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逍遥游(庄子传)/充闾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充闾先生的历史散文创作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其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学教材,及高考阅读命题。其文字既唯美又不脱离现实,既传统又与当代文学相融合。

在充闾先生的《逍遥游(庄子传)/充闾文集》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

内容推荐

《逍遥游(庄子传)/充闾文集》一书是《充闾文集》中的一卷,作者王充闾意在通过多种形象比喻,开宗明义地昭示一已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人生观与生命观。这里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弥漫于战国时期的文明异化、人性扭曲、心为物役、“世与道交相丧也”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从精神上、心灵上寻找出路,获取自由,追寻个体意识的觉醒,实现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体现个人精神意志的自主选择,这是庄子的人生鹄的和终极追求。而以闲散不拘、优游自在、恬淡怡适、心无挂碍为基本标志的“逍遥游”,则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目录

序言

诗人哲学家

乡关何处

遥想战国当年

不做牺牛

困踬乡园一布衣

善用减法

“要将宇宙看梯米”

故事大王

拉圣人做“演员”

出国访问

失去对手的悲凉

讲道授徒

“道”的五张面孔

十大谜团

千古奇文

文化渊源

哲人其萎

身后哀荣

文脉传薪有后人

诗人咏庄

附录一:庄子行年简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我们的传主庄周老先生,按照名人辞典的界定,应该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这种定位,无疑是很完整、很规范、很、标准的。不过,如果再个性化一点,也可以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哲学家”。

哲学与诗,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创造力的产物,它们以不同形式,共同诠释生命、彰显个性、演绎人生。历史上,真正伟大的哲学家,无不重视对艺术中的美的体验,其本体往往是诗性化的,而且,他们的哲学著作大都富于直觉的体悟,具有想象性、形象化与鲜明的个性色彩,有的还颇具浪漫的激情和狂恣的幻想。

哲学,不仅是理性思维的果实,它也常常是诗性思维的产物。也正是为此吧,所以,西方哲人甚至认为,只有诗人或者艺术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哲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闻一多先生对此有深切的体验,他说:“向来一切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哲学是不分彼此的”,“文学是要和哲学不分彼此,才庄严,才伟大。哲学的起点便是文学的核心”。庄子的哲学“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他所表现的感情既简单,又神秘,“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际的企慕,无涯岸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所以,庄子是开辟以来最古怪最伟大的一个情种;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一个诗人”。在这里,诗,既是一个文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概念。

庄子接受感官的呼唤,放射出激情火花,又能随时运用理性的抽象,营造出幽思玄览。如果说,他从诗那里找到了灵感的源头;那么,哲学则使他获得了悟解的梯航。在他的身上,诗与哲学实现了有机统一,统一于对宇宙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与追问,统一于对庞大的外在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弃置,而着眼于对生命、对命运、对人性的形上思索和诗性表达。可以说,庄子的不朽杰作,是在一个诗性最匮乏的时代,却以其熠熠的诗性光辉,托载着思想洞见、人生感悟、生命体验,而泽被生民,垂范后世。

“诗人哲学家”之外,如果我们再推演一步,亦即普泛一点说,庄子又是一位“时代巨人”。这就引出了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的话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几乎在同一时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世界范围内几大文明古国,在相互隔绝、独立发展的情况下,都分别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中国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古希腊有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他们对于人类所关切的宇宙、社会、人生等最高层次的根本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两干余年的漫漫征途中,润泽着人类饥渴的心灵。

P1-P2

序言

“逍遥游”这个词语,深受我国古代先贤的青睐。庄子自不必说了,先于他,《诗经》中早就有“所谓伊人,于焉逍遥”,“羔裘逍遥”,“河上乎逍遥”之类的抒怀;而在他的身后,《楚辞》里“服清白以逍遥兮”,“聊逍遥兮播光”,“意逍遥兮欲归”云云,多得难以一一例举。至于“游”,在号称“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的《周易》中,就已经露了面;而在不足七万字的传世版本《庄子》中,竞出现了一百零八次,用于人名的还未计算在内。

继起的文人、学者,望风怀想,高咏低吟:“寄怀广莫(漠)外,任运逍遥游”;“所期逍遥游,一息视八荒”;“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聊为逍遥游,凌风听天籁”——把它作为一种人生志趣、生命境界、精神追求;大而关涉生命哲学、艺术哲学,小而揭示一种生活态度。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往往是一当引起重视了,便会招来许多人跟风逐浪,或为效颦学步,或为弄景添花,直至完全走样变形,失其故态。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些赶浪头的人竞相戴“逍遥巾”、穿“逍遥服”(稻畦帔)、乘“逍遥子”(轿)、坐“逍遥椅”的现象;至于兴建“逍遥台”、闲步“逍遥园”、隐居“逍遥馆”者,更是史不绝书。这就把“逍遥”一词用滥了,弄俗了,搞偏了。他们只是追逐物质形式,着眼于表象、实用,而忽略其精神蕴涵和内在本质,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它使人联想到庄子及其学说遭到后世道教绑架、利用的悲剧命运。庄子之道,具有典型的形上品格,体现为一种重悟性、尚虚静、崇自然的人生境界状态,结果却被赋予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披上了宗教外衣;而庄子本人也由旷代哲入一变而为满身妖气的南华老仙。难怪宋代诗人黄庭坚慨乎其言:“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后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知庄周者,百里无一,其他只是“逐音响”、捕风影,均不能得其要领,说来也是很悲凉的。

《庄子》一书,“致意最在逍遥游”,作者把它冠为首篇,意在通过多种形象比喻,开宗明义地昭示一己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人生观与生命观。这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弥漫于战国时期的文明异化、人性扭曲、心为物役、“世与道交相丧也”的生存环境中,如何从精神上、心灵上寻找出路,获取自由,追寻个体意识的觉醒,实现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体现个人精神意志的自主选择,这是庄子的人生鹄的和终极追求。而以闲散不拘、优游自在、恬淡怡适、心无挂碍为基本标志的“逍遥游”,则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我之所以选取它作为庄子传记的书名,也正是因为舍此不足以映现传主的精神境界,难以概括其具有全息性质的不凭借外物、无任何拘缚的自由意志的内在蕴涵与本质特征。

应该说,对于《庄子》这部书,我还是充满了感情、倾注了心血的。自束发受书,展卷初读,于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去年春天,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编委会统一安排下,受命撰写庄子文学传记,重新把卷研习,心惟手记,对于章节字句、义理辞采,特别是关于庄子其人其事,进行了比较认真的考究。日夕寝馈其中,凡十六阅月,心无旁骛,亦未敢稍有懈怠。眼前这部三十几万字的书稿,算是对这段时间集中读书、思考、写作的一次系统的总结和综合性的汇报。

前人读书倡导“八面受敌法”,我之读《庄》、解《庄》,也是“每次作一意求之”,即读前选定一个视角,有意识地探索、把握某一方面内容,依次推进。时日既久,所获渐多,不仅初步连接起早已模糊不清的传主的身世、行迹、修为,而且从中读出了他的心声、意态、情怀,以至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寻索到一些解纽开栓的钥匙与登堂入室的门径。经过几度梳理、整合,像展开一把折扇那样,在传主这一轴心统领下,向外辐射式地伸出二十支扇股。亦即围绕着“逍遥游”这个主旨,按照这二十个大体上以传主生命流程为序,相互联结、彼此照应、互不重复、各有侧重的专题,逐一充实、撰写,一如劳蛛缀网,渐次成篇;并按照题材基本内涵,析为五组——

一至三章为第一组,开篇统照全局,对传主作绪论性的综述,然后分别就其国属、里籍和家世、身世以及社会时代背景,从空间、时间两方面做文章;四至七章为第二组,从传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胸襟视野、身份与个性特征诸方面,分章展述;八至十二章为第三组,从交游、出访、授徒、著书等侧面,叙写传主的出处与行迹;十三至十六章为第四组,突出传主哲学、文学方面特点与成就,发掘其吊诡、矛盾,追溯其思想文化渊源;十七至二十章为第五组,从庄子之死写到身后哀荣,薪尽火传,泽流百世。

传主的肖像,算是粗线条地勾勒出来了,无疑这是画手(作者)心灵感应、目光折射、意到笔随的产物。那么,这位两千三百年前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不是真正地从历史册页中血脉责张、意态鲜活地站立起来?能否基本上符合他的精神原貌?自己实在没有足够的把握,尚有待于读者和方家的鉴判。

这里想说两句话:一是,在我确已竭尽了全力;二是,背后凭恃一座强大的靠山。

写作过程中,依据《庄子》本文及相关史料,充分借鉴前辈与时贤的研究成果,悉心组织素材,反复斟酌弃取;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钩沉出处行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凡有细节勾勒、形象刻画,尽量注意出言有据、想象合理;征引寓言故事,取譬设喻,坚持抽象与具象结合;立论采取开放、兼容态度,展列不同观点,择其善者从之。转述《庄子》本文,按照实际需要,或原文摘引,或分段语译,均注篇名;引述原文,遇有难解字句,附以注释或意译。顾及文学作品特点,按编辑要求,尾注尽量作简化处理。  需要着重交代的是,语译、注释与研究评述,都曾参考了时贤与前辈的译《庄》、解《庄》、注《庄》、评《庄》著作;撰述中还大量引用、吸收了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成稿之后,又得到了丛书编审委员会专家的精心指导。坦诚地说,如果不是凭恃上述基础条件,或者说是靠山,书之成否,未可知也。铭感之余,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水平与功力,错误与不足肯定不少,敬希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逍遥游(庄子传)/充闾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充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39410
开本 16开
页数 4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4
CIP核字 2015267558
中图分类号 B223.55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4
16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