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自古就有传记叙述的传统,其中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堪称一绝。《史记》为后世留下了以项羽、刘邦为首的一批秦汉时代人物的事迹,个个鲜活无比,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以散淡的笔触勾勒出魏晋人物的佚闻逸事,也同样生动有趣,令人读后产生不尽的遐想,甚或大发思古之幽情。与秦汉、魏晋相比,宋代的传世文献典籍极为丰富,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方志以及石刻的墓志、神道碑之类,不可胜数,这便为后人了解宋朝人物及其时代背景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笔者陈峰著不揣浅陋,于读史治史之余,欲追慕太史公之所为,遂选取宋代若干代表性的文臣武将,落笔成文,再汇集成册,是为《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内容推荐

北宋一代,物华繁盛,俊杰辈出,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大多从平民中崛起。历朝将相中,赵普、吕端、刘平等风格迥异,寇准、狄青名垂后世,丁谓、吕夷简权倾一时,郭进、张亢、王韶等功勋卓著却又被人淡忘。这些士林将坛人物生于宋代,适逢其时,得以施展非凡的才干,他们个人的成败沉浮也攸关北宋国运的兴衰。

由陈峰著的《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以人物之事,记一代之史。材料取自正史、野史、文集、笔记、方志,熔裁于叙事中,不着痕迹。通过这部别裁体的宋史,宋代的君权与相权、国事与党争、内政与边防、崇文抑武与军力升降等重大关节,也能逐一领会。书中多数章节曾在《美文》杂志连载。

目录

自序

开国元勋赵普

状元宰相吕蒙正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亲将张琼与杨信

名将郭进

猛士呼延赞

士林豪杰柳开

名相寇准

“鹤相”丁谓

权相吕夷简

宋庠、宋祁兄弟

庸将张耆与杨崇勋

诗书之将刘平

儒将张亢

大帅狄青

边臣王韶

蓝田“四吕”

附录:

书中人物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跋语

试读章节

赵普,字则平,生于公元922年。这一年距唐代灭亡仅十五年,却已是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梁末世。此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曾经一手埋葬唐帝国的草莽英雄朱温,据中原腹地建立起后梁王朝,不过传世两代,十多年光景,就在剽悍的沙陀族军事集团的连番打击下,行将亡国。放眼南方地区,又别是一番景象:政权林立,小国寡民,彼此缠斗,互不相让。至于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各地,称王称霸者之下,还有更多的大小军阀,既作威作福,又无不心怀鬼胎,胆大者还觊觎皇冠王座。有人就公开宣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可谓一语戳破了真龙天子的神圣外衣。不用说,这是中国自秦统一后,出现的第二次大分裂大割据的混乱年代。

赵普的家乡蓟县,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隅,自古便是北方重镇,当地人见惯了刀光剑影。唐朝时作为幽州所在地,辖有渔阳等郡,安禄山正是据此搅乱天下太平,断绝了盛唐气象。“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其后直到五代初年,仍作为北部防御契丹的军事要地,长期大军云集,狼烟战火不绝。

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和家庭背景,注定要影响其一生。赵普的家世和早年经历,史书语焉不详,故留给后世太多的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就爬梳仅存的片段资料来看,他出身虽非官宦门第,也绝非普通农家,其父祖辈很可能属于地方小吏,稍有产业。这当然不足以炫耀,赵普发达以后对此也不隐讳,曾坦率地对天子承认:“臣出自孤寒,本非俊杰。”动荡岁月里,他在故乡生活了十五个年头,饱尝战乱之苦,也初步积累了乱世生存的经验。

后唐清泰三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当皇帝,私下向契丹国主称臣,许诺献出长城以内的幽、云十六个州,即西起今山西大同东至北京一带,以换取对方出兵支持。随之,双方联合发兵南攻,又是一番战火,后唐王朝灰飞烟灭,辽朝羽翼下的后晋朝廷取而代之。

遭遇以上重大变故后,幽云地区的许多汉人不甘沦为契丹臣民,顾不得“安土重迁”的古训,都举家南逃。家乡的生存环境既然已恶劣到这般地步,赵普的父亲赵迥也举族加入了南迁的人流,辗转数郡,定居于常山(今河北正定)。此地北距幽州数百里,不在割让版图之列。也许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这次逃亡无意间竟成全了赵普未来的一番功业。

赵迥在常山也许有些亲友,所以能暂时安顿下来,儿子赵普还娶到当地豪族魏家的姑娘,想必赵氏父子必有过人之处,小伙子能力、相貌更有出众的可能。有了姻亲的关照,外来的赵家虽免遭许多歧视,却终究难逃寄人篱下之感。于是数年以后,他们又迁徙到西京洛阳城。由此看来,赵普一家的生存能力特别强,所以最终从小地方踏人都市大门,并能扎根下来。不过,还得说,长期不安定的生活,使赵普丧失了正常的读书条件,及至成人,只能做到粗通文墨。好在当时武夫当道,重武轻文之风盛行,科举之路并非有志青年的唯一选择。

到后晋末年,也就是大约公元946年,时年25岁的赵普投身于地方藩镇麾下,充当起一名衙吏。这要说明,当时各地的节度使几乎都出身行伍,手握实权,生杀予夺,百无禁忌,但大都目光短浅。他们需要的是属下的干才,除了敢打敢拼的将校之外,就是办事勤快还能写会算的文吏,至于学养深厚却不屑庶务的士人,只能用来装点门面,却不受到重用。因此,小吏们有的是出头的机会。

七八年下来,赵普已精通衙门那一套刀笔功夫,拥有丰富的阅历,通晓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斗争哲学,并形成沉稳少言的性格。在此期间,他还深刻体察到武夫悍将的专横跋扈,所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却也摸到这类人的软肋和命门,便是大都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缺乏谋略,拙于规划与计算。人情练达又能力超群的文吏,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当日,镇守关中京兆地区的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很欣赏赵普,便将他召人自己的藩镇,成为身边的幕僚。此时赵普已32岁,朝廷也已转换为后周王朝。好容易刚走上顺道,不曾想时隔一年多,刘节度就病死任上。还好,恩公死前向朝廷上的遗表中提到了他,称赞才堪一用。显德三年(956)二月间,周世宗征讨南唐,新占领的滁州(今安徽滁州市)缺一位军事判官,赵普旋即被起用。这可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机遇,因为就在此地,他与日后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相识。

显德三年初,将官赵匡胤随周世宗南征。其时,赵匡胤的军职是殿前都虞候,属带兵的禁军高级将领。赵将军攻克南唐江北重镇滁州城后,奉命暂时驻守,但管理占领区一应民事非其所长,所以朝廷派来几位文官负责料理,其中的一位就是赵普。

P2-4

序言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宋朝可以说相当独特。一方面,从传统武功的角度看,她可归类弱世一代。北宋时期,北有庞大的辽朝,西有强悍的西夏,宋廷在边防战争中落败不少,还被迫签订议和条款。而割据西南的小国大理政权,也能长期并存不废。至靖康之难,徽、钦父子两代皇帝被俘客死异乡;南宋之时,更长时间蒙受巨大的军事威胁,唯偏安一隅,最终不免亡于元军之手。今天昆明滇池边的大观楼内,清人孙髯翁的天下第一长联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句,可谓绝妙的排比,既对历史上云南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作了精辟的概括,又生动地点出了汉唐宋元几代的不同特点。“玉斧”一词用得确实高明,因为它代表了高雅与富贵,玩物的意义大于武器的用途,正与汉代之楼船、唐代之铁柱和元代之革囊的纯粹冷酷装备,形成鲜明的对照,真是再形象不过了。凡此种种,都使许多读史的人感叹宋朝之“窝囊”。

但另一方面,两宋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之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又是空前的,其典章文物、制度建设以及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更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具有深刻意义的巨大影响。还有如《清明上河图》展现的丰富多姿的画面,散发出浓烈的市井生活气息,确已标志着中国社会告别了森严的中古时代。近代思想家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史学大家陈寅恪则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颂宋朝道:“谈到11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而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也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诸如此类,又使治史者无不惊叹宋朝之繁盛。

正是在这样矛盾复杂的历史场景下,由“杯酒释兵权”拉开序幕,宋朝政坛上演了一幕幕文臣武将的表演,或精彩纷呈,或沉闷落寞,或妙趣横生,或悲喜交集,既有华彩乐章唤起的拍案喝彩,也有委婉哀鸣引来的黯然神伤,当然也少不了愤懑之下扼腕的喟叹。诸如开国元勋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悍将张琼强横的代价、状元吕蒙正的一时风光、猛将郭进的跌宕命运、文豪柳开的蜚语缠身、宰臣吕端的“大事不糊涂”、名臣寇准的大起大落、奸相丁谓的投机钻营、文士“二宋”的瑜亮情结、重臣吕夷简的老辣权术、名将狄青的英雄末路、儒将张亢的壮志难酬、边臣王韶的拓疆西陲以及蓝田吕氏的家族影响等等,真个是彼此生涯命运不同,荣枯起伏迥异,又都不过是宋代士林将坛风云的缩影,也无不昭示宋朝的时代变迁轨迹。

中国自古就有传记叙述的传统,其中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堪称一绝。《史记》为后世留下了以项羽、刘邦为首的一批秦汉时代人物的事迹,个个鲜活无比,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则以散淡的笔触勾勒出魏晋人物的佚闻逸事,也同样生动有趣,令人读后产生不尽的遐想,甚或大发思古之幽情。与秦汉、魏晋相比,宋代的传世文献典籍极为丰富,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方志以及石刻的墓志、神道碑之类,不可胜数,这便为后人了解宋朝人物及其时代背景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笔者不揣浅陋,于读史治史之余,欲追慕太史公之所为,遂选取宋代若干代表性的文臣武将,落笔成文,再汇集成册,是为《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需要说明的是,为读者阅读方便的考虑,本书将所有引文注释省去。如此一来,固有别于通行的学术论著,不过内容材料却皆取自各种史料记载(见书末“参考文献”),不敢妄加杜撰。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本书第一版问世于2013年5月,距今不过两年半左右,却已超出当初的期望,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因为它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而这是我以往几本专著所从未有过的“待遇”。

记得本书刚出版之际,责编先生电话告诉我,现在对书籍的评价,要留意网络上的反响,因为这更真实,也更快捷。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知道有“豆辦读书”以及其他读书网络平台的存在,也看到读者对本书越来越多的点评。两年多来,我几乎读遍网上的评语,实话说,读者范围广泛、层次高低不同,有大段议论,更多的是三言两语,其中肯定的话倒是居多,令我欣喜,颇有知遇的感觉。如新浪微博题为《斯文在兹》的读后感中有一段话写道:“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但内容比较深,虽然作者顾及普通读者的水平,厚道地略去了所有注释,并且将用到的绝大部分史料都改写成白话,但这些技术性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这本书的理解难度。所以虽然它长得像历史散文,但阅读十分不轻松。以至于我读这本书之所以会拖这么久,部分的原因是我实在太欠缺古代史基础,以至于我每读一篇都需要歇两天来消化。”(新浪微博2013—10—04,作者:莲叶何一田田)我猜想,这位大概是专业外的读者。还有读者评说:“历来正史难述,野史难证,如无繁复的历史爬梳难据其实;而情事虚实,言辞文质,若无超迈的时代视野也难尽其详;其间人情世故,事态人心,若缺丰厚的人文修养更是难评其正。书中将正史逸闻梳理互参,提炼为文约事丰又快意真切的历史散文,实在难得。”(豆辦读书2013—08—04,作者:半耕)估计这位可能是专业圈内的读者。诸如此类厚爱的文字,不啻为最好的理解与奖励。当然,本书也遭遇多次差评,其中个别隔靴搔痒的话,可以不必在意,而尖锐指出问题的评语,则引起我的惊讶。如书中谈及宋太祖兄弟时,只写出了四位,而将早逝的幼弟漏掉;宋庠亡故的时间也不准确,应该为治平三年,一位认真的读者(豆辦网友:周秦汉唐)就指出这两处疏忽。的确,书中存在错讹之处,有的属于粗心所致,也有不能顾及的方面,是有意或无意侧重所引起,被读者发现,既足以说明此书被细心读过,亦反映读者的素养不容小觑,这也同样令我感动。写出的书若没人留心看,那才是可悲的事。

本书出版后,除了引起网上读者的注意外,也得到其他方面的反响及肯定,特别是在《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25日“年终特刊”的“2013读书印象记”中,李红岩先生“越来越深细化的历史人物类图书”一文,推荐了当年四本历史读物,本书有幸忝列其中并被首先介绍。新浪网“历史好书榜”2013年5月的榜单,评出十本好书,本书亦位列第三名。2015年,本书还获得第七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成果奖。此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购买了本书的版权,以《书与剑一一北宋文臣武将列传》的书名,用繁体中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来自这些方面的评价,则对本书给予了专业性肯定。

依照常识,表演是否精彩,要看能留住多少观众,著书立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若写出的书无人问津,或仅有几个人喝彩,实在难言满足与成就。这本小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多少得到读者的认同和欢迎,也给予我以后继续从事这方面写作的动力。遗憾的是,由于暂时无力增加新的内容,这次再版仅对书中的错误予以修订,希望读者原谅。

在此要衷心感谢每位读者的关心和鼓励,正因为有你们的关注,才使本书有机会再版。同时,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国华教授指出的几处讹误,让我可以弥补缺憾。感谢我的学生张辉花费许多时间,找到有关的古代绘画资料,为本书增添了精美的图版。还要再次对多年支持我的校内外同事、朋友、学生,一并表示谢忱。最后,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再版本书,深表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6528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6048996
中图分类号 K820.441-4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