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秧村往事(刘会然短篇小说作品)/中国新锐派作家作品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名秧村文人眼里的江南风情,以民间的视点,展现江南人文底蕴和刚性、厚重的“江南人物志”!

《秧村往事(刘会然短篇小说作品)》摒弃了“大而空”的描写、“假与伪”的叙事,笔迹所在即心迹所在,形形色色的人物构建了唯一风景的城乡故事。“秧村”和“兰城”地处江南,是自我、私密的,更是熟惗、大众的。作者刘会然以民间的视点凸显了风景、风俗独白的诉求,在展现江南人文底蕴的同时,也令我们看到了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刚性、激烈、深广、厚重的“江南人物志”。

内容推荐

《秧村往事(刘会然短篇小说作品)》主要以江南“秧村”和“兰城”为写作背景,通过系列化的写作,演绎近年来各式人物的喜怒哀乐。作者刘会然以手中的笔,以及三十多年的江南生活阅历,以伏地飞翔的姿态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本书力图从“地域”与“私我”的角度书写“江南的兰城”和“一个人的秧村”。

目录

古镇上的乞丐

少年与花

1985年的电视机

安顺的裤袋

求雨

秧村往事

无谓时光

呼噜响彻

“天堂”时光

飘飞的纸飞机

头顶一颗星

假的

报警

刘教授,给你介绍个美女

布满蔷薇的土路

拉姆轶事

楼底的出租房

大餐

矮墩和他的美发店

滚动的夏天

房冢

乡村脾气

试读章节

古镇上的乞丐

平生一出校门,门卫老王的大黄狗就对他吼了几声,吼得路边树上的枯叶都在战栗。好端端的叫什么叫,平生真想用腿踢大黄狗几脚。这时,一同放学回家的小花正好站在门口等同伴。小花是平生的学生,也是他班上的班长。小花叫了一声“李老师好!”平生也就回了一句“好!”这时,大黄狗摇着尾巴折回校门去了。

平生想起该去镇里帮老婆照看店面了。平生的老婆桂珍没有工作,在枣花镇租了一家店面,做起了服装买卖。

平生每天上完下午的课都要去帮桂珍照看店面。

折回学校,平生锁好了宿舍的门,裤兜里插上一本新买的文学期刊。骑着摩托车就朝枣花镇驶去,北风在平生的耳边呼啸。

枣花镇离平生所在学校只有十来里路。一路上,平生碰到了不少和他打招呼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自己教的,也有些是别的班级里的。这些学生看到平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叫他“李老师好!”平生的学校是个村小,只有三个年级,每个班也不超过二十人,平生教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

学生本来是很怕老师的,有点像老鼠见到猫,拼命躲闪。可平生能够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还是因为他为人和善,从来不体罚学生,同时还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孩子的眼中,能写文章的就是作家,作家在枣花镇除了平生没有第二个。

枣花镇虽然是镇的编制,但镇政府所在地却在群山之中,离市区很远,交通也不方便,只有一条沙土路通往外界。这条路是晴天一身灰,下雨两脚泥。枣花镇还是这两年响应国家建设小城镇的号召,在镇政府所在地兴建了两排两层楼的店面。

枣花镇是个千年古镇,出过好几位历史文化名人。枣花河沿小镇蜿蜒蛇行,状元桥雄跨其上。在水路运输的黄金时期,枣花镇曾盛极一时,被誉为“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现在河的两边保留了一些斑驳陈旧的木头老房子。每到傍晚时分,镇里的老年人都聚集在状元桥两岸的茶馆里,对着枣花河,谈论、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富丽。

平生在老婆没有开店之前,周末特别喜欢往太平桥这边的茶馆窜,一是感受古镇千年的余韵,二是来听听老人诉说的故事和传说。枣花老街的茶馆沿溪回旋排开,鳞次栉比。长板凳,八仙桌,大嘴壶,老人们坐在茶馆里,喝茶时讲过的那些历史传说整天在茶馆的屋脊上萦绕着,久久难息,或飘荡在一墙之隔的溪水中,随波轻荡。茶馆外,夕阳打在各式铜制的、木制的古镇茶馆招牌上,苍劲的墨迹熠熠生辉。

平生很喜欢这种氛围,因为茶馆是唯一保留枣花古镇历史与传说的地方。在这种古朴的地方,说不定从哪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嘴里,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又绽放了,平生也可以写就一篇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上了。

摩托车很快穿过了状元桥,折了一个弯就到了老婆的服装店。老婆桂珍正和几位隔壁开店的婆娘打“双扣”。正在抓牌的桂珍瞥了平生一眼:“怎么这么晚才过来?”平生没有理会桂珍,把摩托车支在门口,就躲到柜台里面看新买的杂志去了。

枣花镇还不到一万人口,除了赶集的时候,店里是很少有人来光顾的。这两排开店的婆娘在店里也是闲得发慌,索性凑在一起,用打牌来消磨时间。

婆娘们打得兴起的时候,游荡在镇里的乞丐朝坐在西面的麻子婆娘的脸凑了过来。麻子婆娘破口大骂:“你这个鬼提的,凑到老娘这里来干什么?想吃老娘豆腐啊!”

“滚,臭烘烘的。你这鬼提的还愣着干什么?”麻子婆娘边骂边捡起地上的石头甩了过去。乞丐躲闪不及,大石头砰的一声砸在额头上。

该死的乞丐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到枣花镇的,反正有些年头了,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姓啥名谁,反正一来到这里就没有离开过。不管炎夏还是寒冬,他都赤着脚,身上常穿着一身臭得令人恶心的破棉袄,怪模怪样的,镇里人都叫他“老怪”。

镇里人都讨厌老怪。乞丐在哪里都被人讨厌。

开始出现在枣花镇的时候,老怪还是很勤奋地上门,挨家挨户去乞讨。镇里的人看他可怜兮兮的,都同情他,或多或少都会给点。可到后来老怪竟然做起了“三只手”。

那年,镇里的刘婶嫁女儿,就在结婚的当天,婚礼的方方面面都办稳妥了,就准备让新娘子穿嫁衣上轿了。这紧要关头,大红的嫁衣就是找不到。满屋子的人翻箱倒柜就是找不着,你说怪不怪,明明放在新娘子的床头。

有个过路的说,看到老怪穿一件红衣服在状元桥呢。一群人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老怪把刘婶女儿的嫁衣偷走了,穿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时,老怪还在桥头幽来荡去显摆着呢。

在这样的关头,你说刘婶的女儿有多晦气,那可是人家一辈子的嫁衣啊!刘婶家人愤怒了,对老怪暴打了一顿,差点没有把他扔到枣花河里去……

这老怪,不管白天黑夜都喜欢在状元桥上闲逛,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从那头走到这头,像寻找丢失的银针似的,不知道要来回多少次。逛累了就利索地爬到栏杆上去睡。你还别说,老怪的睡技真好,在宽不到10厘米,高一米多的栏杆上,老怪还能睡得稳稳当当。但没有人会欣赏老怪的睡技,而是看到他就窝火,怎么说这状元桥也是古镇的名胜,你一个乞丐整天赖在状元桥上,成何体统?镇里的小孩子远远看到他睡在栏杆上,就会捡石头扔。老怪懒得下来制止,只是静静地睡着或嘿嘿地笑。小孩子愈加不害怕他了,石头朝他飞去,砰砰砸在老怪身上、栏杆上,还有些飞越栏杆落人湍急的枣花河中。  不过,假如是平生路过桥头,看到小孩子扔石头会立即阻止,如果是自己学生的话,到了学校平生还会要求学生反思,写检讨。平生多次对自己的学生讲,人是平等的,不管他身份如何,他都有人格,我们都要尊重他,哪怕是乞丐。但平生的很多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冬天的傍晚来得早,三点一过,太阳就挨群山了。

P1-3

序言

把自己开成“百年老店”

如果说从2004年发表的《陨落的天使》算起,业余写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一直以来,我都把《陨落的天使》看作我业余写作的起点,虽然在高中和大学时,就有不少铅字发表,但那些纯属小打小闹,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写作。到了《陨落的天使》这篇小文发表并被多家杂志和书刊选载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了。

其实,《陨落的天使》这篇小文发表时,我还不知道这篇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直到被小小说刊物选载后,我才意识到,我竟然在写小小说了,并且一直坚持写到了2013年。应该说,在这十年里,我在小小说领域多有斩获,也慢慢获得了一些虚名,助长了我飘飘然的心态。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小小说1500字左右的容量已无法满足我写作思维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了。我问自己,经历了十年短小文章写作的淬炼,我是否可以创作中短篇小说了?

其实,在2014年前,我曾经尝试过几篇短篇小说的写作,但没有激起任何涟漪。这期间,我很焦虑,在网上、书本中大量品读创作中短篇的写法,那些写法真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现代主义、魔幻主义、象征手法等创作手法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我茫然了,自己该从何处下笔?

可写作必须继续。干脆,我找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不断地读,读着读着,我决定就写我喜欢的作品的模式。如果一个人写出来的作品自己都无法喜欢,那不是恶心自己,成全别人?可,自己都恶心的作品,要想别人喜欢,无疑是痴人说梦。

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了八个字:笃定,沧桑,自我,极致。我选择这八个字作为我的写作基调。很显然,这八个字无法归类,不是特指某一方面,但我认为适合自己就行。每次写作时,我都会认真看看这八个字,我感觉自己的写作心态好多了。

在小说手法上,我崇尚写实。我想尝试“飞”起来,也试着写了几篇,但感觉这些作品无非是站在凳子上罢了,并不是想象中飞翔的雄姿。我喜欢选一些现实题材的作品读,对想象性太强的文章有点排斥,因为一些所谓的想象性作品无非是穿了一件绚丽的外衣而已,裸露后也没让我产生阅读的快感。

有时,我也怀疑自己的创作手法老土,不新潮,没人喜欢,早晚会被淘汰。可转念一想,曹雪芹、鲁迅、沈从文等大家流传下来的创作手法不是都老土、不新潮吗?可他们的文章都成了经典,让读者百读不厌。看来,创作的道路并非一条,也并不是非黑即白。路有千万条,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我明白,创作的道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想明白这点后,我又想到了百年老店,那些能够坚守百年的老店,并非它们不断花样翻新,迎合时代的潮流;恰恰相反,它们能够在寂寞中,长久地坚守自我的本色与底蕴,让每个年代的顾客都能找到回归的路。

是啊,在写作上,我何不把自己开成“百年老店”,任凭外界风云变幻,坚守自己的创作基调和手法不动摇?

我想通了,感觉作品的质量慢慢有了提高,得到了杂志编辑和读者的认同。折磨我创作的焦虑心态得到了舒缓。但并不是说,我的创作从此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了。

在写任何一篇小说的时候,期初,我总以为自己骑在一头忠厚老实的水牛上,可以在它背上悠闲自得,甚至可以吹响一曲横笛,让天地间婉转悠扬起来。可骑着骑着,发现自己骑的压根儿就不是水牛,而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它带着我在旷野上飞奔,没有方向,不选路径,肆意而为。坐在野马上,真是胆战心惊,仿佛末日将临,却欲下不能。就这样,在惶恐不安之中,在命悬一线之际,野马跑累了,停蹄了,抵达了一个目的地。一看,这地方和自己预想的目的地或似曾相识,或未曾相识。待自己的双脚从野马上踩在大地的瞬间,发现野马又变成那头熟悉的憨厚的老水牛。

同样,一粒小说的种子在我灵魂里埋下后,就好像是一条血吸虫吸附在身上一样。作品完成时,血吸虫的折磨也就结束了,我才会感到一阵开心。但这种开心却又是暂时的,因为,一条接一条的血吸虫又蓄势待发,跃跃欲试地朝我身上爬来。这或许就是我创作的宿命。

2007年4月,我的第一部专辑《陨落的天使》出版了。如今十年过去了,前前后后共出版了12部专辑。这12部专辑,都是散文和小小说。现在这部《秧村往事》有点进步了,也是短篇小说,是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在《陨落的天使》出版的自序里,我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光阴荏苒,2007年自己就三十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可我到现在还感觉自己在风飘雨摇中,双脚战栗。或许是想给自己增添一点信心,或许是为三十岁前的为文做一次总结,如今把这些文字整理一下,出版这本集子,权当是奉献给自己三十岁生日的薄礼及对自己爱好的一种回报吧!如果它有幸搁在你的案头,哪怕只能带给你一丝愉悦,我就会觉得很满足。”

如果抄袭上面这段文字,把“2007年”改成“2017年”,把“三十岁”改成“四十岁”,这就是这篇自序的最好结尾了。

只不过,倏忽之间,岁月又流失了十年,留给我一头白发,以及一堆自己还不甚满意的文字。

二〇一七年一月

浙江义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秧村往事(刘会然短篇小说作品)/中国新锐派作家作品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会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63822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7-03-01
首版时间 2017-03-01
印刷时间 201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7022945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