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伯涛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因从幼沐受寡母的慈爱和教养,在艰苦的岁月里磨炼成长,激发了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处世律己、持之以严,这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在既缺教师又无教学设备的中学,上了一年学,没有学得多的学识,文化程度是很低的,不足以应付事务担当较重职责,遂励志自学。我当连长时的一担行李里,一头是书,一头是行李,一有闲暇,即翻阅英语、数学、史地等中学教材。一上手辄专心致志沉溺书中,以至于周围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我部队的营长第四期学长覃遵洵和同事们都称我是书呆子。当时一个上尉连长每月的薪饷是光洋50元,可以养家糊口了。同学们当上连长的,纷纷娶妻成家,倚红偎玉,煞是风光。我看了并不眼红,毫不动摇。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我都婉言谢绝。我当时志在学习,认为结婚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也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因此更坚定决心:在学习没有取得成就时,就不谈婚姻问题。当时国民政府在军事教育上,以黄埔军官学校为初级军官的养成教育学校,毕业后担任连排长尉级军官职务;中级校级军官,则设有不定期的军官训练班及步、炮、工、辎专门学校,毕业后任校级军官;对于培养高级用兵指挥官及专门研究军事科学综合艺术的人才,则在南京设有一座陆军大学,为全国唯一的最高军事学府,这是我立志争取的目标。在国民党军人的心目中,认为一跨入黄埔军校毕业,就无形中穿上了黄马褂,成了堂堂正正的正规军人,比行伍出身和其他军校毕业的,如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军人高出一筹。如更在陆军大学毕业,就加戴了一项绿(“陆”字谐音)帽子。凡是穿黄马褂戴绿帽子的军人,就更得到国家的重视。其升迁也比较快些,飞黄腾达,前途较广。我一直坚持自学,报名投考陆军大学。先经我所在部队第十八军军部审定核准后,集中到南昌行营举行初试。初试录取后,再到南京陆军大学复试,我连续考了三次,第一、二两次初试被录取,复试名落孙山。我毫不灰心,更加努力补习。到1935年终于第三次考上了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因为认识到自己程度相差很远,虽一再失败,没有气馁。有这一点自知之明,成为我刻苦自学的动力,终于如愿以偿。

我是由陈诚第十八军保送考入陆大的,除薪饷照发外,还有一点津贴,每月得八十余元,入学时部队长官及同学友好,还有所馈赠,我都积起来。生活相当优裕,能安心研读军学。这时我母亲因长期劳累,以致老年体衰多病。亟盼我结婚成家,老人好到南京同住,得到儿媳侍奉和医治病体。因此各方戚友都热情为我介绍对象,其中有名门闺秀、大中学生、中央医院护士、天主教徒等,还有身居高位的老长官和老师,示意邀我乘龙。在频繁的交往酬酢中,所费不赀,其中时髦小姐居多,朴素者较少,尽态极妍,颇难抉择。以此踌躇不决,拖延了一年多,慈母望眼欲穿。最后考虑到我父亲早逝,全靠母亲艰苦教养,得有今日。为报答抚养训诲之恩,决心接受同乡邓海蕃先生的介绍,与其内侄女罗启芝缔婚。启芝是芷江南乡楠木坪出生的,因芷江发生军阀混战的动乱,离家出走,辗转到苏州高级蚕业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技术员。我们是同乡,语言习俗相同,能体会母亲的爱好,生活上不会发生隔阂。如娶外地人和官家小姐,她们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甚且娇生惯养、崇尚时髦,怎么能侍奉我这位封建色彩浓厚,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一一母亲呢?这是万万不可能的。我决定与启芝结缡,遂于1937年5月23日,于南京中央饭店举行婚礼,原十八军老长官后任空军总司令的周至柔先生给我俩证婚。这时我已28岁,在旧社会算是晚婚的人。婚礼后本预定即接母亲到南京侍养,以报三春之晖,讵料事出意外,蕞尔三岛的日本国侵略军,于“九一八”袭侵东北得逞后,更为嚣张狂妄,企图征服我整个中华民族,在南京紫金山制造“藏本失踪事件”,扬言要派兵进驻南京,造成满城风雨,惶惶不可终日。继之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激起中国人民奋起全面抗战!南京遭到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徙,启芝这时已由苏州蚕校调至南京,在财政部所得税所任文书,随机关迁至长沙,陆军大学亦迁长沙,我们原订迎接母亲到南京奉养的计划,徒成泡影,成为终天之憾。

我与启芝同迁到长沙,在城内东茅巷赁屋而居,以同乡关系,生活习惯相同,互相敬爱,关于奉养母亲一事,她慨然承担。于是辞去所得税处文书职务,由我陪同送回芷江侍奉老母。抵家之时,母亲喜不自胜,出寝室在堂门口迎接,经我介绍后,启芝即向母亲行老式的跪拜礼,并搀扶母亲回房。母亲初次与儿媳见面,就受此旧式大礼,心中格外欢喜。在以后相处的日子里,启芝竭尽孝道,周到侍候母亲生活,为母亲添置衣服用品,并亲手烹制燕窝西洋参等补品,敬奉母亲食用,促进健康长寿,更得到母亲的满心欢爱。我多年来怀着报答母亲春晖的寸草之心,终于由启芝代我实现,克尽人子之义,夙愿得偿,比得到任何宝物还要珍贵,以此我俩感情弥笃。家中事物完全由启芝照管,我得卸仔肩,可以安心报国了,随即请缨杀敌,暂停在陆军大学的学业,投身抗日战争八一三淞沪战场前线的烽火中,在卫国保家的战场上经受考验。P3-5

目录

一 慈母的教诲

二 从军入伍

三 内战初起

四 第四次“围剿”

五 第五次“围剿”

六 在陆军大学

七 抗战初起

八 宜昌战役

九 鄂西、常德、雪峰山三战役

十 湘阴受降

十一 内战前的准备

十二 重开内战

十三 国民党军队的整编

十四 淮海战场风云

十五 从战犯到公民

十六 新的生活

十七 晚年生活

内容推荐

《杨伯涛回忆录》是杨伯涛亲笔撰写的回忆录,书中详细记录了他自己从军入伍,参加内战,亲历两次“围剿”,在陆军大学学习,参加抗日战争,参加宜昌战役,参加鄂西、常德、雪峰山三战役,亲历湘阴受降,亲历国民党军队的整编,参加淮海战役,以及他获得特赦后的新生活和晚年生活。本书内容翔实,文情并茂,不仅是杨伯涛个人历史的记录,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部很重要的资料。

编辑推荐

《杨伯涛回忆录》讲述了一个从放牛娃到十八军军长,在乱世通过奋斗和志向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书中有多幅历史照片,记录了作者杨伯涛从军生涯、战犯改造和晚年生活。

全书感情很充沛,若不看命运大转弯的1948年后的历史,甚至可以作为贫苦又心怀大志的少年的枕边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伯涛回忆录/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伯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55629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4257523
中图分类号 K825.2=76
丛书名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