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答应如何对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体系进行重构的问题,由于互联网是基本场域,孟兆平著的这本《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重构》将首先对互联网的基础特征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互联网环境中作品流通的特质性,为全书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理念指引。在基本路径的指引下,本书将对中国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规制现状作梳理,辅之以个案分析,对规制的效果进行检视,并尝试提出完善的建议。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各国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这个场域中所发生的著作权规制问题在各国法域内均有具体的体现。本书将对相关法域内的规制制度及制度产生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为中国互联网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重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案。
从王蒙等六作家起诉世纪互联,到百度案和雅虎案在学界内引发热议;从百度影音关闭P2P点播、快播“倒下”,到今日头条遭遇全媒体维权,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问题不仅是产业界、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知识产权学术研究的宠儿。从文字作品到视听作品,从视频网站到BT下载再到P2P点播,从桌面的鼠标点击到移动的指尖阅读,互联网环境中的每一次技术应用革新,著作权制度似乎都是“首当其冲”。
法律的纪律性、滞后性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进步性不断上演着针尖碰麦芒的话剧。从社会发展以及公共需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从web 1.0到web 2.0,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大繁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经历了“单向传递的传统媒体——以互动性和个性化为主的web 2.0网站——指尖上的APP”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却带来了知识产权制度在互联网环境下艰难取舍的问题: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应如何重构?如何平衡作品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等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如何协调著作权保护与技术发展之问的关系?如何构建合理的著作权授权和利益分配机制?
面对互联网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体系重构,孟兆平著的这本《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体系的重构》将通过研究网络技术进步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张力,厘清互联网与著作权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着眼于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状况下重构著作权保护体系,提出在重构著作权人权利体系、ISP间接侵权责任制度之外,还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著作权授权和利益分配机制,进而实现权利人保护、互联网创新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