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编著的《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采用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贝克特的小说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透过表层的颓废和荒诞,充分、深入地阐释了贝克特小说中多数其他方法论难以阐明的谜团,揭示了贝克特小说的内在连贯性和跨越性,认为它们呈现出一条从模仿到扬弃、从“全知全能”到“无知无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外部到内部的螺旋式演进脉络。本书在国内外首次对贝克特所谓的“失败”进行了基于小说文本的深刻阐释,并对其“失败”小说做出了原创性的界定。本书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图书 | 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曹波编著的《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采用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理论对贝克特的小说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透过表层的颓废和荒诞,充分、深入地阐释了贝克特小说中多数其他方法论难以阐明的谜团,揭示了贝克特小说的内在连贯性和跨越性,认为它们呈现出一条从模仿到扬弃、从“全知全能”到“无知无能”、从现代到后现代、从外部到内部的螺旋式演进脉络。本书在国内外首次对贝克特所谓的“失败”进行了基于小说文本的深刻阐释,并对其“失败”小说做出了原创性的界定。本书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目录 小引:贝克特的生平与创作 第一章 “失败”小说导论 第一节 国外贝克特小说研究述评 第二节 “失败”小说与问题人生 第三节 “失败”小说与后现代精神分析学 第四节 《春梦》:“失败”小说的萌芽 第二章 《奠菲》:“失败”小说之始 第一节 “我思”的分裂 第二节 妄想的虚空 第三节 自恋的困境与镜像的空缺 第三章 《瓦特》:“失败”小说之立 第一节 身份危机 第二节 语言危机 第三节 认知的无能与镜像的模糊 第四章 《莫洛伊》:“失败”小说之典 第一节 恋母的困境 第二节 父子的殉难 第三节 主体的退化与镜像的模糊 第五章 《马龙之死》:“失败”小说之范 第一节 作者的殉难 第二节 写作的终局 第三节 主体的空无与镜像的残缺 第六章 《无法称呼的人》:“失败”小说之末 第一节 言者的悖论 第二节 自我的终局 第三节 非主体妄想与镜像的消散 第七章 “失败”小说之困 第一节 主体的悖论 第二节 欲望的逻辑 第三节 《怎么回事》:“失败”小说的终结 第四节 突围:走向“荒诞派”戏剧 第八章 贝克特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第一节 贝克特的译介 第二节 戏剧研究述评 第三节 小说研究述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中国大陆贝克特研究索引 二、贝克特作品汉译索引 三、诺贝尔奖颁奖词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贝克特失败小说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136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2015129489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