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任正非内部讲话(最新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华为年销售额全球增速第一,总裁任正非亲自讲述管理的精髓、创业的根本。精选任正非30年来直指要害,被同行视为管理真经的经典讲话,深入剖析关键细节和重要决定。由希文所著的《任正非内部讲话(最新版)》收录任正非关于大数据流量、泡沫化危机、数字化及网络转型等近期讲话内容。双面印刷,前勒口外折,后勒口内折,另加模切。

内容推荐

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菲算是一个。任正非43岁才开始创业,一手把“山寨公司”变成了震惊世界的科技王国。华为从一个2万元起步,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微小企业成长为拥有17万多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人民币的跨国公司。华为是靠什么成长起来的?任正非在华为的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任正非是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一次次危机的?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由希文所著的《任正非内部讲话(最新版)》收录了任正非原汁原昧的内部讲话,总结了华为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成长经验。全面梳理、提炼出任正非的管理思想、经商智慧以及华为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等诸多内容。书中包含大量全新讲话内容,为每一位想创业、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管理人士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 走出国门,华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让2000名研发专家出征海外,华为在担心什么

 跨出国门,成为一家国际性企业

 竞争中要坚持“深淘滩,低作堰”

 占有国外市场,需要“本地化”的贴身服务

 向国际竞争对手学习:要么领先,要么灭亡

第二章 华为的魂:以奋斗者为本

 崛起之梦:三分天下有其一

 华为奋斗者剪影——“垫子文化”

 集体辞职,只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主动克服,渡过泡沫化危机

 关于理想: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第三章 打造铁血团队:利出一孔,力出一孔

 团队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决策不都是对的,需要理解与宽容

 盈利很重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更重要

 谁说一大批中国土博士不能成为世界英才

第四章 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

 培育人才的重要性:造人先于造物

 苦练基本功,重视普通员工、普通岗位的培训

 学习型企业,不容回避的必然

 机会不是等来的,优秀的人才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

第五章 活力是组织之魂,别在沉淀中灭亡

 永不做丧失斗志的“沉淀阶层”

 板凳要坐十年冷

 年轻是弱项,但也是强项

 末位淘汰制:不为残酷倾轧

第六章 有价值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共享资源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创新之敌

 别犯幼稚病!创新出的东西是要能卖掉的

 掌握核心技术

第七章 速度合理,保持发展定力

 想长久发展?请保持合理的成长速度

 想要超越,就要及时去除一切错误

 自我批判是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优良工具

 让一线营销人员去做决策

第八章 以客户为中心,质量和服务至关重要

 客户的满意是成功的基础

 竞争的要义就是质量好、服务好、成本低

 让客户满意,就要坚持客户的价值观

 市场变化了,客户需求也会变化

第九章 任正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危机潜伏在胜利的欢呼声中

 市场角逐永远不会停,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不做昙花一现的企业

 居安思危,做好危机管理

 自动降薪,只为戳破太平意识

 未雨绸缪,才能安然渡过危机

第十章 管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打麻将绝对不可以

 削IBM的足,适华为的履

 变革得太急切,效果不可能会好

 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成本控制

 优化管理是不变的主题

第十一章 灰度哲学:欲望的激发与控制

 慢慢来,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

 均衡发展,就是要抓短木板

 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

 以业务为主导,取得“机会窗”的利润

 以指标说话,以结果复命

第十二章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明哲保身的领导是变革的绊脚石

 淡化领导人的英雄色彩是职业化的必然道路

 让最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评价干部要不断推进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挑选接班人:集体的智慧是力大无穷的

第十三章 笑傲江湖,三十年荣辱锤炼出华为人

 当人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

 《基本法》要融于每一个华为人的行为和习惯中

 华为的文化生生不息

 诚信:君子取之以道,小人趋之以利

 为家人的幸福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

试读章节

2007年华为共收入125.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早在1994年,当华为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刚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时,任正非就预感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的惨烈和参与国际市场的意义。

华为首先瞄准的是香港。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信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产品的“商业网”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除价格优势外,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提供新的电信业务生成环境,从而帮助和记电信在与香港电信的竞争中取得差异化优势。在这次合作中华为获得不少经验,和记电信在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近乎苛刻的要求,也促使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接近国际标准。

随后,华为开始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重点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俄罗斯和南美地区。以俄罗斯为例,1997年4月华为在当地建立了合资公司(贝托一华为,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成立),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市场。2001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2003年在独联体国家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位居独联体市场国际大型设备供应商的前列。

2000年之后,华为开始在其他地区全面拓展,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特别是在华人比较集中的泰国市场,华为连续获得较大的移动智能网订单。此外,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沙特、南非等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此后,华为开始在觊觎已久的发达国家市场上有所动作。在西欧市场,从2001年开始,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华为产品成功地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C)4年与西门子成立合资企业,又成功打入荷兰、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市场。

“走出去”远远不能涵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这就好比“出门”与“做客”,情况是不同的。“走出去”只是第一步,真正“走进”别人家成为主人接受的“客人”,甚至成为别人家的“主人”,则又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2011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榜单中,联想集团以81.04分,以仅输华为1.72分的差距排名第二位。用柳传志的话说,对IBM Pc的并购整合历经波折,到今天终于可以用成功来定义。

在2011年9月举行的联想国际化经验交流会上,柳传志语气坚定地说:“很慎重地、认真地说,联想并购IBM Pc项目是成功的。成功的主要标志,根据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一是要做到业绩的持续发展,另外当时实际上还有一个内在的目标,就是希望由中国人来领导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企业。这个也实现了。”

联想对IBM Pc的收购可谓历经险阻,闯过了重重险滩。交易完成后,各种预料中以及预料之外的困难接踵而至。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的陈绍鹏回忆并购之初,大家没有想到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部分并购”的困难。“如果复盘,我觉得部分并购的难度甚至可能大于整体并购。”部分并购之后,各个环节要与原来的IBM架构体系相连,又要与新的架构组织整合,而两个架构体系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随时都在出现“排异反应”。合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供货慢成了客户抱怨的重点。“很长时间内很多工作人员必须在两套系统内同时工作,这种工作方式让大家精疲力竭。”陈绍鹏说。如是再三,联想最终在2008到2009财年,以2.67亿美元巨亏迎来合并之后的最大挫折。

但经过联想集团内部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调整,将全球市场分为“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终究战胜了这些困难,实现了“由中国人来领导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企业”。

P17-18

序言

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顶级CE0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不管是金融风暴、IT泡沫、国际巨头的拼命打压,还是国内同行的残酷竞争,任正非屹立如山,牢牢地把住华为这艘民营电信“航母”的舵轮,穿过激流、驶过险滩、奋勇前行……爱立信全球总裁兼CEO卫翰思先生说:“我们很尊敬华为这样的对手。”3com总裁布鲁斯·克勒夫林指出:“任正非的故事如果放在美国的话,那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成功者的故事。”英国《经济学家》认为:“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美国《时代周刊》惊呼:“这家公司已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这些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如今这些电信巨头已把华为视为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华为自1987年创办以来,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通信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华为为什么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华为是靠什么成长起来的?任正非在华为的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任正非是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一次次危机的?中国从来就不缺企业家,但缺少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应该算是一个。

任正非为人很低调,几乎从来不接受媒体访问,所以在众人眼中他总是那样神秘;但他行事很高调,发出的言论每每总有惊人之语。

两万元的创业资金,步履蹒跚、筚路蓝缕。这时任正非说:“我们要塑造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灵魂,我们要做烧不死的火鸟,要成为凤凰”!

华为开始艰难地发展,四处碰壁、人心涣散。这时他说:“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我们要做燎原的星火,华为一定能三分天下”!

企业战绩辉煌,有人骄傲自满,艰苦奋斗的精神渐渐消失。这时他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才不足、发展模式落后的问题突显。这时他说:“人才增值才是最重要的增值,创新要以客户为导向,创造出来的东西没有商业价值,就别想让人们来奖励你”!

华为飞速成长,成长速度失控,内部发展不成熟。这时他说,“活下去的必要条件是及时去除一切错误,不自我批评,一味向前冲,没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必将导致死亡”!

华为不断壮大,国内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其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时他说:“我们走出国门要坚持去粗取精,用奋斗的精神,在穿西装的人中走出中山装的风格”!

华为步入正轨,管理制度却渐渐跟不上技术的进步。这时他说:“不改进管理,企业就将死亡,要将生命注入永恒的管理优化中”!

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横、纵坐标点上,每一个关键的、迷茫的时间节点上,任正非总是及时地站出来,以其卓越的企业家智慧为华为指明方向。因此,华为才取得了今天这样激动人心的、跨越式的传奇发展。

任正非的经营思想已经被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学者所研究、重视、传播。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以及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这一切都令我们惊叹,有这样伟大的企业家作为榜样,实属我们同时代人的一大幸事。

毫不夸张地说,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值得我们细心揣摩。我们每个人,不论现在正在从事哪个行业,都应该在这样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突破自我,培养自己的各种专业素质与企业家精神。任正非的智慧和精神不论在当代还是以后,都值得我们学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任正非内部讲话(最新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希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32111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17036017
中图分类号 F632.765.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