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秀女入宫,后宫有隙
“小将小将,爬起来去瞅瞅又贴了啥文章。”
七月的京城热得要命,前门东街的顺城胡同像一排切开的西瓜一样,露出红红的胭脂脸蛋。这里就是正德皇帝经常光顾的水粉巷,里面有四十七家烟花楼。其中有三家朱红阁楼是正德帝题写的匾牌。
巷子口的左首是司礼监临时供货的百货街,棉布、丝织、麻布,食品、瓜果、糖堆,草药、茶叶……因为过于杂乱,太监们把这里叫作大栅栏。右首三百米有一个很高的砖木结构的酒楼,名字叫大正有德。
说话的河南人是一群乞丐中的首领,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大将,所有手下的小乞丐均叫小将。他在一棵龙槐树的荫凉下躺着,破烂的衣服给他的夏天带来凉爽。他不远处是一个公告台,重叠的告示被风吹走了一部分,新张贴的告示吸引了不少的过路人观看。
两个乞丐从人群中跑回来,说:“大将,大将,有好机会了,是通州招兵了,是北面俺答攻打朝廷,告示上说那些蒙古人饿了,没有东西吃,就来抢我们的东西吃。已经抢走好多了,现在招收兵马就是要把他们打跑……”
旁边的一个乞丐声音很小,说:“招兵的人是什么顺天巡抚王忏,我们要不要参加……”
这是嘉靖二十一年的夏天。夏至刚过不久。
这一日,风和日丽。气象官预测,夏天的晴朗将给这一年带来旱灾。其实,也不用预测,被干旱逼迫离家的河南、河北流民不时有混入京城的,成了乞丐帮的一员。街上的乞丐越来越多,那一个又一个口音迥异的乞丐像是一道又一道加急快递,向京城预告了全国各地的灾情正在蔓延。因为大明朝开国皇帝作过乞丐,所以,从开国起,大明朝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各级衙门和酒楼旅店,一律都要善待乞丐。这在刑罚严苛贪污深重的明朝,多少是一件温暖而人道的事情。
午时两刻。
大街上突然撒满了锦衣卫队,原来有二十台官轿从南城门进入。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围观的老乞丐说:得,得,又是一批熬寡的女孩子。轿子编着号码,直奔向前门东街的严府。
前门东街是朝廷一品大员集中的住宅区。严嵩的府第在最东边的十五棵柳树边上,严家为了表明是书香传家,大院靠墙的柳树上均挂着红红的灯笼,上面有严世蕃亲题的“庆安”“福祉”等字样。大门口挂着两个绣着莲花的灯笼,则分别题着两个大大的“御赐”字样。灯光照耀着严府下面的四字匾牌:忠勤敏达。严嵩用青词换来的当今圣上嘉靖帝的亲笔题词显示出严家在朝官中正在上升的情状。
秀女轿子进入严府的时候,严世蕃正在院子里坐着让宫廷画师画像。阳光照耀着严世蕃白胖的身子。两个新纳的小妾浓艳地站在严世蕃身边,刚叫一句老爷,就被严世蕃踹了一脚,一只眼的眼白翻出来,说:“昨天教的宫廷话呢,要说宫廷话。”
只见那个发髻缠绕着珠钗银簪的妖娆女子半弯腰,手揣在腰问,学着宫廷腔调学了一句:“老——爷,你哪里痒啊?”
严世蕃的眉头一皱:“你说什么?小十九。”
严世蕃现在有二十五个小妾,他最宠爱的就是这个操吴依软语的小十九。大概是从小受父亲爱听昆曲的影响,严世蕃特别喜欢听吴侬软语。但最近,他听说鄢懋卿的几个福建籍小妾在家里一句一句地学说宫廷话。严世蕃也忽然心血来潮,他也想让自己喜欢的小十九和二十五也学说宫廷话。
想不到,昨天是寻欢时随口教了小十九一句,她今天却当着画师的面说出来了。严世蕃心里有些后怕,暗暗庆幸没有教她说更隐私下流的话。
画师把颜色调好了,正要画严世蕃的眼睛,下人突然来报,说:陕西的二十个秀女的轿子已经进了院子。
严世蕃看了一眼画布上的自己,模样很周正,眼睛虽然没有被画出来,但轮廓神武,很高兴地招了一下手,指了指旁边的一个锦盒,便跟随下人去了前院。负责选秀女的礼部侍郎赵文华去了严嵩的前院献殷勤去了,只剩下他的一个随从在那里前后指挥轿夫的次序。
秀女是坐马车快跑进京的,抵京城南门官驿后才换乘了宫廷轿子。有不少女子晕车得厉害,被托下车来的时候吐得一塌糊涂。
严世蕃一张脸一张脸地检查,有一个女孩子一口吐到了严世蕃脸上。
严世蕃恼羞成怒,一巴掌打过去。被旁边的管家接住,那管家用袖子帮着严世蕃擦脸,小声说:“爷,这些女孩子打不得。”
严世蕃看了一眼那个吓得缩成一团的女孩说:“就是她了,留下来。其他的给皇上送去。”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