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
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
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
隋书经籍志纠谬第十一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
书序辨伪第十三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
| 图书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
| 内容 | 目录 新学伪经考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 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 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 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 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 经典释文纠谬第十 隋书经籍志纠谬第十一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下 书序辨伪第十三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 编辑推荐 康有为著杜贞霞主编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学术名著丛书》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刻于1891年秋七月,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学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内容推荐 本书又名《伪经考》, 总计十四卷, 初刊于1891年, 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 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 是中国的著名考证类图书, 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康有为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811771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2 |
| CIP核字 | 2016290626 |
| 中图分类号 | Z12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吉林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