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俊所著的《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真是一本催我自省、催我上进的书,让语文教育给下一代留下乐趣,带来受用终生的语文素养。
本书收录了他论语文教学的多篇文章。他的真知灼见,一部分是读书获得的,大部分是来自实践,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有很强的指导性。他在许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要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他具有一双一眼看穿的慧眼,叹服他能够一语道破的本领。
图书 |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何伟俊所著的《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真是一本催我自省、催我上进的书,让语文教育给下一代留下乐趣,带来受用终生的语文素养。 本书收录了他论语文教学的多篇文章。他的真知灼见,一部分是读书获得的,大部分是来自实践,是在实践中悟出来的,有很强的指导性。他在许多文章中都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语文教学要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他具有一双一眼看穿的慧眼,叹服他能够一语道破的本领。 目录 “学”语文:把读“过”的书变成读“到”的书 理解“教学”,才能更好地“教学”——读《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通往语文教学的密林深处——再读《给教师的建议》随感 汉语,你真的懂吗?——读《汉语与中国文化》 思想,是相互照亮的——读《论对话》 让语言获得新生——读《博尔赫斯谈诗论艺》 真正的教育呼唤真正的教师——读《第56号教室的故事》 语用与文本解读——读《语用学与语文教学》 叙事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读《叙事学》 教育力=学习力+梦想力——读《教育力》 听文字讲那过去的故事——读《文字的故事》 读书快乐和读书的功利——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经,你怎么看?——读《读经二十年》 没有“越界”,不成阅读——读《越读者》 诗心不老人——读《叶嘉莹说诗讲稿》 阅读,是和自己的约会——读《孔子的乐论》 人与历史——读《秦崩》和《楚亡》 阅读,就是寻找心中的“桃花源”——读《“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又见迟子建——读《群山之巅》 不该遗忘的学术史——读《发现李庄》 参禅,就是寻找自己——读《禅与心理分析》 人与书的相逢——读《书时光》 成长,从独立旅行开始——读《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读《尼采与形而上学》 林语堂眼中的孔子——读《孔子的智慧》 人生,乃学习之人生——读《孔子的一生》《鲍鹏山说孔子》 希腊神话的隐喻——读《西西弗斯的神话》 守望乡村教育:守望心灵,守望真诚——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心灵的相遇——读《秋华与冬雪》 生命的学问——读《禅来禅去》 一个神秘的族群——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一束语言的子弹——读《送你一颗子弹》 用概念框架和想象力把握思想——读《当代哲学问题九讲》 由苏格拉底想到孔子——读《斐多》 语言的魔力——读《战争》 中国靠什么站起来?——读《中国站起来》 追溯中华文化的起源——读《中国文化十一讲》 “教”语文: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 朗读,如何成为教学内容——《二泉映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踏上阅读的发现之旅——《特殊的葬礼》课堂实录及点评 语文可以这样教——《金子》课堂实录及点评 紧贴地面的行走——《螳螂捕蝉》课堂实录及点评· 让文本发出光来——《一路花香》课堂实录及点评· 让学生成为阅读者——《天鹅的故事》课堂实录及点评· 追寻文本发生的踪迹——《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及点评 爱国自有别样情:发现“钱学森式”的爱国——《钱学森》课堂实录及点评 从感受语言到享受阅读——《望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学习是自己事——《少年王冕》课堂实录及点评 “说”语文:还文本以生命 语文教学给学生留下什么——兼评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语文教育打开明亮的窗扉 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谈《二泉映月》的词语解读及教学 唤醒与对话——刍议“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教材解读的问题与对策 文本解读,必须关注人 花香来自何方——《一路花香》解读 在语言的丛林中追思 默默奉献的“落花生”——《落花生》解读 对话·建构·生成——《琵琶行》解读 人类心灵永远的“村居”——《清平乐·村居》解读 与天地和心灵对话——《江雪》解读 诗意中的教育理趣——几首古诗的教育解读 漫话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语言:语文教学的根 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的教学研究心得 读书确定信仰,知识生成力量 从“佳话”到“文化”——孙双金老师《推敲》(第二课时)评析 悬置后的建构——刘发建老师《鲁迅是谁》评析 心忘方入妙——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课时)评析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窦桂梅老师《我的爸爸叫焦尼》(第二课时)评析 于氏教法老更成——于永正老师《学写对话》评析 依“标”据“本”学有所“长”——吴小健老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评析 品尝语言,神遇作者,对话中心心相契——《青海高原一株柳》同课异教评析 附录1 “学”者何伟俊 附录2 “论语里住着”的味道——关于教师读《论语》的对谈 附录3 何伟俊:读书当及时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犁痕桨迹--我的语文行与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伟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5811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00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16-08-01 |
印刷时间 | 2016-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8 |
CIP核字 | 2016154540 |
中图分类号 | G623.202 |
丛书名 | |
印张 | 3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2 |
宽 | 170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