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是张锦秋早年的理论思考和创作总结,分学习、创作、思考三篇,收录了早年求学期间的研究、心得与体验,工作期间众多新唐风作品的创作过程记录与思考,以及关于接续传统与探索现代建筑之路的思想成果。本书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能,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是以张锦秋院士探索现代建筑之路的阶段性记录,其内容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性意义。
图书 | 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是张锦秋早年的理论思考和创作总结,分学习、创作、思考三篇,收录了早年求学期间的研究、心得与体验,工作期间众多新唐风作品的创作过程记录与思考,以及关于接续传统与探索现代建筑之路的思想成果。本书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能,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是以张锦秋院士探索现代建筑之路的阶段性记录,其内容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性意义。 目录 学习篇 在梁公的书桌旁 廊与空间 颐和园风景点分析之一——龙王庙 颐和园后山西区的园林原状及造景经验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的建筑艺术 访古拾零 创作篇 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江山胜迹在溯源意自长 ——青龙寺仿唐建筑设计札记 理解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 ——“三唐”工程创作札记之一 传统空间意识之今用 ——“三唐”工程创作札记之二 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阁设计 骊山增胜景汤池展真颜 ——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设计 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 关于成阳505科技楼 《聊斋》之乡的“迪斯尼” ——柳泉风景区规划设计 历史的演义——长生殿景区的规划设计 思考篇 继承发扬探索前进 ——对建筑创作中继承发扬建筑文化民族传统的几点认识 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 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 ——建筑创作中的思考 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形势法则 形式与实质感觉与理性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创作的体会 后记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锦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968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6-09-01 |
首版时间 | 2016-09-01 |
印刷时间 | 201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98 |
CIP核字 | 2016194956 |
中图分类号 | TU-0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7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