

梦见《人民文学》改了版,成了综合性的文学刊物。除整块整块的作品外,也发一些文学的随笔、杂记、评论。主编崔道怡。我到编辑部小坐。屋里无人。桌上有一份校样,是沈从文的一篇小说的续篇。拿起来看了一遍,写得还是很好。有几处我觉得还可再稍稍增饰发挥,就拿起笔来添改了一下。拿了校样,想找沈先生看一看,是否妥当。沈先生正在隔壁北京市文联开会(沈先生很少到市文联开会)。一出门,见沈先生迎面走来,就把校样交给他。沈先生看了,说:“改得好!我多时不写小说,笔有点僵了,不那么灵活了。笔这个东西,放不得。”

“……文字,还是得贴紧生活。用写评论的语言写小说,不成。”

我说现在的年轻作家喜欢在小说里掺进论文成分,以为这样才深刻。

“那不成。小说是小说,论文是论文。”

沈先生还是那样,瘦瘦的,穿一件灰色的长衫,走路很快,匆匆忙忙的,挟着一摞书,神情温和而执着。

在梦中我没有想到他已经死了。我觉得他依然温和执着,一如既往。

我很少做这样有条有理的梦(我的梦总是飘飘忽忽,乱糟糟的),并且醒后还能记得清清楚楚(一些情节,我在梦中常自以为记住了,醒来却忘得一干二净)。醒来看表,四点二十。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沈先生在我的梦里说的话并无多少深文大义,但是很中肯。

汪曾祺

一九九七年四月三日清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见沈从文(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曾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36619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5182075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