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捡到一条喷火龙/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彭懿编著的《我捡到一条喷火龙》讲述了,十二岁男孩夏鸟鸟,在一个苦寒的雪夜,从鸟树林中捡回一条喷火龙。尽管已气息奄奄。变成一条蜥蜴大小,但在夏鸟鸟的精心呵护下,它成功重生,变成巨龙,在最后一刻帮助小主人打败了来自魔界的凶恶魔龙“烈火黄焰”。另一条魔龙“烈火蓝焰”,则成为夏鸟鸟的同窗好友,永远留在了温罄的人间。

分别前夕,夏鸟鸟骑在巨龙背上,翱翔于魔界大地。他看到一个冰封的小湖,那就是“镜泉”——他的妈妈栖居的地方。他妈妈原来是一只来自魔界的五彩鸟……

英雄气概与百结愁肠,在宇里行间交缠,激动人心的故事,掩不住淡淡的诗意忧伤。

内容推荐

《我捡到一条喷火龙》是彭懿的幻想小说。

故事讲的是,一条曾经叱咤风云的喷火龙如今已经风烛残年、奄奄一息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的血统与使命,它是一个守护者,守护着魔界通向人间的一扇秘密的魔界之门。面对“烈火红焰”和“烈火黄焰”这两条十恶不赦的魔龙,它发誓:“只要我还一息尚存,你们两个就别想打开我身后的这扇大门!”可是,被囚禁了九千六百年的魔龙势不可当。于是,喷火龙决定与人类少年鸟鸟携手抗敌……

本书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目录

再版说明

总序

1.一个喷火龙即将死去的日子

2.绿邮筒

3.窗外有一双我看不见的眼睛

4.你的翅膀萎缩了,你飞不上来了

5.枯叶蝶说她亲手埋葬了一条龙

6.关于我爸爸的绯闻

7.我挨了爸爸一记耳光

8.掘坟人

9.有什么东西在敲窗

10.没有爸爸,有喷火龙的夜晚也很温暖

11.“精灵姐姐”吻了我一口

12.电视新闻上说,一个满身泥浆的女孩消失了

13.有我在,它就不会下手

14.记住,今天晚上12:25

15.闪电来敲门说烈火黄焰逃跑了

16.闪电是……

17.诱饵

18.告诉我,你们俩到底谁是那一条魔龙

19.又有一个男人倒在了天罚之门的前面

20.龙骑士,你不记得我对你的承诺了吗

21.我重返人间

附录

作家手迹

试读章节

1.一个喷火龙即将死去的日子

有谁远远地飞了过来。

还不止一个。

风烛残年的喷火龙用巨翼支撑起身子,试了几次,才艰难地站了起来。谁呢?至少有几百年没有一个生灵来过这里了。它昂起长长的脖子,疑惑地朝天上望去。

这里算是魔界最遥远、最荒凉的一个角落了。

一片浩渺无边的沼泽将它与魔界大陆隔开。不要说精灵和怪物了,即使是一只迁徙的飞鸟,也不愿意飞过这片没有生命的沼泽。

这就是传说中的魔界尽头。

千万年来,魔界还秘密流传着一个古老而激动人心的传说,说是除了那个众所周知的隧道——就是过去有一辆银马车、现在有一列名叫“魔界号”的月光电车来往的隧道之外,在魔界的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有一个由喷火龙把守的出口通往人类世界。这是一个备用出口,是在魔界诞生之初,魔界的创造者们为魔界末日而预先留下来的逃难出口。这个传说,曾经让魔界里那些向往人类世界的生灵欢欣鼓舞。因为按照魔界的规则,它们只能往返人类世界一次,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生灵一生只能获得两张银马车或是“魔界号”月光电车的车票,一去一回。只要找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出口,它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穿梭于魔界和人类世界了!

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生灵活着找到过那个出口。慢慢地,它们绝望了,不再寻找了,开始相信这不过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

可这并不是传说!

那扇长满了青苔的大铁门就在喷火龙的身后。

它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出口,打开它,就是人类的世界。

这就是天罚之门。

喷火龙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里守卫多少年了。这是天职,是魔界的创造者天神赋予它们喷火龙家族的神圣使命。

它们这一脉龙族一直默默地守卫着这扇铜铸的大门,世世代代,当一头喷火龙老死,第二天就会有另一头新的喷火龙降生。现在这头喷火龙已经是第二百九十九代“天罚之门守护者”了,它有四百岁。它已经相当老迈,老迈得连爬都快要爬不起来了。年轻时,它一口火可以把方圆数百公里的地方烧成一片漆黑的焦土,那是火海,是一片冲天的烈焰啊。 而现在,即使它挣扎着吐出一口火,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球,比蜡烛的火焰还要弱。它知道自己活不过今天了,黄昏……也许是天黑了以后,就会死去。不过,它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它这一生尽忠职守,牢牢地守卫住了身后的这扇大门。

可偏偏就在这样一个生死之交的日子里,不速之客出现了。  两个黑点在渐渐地逼近。

眨眼间,它们就飞到了喷火龙的头顶上空。

这下喷火龙看清楚了,是一大一小两个绿毛怪物。它惊呆了,这还是它降生以来,头一次看到除了自己之外的生灵。

可这两个绿毛怪物是怎么飞过这片没有生命的沼泽的呢?

没有时间多想了,两个绿毛怪物已经从天上落了下来,它们后背那一对巨大的翅膀扫起一团尘土。

喷火龙被呛得喘不过气来:“你们是……”

“你们是……”一个绿毛怪物故意捏住鼻子模仿了一遍喷火龙老迈的声音,“尊贵的龙武士,你真的不认识我们?你真的不认识魔界里最臭名昭著的三条魔龙?我们就是在黑咕隆咚的地下被囚禁了九千六百年的三条魔龙啊!”说完,这两个丑陋的家伙对视了一眼,发出了一阵可怕的狂笑。

好像怕喷火龙不相信,接下来,它们竟让自己的灵魂从绿毛怪物的躯壳里飞了出来,幻化成两条魔龙形状的光带,在天上飞舞起来。

喷火龙当然知道这三条魔龙了。

九千六百多年前,三条大逆不道的魔龙暗中纠集到了一起,梦想成为统治整个魔界的黑暗之王。这三条魔龙属于龙族里最凶恶、最残忍的一个种族,它们是三胞胎,一条叫“烈火红焰”,一条叫“烈火黄焰”,一条叫“烈火蓝焰”。三条魔龙嚣张极了,它们口吐烈焰,滥杀无辜,没几天就搅得魔界大陆天昏地暗。这下惹恼了魔界的创造者天神,它派出一队天下无敌的擒龙骑士,将三条为非作歹的魔龙抓了回来,又用魔法把它们囚禁在龙谷的沉睡之井里。天神怕它们逃脱,还特意在门上用天火加上了三道封印。

可就在十二年前的一个黑夜,这三条贼心不死的魔龙还是挣脱了它们那庞大的躯壳,让灵魂挤出门缝,夺走守门的绿毛怪物的身体,乘上月光电车,去人类世界寻找那个传说能打开沉睡之井大门的十二岁的少年了!

不过,听说它们最后还是失败了,又悄悄潜回了魔界……

不要说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就是魔界里发生的再小的一件事,也都逃不过喷火龙的耳朵。

要不是它老迈到今天即将死去,耳朵有点聋了,又怎么会听不到两条魔龙朝这里飞过来呢?

“可你们不是有三条魔龙吗?”喷火龙疑惑地问,“还有一条呢?”P1-6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重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项,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12月16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彭懿的幻想小说从来都不落入俗套,因为他是一个永远都在追求标新立异的人。——周龙梅,著名翻译家

我认为,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能帮助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心理冲突。它是一面镜子,更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彭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作家、翻译家,本书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捡到一条喷火龙/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044122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6049098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