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嫂韵事
多尔衮借着酒意,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时不时直勾勾地去看太后。孝庄也不回避,直面相迎。一个卿卿我我,一个激情奔涌,多情男女美事成。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一位国色天香而又颇有谋略的女人。她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的政治风云,精心扶立两代幼年皇帝主政,是清初政坛上有着很大影响的人物。几乎与这种政治影响相“媲美”的另一种影响,则是她与多尔衮叔嫂之间的风流韵事,历数百年流传至今不衰。孝庄与多尔衮的叔嫂韵事逐渐演化为婚嫁的事实,当从清军入关、清朝迁都北京后说起。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顺治当朝时的摄政王,他运筹帷幄之中,完成了从清军入关到占领大半个中国的军事和政治行动。因而当时的多尔衮声名显赫,炙手可热,实际上享有皇帝的权威。也就是在这种赫赫权势在握的情形之下,多尔衮才敢觊觎如花似玉、楚楚动人的寡嫂,而盛年孀居的孝庄皇太后也才愿意遮遮掩掩、半推半就。
清朝迁都北京的这一年(1644年)似乎过得很快,转眼之间顺治帝和孝庄太后迎来了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新年,不消说自然要庆贺一番。与此同时,陕西方面传来好消息,英亲王阿济格已攻破潼关、攻占西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已败退江南。而武昌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见豫亲王多铎的大军南下,仓皇南逃两广。消息传来,清廷上下一片欢腾。其中笑得最开心的当数多尔衮了,因为前线的每一次胜利都为他增添一分盖世的军功。
为了祝贺胜利,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同时为了鼓舞士气,凝聚朝臣之心,孝庄太后下懿旨,请王公大臣和满族勋戚新贵到御花园赏梅。多尔衮来得最早,穿一身淡蓝色的丝锦蟒袍,戴一顶嵌着大东珠的暖帽,外罩大红披风,加之三十四五岁的英年和踌躇满志的神态,显得十分帅气。他迫切地想早点见到孝庄太后,因为自迁都北京后,这皇宫大内不能随便进出了,虽贵为摄政王也不便冒昧。可等了许久,太后却一直没有出来,多尔衮坐在交泰殿,简直觉得度时如年。
又过了一会儿,众大臣纷纷到来,见了多尔衮后恭贺之声鹊起,交泰殿渐渐
熙熙攘攘地热闹起来。忽而,这熙来攘往之声冷不丁地沉静了下来,众大臣伏身
跪迎孝庄太后,山呼恭贺之声又起。
“平身吧,各位爱卿!海公公,给每位臣工准备的银子送上。”
孝庄太后坐在殿上,诸王公大臣陪坐两旁。多尔衮的眼光不断溜过孝庄太后,但见她身穿黄锦缎旗装,美目含笑地注视着群臣,对多尔衮却似乎不露一点儿多余的目光。
“大清虽刚刚入关,却国泰民安、天遂人愿,我八旗将士势如破竹,江南指日可平,哀家高兴。今日请诸位到御花园赏看梅花,午时设便宴请大家痛饮几杯,以贺良时佳节。”
满殿响起谢恩和欢呼之声,之后大伙纷纷往平时宫禁森严、难得观赏的御花园而去。
大冬天里御花园中的花似乎并不太多,就连山上的树木也是光秃秃的,连个回黄转绿的小动静也没有。而当众人来到梅园之后,却忽觉眼前一亮,但见一簇簇的火红、粉红、绛紫,还有片片的雪白、蜡黄,迎着寒意还浓的微风开得热热闹闹、灿烂明媚。
多尔衮避开众大臣,在偌大的御花园中漫无目的地走着。忽见旁边有个园门,便信步拐了进去。绕过假山之后,依依杨柳围着一个池塘,树下一株株无名的花正次第开放,十分好看。多尔衮正贪看不已,临池亭子里的一片紫色映入眼帘,定睛看去,原来是孝庄太后披着一袭紫裘披风正兀自赏花,紫缀花丛、人面映花,有无穷的魅力。
“敢问太后,为何把臣等撇在一边,独自一人观景赏花?”多尔衮定了定神,故作打哈哈之态上前搭讪。
孝庄太后似惊而非惊,面露微红地转过身来,笑吟吟地道:“哦,原来是摄政王,你如何也一个人?”
四目相对的时候,多尔衮只觉孝庄那双明眸微泛秋波,那凝脂般的粉面上眉横春山、春意盎然。回过神儿来后,不由得笑道:
“太后,今日是大年节里,在这朝堂之下的后宫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拘朝礼,请不要称臣弟为王爷,而以家人称十四叔,臣弟也不称太后,而叫一声皇嫂如何?”
孝庄听多尔衮说得好像入情入理,又好像情真意切,便顺势点头道:
“十四叔言之有理,请进来坐下吧。”
多尔衮就等这一声了,于是便来到亭子里,大大咧咧地坐在太后对面。这样一来,反倒弄得孝庄面红耳热,浑身不自在起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多尔衮看在眼里,不觉心里一亮,便进一步说道:
“嫂嫂为何不坐下?是怕为弟吃了你吗?”
孝庄太后便红晕满面地坐了下来,两人面对面,相距仅一步之隔。
“嫂嫂也有闲情逸趣来赏花?”多尔衮看似没话找话,实则话中有话地问道。孝庄太后点点头,幽幽地道:“久居宫禁之地,寂寞无聊,趁今日众臣工赏花之际,哀家也想来走走看看。”
“唉!难怪呀!”多尔衮故意长叹了一声,“先皇龙驭归天,撇下嫂嫂一人独居深宫,真够寂寞的,花一样的青春年华都在寂寥之中付诸东流,可惜呀!”多尔衮亦真非真、似叹非叹地说道,那炯炯的双眼中流露出火般的欲望。
孝庄太后的粉面越发红了,更显得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十四叔取笑了,哀家已是人老珠黄,早过了如花的年龄,如何谈得上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呢?”
多尔衮听后忽然向前探了一下身子,似乎很动情地说:“嫂嫂怎么说这样的话。依臣弟看来,你虽然已过三十,可仍像这些花朵儿似的明艳照人、风情万种、娇柔可掬。有皇嫂在,把那些花儿都比得低下头了。”
孝庄听后掩不住内心的得意,脸上漾满了笑意:“十四叔真会说话,难道哀家真有那羞花之貌?”
“在臣弟眼里,嫂嫂比西施、王嫱还美丽百倍。”多尔衮开始露骨地发动攻势。
孝庄太后躲闪着多尔衮的目光,兀自喃喃地说:“十四叔正当盛年,生得风流倜傥,何况府中又妻妾成群,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又何必来挖苦嫂嫂呢?”
“弟弟怎敢挖苦嫂嫂!府中那些人不过是些行尸走肉,没有一点儿温存的人气儿,怎比嫂嫂柔情似水?”多尔衮在褒贬之中继续进攻。
孝庄太后完全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或者说在此之前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她心里翻腾起种种异样的滋味。对满人来说,尤其满族先世女真人,由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父死子妻庶母,兄终弟继其嫂,乃是早期族内不同辈婚制之遗俗,所以嫂嫂嫁弟弟合乎伦理。再说,这多尔衮虽不是美男子,但胸怀大志、才华出众、聪明睿智,因而是一个很耐看、很有味儿的男人。但毕竟一位是当今
的皇太后,一位是权柄在握的摄政王,这段弟嫂之间的风流韵事和恋情,非比寻常,也许会牵涉到大清国的安危,牵涉到当今幼年皇帝宝座的安危。沉默、想入非非、恐惧、揪心扯肺的沉默……
突然间,一声童稚的欢叫声打破了叔嫂相对无言的沉默,“快来呀,怎么找不到了,朕就在这里!”两人吓了一跳,便急忙站了起来。四目望去,亭边假山石后,顺治皇帝福临正对远处叫着、笑着。
“皇上在干什么呢?”孝庄太后大声喊道。
“朕正在捉迷藏。”
孝庄太后刚才的想入非非,娇羞的沉默,以及掺杂其间的些许好心情全跑得一干二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悻悻然离开园子,独自而去。多尔衮眼巴巴地看着那娇美的身影,叹口气也怅然离去了。
多尔衮对孝庄有意已久,先帝皇太极驾崩后,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经过多次试探,他终于理出了一个头绪:在男女之事上,孀居多年的孝庄和自己是一样的,而在心态上却大相径庭。寡嫂想的是如何运用自己的魅力作为资本,确保当今朝廷和皇上的安危。
想到这里,多尔衮暗下决心,要在今后的剪除异己的斗争中,慢慢地让迷人的寡嫂依偎在自己怀里。
不久,多尔衮逮到了一个重大的机会。
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在皇太极死后曾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在皇位争夺战中失败后,四处大发牢骚,发泄对多尔衮的不满。此事被人向多尔衮揭发后,其党羽多人被杀,豪格也被废为普通旗人。直到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福临在北京再次举行登基典礼,颁诏大赦天下后,豪格才恢复和硕肃亲王的爵位。但多尔衮心里,始终没有放过他。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