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剑农编著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最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此书可谓为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详细阐述了各个段落中国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是公认的的近代政治史学名著。

内容推荐

1930年李剑农出版《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此后为了教学需要,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补写四章与原编合印成《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6年交蓝田启明书局出版,1947年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1964年在新德里出版印度版。

本书记述了从鸦片战争到国民党北伐、北洋军阀的覆灭近百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史。材料丰富、叙事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公允,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得非常清楚,使人读了豁然省悟,是了解中同近代史的好书,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说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资料的简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目录

卷头语

导论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

 一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

 一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里的反感

 三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一——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

 四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二——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

 五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三——中日战争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

 一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

 一 反动势力的解剖

 二 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

 一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

 一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

第九章 满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

 一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

 四 讨袁军的失败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第一流内阁”的末路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

 一 约法的改造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

 一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

 四 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

 一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陈炯明的叛孙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一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第一年

 四 曹吴的倾倒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

试读章节

一百年前的世界趋势

我们要知道近百年内中国政治上发生大变化的由来,非将百年前世界的新趋势和中国内部的情形,作一个简略的比较观察不可。因为一切历史事变,都是难于截然斩断的。但此处所谓百年前,我们不能追溯得太远,只能从1840年追溯到1740年,约当中国的乾隆、嘉庆两代。这个时期,在中国是清朝的最盛时期(但已有衰兆),在西方是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情势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

最重要的推动力,是英国的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瓦特生于1736年,殁于1819年。蒸汽机的发明在1764年,初应用于矿山的吸水器,渐至应用于各工厂,到1807年,美国的福尔敦更应用它创造蒸汽船。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约数年,即1768年,英国还有一个发明纺织机的阿克莱特开始创设纺织公司。这是所谓工商业革命的开始。

就政治思想方面说,此时期中法国有三大名人:一个是孟德斯鸠(1689—1755),研究各种政制,发表所谓《法意》的名著;一个是伏尔泰(1694—1778),发表许多文学作品,攻击贵族、僧侣等上流社会;一个是卢梭(1712一1778),发表有名的《民约论》。这都是促起政治社会产生变化的推动力。就经济思想上说,在英国有亚当·斯密(1723—1790)发表所谓《原富》的名著,成为近代经济学的鼻祖;在法国有魁奈(1694一1774),为重农学派的倡导者。这都是鼓吹经济上自由主义的。有了这些经济上及思想上不断的新发展,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都不能维持原来的形势,并且变动的波澜将由西方而及于全世界。

再就此时代西方的国际形势及政治实际上的变动观察。自东西航路发现后,殖民地的争夺已遍于东西两半球。17世纪西班牙在海外的优越势力到了18世纪,渐渐地移于英国(17世纪世界殖民事业,西班牙领地最大,法兰西、葡萄牙次之,英吉利最小)。18世纪的初期,欧洲各国的政治,法国已完成强固的中央集权,英国且由君主的中央集权进于国会内阁政治,其他各国的政治组织散漫微弱,远不及英法。在欧洲本部的政争,英与法常处于敌对的地位,因此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法两国也常常彼此对抗。当18世纪的中期,英法两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和西半球的美洲都有剧烈的战争。两国在印度的势力,起初本不相上下,印度人并且多倾向法国的方面;1741年后,英法在欧洲因为奥国皇位继承问题发生战争,于是两国在印度也开始争夺。从1743年起,连年战争不断,到1756年,欧洲又发生所谓“七年战争”,英法又成劲敌,两国在印度的争夺更凶。结果英以东印度公司社员克莱夫的奋斗,卒于1760年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摧毁,从此印度成为英国的囊中物。到1784年,由英政府发布条例,将监督权由东印度公司移归政府,树立英国雄飞于东方的基础。英法两国在北美洲的势力,当18世纪的初期也是法国优于英国。两国在北美洲的争夺,约与在印度争夺的同时。最烈的战争,也是在欧洲“七年战争”时。1759年,英国攻陷魁北克,次年遂占领加拿大,于是英国在北美洲也独据优势。

自英法两国殖民地争夺的胜负决定后,于是更要发生世界的大政变了:一为英国殖民地北美十三州的独立,一为法国的大革命。英国的热心争夺殖民地,起初是想由母国垄断殖民地的利益,北美的殖民就有些不平。自经累年的对外战争以来,国库的负担增加,因于1765年课税于北美殖民地;殖民地以在国会无发言权,坚不承认。英政府想用兵力强制,到1775年,十三州就联合树起独立的旗帜来了。独立的战争自1775至1783年,共经八年。欧洲大陆各国都有点嫉视英国海上的势力(尤其是法国),对于独立军予以种种援助,英政府卒归失败;到1787年,十三州制定了一种联邦新宪法,正式成立一个联邦共和国,开近代民主共和国的先声。北美联邦共和国成立后仅二年(1789),法国的大革命发生了。法国也因为在不断的战争中,国库弄得很空虚,又加以王室和贵族的奢侈滥费,弄得财政没有方法整理;社会上的人士受了伏尔泰、卢梭一辈人学说的熏染,加以北美独立战争的刺激,于是以召集三级全体议会为导线,引出大革命的活剧。到1792年,由国民公会将国王路易十六处以死刑,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再经过几年的混乱,政权落入拿破仑第一之手,到1804年,拿破仑称帝了。当法国革命初起时,欧洲各国的君主贵族政府群起恐慌,想用兵力来扑灭法国的革命势力,但是完全失败;及拿破仑专政,一手举自由旗,一手提指挥刀,横行全欧,把欧洲大陆的封建残余尸骸踏人泥涂;除了极北的俄国和隔离于海上的英国外,大都皆被拿破仑所慑服。1812年,拿破仑由俄败归,兵力衰退,英、俄、普、奥各国乘势合力攻法,始于1814至1815年两年,把拿破仑打败,将他流放于圣赫勒拿岛;由维也纳会议,恢复欧洲的和平秩序。

1815年后,欧洲的和平秩序虽然恢复了,法国也再由拿破仑的帝政返于波旁王统的王政了,算是反动势力的伸张时期。但是法国的王政已非从前的王政,路易十八须用宪法来敷衍国民。其他各国的国民虽然连一纸宪法都不曾取得,但是自由民权的思想已潜伏在各国人民的脑识里,不能拔除了。到了1830年,法国又发生所谓“七月革命”,更换了一个新王统,由波旁王家的支裔俄连公爵路易·菲立普,取查尔十世而代之。这次革命的意义,就是以新兴工商业的中流阶级势力,战胜反动的贵族、僧侣传统势力。法国的“七月革命”,对于欧洲其他各国,虽未发生绝大的波动,但也多少受了一点影响;其中受影响而发生最良好的结果的,要算是英国1832年国会改革案的成立(即清道光十二年,鸦片问题将要发生了)。英国的政治在1832年以前虽已成为国会的内阁政治,但国会为旧贵族、地主的优越势力所宰制;经1832年的改革后,新兴工商业的中流阶级势力始得及于国会。自此,英国的国会内阁政治比从前的精神更不相同,向外发展的力量比从前更形充实,欧洲大陆各国的国民隔岸羡慕,有望尘莫及之感。但是有了那种蒸汽机和其他思想学术上不断的新发展作推进器,民权自由的势力不久也要弥漫全欧,终非那“神圣同盟”的力量所能遏止。

上面所述是百年前世界新趋势的大概。P2-4

序言

李剑农(1880--1963),湖南邵阳人,1904年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专攻历史;1910年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人英国伦敦政治学院旁听。1916年回国,做过编辑,写过政论,办过学校。1930年出版《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1930年秋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经济史及政治学概论。为了教学需要,他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补写四章与原编合印成《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6年交蓝田启明书局出版,1947年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1964年在新德里出版印度版。

本书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说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资料的简编具有重要的价值”。学者林伯格说:“李剑农的政治史对于中国问题专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书。”本书长期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引用和好评,是一本经典名著。它材料丰富,叙事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公允,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根源及来龙去脉叙述得非常清楚,使人读了豁然省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好书。

当然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及时代、作者本人的局限,本书重在统治集团的内部争权夺利的描述,对人民的生活、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叙述不够充分,对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也着墨不多。特别是本书出版后几十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及史料的发掘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已非本书出版当时所能比,但亦不能掩盖本书的价值,它在今天仍然值得一读。

1989年美国格林伍德公司出版的近代国际大史学家词典收录中国(含华裔)近代(已故)史学家14人,李即其中之一(其他13人依英文第一个字母依次排列为:陈寅恪、陈垣、范文澜、顾颉刚、郭沫若、翦伯赞、梁启超、李济、吕思勉、吕振羽、王国维、魏源、萧公权),这是对李剑农学术地位的肯定。本书此次重新出版,读者借此了解中国近代史;也希望读者用批判的眼光,获得深彻的知识。

(以上文字参考了萧致治的相关论述,特此说明)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资料的简编具有重要的价值。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费正清

李剑农的政治史对于中国问题专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书……该书在阐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革命和立宪运动,以及类似这样一些问题方面,是值得一读的。

——学者林伯格

一本书在八十多年间印行达21次,流传海内外,历久不衰,被学者经常引用,这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实属罕见。

——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萧致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剑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35381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2015100209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