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魂(延安精神的力量与时代价值)
内容
编辑推荐

陈燕楠编著的《魂(延安精神的力量与时代价值)》是一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著作,紧紧围绕延安精神这一主线,深刻阐释延安精神赋予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价值。在此基础上,汲取延安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现实,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延安精神在新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内容推荐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莱特发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之问几年后,她在到达延安后找到了答案。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条件艰苦、物质贫乏的陕北由弱变强,从小到大,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她的力量源自哪里?

作为一部通俗理论读物,《魂(延安精神的力量与时代价值)》的特色在于用故事来说理,在文献中找根据,用大白话讲大道理。作者陈燕楠以延安往事为主线,以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为重点,回顾了延安时期诸多有哲理、有力量的经典故事、经典文章、经典论断,对党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进行了原汁原味的探讨,讲述了延安时期的人、事、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本书又是一部重铸党魂的力作。走过了95个春秋的中国共产党,今天跨入了新的历史关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从这里找寻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它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忆,也能让每个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奉献、去担当。

目录

第一章 党始终指引着中国的方向

第二章 赢得了民心:党成功的奥秘

第三章 延安的窑洞最革命:党的理论在不断创新

第四章 朋友越多越好: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利器

第五章 党的干部就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章

第六章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党的精神力量

第七章 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做支撑

第八章 榜样的力量:做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

第九章 他们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第十章 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第十一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纪律就是党的生命

第十二章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党的决心与信心

第十三章 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

结语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党始终指引着中国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革命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高举抗日旗帜,勇于担当,成为民族救亡危急关头的中流砥柱。人们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从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于是巍巍宝塔成为革命的象征,延安成为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代表。真可谓是:“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①

一、“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这句话是罗瑞卿1938年6月1日在抗大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上讲的。它既是对抗大兴旺发达局面的最好描述,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形象的概括。抗战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毫无疑问就是最能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努力、而奋斗、而牺牲。抗大的魅力正在于它坚持了这一点。正如毛泽东所说:

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它比较其他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到延安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我想不外这个道理。①

抗大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很不一般的军事院校。

这个抗日军政大学之产生与成长是与中国共产党之直接培养、抚育与领导不可分离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不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抗日军政大学。②

中国共产党对抗大的正确领导,当然首先体现为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揆诸史料,我们不难发现,抗大是毛泽东首先提议创办的,是在他的关怀下发展壮大的。毛泽东不但亲自担任了抗大教育委员会的主任,而且亲自为抗大选定了校长和优秀教员;不但亲自为抗大组织编写讲义,而且经常亲自为抗大学员讲授课程;不但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而且亲自为抗大确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有关抗大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学习时间、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无不体现出毛泽东的关心与关怀。完全可以说,抗大就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办学的。对此,滕代远曾有客观的评价。他说:

至于成绩的获得,则主要的应该归功于我党——中国共产党英明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及中央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与辛勤抚养。①

创办抗大,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表现。抗大创办的过程,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为了促进抗日高潮,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战,进一步贯彻落实瓦窑堡会议的精神,刚刚东征归来的毛泽东力主创办红军大学。他劝说一些领导同志,为了抗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抓住有利时机选送优秀干部去学习。1936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做了关于创办红军大学的报告,专门讨论了创办红军大学的一系列问题。会议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6月1日,红大在瓦窑堡米粮山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党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在讲话中,毛泽东把刚成立的红大与黄埔军校做了对比。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军校,它培养的学生领导了北伐战争,是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但到现在它的革命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我们的红大是要比黄埔军校更革命、更进步的。毛泽东的讲话,给红大学员们以极大鼓舞。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红大跟随中央从瓦窑堡迁到了保安县,又从保安县迁到了延安。迁到延安后,红大也顺应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而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这就是抗大创办的过程。P1-3

序言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名字。作为一名美国人,1928年12月下旬,史沫特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短短几年间,凭着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她对新兴的中国共产党颇感兴趣,在一张纸上写出了“谁,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疑问。后来,她如愿来到延安,也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这张各地青年纷纷奔向延安的照片大家也很熟悉。1938年,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来到延安。他吃惊地写道:我们越接近红色首都,就越能看到大量年轻中国人的身影,个个背着简单的行李徒步走到这里,希望能加入梦寐以求的八路军。这条路就是一条朝圣之路,延安就是下一代心目中的麦加圣城。这一代人被战火从学校里赶出来,背井离乡,期望在延安找到新的信仰归宿。

延安,像圣洁的五彩光环,萦绕着多少人对她心仪已久的憧憬,又像徐徐打开的皇皇巨著,激发着多少求知者强烈的探索欲望。

不仅70多年前的史沫特莱、博斯哈德对延安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就是在今天,慕名来到延安或者尚未来过延安的人们,心中也不免升腾起一个个谜团: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靠什么做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中国共产党凭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有识之士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

即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照片和影像中所展示的“延安人”总是洋溢着笑脸,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动力来自何方?

从刚到延安时的4万名党员,13年间,全国发展党员270万人,猛增近70倍。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吸引和培养了如此众多的优秀分子,又是靠什么凝聚起广大党员的向心力,并自觉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勇于牺牲?

这些“外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能赢得普通老百姓的拥护,在转战陕北的艰险征途中,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气定神闲,游刃有余,徜徉于陕北高原的沟壑之间?

为什么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取代当时“正统”的国民党政权,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为什么总是闪现着延安情愫及其内在因子?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探究以上疑问,如果要寻找出共同的答案,我们不能不感慨:这无疑是精神的力量!

这种精神,源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光大,并展示出真理的光辉;

这种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并以其打动人心的华彩乐章,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放射出夺目的时代光芒。

——这就是延安精神!

本书所要展示的,乃是以延安往事为主线,以延安精神原生形态为纲,以平实的语言回顾延安时期的经典故事、经典文章、经典论断,从细小的故事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从朴素的叙述中寻绎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从鲜活的史料与人物、事件风貌中彰显打动人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从延安往事的探寻中,感悟其中所体现的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从而在展现其精神魅力的同时,能够为读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我们追求中国梦而奋力前行增添不可或缺的精神能量。

就请随着我们的叙述,把目光投向历史中的延安,投向历史镜头中的峥嵘岁月吧……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构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推进伟大事业,关键是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进一步把全党思想武装好,把党性锤炼好。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为了更好地从党的历史中吸收营养,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管党治党的力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组织编写了《魂:延安精神的力量与时代价值》一书。作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以剖析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为重点,对党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的本质和延安精神的原汁原味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延安时期的人、事、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通过新民主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功之道,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时代启迪。

参加本书撰稿的有陈燕楠(引子、第十二章),王峰(第一章),齐增慧(第二章),雷小倩(第三章),王健(第四章),刘小瑞(第五章),耿淑娟(第六章),张驰(第七章),刘滢(第八章),冯建玫(第九章),肖纯柏(第十章),孙春鹏(第十一章),王纪刚(第十三章、结语)。由陈燕楠负责全书框架确定并统稿。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写作中,我们参考和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致以诚挚谢意!对书中的缺点和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精辟阐述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好书。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仔细品读此书,将把我们带回那段热血澎湃的激情岁月,揭示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密码,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虞云耀

这是一本把我们带回到延安时期,浴血奋战岁月的好书。共产党为祖国奋斗的使命与担当、为人民造福的激情与奉献,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和国的精神力量和党的永久财富。

——石仲泉

本书通俗生动,情理交融,给人以智慧、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从延安历史中可以观大局、观方向、观大势,从延安精神的宝库中更能汲取党的建设的力量。

——梁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魂(延安精神的力量与时代价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燕楠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09370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6043553
中图分类号 D648.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