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网络,从中国到外国,面对一系列问题,《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作者周小平深入分析其背景、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与迷惘,深入探讨年轻人的思想,力图解决年轻人内心的问题,回答年轻人的困惑,使他们树立起信心,并粉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观念,倡导中国梦。构筑强而有力的“中国梦”,还需要我辈年轻人不懈努力奋斗,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

内容推荐

西方舆论步步紧逼,国内有心人士层层引导,“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是什么刺痛着我们这个时代?是什么欺骗了我们的思想?周小平著的这本《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新锐观察文集或许能给你答案:“我们都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在目睹这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着这场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逆袭。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的特殊使命:那就是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的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

目录

1980—1990梦想始发站

 自卑病与外国梦

 货物战争

 再见,阿姆斯特丹

 环保奇冤

1990—2000追梦赤子心

 江山不负英雄泪

 国人海外生存实录

 那一年,我们征服了“蛟”

 人间正道是山寨

2000—5020帝国的骄傲

 疯狂的懦夫

 保留地里的原住民

 崇中媚华的外国人

 梦碎美利坚

 飞吧,中国梦

尾声

 他们的梦想与我们的旗帜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后记

试读章节

自卑病与外国梦

中国80年代的贫穷令人震惊,所以在打开国门后,面对国外的“花花世界”时人们受到的心理冲击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都被外面世界的繁华震撼了,并彻底拜倒在地,丧失了追赶的勇气。于是乎,我们小的时候,耳濡目染的都是各种关于外国天堂般美好的事例。比如日本小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十分厉害,1个日本孩子完胜10个中国孩子;比如日本政府如何聪明地购买中国的资源而沉在近海以备后用(纯属瞎编,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①,而中国政府却毫无所觉;再比如美国人的月收入能过万,水龙头能出热水,连电视都是彩色的;再再比如欧洲的城市里全是楼房,每家每户都有抽水马桶,连私人都买得起小轿车……

在今天看来,当时人们的那种羡慕之情显得如此可笑,其实有很多事例都是胡编乱造的,但是那时候的人都信。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习惯使用“只有中国才是……人家外国……”之类的句式,试图来证明中国或中国人是劣等的。只不过如今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受了老旧文人的影响,而不是他们的亲身体会。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一大批在80年代被巨大的中外差距震碎了脊梁的人,他们如今正当壮年,活跃在传播和思想界、学术界以及网络舆论界。尽管中外差距已经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太多国家,但他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中国很差。这种固执通过他们的书籍、影视、博客、微博影响着中国的很多年轻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很多生活在2013年的强大的中国的年轻人,对中国和外国的认知却还停留在80年代。

80年代,中国是孱弱的,那时候不但有像英、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凌驾在我们的头上,还有“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我们身边耀武扬威,仿佛是个国家或地区就比中国强。

前段时间和一名搞战略研究的前辈聊天,他说当年中国科研领域里成绩最好、业务最优秀的一批人,都选择了离开中国,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没有希望了。尤其是那些学航天、宇航、飞机制造、现代船舶、发动机等这类学科的高科技人才都选择了离开这个国家。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去国外后只能在一些小公司打一辈子零工,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离开中国。因为那时的中国没有任何能让他们施展技术才华的平台,而在国外一个月就能赚到几千元薪水,这几乎等于当时在国内研究机构干一辈子的工资。

而当初选择留下来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人,有些也并非出于爱国,而是因为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那批人,没有达到让西方强国收留他们的标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留下来,和自己的国家站在一起。但事实证明这些留下来的人反而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而选择离开的那批人,则默默无闻地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和才华。随着这些年中国航空母舰、“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神舟”飞船、隐形战斗机、核聚变、运一20重型运输机、096型核潜艇、056型护卫舰、99式主战坦克、手机多核芯片、IT硬件、数控设备、精密加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之重器不断研制成功,那些创造了它们的人也将名垂青史。总有一天,后人会不断地去书写他们的故事,因为这追赶过程之艰辛、奋斗之辛苦、牺牲之巨大,举世罕见。

在我们这代人出生的时候,不要说赶英超美,就连日本和韩国、新加坡似乎都是无法逾越的大山。记得80年代时,几乎所有的社会名人都在各种场合宣称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是没有意义的,日本的工人效率比中国高得多,1个日本工人能顶200个中国工人。所以别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来能超过美国,就连超过日本,在他们看来都是永远不可能的。

早些年,有人在论坛上发帖说:“以中国的经济结构优势,到了2015年,GDP将赶超日本。”结果那个帖子被人追着骂了好几年。网民都觉得这个人疯了,认为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政府雇佣的吹鼓手。“日本怎么可能战胜呢?”这是当时绝大部分人共有的想法。但是还没等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并且以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直追美国,据推算最快2018年,最迟2025年,中国就将夺走美国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

为什么,变化会来得如此迅猛?

7月份的时候,《新闻周刊》的记者问我:“周小平,你为什么对中国充满自信、如此乐观?你的这份信心源自于哪里?”我想了一下,回答他:“源自我对中国很多领域真实情况的了解。”其实说起爱国这回事,一开始我还真的只是天然乐观,但随着接触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的这份乐观反而有了更多的依据。最初我只是从常识上认为聪明的中国人不可能会在整体上输给老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可是随着自己交往的人越来越多,我才知道比我聪明的中国人多了去了。

P3-5

序言

写给网友的一封信

这是一篇我一直想要写给身边人的信,因为想说的话太多,总不知该从何下笔。我出生在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和中国大多数80、90后一样,从小受到地摊文学和杂志的影响,年轻的时候一直傻乎乎地觉得我们国家体制有问题,经济不自由。因此成年之后的我在互联网上一直很活跃,并且以批判政府为主。那时候我是真心认为我在拯救这个世界,在唤醒被欺骗的国人,在散播普世主义和西方先进思想。那时候我一度被媒体捧为“中国著名博主”,2006年时还被腾讯网选为“全国十大知名网络人士”。如果不是因为一些极其偶然的机会,我也许不会从这场自以为是的噩梦中清醒过来。

2007年的一个下午,我偶然读到了一个报道,大致是这样写的:王小波和李银河吹捧了一辈子美国人的高尚道德,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的弟弟就是在美国街头被人刺死的。根据监控显示,他临死前挣扎了很久,在这段时间内,路过的车辆和人很多,但没有人停下来帮助他,等最后被送到医院时,早已停止了呼吸。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虽然网上对这个案件的细节真相争议很大,但我开始隐约觉得外国的月亮也不是那么圆。后来这个案例被王小东老师写进了《中国不高兴》,书中还强调了“仗剑经商”的理念,我觉得很有说服力,于是我开始反思一些东西,开始希望自己能多读一点书,而不是杂志。

2008年,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经济上稍微宽裕了一点,我开始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读书,那套花了大概9个月时间读完的《资治通鉴》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之后两年我又恶补了《欧洲史》《亚洲战争简史》《欧洲战争简史》《联邦论》《台湾史》等一系列书籍。越仔细研读这些我就越清醒,直到最后当我看到杂志、报纸上的文章以及“畅销书”里的内容都会忍不住想笑的时候,我明白我的世界观正式形成了。而且它应该不会错,因为真理永远只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世界上没有能够轻易获得的东西,历史和政治常识也不例外。你不读书,便没人能帮得了你。如果你以为微博、杂志、畅销书上那些夸张的、惊悚的、匪夷所思的或者让你拍案惊奇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么你永远都无法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本来,别人是否能认清这个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客观地说别人越愚昧对我越有利,因为竞争者就会越少。所以我本不打算再写任何东西,我知道愚昧的人永远都是愚昧的,智者无须你教诲他自会顿悟。但是在如今这种舆论形势下,我却无法再保持沉默,眼见身边的人一个个逐渐被微博催眠,被某些杂志、报纸和“畅销书”侵蚀,滑向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的深渊时,我不得不忧心忡忡。世界是前辈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我们这代人怎么想,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这代人里的精英,掌握资金、技术、科技以及管理技能的人怎么想,对子孙后代很重要。这个世界的重担终有一天会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如果我们这代人都被催眠了,只剩极少数人醒着,那么我们怎么守护得了身边的一切?

再没有任何国家比今天的中国还要蒙受更多的不白之冤了。如今中国互联网上80%的声音都是在恶骂政府,却还说中国舆论不自由。你们难道不知道维基的阿桑奇仅仅因为爆料了一部分美国政府的维稳开支就被全球通缉了吗?你们难道不知道斯诺登仅仅因为在网上曝光美国政府通过Goode监控全球用户的消息就也被全球通缉了吗①?你是否还记得当年Google总裁到处宣传自己“不作恶”时,那些信以为真的天真糊涂蛋们表现出来的激动劲儿?可现实是Google不仅鼓励卖假药,甚至安装后门程序监控我们的网络账户密码以及信用卡信息。

你说中国人没有探险精神,一直固守旧土,那请问我们是怎么从河洛文明扩张至如今的版图?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政治都是一乱一治,陷入死循环。但是,欧洲人倒是没有一乱一治,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治过。一直乱①。

你说国家就是要一直乱才能创新,所以欧洲人才能搞出高科技打败我们,这纯属胡扯。欧洲人之所以走上航海和科技的道路,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垄断了古丝绸之路,把他们逼得没办法,所以才搞出科技的。如果不是这茬偶然事件,按欧洲人自己的政治体制,再过3万年,也一样只能在“黑暗的中世纪”里深陷。

也许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熟读历史,可至少我们要有常识。

你说中国癌症病人增长了4倍,全是吃地沟油、呼吸毒气、喝自来水里的漂白粉整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的人均寿命怎么从32岁变成78岁的?北京癌症患者的数量比60年前增长了4倍,这个不假,看起来是多了不少。但你知道这60年来,北京城的总人口从几十万变成3000万了吗?这增长了近百倍好不好。

你说如今开窗就吸毒,不如砍柴做饭喂马。如果你真的在农村生活,你还会说出这种话吗?你知道不知道干那种活真是会累死人的!你又知道不知道砍柴烧火产生的硫化物和PM2.5是汽车尾气和天然气灶台的N倍?其实80年代城市里的生活污染比现在严重多了。落后才会被污染;发达了,才能摆脱污染。

……

你也许会说,中国有腐败,有坏人,有变态,有潜规则。我告诉你,全世界都一样。中国有几十万城管,粗暴执法的也就是那么一小部分而已。而且这总比在美国或者欧洲根本不准你随便摆摊,你敢无证摆摊就会被工会暴打一顿要好一些吧?(美国摆摊证的数量是固定的,想摆摊就要排号,若无证摆摊,劝告、罚款无效的,美国警察有权当场将你击毙。)中国有上百万军队,所谓“仗着自己是军车到处乱闯”的又有几辆,你算算百分比占了多少?中国有上千万公务员,你如果骂公务员队伍庞大,那我请问你应该配置多少警察、教师、医生、税务员,才能满足13亿人的政务需求?你说中国有杀人犯,那请问怎样才能没有杀人犯?你说良好的体制不会有坏人,那从犯罪率来说,岂不是恰恰证明中国的制度优于外国,因为中国的犯罪比例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

朋友,能望远的人才能登高。生活需要我们抬起头来做人,而不是鼠目寸光地只盯着一处肮脏。我从不否认中国有贪官、有坏人、有跋扈者、有变态狂,就好像我从不否认一个美女身上有脚皮、鼻屎、大便、细菌以及病毒、口疫、淋巴、胰腺液一样(而且这些成分所占的比例还不少)。但当我看见美女时,依然觉得赏心悦目,依然希望能拥她入怀。如果此时你在一旁不断地嚷嚷说:“你被洗脑了,这美女是由脚皮、鼻屎、大便、细菌以及病毒、口痰、胰腺液、肠子、内脏、骨头、淋巴组成的,非常恶心,快点清醒吧。”我真心不知道这是我瞎了,还是你疯了。如果你只是在一旁这样嚷嚷,我顶多一笑了之。可如果有一天,谁要动手来清除这个“迫害人的美女”时,我绝不会袖手旁观。原因很简单:我若坐视不管,那还算是男人吗?——男人最大的美德是守卫。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圣经》说:“魔鬼永远都是以天使的面孔出现在世间。”圣贤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如今,100个人里,难以找出3个支持政府的人,大多数人都沦为了公知的信徒。末日审判时,只有罗得一家三口得到救赎,不是因为他们和城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一样,而恰恰因为他们是俗流当中少见的例外。

除此之外,知识是人生最重要的防火墙,但知识绝对不在杂志、报纸或者段子里。有条件的话,我推荐大家读读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版,以及《台湾史》《欧洲史》《欧洲战争简史》《亚洲战争简史》《联邦论》等。当你了解了18世纪前的整个欧洲地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农民结婚当天必须把新娘献给地主或者城主破处后,你再来跟我谈一谈中国拥有的是怎样的一种文明。

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话容易得罪人,我周小平本不当说,也不该说。但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已是不得不说。文明和理性需要星火传递,如果当初你不说,他不说,谁都不说,就不会点醒像我这样的人。因此今天我也一定要说,哪怕这些话对99%的人最终都是无效的,但只要能点拨1%的人,就已经相当值得了。

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目睹这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着这场东方文明对西方霸权的终极逆袭。这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必须完成的特殊使命:为我们这个饱受了百年污蔑的民族和国家正本清源。我的朋友,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不要让子孙后代责怪我们今天的愚钝。

后记

写完这本书稿的时间是2013年8月15日,网络上和过去一样喧嚣,而我的心中却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有些话总有人先说,有些事总有人先做。想说的话我都说了,至于结果如何,就只能苍天在上了。未来中国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世人对中国的苛责也不会凭空消失,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人们习惯对已有强者保持尊重,却对后起之秀百般刁难。这就如同人们对待美国和中国的态度,总是偏执地认为美国什么都对,中国什么都错。

上学时,我常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玩,有个和我玩得很好的小丫头有一天闷闷不乐的,我奇怪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开心?”她犹豫了很久终于告诉我:“我爸爸叫我以后不要和你一起玩,因为你家里穷,以后也没有出息的。可是……可是我很想和你一起玩,我觉得我爸爸说得不对。”那一刻,我虽然感到了一种锥心刺骨般的疼痛,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拍拍她的头,说:“没事,会好起来的。”因为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人们对你的蔑视、贬低、曲解,哪怕你用再多的语言去辩解也是苍白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赌上你的一切,奋斗奋斗再奋斗。

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在聊到中国和美国的区别时,有人说:“中国永远赶不上美国。就拿篮球来说,中国出一个姚明就很艰难了,而像姚明玟种水平的美国却有很多。所以中国人永远不是美国人的对手。”然后大家纷纷反驳他说:“那你怎么不说乒乓球、跳水、射击、羽毛球、举重和体操呢?不过是各有优缺而已,谈何中不如美?”

他又说:“中国人没有创意,所以科学永远赶不上美国。你看人家美国人敢于设想两个小时就横穿美国的超级高铁,中国人就没这想象力。”然后我反驳说:“那美国不成吹牛大王了吗?美国到现在连高铁技术都还没掌握,而中国高铁却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达到350千米/小时运行速度的国家。且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种技术。中国人在实干,美国人在空想,这到底说明谁的科技爆发能力更强呢?”

他又接着说:“但高铁不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只是把这个概念做得好了而已,还是说明中国未来没有希望。”我继续反驳说:“全世界造飞机的大型固件都是用锻压、焊接等方式来完成,但这样做一方面十分浪费材料,另一方面焊接和锻压部分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导致飞机事故。但中国人想到了用激光蚀刻的方式造出金属打印机,如今已经可以打印数米长的钛合金固件了,升级后还可以直接打印汽车或飞机外壳。而西方人的3D打印还只能打印塑胶玩具,创意比中国晚,起步比中国慢,技术能力比中国差太多太多。甚至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U盘之类的都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你怎么能说中国人不懂创新呢?”

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我们几乎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争论,但和往常一样,这种争论不会有任何结果,而我却从这些争论中切实感觉到了一种只针对中国的苛刻和偏执。

就像中国这些年来不断上演的沧桑巨变让许许多多的弄潮儿在这个时代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一样,人们总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或评价他们的成败,得出许多似是而非的结论。但真相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罢了。我们身边都有很多人曾经穷困潦倒,却因为坚持不懈的拼搏而发家致富。也有很多人曾经一掷千金醉生梦死,却因为不思进取而家财散尽。成功的人不民主,失败的人也不独裁,唯一决定他们命运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那就是他们是否拥有一颗进取之心。在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没有谁的财富能永垂不朽。只有坚持奋斗,才有机会成功。我们是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周小平从以前没事就上网戏谑政府两句,到拼命维护中国形象,不是因为我有多懂这个政府和这个党,而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朴素情感。因为我能体会到,中国能走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很多穷二代在拼搏的过程中都有过被富二代明嘲暗讽的经历,但这种嘲讽、挖苦甚至是打击,中国也都统统经历过。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欧洲和美国就已经家家户户有彩电了,所以他们疯狂地嘲笑、丑化和污蔑中国人,当时很多欧美酒店都不允许中国人人内。且就算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慢慢地站起来了,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人已经过得比欧洲人还要好了,但欧美舆论对中国的丑化和污蔑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中国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赌上自己的全部,奋斗奋斗再奋斗。

有俗语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没有人否认今天的美国的确比中国个大体壮,但我们必须看到美国终究已是个白须公,虽然个大,但已垂垂老矣。而中国这个追梦少年,虽然尚小,但才刚刚上路。不妨让我们继续按照自己的道路继续埋头打拼,十年之后,你且再看。

周小平

2013年8月16日于知春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78737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515861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7
出版地 海南
25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