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姊妹坡/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系列作品或其作家,曾获国际、国内各项文学大奖,如国际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际林格伦纪念奖提名、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陆梅著的《姊妹坡/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是其中的一册。

内容推荐

陆梅著的《姊妹坡/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是一本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合集。辑一至辑四短篇作品,曾结集为短篇小说集《我的忧伤你不懂》,获冰心儿童图书奖;辑五部分散文随笔曾获冰心散文奖,《女孩四季》结集为书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本书文字优美,适合孩子阅读。

目录

辑一

 姊妹坡

 上学记

 一个人的童年

 彼岸花

辑二

 女孩丹尼莎

 哑女米莉

 蝴蝶和暴雨

 大舅的婚事

 丽江的柔软时光

 米舒欣的十六岁夏天

辑三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矢车菊的天空

 永远有多远

 梦和真

 启智的世界

 谁能把春天留住

辑四

 一只猫的独白

 远去的村庄

 花语自序

 在文字的树荫下(代后记)

试读章节

子再来二度三度焙干,灶肚里松柴微火,只听他悠悠地嘘一声,双手把镬里的茶叶掀一掀,日子好长。”

小美读到“日子好长”四个字时,心里一惊,耳边想起哗哗的雨声。那些曾经和正在缓十曼消逝的一个个暖日午后,夏日或秋阳,往昔生活的种种,一点一点浮出脑海……

小美化身那只水蓝色蜻蜓,从文字里抽身,飞过翻着麦浪的大片田野、开满蚕豆花的童年山坡、深秀竹林、菜园篱笆、屋檐下的凤仙花,驻足在一根晾衣竿上。

这是母亲刚换上的新竹竿,翠绿的表皮还没被太阳曝晒成枯黄。有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遥远的夏季,屏住呼吸,捕捉蜻蜓……”

那只蜻蜓停在竹竿上的时候,小美正蹲坐在客堂间的板凳上做暑假作业。因为人太瘦小,板凳又过高,她撅着屁股几乎整个身子扑在了八仙桌上。桌上课本、字典、橡皮、小刀……铺排得到处是。

小美正生闷气。坐她对面的姐,刚还一道做着功课,一个转身就滑脚不见了。

她准又去了小青家!小美恨恨地拿笔尖在姐的橡皮上戳了个洞。一个不够,两个!三个!

她觉得委屈,也很没面子,小青是隔壁“眯眼”家的女儿,比小美还小,姐却乐此不疲,这一阵总偷偷溜去和“小妹妹”玩!(啊——我才是她的小妹妹!可她却装着视而不见!她呼啸着来去,和跟我一般大,甚至比我还小的“小妹妹”玩得火热!)

小美越想越不爽。她再没心思做作业,丢下笔跑去天井。

天井里沿墙脚一溜儿种着两排凤仙花。母亲爱种花。什么时节都有她栽下的花花草草:一串红、金银花、秋海棠、粉艳艳肥嘟嘟的鸡冠花……这会儿,凤仙花开得正旺,粉红梨白嫣紫。

小美兜兜转转在天井里溜达了一圈。她看到一只蜻蜓停在了晾衣竿上。

她屏住呼吸,脚一点一点移过去。哇——是一只白刃蜻蜓!小美认得它!它实在太美了!整个身子呈淡淡的蓝,眼睛鼓出,宛如水蓝色的玻璃弹珠。尾端渐渐瘦成棕黑色,大人们都叫它“麦秆蜻蜓”。

小美对所有飞翔在乡野田间的生灵有种天然的喜欢。小美的父亲捕获过这种蜻蜓,在夏天的水田边。他捉来给小美看的时候,

小美惊异得说不出话,她盯着它的蓝眼睛、它蒲薄的羽翅、它瘦削的身子,心陡然间一软,松开了手,那只蜻蜓轻轻一扬,风一样消失不见。

现在,又有一只白刃蜻蜓被她撞见!小美刚还百无聊赖的心,即刻细细腻腻生动起来。那一刻,她忘了姐的存在,她甚至窃喜,为能和难得一见的白刃蜻蜓相遇而激动不已……

姐总是玩得忘了时间。姐一晚回来就招母亲骂,母亲骂她心老野在外面,不晓得给妹妹带个好头……都上学念书了,还这么疯……放暑假,也不知道帮着做点事,我外面累了一天,回来还得伺候你们两个小祖宗!……

母亲一数落开,就没完没了。小美最怕母亲哕唆,母亲一哕唆,就别想家里安宁。母亲叨叨个没完的时候,小美通常是眼睛盯着地面,不吭声,也不顶嘴,母亲就很受用,觉得还是老二好,老二听话。可是姐却不。姐每每要反抗。母亲在气头上,姐一顶嘴,胜过火上浇油。

你看,战争又爆发了。这一回,明明是姐理亏,姐已经不止一次晚归了,丢下妹妹一个人在家,功课不做,太阳都落山了,还不晓得回,更别说淘米洗菜做饭!母亲一气之下,操起手中的菜刀向姐冲去!姐二话不说拔腿就跑。姐不逃还好,母亲举刀只是做做样子,姐一逃,母亲就紧追。两个人在天井里一个跑,一个追,玩猫捉老鼠游戏。

小美大气不敢出。那样的场景,还是个小孩子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她乖乖地坐着,翻开书,心思并没在书上。她为姐捏着一把汗,觉得姐太莽撞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母亲讨饶一下?

这场战争的结局,终是母亲胜出。姐的两只耳朵被母亲拧得通红,手臂上也有青紫的痕迹。可是姐却不哭,从头到尾没掉一滴泪!

在小美的记忆里,姐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意志坚强。倘若在战争年代,恐怕是刘胡兰第二!

晚上,小美欲和姐套近乎,她其实心里早已“原谅”了姐。姐手臂上的瘀痕像是一道道告白,无声地宣示:看,我有多坚强!我是英雄,而你不是!

小美心虚着,不敢直视那些瘀痕。已吃过晚饭,母亲在天井里收拾晒了一整天的菜瓜,指挥父亲切成一条条,再抹上粗盐码起来。

小美和姐在里屋。姐在缝沙包,沙包里分别装着大米、赤豆和绿豆。姐是背着母亲的,要让母亲知道,非得再一顿打!“粮食是吃的,有你这么糟蹋的吗?!”小美想象得出母亲的怒骂。

小美凑上去,讨好地问姐:“要帮忙吗?”小美的这声问候,其实是向姐表白:我不会告诉妈的,你放心……

姐不吱声,仍专注做沙包。小美讨了个没趣,讪讪坐下。突然她想起白天看到的那只蜻蜓。她知道姐一直想“遇见”一只白刃蜻蜓。上次父亲从水田里抓回的那只,待姐闻声从房间里奔出来,蜻蜓已被小美松了绑,瞬间飞走了。

小美又凑上前,对姐说:“今天我又看到一只麦秆蜻蜓……”话未完,姐抬起了头。姐没说话,但是小美看懂了姐眼里的意思,于是小美顺着这个“意思”,绘声绘色地讲起她是如何发现那只(P4-7)

序言

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香气。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了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那一瞬间,它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是在飞翔……

——这是我刚刚写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节。漫步在江南早春时节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文学。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与这春天的楠竹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颇为相似。各种出版与传播通道的拓展与打开,给儿童文学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只要你拥有生长的梦想和力量,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气、雨水、微风和阳光,就是属于你的,属于每一株绿色的生命的,正如白桦先生那句名诗所歌咏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然而,创作上的空前活跃与繁盛,也使儿童文学的编辑和出版者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丰富的资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摆在人人面前,读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数细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书送到最热爱它的读者手中,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把诗人郑愁予这句诗中的“诗人”二字换成“编辑”,其实也很恰切。最好的编辑出版人,不也是黄昏时分的点灯人,为在暗夜中行路的读者挂起温暖和明亮的灯盏,照耀着他们回家的小路吗?而且,面对着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创作资源,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必须具有披沙沥金的耐心、采铜铸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艺术。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几年在少儿出版界纵横驰骋的两匹“黑马”,两个人都很年轻,富有开创和进取的力量与信心。前者的强项在编辑和学术,后者的强项在出版和发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与童书出版界结缘并历练了不短的时间,对童书出版拥有热爱和敬畏的情怀,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智慧和资源。我相信,这样两股力量与智慧合在一起,必将为当下的童书出版带来一些新的作为。那么,这一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作家们的代表作选本丛书,算是他们的“东风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笋”。

首先,从这套书的作者阵容看,无疑是一份极其华丽的名单。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任大星、张秋生、曹文轩、彭懿、黄蓓佳、刘先平、冰波、汤素兰、殷健灵……

其次,从这套书的书目来看,几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或是作家们自己偏爱和看重的个性作品,用“名篇荟萃”来形容,实不为过。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妖湖传说》《会唱歌的画像》《甜橙树》《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树皮小屋》《小巴掌童话》《中国孩子的梦》《驿马》……

第三,这套书在编选上,另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为基准,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和体裁的异同。有的作家的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其最精华的章节,而给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纳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体裁形式里都有自己优秀的作品,则予以兼顾,尽可能在一本书中呈现出这位作家完整的创作风采。这种编选方法,在编辑艺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编辑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当然,编辑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出版过的一本《普希金作品选》(戈宝权译),就是这样编选的,长篇节选、中短篇、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在其中。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我阅读普希金的一个“宝典”般的选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也编辑出版过一套方形开本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本,有《叶圣陶作品选》《冰心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柯岩作品选》《管桦作品选》《葛翠琳作品选》《孙幼军作品选》《袁鹰作品选》,等等,这些选本也是采用了这种长短不拘、体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基准的编法。所以,这套书三十多年来也一直为我所珍爱。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其实早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这么去效仿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很多编辑是怎么省事怎么简单怎么来,以至于许多作家最终被“选来选去”的,浮在大家眼前的全是那么一两篇作品,好像这位作家就只写过这么一两篇作品似的。

儿童文学事业,无论是创作、编辑、出版、传播,都应该是纯净、精美、细致和仁爱的。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诫我们: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必须拥有一颗“慈母的心”。由叶圣陶、冰心、陈伯吹那一代儿童文学先驱所创建和奠定的一些伟大和美好的儿童文学传统,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传。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由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经用弗罗斯特的这几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其实,儿童文学也并非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没有渺小的体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伟人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是将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还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国一代代儿童文学家们的美好情怀:他们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间,以群体的追求、探索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依恋和守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而透过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笋奇观,我还发现了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将是金色的。

是为总序。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东湖畔

后记

在文宇的树荫下(代后记)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有过因为邂逅一本好书而兴奋无眠的时候?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依斯·萨丰说:“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它的每一页,它的灵魂就成长一次,茁壮一次。”——我读这段话时,心里的共鸣,恰似阵阵喜雨自天庭洒下!

好书是一面镜子。当你有足够的内省力,你就能在书中观照自我。——我相信每一本经过你手、接受你目光凝视、最终在你心里投下光的影子的书,都是属于“你的”好书,是有灵魂的书。

书中不少篇章,有我童年的影子。那些夏天水田边的奔跑,那一个个午睡醒来不见了姐的寂寥,哭着闹着也要去上学的懵懂,一个人躺在山冈上看天、听风的游离,赤着脚追逐乡间生灵的轻盈……所有童年的意象纷至沓来!

诗人里尔克说:“一个人的童年可能会始终存在着,需要去完成,除非你愿意将它当作永远丢失的东西来看待。”——是的,“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美]罗伯特·潘·沃伦)

我在写童年时,有意贯穿了一个叫“小美”的女孩。与其说这个“小美”是我童年的投射,不如讲,我希望借助这个人物,在“虚构”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当你明白了你是怎样丢失了自己的童年,同时也知道了你再也不能求助任何其他事物拥有自己的童年时,你就会懂得,什么才是你真正珍视的!

书中还有个主题:留守儿童。我写留守儿童,缘自2006年一个短篇《谁能把春天留住>。我希望在貌似写实的故事里,有一些灵魂撞击的声音,一些成长路上的光与影、希望和绝望、欢乐与哀伤、信赖和孤独……

《谁能把春天留住》里的沙莎,《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里的肥妹,《梦和真》里的唐小碗、王丽,《矢车菊的天空>里的张有伦……这一个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是虚构吗?是。——但未必不是现实。甚至现实,远远要走在前面。

书中另有两个短篇写猫,其实也是猫眼看人生。其他一些短篇写成长中的一个个女孩——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八岁女孩丹尼莎,爸爸妈妈沉迷麻将的哑女米莉,“喜欢有深度的,情绪和生活”的米舒欣,“一个灿烂,一个隐约”的紫霞、小美……成长岁月里的这一颗颗敏感心灵,要经历怎样的对爱与时间的追问,才能够长大、却不丢弃灵魂中一切纯粹的感情?  或许写作,就是一次次地思索和逼问,仿佛已经接近了答案,但答案其实在背后,在完全相反的方向。而我想告诉亲爱的读者们:

“童年时代的某些日子是伴随着一本好书度过的。我们原以为在这样的时间中未曾有过生活,然而事实上,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日子让我们感到过如此这般的充实。”

——普鲁斯特的这段话,对于一切有灵魂的书,都适用。

书评(媒体评论)

陆梅是一位写作上的唯美主义者,她的字里行间总是闪耀着温暖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芒。即使她笔下的人物身陷冷酷和沉重的现实的泥淖,她也努力在用一种温暖和光明的东西,去拯救他(她)们,给他(她)们送上安慰、信念和力量。

——“冰心奖”评选委员会副主席徐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姊妹坡/九色鹿儿童文学名家获奖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66440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6058024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5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