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名聪明绝顶的辅政天才,一段妙趣横生的上古青史,一个辉映万世的争霸时代,马光磊译注的《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是被称为从秦始皇“焚书坑”里刨出的,极具处世哲理和富含人文思想的史学名著,被誉为领先春秋时代两千年,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智慧精华大成的治国宝典,流传上千年的历史故事,影响百辈人的治世经典,全新超值精装典藏本,全新译注,震撼上市。

内容推荐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马光磊译注的《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目录

第一卷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五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六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七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八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九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十八

第二卷 内篇·谏下第二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以抟治之兵未成功将杀之晏子谏第四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第六

 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第十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说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

第三卷 内篇·问上第三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第一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第三

 景公伐斄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晏子对以不能第七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第八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第九

 景公问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对以当辞罪而无求第十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第十一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何术晏子对以度义因民第十二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第十三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第十四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第十五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第十九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第二十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第二十一

 景公问圣人之不得意何如晏子对以不与世陷乎邪第二十二

 景公问古者君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文王第二十三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第二十五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第二十六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报以德第二十八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第二十九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

第四卷 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第二

 景公问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

 景公问廉政而长久晏子对以其行水也第四

 景公问为臣之道晏子对以九节第五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强勉为上第六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第七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第十一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敛第十四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第二十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第二十一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以成行义者晏子对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

 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第五卷 内篇·杂上第五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第一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第三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第五

 齐饥晏子因路寝之役以振民第六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第八

 景公探雀弱反之晏子称长幼以贺第九

 景公睹乞儿于涂晏子讽公使养第十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第十二

 景公使进食与裘晏子对以社稷臣第十三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

 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第十五

 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第十六

 景公问东门无泽年谷而对以冰晏子请罢伐鲁第十七

 景公使晏子予鲁地而鲁使不尽受第十八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

 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第二十

 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第二十九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第六卷 内篇·杂上第六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

 景公病水梦与日斗晏子教占梦者以对第六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棠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第十七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其参士之食第二十六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第七卷 外篇·第七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第五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景公欲诛断所爱者晏子谏第九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

 景公筑长庲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第八卷 外篇·第八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

试读章节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庄公①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②,逼迩③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④;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⑤。足走千里,手裂兕虎⑥,任之以力,凌轹天下⑦,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注释:

①庄公:即春秋时的齐庄公,名光,齐灵公之子,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

②贵戚:指同姓的显贵大臣。荐善:此处指推举贤良的人。

③逼迩:指近臣。

④推侈、大戏:上古夏桀朝有名的勇猛力士。

⑤费仲、恶来:上古商纣朝有名的谗臣。

⑥兕(sì)虎:泛指猛兽。兕,犀牛。

⑦凌轹(lì):欺压。

故事:

齐庄公很推崇勇猛有力的人,却不在乎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勇猛的力士在齐国横行无忌,那些和庄公同姓的显贵不能向庄公推举贤能的人,和庄公异姓的近臣也没有劝谏庄公的过错,于是晏子去见庄公。

庄公说:“古代也有只凭借勇力就能在世上立身的人吗?”

晏子回答说:“臣听说,推行礼义不惧生死的人可称得上勇,诛伐凶暴不畏豪强的人可称得上力。所以勇猛的人这样做,是为了推行道义。商汤起兵反抗夏朝、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朝不能算作叛逆,兼并诸侯不能算作贪婪,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的准则。古时诛伐凶暴不畏惧豪强的势力,消灭罪恶不惧怕对方人多势众的人才算得上是勇猛有力。而如今做国君的不遵循仁义的准则,做臣民的没有诛伐凶暴,消灭罪恶的行为,却只是凭借勇猛有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国家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受到损害。从前夏朝衰落的时候,有推侈、大戏那样的勇猛力士;殷商衰落的时候,有费仲、恶来那样的勇武之人。他们的足力强劲,能行走千里而不疲倦,力气大到能徒手打死猛兽,然而他们滥用自己的暴力,欺凌天下诸侯,杀戮无罪之人,不遵循礼法和道义,因此桀、纣被消灭,夏、商也衰亡了。现在君上只推崇勇猛有力,不遵循礼法和道义,那些勇猛的人在国内横行无忌,靠威武强横立身,行为凶狠残暴,和您同姓的显贵不能为您推举贤良的人才,您宠幸的近臣也不能劝谏您的过错,完全违反了圣贤君王遵循礼法和道义的美德,步了亡国之君的后尘。这样做却想让齐国安定,臣晏婴还从没听说过这样的道理。”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①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②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礼不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③死?’礼不可无也。”

P2-3

序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虽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百姓的生活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但却可称得上是思想最开放、最自由的时代,这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

这一时代,许多辉映后世的学术流派刚处于发端;这一时代,儒家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局面,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学派在思辨、在争锋。这一时代,许多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交融,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人物,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他们的存在都照亮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天空。

春秋末期,一个身高不到五尺的矮个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晏子(公元前578年一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世人多称其为干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父亲的职位上大夫,开始了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涯,而他本人更以深邃的政治远见、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清廉的作风闻名诸侯。一个本该衰弱下去的齐国,在他的手里,居然奇迹般地重新富强起来,成为当时春秋诸侯中不可小视的一方霸主。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孔子曾称赞他日: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后世也把他尊为春秋时期唯一可与管仲比肩的辅国良才。

因此, 《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本书共八卷,包括内篇六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外篇二卷,计二百零八章,全部由一篇篇短篇故事组成,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鲜明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论语》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对于《晏子春秋》的研究,最初史学界都认为是晏子本人所作,后经历代史学家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此书应为战国时后入托名晏子而写。本书详细地记述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传闻、趣闻,二百零八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的形象,语言简洁明快,人物鲜明丰满,特别是人物对话中的幽默感,使一个个故事更加的鲜亮。

《晏子春秋》成书以来,历代官宦都会加以研读,作为自己施政、治民的参考,各种版本也流传甚广。本书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译注,成为一版新的《晏子春秋》。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晏子本人、晏子所处时代有个全新的认识,并从中有所受益。  马光磊

2015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85795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6095837
中图分类号 B220.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5
17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