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个孩子和沙地精(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伊迪丝·内斯比特最大的一个本事就是把故事写得异乎寻常的好看。

在《五个孩子和沙地精(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里,就有太多这样好玩的事情发生。你看,暑假里,几个孩子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沙坑里,竟然挖出了一个沙地精。好玩吧?好玩。这个黑不溜秋的沙地精会说话,是许愿精灵,它有法力,一天能满足孩子们的一个愿望。好玩吧?好玩。可是这个愿望只能持续一天,太阳一落山,法力就会消失,于是本来长出一对翅膀飞上教堂顶上的孩子们就下不来了……好玩吧?好玩,太好玩了。而且你要知道,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不是发生在一个什么奇境,就发生在孩子们的家门口,就发生在他们的真实生活里。这样不断"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故事,不要说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了,就是大人,也会读得津津有味。

内容推荐

伊迪丝·内斯比特所著的《五个孩子和沙地精(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讲述,五个孩子在沙坑里玩的时候,幸运地遇上了沙地精。沙地精能帮助孩子们实现任何愿望,但每个愿望只能实现一天,太阳一落山,法力便消失。第一天,孩子们要变得漂亮;第二天他们希望有很多金币;第四天他们希望能飞上天……结果,他们没有想到的情况发生了:因为他们变得漂亮了,保姆把他们赶出了家门;因为他们使用金币,被马车店老板叫来了警察,差点被警察押进疯人院;因为长了翅膀,他们飞得太远,太阳落山时只好停在了教堂顶上,忍饥挨饿地过了一夜……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一天的愿望都给孩子们带来震惊、欣喜甚至懊悔。可就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体验到了责任、友谊,并在这一体验中得到了磨炼与成长。

目录

第1章 特别漂亮

第2章 金币

第3章 每个人都想要

第4章 翅膀

第5章 没有翅膀

第6章 城堡,没有晚餐

第7章 围城和床

第8章 比面包房的小伙计还大

第9章 长大成人

第10章 剥头皮

第11章 最后一个愿望

试读章节

房子离车站三英里远,那辆雇来的灰扑扑的马车嘎嘎吱吱地刚走了五分钟,孩子们就开始把脑袋探出窗外,说:"快到了吧?"每经过一座房子--这并不常见--他们就异口同声地说:"哦,是它吗?"但每次都不是。最后到了山顶上,刚经过白垩矿场还没有到沙坑的时候,他们看见一座白色的房子,带着绿色的花园,远处还有果园,妈妈说:"到了!"

"这房子真白啊。"罗伯特说。

"看那些玫瑰花。"安西娅说。

"还有李子。"简说。

"确实挺像样的。"西里尔承认。

小宝宝说:"下地走走。"

马车最后颠簸摇晃了一下,停住了。

大家争先恐后地钻出马车,有的被踢了腿,有的被踩了脚,但似乎谁也没介意。奇怪的是,妈妈一点儿也不着急下车。她不跑也不跳,慢慢地、一步一级地走下来,似乎还想看着行李被搬进去,再把钱付给车夫,而没有跟孩子们一起欣喜若狂地奔向花园和果园,奔向那扇破门后面长满荆棘和刺藤的荒地,还有房子一侧那口干涸的喷泉。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孩子们比妈妈聪明。那房子绝对算不上漂亮,普普通通,妈妈认为它很不方便,看到房子里没有橱柜,甚至没有食品储藏室,妈妈感到很不高兴。爸爸总是说,屋顶的铁皮和盖梁简直像是一个建筑师的噩梦。可是房子位于真正的乡下,周围看不见别的房子,孩子们在伦敦生活了两年,甚至没有乘火车去海边玩一天,这栋白房子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里的仙宫一样。伦敦对孩子们来说如同监狱,特别是在他们的亲戚并不富裕的情况下。

当然啦,伦敦有商店和戏院,还有马戏团和展览什么的,可是如果亲戚家很穷,就不会带他们去戏院,也不能从店里买东西。而伦敦又没有那些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玩耍,既不会弄坏,也不会伤着他们的好东西,比如树木、丛林、沙子和水。而且,伦敦差不多每一样东西的形状都不对头,都是笔直的线条和平整的街道,而不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形状,像乡下的东西那样。你知道,每棵树都同别的树不一样,我相信肯定有某个乏味的人告诉过你,世界上没有两片草叶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大街上没有草叶,每样东西都跟其他东西一模一样。怪不得这么多生活在城里的孩子特别特别的淘气呢。他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表哥表姐、保姆、家庭教师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你也知道了。乡下的孩子有时候也淘气,但原因就完全不一样啦。

孩子们把白房子的花园和外屋彻底考察了一遍,然后被捉住,清洗干净了去吃茶点,他们已经看得很明白了:在白房子里肯定会过得很开心。他们从一开始就这么想,后来发现房子后面遍地都是洁白的素馨花,像过生日时收到的一瓶最昂贵的香水那样香味扑鼻;他们又看到草坪,那么翠绿、平整,跟坎登城花园里那些发黄的草地完全不同;还看到马厩,楼上还留着一些旧的干草,这下他们几乎可以肯定了。当罗伯特发现了那个破秋千,又从上面摔下来,头上鼓起鸡蛋那么大的鼓包,西里尔被一个像是关兔子的笼子的门夹了手指时,他们对这一点已不再有任何怀疑了。

最棒的一点是,没有人规定他们不许去什么地方,不许做什么事情。在伦敦,几乎每件东西上都贴着“不许碰”的警告,虽然这警告是无形的,但也一样糟糕,因为你知道它在那里,即使你不知道,很快也会有人告诉你。白房子位于小山边缘,后面是一座树林——一边是白垩矿场,另一边是沙坑。山脚下是一大片平地,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物,人们在里面烧石灰,还有一家很大的红色的啤酒厂和其他房屋。当大烟囱冒出青烟,太阳西沉的时候,山谷里似乎弥漫着金色的薄雾,石灰窑和烘烤房闪烁着点点微光,看上去像《一千零一夜》里一座中了魔法的城市。

P1-P3

序言

伊迪丝·内斯比特,一个绝对辉煌的名字。

如果我们邀请我们熟知的伟大童书作家,例如《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的作者C.S.刘易斯、《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的作者帕·林·特拉芙斯、《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作者黛安娜·W·琼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这份名单还有很长,而且一个个都辉煌得光芒四射)……推举一位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童书作家,会是谁呢?对,就是内斯比特。

C.S.刘易斯对内斯比特充满了崇敬之情,他曾告诉别人他是在内斯比特的传统中写童书,他从她那里学到了怎样写这一类作品的方法。美国幻想小说作家爱德华·伊格更是公开声称他的灵感完全来自于内斯比特,为了将"喜欢读书,却不知道她的书的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的那位大师那里去",他在自己的每一本书里都要提到内斯比特,如在《半个魔法》的开头一章就有这样一句话:"从那之后,珍和马克规定谁也不许大声朗读,打扰别人。但是就在这个夏天,这条规矩被破坏了。孩子们找到了一些书,是一个叫内斯比特的作家写的。那些书的确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或许正因为如此,纽伯瑞奖得主劳埃德·亚历山大才会这样深情地写道:"今天的作家都欠她的债。我们当代人多半都要感谢她。几乎是任何人……她帮助我们发现了我们二十世纪的声音。"

既然内斯比特成为这么多作家顶礼膜拜的偶像,甚至成为他们写作的伟大源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她到底给作家们留下了什么宝贵遗产呢?

她的第一个创新,是打破了《水孩子》的作者查尔斯·金斯利、《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卡洛尔和《北风的背后》的作者乔治·麦克唐纳开创的幻想小说的传统--他们三个人被后人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三座幻想小说高峰"--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幻想小说类型,即"日常魔法型"。在她之前,幻想文学只有两种类型,要么是像民间童话那样,故事发生在一个幻想世界里;要么是像《水孩子》里的扫烟囱的男孩汤姆、《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爱丽丝、《北风的背后》里的马车夫的儿子小钻石一样,从现实世界进入到幻想世界,但内斯比特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地敞开大门,让幻想世界的人物进入到现实世界里来。于是,日常生活被打乱,一群普通的孩子突然遭遇魔法,奇迹开始发生。这样一来,就大大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小读者们会觉得故事说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而不再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从而使作品拥有了一种批判现实的力量。所以有研究者说:"将幻想的事物设置在日常生活中,是内斯比特伟大和永恒的创新。"

她的第二个创新,是颠覆了以往家庭小说的儿童观,将儿童文学从喋喋不休的说教和惩恶扬善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在她的笔下,类似《小公子》中的薛特利那样完美、理想化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活、洋溢着现实感的少年形象。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孩子,有缺点,喜欢恶作剧,有时还会打上一架……"这些人物跟任何家庭的孩子都很相似,所以阅读内斯比特小说的孩子,虽然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哪本书里,但深信自己就是队伍中的一分子,很容易就加入到其中的冒险中去。"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如是说。

她的第三个创新,是她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通常是四个到六个,借用在玛丽亚·尼古拉耶娃在《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里的一个术语,就是"集体人物",是"一个集体主人公",这在以前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从未有过。这或许与她自身的经验有关,因为她本人既是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又是五个孩子的母亲。

内斯比特留给作家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时至今日,还有相当多的作家继续埋头在"内斯比特的传统"中写作童书。可问题是,内斯比特的小说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了,时代背景不一样了,叙述的语言不一样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她的作品还好看吗?

好看,绝对的好看。

内斯比特最大的一个本事就是把故事写得异乎寻常的好看。什么叫好看,对于一个儿童故事来说,检验的标准就是"要有什么事情发生"。这句话,是《五个孩子和沙地精》的续集《五个孩子和凤凰魔毯》开头几个孩子的对话--第一个孩子说:"我们觉得无聊,是因为没发生什么事情。"第二个孩子说:"我真希望发生什么事情!"第三个孩子说:"放心吧,一定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的!"李利安·H.史密斯说,故事要好看,就必须这样写,"故事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就是'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孩子们所关心的,是这件事在什么地方、在谁身上发生。"

在《五个孩子和沙地精》里,就有太多这样好玩的事情发生。你看,暑假里,几个孩子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沙坑里,竟然挖出了一个沙地精。好玩吧?好玩。这个黑不溜秋的沙地精会说话,是许愿精灵,它有法力,一天能满足孩子们的一个愿望。好玩吧?好玩。可是这个愿望只能持续一天,太阳一落山,法力就会消失,于是本来长出一对翅膀飞上教堂顶上的孩子们就下不来了……好玩吧?好玩,太好玩了。而且你要知道,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不是发生在一个什么奇境,就发生在孩子们的家门口,就发生在他们的真实生活里。这样不断"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故事,不要说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了,就是大人,也会读得津津有味。写下《纳尼亚传奇》的刘易斯就是内斯比特的忠实粉丝,读完她的书,感慨万分的他甚至为儿童文学定下了一条基准:"只让孩子开心的故事,是不好的儿童文学。"

虽然在这个故事里,五个孩子是主角,沙地精是配角,但它绝对是一个抢戏的配角。它戏不多,但只要它一出场,一开口,顿时就大放异彩,让所有的孩子都黯然失色。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中曾对沙地精作过一个恰如其分的点评:它的角色太鲜明了,以至于那些孩子几乎成了陪衬的背景。

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吧--

首先,它像土豆一样,是被孩子们用手从沙坑里边挖出来的。这实在是太跌份了,没有一点尊严,在过去的民间童话里,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落魄的许愿精灵。外貌更是与想象中的许愿精灵相差十万八千里:它又丑又老,是一只毛茸茸的棕色胖东西,眼睛像蜗牛,耳朵像蝙蝠,身子像蜘蛛,手脚像猴子……看到这样一个拼盘似的怪物,又有谁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之心呢,难怪孩子们会在洞口围观讥笑它:"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把它带回家好吗?"当然,它根本就不是民间童话中的精灵,它是内斯比特创造出来的,正如它自我介绍的那样:"你看见沙弥都不认识了吗?""沙弥"(Psammead)是内斯比特根据希腊语沙子(Psammos)一词杜撰出来的。其次,它怕水,脾气坏得要命,虽然拥有魔法,能实现人们提出的愿望,但因为缺乏练功,加上体力不支,每次实现孩子们的愿望时都要憋足气,累得半死,把身体都快要胀破了。

事实上,沙地精一出场,就已经奠定了这个故事的喜剧基调。这个故事从头至尾就是一个幻想的喜剧。沙地精糟糕的魔法(天一黑,魔法就会消失),再加上孩子们那些糟糕的愿望(有钱、长出翅膀、变成巨人),所以他们就只能一次又一次陷入惊险而又滑稽的"绝境"之中。

对了,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内斯比特讲故事的方式。作为一个故事的叙述者,她总是时不时地跳出来打岔、插话,让你听到她的声音,要和你交流,用一个又一个的"你",把你拉进故事里去:"五分钟前,这些孩子还和你一样,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沙地精这种东西。""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敢说你能猜得出来。""我宁可让我们的故事暂时放一放,也一定要告诉你她是怎么办到的。"同时,你还要注意,被人说成是"穿着大人衣服的小孩"的内斯比特,还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时不时拐弯抹角地批评、揶揄大人几句,替孩子们说话,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大人很难相信真正怪异的东西,除非他们得到他们所谓的证据。但是孩子们几乎什么都相信,大人知道这一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个孩子和沙地精(9-12岁)/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伊迪丝·内斯比特
译者 马爱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9265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5091379
中图分类号 I561.84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