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史如镜
内容
编辑推荐

啸马编著的《青史如镜》,大致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自秦至清各个朝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写古代到近代足资借鉴的若干历史人物。史料的择取、史实的表述,既注意宏观视角,更重视故事细节。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内容推荐

读《青史如镜》,感触最深的正是啸马先生读史所具有的理性思辨和文化批判精神。其所传人物,非可歌可泣,即可叹可哀;所记之事,率有血有肉,有根有据。他评述近现代人物,谈梁启超学问文章而突出气节信义,颂严复启蒙之功而叹其晚节不保。他对历史的评价基本上是准确的。

目录

千秋功罪秦始皇

楚汉相争之政治与道德

汉武帝的辉煌与失落

争夺皇冠的血雨腥风——从“八王之乱”到“五胡乱华”

隋炀帝之殇

大唐盛世是怎样打造的

宋朝:最具魅力的时代

“马背”政权的文明转型

明朝的倒退

明末那些荒唐事

帝国日落

柳下惠:“圣之和者”

战国士人的独立精神

将相和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的智斗 富民强军的改革

李斯的不归路

柳宗元首倡:官吏是公仆

何易于这面镜子

宰相好搭档:吕端与寇准

国难J临头敢担当:于谦与袁崇焕

徐光启:开放、务实的学者型高官

留取丹心照汗青——少年英雄夏完淳的壮烈人生和不朽诗文

清初文人的另类文化性格——以李渔、吴敬梓为例

林则徐的“世界性”

李鸿章:“生逢末世运偏消”

郭嵩焘:说真话的孤独者

林纾其人与“林译小说”

振聋发聩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百科全书”式的巨人梁启超

鉴湖女侠秋瑾

后记

试读章节

千秋功罪秦始皇

前221年,对赢政来说,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年头。关东六国最后一个国君齐王田建,走出国都山东临淄城,向秦将王贲投降,历时九年的统一战争宣告胜利。

赢政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百代皆行秦政制”,赢政作为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的开山祖,被称为“千古一帝”。

万事起头难。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践,赢政都要亲力亲为。他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强的劳作去从事开创帝国的大情小事。赢政规定每天要看奏章竹简120斤(秦一斤合今半斤),看不完不休息。他几乎放弃了享乐的私生活,后宫佳丽三千,这是古代帝王常有的享受,可史书里连赢政皇后的名字都没有。

赢政首先要给自己“正名”。“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认为自己创造的伟大功业,超过了传说的“三皇”、“五帝”,因此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合而为一,尊称“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此后,历代最高统治者便都沿用“皇帝”这个称号。秦始皇的制度建设涵盖各个方面,主要有:

郡县制——天下分为36郡。后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治冶县,今福州)、南海(治番禹,今广州)、桂林(今广西)、象郡(雷州半岛)四郡,共40郡。郡各管若干个县。

官制——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国政)、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掌纠察)、太尉(掌军政)、廷尉(掌刑罚)、治粟内史(掌财政经济)、少府(掌山海池泽的收入,供皇帝宫廷使用)、博士(备顾问)等。地方官制有郡守(掌政事)、郡尉(掌军事)、监御史(监督郡守),县令长(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不满万户称长)。各级官吏不用世袭贵族,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

在经济文化方面,战国割据,各自为政,“田畴异亩(田亩大小不同),车途异轨,律令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统一后,化“异”为“同”,“书同文”,用小篆及稍后的隶书为全国通用文字。“车同轨”,以秦京咸阳为中心,全国修筑驰道(行车大路),驰道宽50步(6尺为步),中央宽1∞米,是皇帝专用的道路。专路两旁百姓可自由行走。统一度量衡和币制,确立土地私有制。“行同伦”,用严刑峻法来规范人民的行为。秦始皇这些大手笔,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出现“黔首大安(百姓太平)”的局面,对以后的历史影响深远。“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就制度开创这一点来说,秦始皇扮演了“种树人”的角色。

但秦始皇的另一方面,铁腕魔君,又扮演了“掘墓人”的角色。

“焚书坑儒”,被视为秦始皇的一大暴政。这是一件有争议的事。“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是异议之一。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并未坑儒,他坑的是江湖术士。那么,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据《史记》记载,当时有两个方士侯生和卢生,私下议论:“始皇为人,刚戾自用,日益骄横,官员为了讨好他,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像这样贪揽权势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两人相约而逃。

始皇闻知,勃然大怒,说:“我对卢生等不薄,赏赐甚厚,他们居然在背后诽谤我。我派人调查,咸阳的儒生多有妖言惑众,扰乱百姓思想。”下令逮捕散布“妖言”的读书人。这些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互相检举揭发,共“咬”出了460多个“诽谤”始皇的儒生,无辜被活埋于咸阳。《史记·儒林列传》载: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他的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秦始皇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闻谏大怒,把扶苏赶出咸阳,到守卫长城边境的蒙恬那里做监军。

扶苏倾向儒学,他认为天下刚平定,百姓人心不齐。读书人尊孔,政治思想上持不同意见,用重刑处置他们,恐怕会引起天下不安定。果不其然,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儒生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转而成为消灭自己的力量:“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陈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戌,旬日以王楚,不半岁竟灭亡,其事至浅微,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之礼器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史记·儒林列传》这段话意思是说,到了秦末,焚书坑儒,儒家经典缺失。陈涉揭竿而起,自称大楚王。山东儒生都拿着孔子的礼器去为他效劳,连孔子的后代也当了陈涉的顾问,与陈涉一起战死。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秦始皇毁灭了他们的事业,积怨甚深,故而发愤参加了农民军。唐朝诗人章碣写了《焚书坑》诗以讽刺:“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的坑灰还没有冷,秦帝国已经完蛋了,刘邦、项羽原来也不读书啊,焚书坑儒除了毁灭文化以外,又何尝能阻挡反秦的力量呢?

筑长城,造宫室,修陵墓,广征民佚,大兴土木,这是秦始皇祸害天下百姓的更大暴政。

秦始皇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做完一切要做的事,好让子孙世守。所谓“帝职既定,后嗣循业”,是他最大的愿望。他知道死到底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骊山造大坟墓。他听信方士“亡秦者胡(匈奴人)也”的妄言,筑长城派大军防守。方士劝始皇多造宫室,不让臣下知道住处,以保安全。始皇也付诸行动。P1-7

序言

青史如鉴澄澈照人——读啸马历史散文

继《追昔抚今》之后,啸马先生新近推出了历史散文集《青史如镜》,在史料选择和历史观上,颇见功力。就史料选取而言,我拜读之后有两点感想:

一、历史之所以感人,在于真实性。史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啸马先生所选取的,大都是中国历史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和划时代的人物。无论是秦、隋的二世之殇,还是明帝的荒唐之举,读后无不让人扼腕。好不容易统一的河山,转眼崩塌,化作战乱,家国涂炭,人民流离,最终归于新的一统。这是秦统一后的变局,隋末重蹈覆辙,历史似乎在开着巨大的玩笑。辛亥革命、袁氏窃国、二次革命,这是近代中国转瞬即逝的历史陈迹,读来却使人心生慷慨悲凉。项羽有情,无改覆灭命运;刘邦无赖,坐享立国功业。啸马先生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轨迹。啸马先生有时选取不常见的史料,如小官何易于数事。有时几篇形成一个角度,如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风行天下的林译小说,讲述着闽人博大开放的胸襟。有时全书贯穿一个主题,如夏完淳的英勇抗清、从容赴死,传递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英雄颂歌。历史是如此的真实,它是我们民族的记忆,需要今人认真面对。

二、历史的重要,在于可资借鉴,具有当代价值。历史告知我们既往,又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归纳精神,给人启迪。这是历史对后来的最大贡献。啸马先生在评述事件和人物的时候,往往颂扬、针砭并用,始皇帝的王霸气概与骄奢淫逸,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穷兵黩武,经他讲来,让人掩卷沉思。此外,唐太宗从善如流,鲁仲连义不帝秦,西门豹藏富于民,这些故事,无不从历史的深处为今人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在历史观方面,《青史如镜》也有自己独到的视角:

一、不以成败论英雄。成功人士刘邦的流氓相与失败者项羽的忠厚、知耻、富有道德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迁的神来之笔经啸马先生再度点醒,成为阅读的一大看头。这一点啸马先生在《追昔抚今》分析李广这个人物上,已经做了精彩的预演。

二、注重道德价值和人文精神。宋代宽厚的人文精神与明初的屠戮功臣形成鲜明的反差。宋代的优待前朝皇帝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是得到啸马先生高度赞赏的。与许多人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不同,啸马先生看中的是一个朝代的道德价值和文化成就,因而评价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而同为汉人统治的明朝,杀戮功臣,同宗窃国,在其开国之初就显现不祥的乱局,而明末的荒唐事更是层出不穷。啸马先生指斥这一朝代为“明朝的倒退”。柳下惠的道德情操,战国士人的独立精神都受到了啸马先生的点赞和表彰。相反,西晋王室骨肉相残,李斯戕害同门,是受到啸马先生鞭挞的。  三、歌颂超越时代的文明之光。西门豹的破除迷信,柳宗元的公仆意识,徐光启的开放务实,李渔的致力文艺,林则徐的世界眼光,所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行为,都是啸马先生所极力推崇的。

国与国的不同,在于历史和文化不同。昔人读史,重事实,明政治,知兴替。今人读史,在于知既往,明治乱,重借鉴。我读这部《青史如镜》,感触最深的正是啸马先生读史所具有的理性思辨和文化批判精神。其所传人物,非可歌可泣,即可叹可哀;所记之事,率有血有肉,有根有据。他评述近现代人物,谈梁启超学问文章而突出气节信义,颂严复启蒙之功而叹其晚节不保。他对历史的评价基本上是准确的。

当然,历史的复杂远超出啸马先生的评述。汉击匈奴是历史在汉代演化出的一个结局,五胡乱华似乎不仅仅为了一个权字。历史的某些片段往往随时间而湮没,所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就是历史的永恒魅力。青史如鉴,澄澈照人。我期待啸马先生继续为大家解开那些谜团。他的解读和评述,是老文化工作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茅林立

2015年6月13日

后记

耄耋之年,多病缠身,为了排遣寂寥,转移对病痛的注意,便翻阅书报,偶有感悟,随手记下,发而为文,结集成2013年出版的《追昔抚今》和这本《青史如镜》。《青史如镜》的用意和特色,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茅林立先生在序言中已作了很好的阐述。这里补充说明两点:

一、《青史如镜》,大致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自秦至清各个朝代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写古代到近代足资借鉴的若干历史人物。

二、史料的择取、史实的表述,既注意宏观视角,更重视故事细节。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青史如镜》的出版,得到了福建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关怀支持,院老干科同志的热情帮助;海峡文艺出版社茅林立先生、刘徐霖先生的精心编审。在酝酿过程中,资深报人韩仁煦老友也提了建设性意见。谨致谢忱。

啸马于榕城小柳居

2015年7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史如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啸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05926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5175889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