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葛云飞传/中国人格读库
内容
试读章节

公元1789年,是大清帝国乾隆五十四年。在这位太平天子的治理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百姓们过惯了号称“康乾盛世”的安乐日子。但是风云却在此时悄悄地聚集,似乎要席卷整个华夏大地。

这年的八月,天气已经很凉快了,大家正忙着准备过个热闹的中秋节。老人们坐在屋前喜悦地说着今年的收成,青年们为家里的事忙前忙后,一看就是个殷实勤劳的家庭。9日的凌晨,葛家显得格外忙,大家进进出出,只为迎接一位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葛家的第三代当家人,葛成升娶的是同乡张再明的次女,张家也是乡里的读书人家。看看怀孕十月期满,全家人都喜笑颜开,只等着小生命的到来。

不知什么时候,天上聚积了一朵白云,在微明的月光下,显得十分醒目。大家可忙得没有闲工夫抬头看云彩,都焦急地等待着。云朵渐渐飘近,慢慢形成了一面军中大旗的形状,停留在葛家庭院的上空。

葛老太爷出神地抬着头,微微仰望天空,皱着眉头,似乎在想些什么。忽然,哇的一声,是婴儿的哭泣声,从里屋里传了出来,响彻云霄。葛老太爷从沉思中惊醒,宽慰地舒了口气。他知道,是葛家第四代出生了。

葛家虽然算不得是豪门望族,但也有相当精彩的家族历史。葛家本姓张氏,是宋魏国忠献公的后人。十六世祖在元末的时候才侨居到萧山县南,后避三丁抽戍的兵役,迁到了苎萝乡的东葛陇,于是改姓葛氏。十六世祖的儿子道翁又迁至山阴县天乐乡的山头埠,子孙因此世世居住在此。想来也已经有几百年了。自己的祖父在此隐居读书,明庄烈皇帝下诏书征召他出来做官,被他一口回绝。自己的父亲乐善好施,乡里都称为大善人。府尹大人还亲自赐匾额“无双义士”,现在还悬挂在正堂上。老太爷不禁抬头向堂上望去。自己总算没有辱没了先人的名声。自己虽也读书,但是武将出身,一辈子为国家出力,朝廷敕赠武略佐骑尉,江南长淮卫四帮领运干总。现在儿子、孙子都从武略,也算是将门了。老人似乎回想起了当年在军营号令干人的威风,他抬头看了看天,那朵像大旗的云还没有飘散,难道葛家又要出一位将才?他听着家人的禀报,生的是个男孩儿,那就用云起名吧一“云飞”,希望这孩子长大能有出息,能光宗耀祖,像祥云一样让人景慕。葛老太爷为云飞的出生感到高兴,慢慢地踱回到房中……

时间流逝,小云飞也一天天成长起来。虽然年纪尚小,可

云飞却与别的孩子很不一样。还没有入学,云飞的性格却很沉稳,

从来不嬉戏喧哗,不但赢得长辈们的青眼,就是在小伙伴们中间,也是倍受尊敬。大家都不敢和他玩笑打闹。小云飞好像天生就有一种威严,见过他的长辈们都暗暗称奇,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一晃就七岁了,父亲让小云飞往同乡陈绍涞先生家就学。云飞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先生很是喜欢。葛家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云飞从小就生活简单朴素,虽然家境比较宽裕,但云飞却严格要求自己,一点儿也不像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儿。他只要见到自己的鞋子绣有花纹,便会用墨涂黑,以示自己绝不沾染这些纨绔子弟的奢靡习气。同学一共九人,大家一块儿玩耍嬉戏,但都对云飞心存畏惧,见到云飞都远远地躲着。云飞自有一股威严的气势,让小伙伴们从不敢戏弄他。长辈们相聚谈论,都说云飞是“人中虎”,一定会成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云飞的颖悟过于常人,有时候大人都说不过他。在他十岁的时候,乾隆皇帝去世了,举国哀悼。按当时的规矩,成年人必须一个月不剃头,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与哀思。而云飞因为年纪小,并不需要遵守这样的规矩。可是小云飞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他说:“大人是大清国的百姓,我们小孩儿也是大清国的百姓,为什么一定要用年龄来区分呢?为什么你们要遵守,而我则可以破例呢?我也要和大人一样,坚持一个月不剃头。”

P1-P3

后记

葛云飞虽然在定海战役中牺牲了,但是葛云飞对抗英国侵略者的精神长存人间。

葛云飞虽为武将出身,但是少年时博通经史,又好文采,常常写诗填词自娱自乐,以文会友。少年未出仕时喜欢外出寻山访友,和朋友们一起诗酒唱和。1809年,葛云飞到省城去看望朋友,在游玩了朋友的赵园之后,写下了“生机三径草,风味半床书”的佳句贻赠主人。1820年,葛云飞又会试举落榜,回家途中来到金山寺,他趁着月色登上金山寺。看到一片苍阔的天地,月夜凉风袭来,葛云飞想起自己多年武举考试的艰辛,也似乎开始尝到人生的艰难,他写道:“鹤鸣山月峭,鼍吼海天空”,此句用得十分老道险峻,和当时一般俗世文人的温辞丽句不同。这句诗也表现了葛云飞海雨天风、独往独来的气度,也是他后来独自力战英国侵略者的真实写照。1825年,葛云飞参加省内武将的校阅,完毕归家,路过一处断壁残垣,葛云飞打听到这里曾经是一位大学士的府邸,后人没能守住家业,渐渐败落,以至予现在这样残鸦暮雪,满目萧条。葛云飞心中有所感发,写下了一首《念奴娇》:

残碑当户,认当年门第,曾经开府。画阁珠帘谁领略,剩有颓垣焦土。明月三更,夕阳半壁,一幅凄凉谱。几回肠断,令人不堪重睹。

漫把此日伤心,盈虚消息,转眼成今古。金马依稀犹在耳,铜雀春归何处?南郭荒冈,北邙残垒,难记英雄数。黄粱梦觉,底事繁华如许。

这首词充满了历史的悲凉之感,对于人世的繁华与衰落,葛云飞有着唱不尽的悠悠深情。对文学的喜爱,正是葛云飞在军事生涯之外的一种消遣,一种解脱,一种抒情。有了这些诗作的流传,才显得葛云飞这位勇武的将军,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令人着迷。

葛云飞是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杰出代表。他为了保卫定海,保卫浙江海域的门户,毅然决然地在毫无援助的情况下,坚持苦战。六昼夜的时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极其短暂。但是对于葛云飞,却是他一生光辉时刻所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入侵,葛云飞非常坚定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永远不屈服于压迫,这是葛云飞传达给后人的精神。他虽然出生在一个下层军官家庭,但他从小就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精神,这是他值得后人学习的最宝贵的地方。葛云飞的志向,一立就是一辈子。葛云飞的担当,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所应该有的担当。古人早有名言,“土可杀,不可辱”,面对国仇家恨,葛云飞的选择就是血洗耻辱。这种浩然之气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每一个人立身处世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些精神,我们在生活中会更加地挺立。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葛云飞人格精神的养成除了他自己的磨砺,也离不开父母对他的教育与关怀。从小在家庭中培养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个性,造就了葛云飞后来在定海的悲壮。葛云飞在定海战役中牺牲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却传递给了每一位仁人志士,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与复兴,与侵略者做了坚决的斗争,同样也上演了一幅幅悲壮的感人的历史画卷。正是有像葛云飞这样的爱国人士,才换来了今天的国家独立、民族昌盛。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葛云飞,永远铭记像葛云飞这样为了国家民族而牺牲的英雄们,永远从他们高尚的人格精神中汲取营养,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目录

引言

一、所见真非俗,其人早不凡

二、宦海随浮沉,名节自不移

三、四镇虫沙集,三军猨鹤哀

四、旄头星讶飞何疾,马革尸悲裹得无

后记

延伸阅读

葛云飞年谱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精装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页。)

人们很少注意到邓小平的这一段话,但邓小平恰恰是在这里把“国格”、“人格”提升到了事关“立国”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呢?邓小平讲得很明白:“民族自尊心”,“民族的独立”。

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最大的尊严便是完全靠“自力”,靠“艰苦奋斗”,而达“更生”之境。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我们何曾有过屈服?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真正的“民族独立”。这就是我们的国格。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呢?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没有讲,但他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时,至少提到与社会主义人格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勤奋学习,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努力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助人为乐,英勇对敌,集体主义精神,专心致志地为人民工作,等等。这一系列哪一条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又具体提出这个“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有“八荣八耻”。)这四个方面,一是信仰,二是理想,三是精神,四是道德文明,哪一个不在社会主义人格的范畴之内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又用“三个倡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二项: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中办文件又把这“三个倡导”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倡导”的四项,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的四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的四项,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实际上前两个“倡导”的八项都是属于“国格”范畴,而第三个“倡导”是属于“人格”范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历史嬗变中来培育建构起这个“核心价值观”呢?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似乎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讯称:中央政治局在2月24日,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内容,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这次学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电文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落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对于如何培育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四个方面剀切明白。

第一,他明确指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构造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割断历史。这一条十分重要,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无法走向未来。

第二,指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第三,他指出,对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既要有优良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要有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四,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这就是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只是传承儒学那些道统,而是要弘扬全民族共创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就是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化民、育人。

尤其十分值得注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提到了一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题,而在同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我们再也不能以GDP论英雄的思想。让人欣慰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终于被提升到一个民族的标识地位,这至少表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并不落伍于世界潮流。

并不受人欢迎的亨廷顿在生前给他的祖国提出的警示忠告,竟是如何弘扬他们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文化”:“盎格鲁新教精神——美国梦”,以此为国家的“文化核心”问题。他讲道:“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以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有立足之地?”所以,他提醒他无限忠于的祖国,一定要巩固发扬他们自入居北美以来,在新教精神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梦”理念的“文化核心”地位,才能消解这个国家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多元化的危机。为此,他甚至预言美国弄不好会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分裂。而且他公开预言不列颠大英帝国也会因民族与文化多元化的问题,而导致在本世纪上半期发生分裂。

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十分强调国家民族文化的地位问题,柏克说:‘全世界的人根据文化上的界限来区分自己。”丹尼尔同样说:“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这些语言也可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与某种非唯物性,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想什么,至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意识形态并不总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它的经济基础的论断并不相悖。

中国显然具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同时显然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优势。新中国包括它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其后无论正误的哪一次经济变革,不是靠政治力量在强力推动的呢?它当然同样拥有让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免于沉沦”的能力。许多学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早就被以往一次次的历史性灾难割裂了,显然都是毫无道理的。但我们当下却确实面临着“两个传统”失传失统的危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民族美德,在当代国民中还有多少传承?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党内还有多少光大?我们现在全民族的“核心文化”到底在何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而不发生历史断裂带的根本保证。富和强永远都不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哪个国家不可以富,不可以强?但能代表中国“这一个”本来面目,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能代表中国人形象的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z,呢?用>--j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内容推荐

施含牧所著的《葛云飞传/中国人格读库》讲述,葛云飞是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杰出代表。他为了保卫定海,保卫浙江海域的门户,毅然决然地在毫无援助的情况下,坚持苦战。六昼夜的时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极其短暂。但是对于葛云飞,却是他一生光辉时刻所在。面对外围侵略者的入侵,葛云飞非常坚定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永远不屈服于压迫,这是葛云飞传达给后人的精神。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施含牧所著的《葛云飞传/中国人格读库》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葛云飞传/中国人格读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含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4390
开本 16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5174997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