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梵蒂冈的地窖/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德烈·纪德著的《梵蒂冈的地窖》取材于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真实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的状况,纪德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影响了一战后年轻一代的理想。  一出“傻剧”式的作品,被誉为“新小说”的先驱,作者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亦庄亦谐,笔力老辣。  以深藏机锋的妙语,深入剖析“无动机行为”。

内容推荐

安德烈·纪德著的《梵蒂冈的地窖》是纪德四部不同时期小说作品《帕吕德》《浪子归来》《梵蒂冈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  《帕吕德》是纪德追求“改变”,不安现状,希望改变自己也同时渴求唤醒身边人的一个故事。视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山之作,贯穿全书的独特的幽默,暗讽当时的生活百态和文坛现象。  《浪子归来》是纪德的短篇小说,曾被改编成剧本,被搬上舞台演出。浪子回到父母身边,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他还鼓励并帮助小弟离家出走,别有深意。  《梵蒂冈的地窖》是一部讽刺性小说,一出“傻剧”。故事发生在一八九一年,围绕“蜈蚣”组织成员以营救罗马教皇之名行劫掠财富之实展开。有多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登场,情节复杂而又规模宏大。作者通过拉夫卡迪奥这一形象,描写了“无动机行为”这样一种行动。

《忒修斯》是纪德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终结之篇,于一九四六年在纽约首次出版。成为一部遗嘱式的作品,讲述雅典城的创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

目录

译本序: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

帕吕德

浪子归来

梵蒂冈的地窖

第一章 昂蒂姆·阿尔芒-迪布瓦

第二章 朱利尤斯·德·巴拉格利乌尔

第三章 阿梅代·弗勒里苏瓦尔

第四章 蜈蚣

第五章 拉夫卡迪奥

忒修斯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昂蒂姆·阿尔芒-迪布瓦

这之后我饿了,于是决定改天再研究眼子草,先去码头大街寻找皮埃尔对我说过的那家餐馆。我原想独自用餐,不料却遇见莱翁;他向我谈起埃德加。下午,我去拜访几位文学家。将近五点钟,下起一阵小雨。我回到家中,写下学校二十来个用词的定义,还为胚盘一词找到新修饰语,竟有八个之多。

到了傍晚,我有点儿疲倦,吃罢晚饭便去安棋尔家睡觉。我是说在她家里,而不是与她同眠:我同她一向只有无伤大雅的小小的调笑。

她一人在家。我进屋时,她正坐在一架新调的钢琴前,准确地弹奏莫扎特的一支奏鸣曲。时间已晚,听不见别的响动。她穿着一条小方格衣裙,多枝烛台的蜡烛全点着了。

“安棋尔,”我一进屋便说道,“我们应当设法改变一下生活!您又要问我今天干了什么吧?”

她无疑没怎么听明白我这话的尖酸,立刻就问道:

“怎么样,今天您做什么啦?”

于是,我也不由自主地回答:

“我见了我的挚友于贝尔。”

“他刚从这儿走的。”安棋尔接口说道。

“亲爱的安棋尔,难道您就不能一同接待我们吗?”我高声说道。

“恐怕他不怎么愿意吧。”她又说道,“您呢,如果一定要这样,那就星期五来我这儿吃晚饭,他也到场:您给我们朗诵诗……对了,明天晚上我邀请您了吗?我要接待几位文学家,您也得来。我们九点钟聚会。”

“今天我就见了几位。”我答道,指的当然是文学家,“我喜欢他们平静的生活方式。他们总在工作,然而又怎么也打扰不了他们;您去看他们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只是在为您而工作,也爱对您谈论。他们殷勤好客,显得和蔼可亲,并从音容笑貌上一样样从容地构建出来。我喜爱这些人,他们终日忙碌,而且能和我们一起忙碌。由于他们不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别人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会感到内疚。哦!对了,我见到蒂提尔了。”

“那个独身男子?”

“对。不过,实际上他结了婚……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叫理查德……不要对我说他刚离开这儿,您不认识他。”

安棋尔有点儿生气,对我说道:“您看怎么着,您的故事不真实!”

“为什么,不真实?就因为不是一个,而是六个人吗!我安排蒂提尔独自一人,是集中表现这种单调的生活,这是一种艺术手法;您总不能让我写他们六个人都垂钓吧?”

“我完全确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不同的事儿要干!”  “那些事儿,假如我一一描写出来,就会显得差异太大了。作品中叙述的各种事件之间,并不保留它们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了存真,就不得不重新安排。关键是我所指出的,事件使我产生的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是错的呢?”P20-21

序言

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

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

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比对一下法国两位文学大师,罗曼·罗兰(1866一1944)和安德烈·纪德(1869—1951),就多少能看出诺奖评委们的疑虑与尴尬。两位作家生卒年代相近,都以等身的著作享誉文坛,虽不好说纪德的分量更重,至少也算是等量齐名。然而,罗曼·罗兰于1915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纪德却还要等到三十二年之后,直至1947年,在他七十八岁的高龄,才荣获这一迟来的奖项,是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

获奖评语涉及的这些作品,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都已经问世,受到广泛注意,主要有先锋派讽刺小说《帕吕德》(1895)、散文诗《人间食粮》(1897)、冲击传统道德的记述体小说《背德者》(1902)、日记体小说《窄门》(1909)、傻剧《梵蒂冈的地窖》(1914)、日记体小说《田园交响曲》(1919)、前所未见的结构革命的创新小说《伪币制造者》(1926)、自传《如果种子不死》(1926)……至此,他的“文坛王子”的地位已经确立,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中所提到的作品,也都早已问世。可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还要花上二十多年时间,才写出这样一段评语,总算稍微摸清了纪德的路数。

按照通常的办法,以定格、定式、定型的尺度去衡量,给一个作家下定论,用在纪德身上显然不合适。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正如他本人所描绘的,就好像变幻莫测的大海:

没有定形的大海……惊涛骇浪向前推涌,波涛前后相随,轮番掀起同一处海水,却几乎没有使其推移。只有波涛的形状在运行,海水由一道波浪涌起,随即脱离,从不逐浪而去。每个浪头只有瞬间掀动同一处海水,随即穿越而过,抛下那处海水,继续前进。我的灵魂啊!千万不要依恋任何一种思想!将你每个思想抛给海风吹走吧,绝不要带进天国。

大海的这种动势、变势,可以说贯穿纪德的一生及其全部作品。抓住瞬间的定形来论述纪德,那么在下一个瞬间,就必定会被抛到后面。因此,研读纪德的作品,就应该顺其势而动,顺其势而变,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这样才有可能辨认纪德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足迹,摸清他那迷宫一般的思路。

让我们抱着纪德生活与写作的姿态,来阅读纪德的作品吧。

《帕吕德》写于1894年10月,是纪德第一部重要作品,于次年出版,标志着作家纪德的诞生。在这前前后后,青年纪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纪德出身于清教徒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教,酿成他的叛逆性格。纪德自道:“我的青春一片黑暗,没有尝过大地的盐,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纪德没有尝到欢乐,青春就倏忽而逝,这是他要摆脱家庭和传统的第一动因:“我憎恨家庭!那是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户!”有母亲在,他既不能真正脱离家庭,也不能同他所爱的表姐玛德莱娜结婚,只好频频出行,游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帕吕德》就是他旅居瑞士时,在孤寂中写成的。

1895年,《帕吕德》出版这年,又发生一件大事,纪德的母亲去世。纪德时年二十六岁,终于实现他母亲一直反对的婚姻。他生活的最大羁绊消失了,思想上又接受了尼采主义的影响,全面扬弃传统的道德观念,宣扬并追求前人所不敢想的独立与自由,于是写出了他的第二部重要作品:《人间食粮》。这是他过了青春期焕发的第二个青春,而这久埋多滋润的青春激情,一直陪伴纪德走完一生,也贯穿他创作的始终。《人间食粮》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是纪德宣泄青春激情、追求快乐的宣言书。这部散文诗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而这种原生状态的冲动,给人以原生的质感,具有粗糙、自然、天真、鲜活的特性,得到青年一代的认同。著名作家莫洛亚就指出:“那么多青少年对《人间食粮》都狂热地崇拜,这种崇拜远远超过文学趣味。”

这两次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是他全欲的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的思想的复杂性,也是他复杂的生活经历的忠实写照。自不待言,“用情不专”是他的一贯作风。他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会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甚至不惜得罪法国当局(批评法国殖民政策),惹恼斯大林政权(《访苏归来》)。他丝毫也不后悔,接受自己特立独行所产生的后果,哪怕失去“文坛王子”的桂冠,受到昔日盟友左翼力量的抨击。

纪德的作品,细读起来,随处可见看似简单的词句,却是深藏机锋的妙语。翻开《帕吕德》,信手抄两句:“每当一位哲学家回答你的问题,你就再也弄不明白自己问的是什么了。”“将婚姻变成长时间的爱情见习期……”“自己决定行动,事先毫无顾忌地决定下来,就可以确信每天早晨不必看天气行事了。”好个“不必看天气行事”,世上能有几人敢口出此言,并且身体力行呢?《忒修斯》篇幅很短,极为凝练,高潮迭起,尤其忒修斯同代达罗斯的对话,忒修斯和俄狄浦斯二人命运的碰撞,击出多么高尚的火花,每次重读,都发人深思。  忒修斯当上国王,不改他的生活方式,同普通百姓一样简朴。他认为富豪权贵的贪得无厌是国家动乱的祸源,于是取缔地方小法庭和议会,全集中到雅典卫城。他还通过平均土地的办法,一下子消除了霸权以及由霸权引起的纷争,在全国公民中,包括穷苦人,实行财富和政治平等,欢迎外地人到雅典定居,并且享有同等权利。他采取这些措施,促进雅典民富国强,为使人类能有更大的作为,表现出更大的价值。理想国、理想社会,这正是纪德思想的核心;他的全欲是拿个人做实验,为人类开辟幸福的源泉。《忒修斯》的结尾,留下了纪德的心声:“想想将来的人类也很欣慰:在我之后,人类多亏了我,将承认自己更幸福,更善良,也更自由……我不枉此生。”

书评(媒体评论)

纪德是唯美主义的反面,作为一个作家。他不苟同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他深陷在一场特殊的争斗、一场特殊的战斗中,他从来不会写不属于心灵的文字。

——[法国]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梵蒂冈的地窖/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安德烈·纪德
译者 陈筱卿//李玉民
编者 李玉民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89403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2016193915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