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面纱(精)
内容
试读章节

1

她大惊失色,尖叫一声。

“发生什么事了?”他问道。

房间的百叶窗关着,有些昏暗,可他仍看到她突然惊恐不安的神色。

“有人动了一下门。”

“嗯,可能是哪个女佣,或哪个童仆在动。”

“他们这时候不会来。他们知道我午饭后要睡觉。”

“那会是谁呢?”

“瓦尔特。”她悄声说道,双唇颤抖着。

她指指他的鞋子,他随后把鞋穿上,但她的惊恐又让他紧张,鞋子又紧,显得动作笨手笨脚的。她有点不耐烦,叹了一口气,递给他一个鞋拔,自己则赶忙穿上和服,光着脚,走到梳妆台前,用梳子理了理自己凌乱的短发。等她梳理好了,他才把第二只鞋的带子系好。她把大衣递给他。

“我怎么出去?”

“最好先等等。我去外面看看情况如何。”

“不可能是瓦尔特,他五点才会离开实验室。”

“那会是谁呢?”

现在他们压低声音私下说话。她全身颤抖起来。他突然感到,如果再出现危急时刻,她可能就会疯掉。于是,他便迁怒于她。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哪像她说的那么安全呢?她屏住呼吸,一只手紧紧挽着他的胳膊。他顺着她使的眼神看去。他们二人面对通往走廊的窗户,窗上都安着百叶窗,百叶窗关得好好的。然而,窗户手柄处白色陶瓷的把手却慢慢地转动,但没听到有人在走廊走动。看着把手竟然无声无息地转动着,他们胆战心惊。过了一分钟,仍没有声息。他们正对这灵异气氛惊魂未定时,又见另一扇窗户的白色陶瓷把手也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转起来。凯蒂吓坏了,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慌,禁不住要失声惊叫起来。他赶紧捂住她的嘴,堵住了这尖叫声。

此时屋里鸦雀无声。她依偎在他身上,双腿瑟瑟发抖,让人担心她会立刻晕过去。他眉头紧锁,咬紧了牙关,把她抱到床上坐定。她吓得面无血色,而他皮肤虽然黝黑,此时脸色却也惨白如纸。他站在她身边,目不转睛盯着那个陶瓷手柄,两人默默无言。接着她忍不住还是失声哭了。

“天啊!别这样!”他焦灼地低声说,“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我们还是坦然面对吧。”

她寻找着自己的手帕。他知道她在找什么,就把包递给她。

“你的遮阳帽在哪儿呢?”

“我忘在楼下了。”

“啊,天哪!”

“听我说,振作一点,我敢对天发誓,保证这个人不是瓦尔特。他怎么会偏偏这个时候回来?他中午不会回来,是这样吧?”  “是的。”

“我敢打赌,赌什么都行!一定是佣人。”

她冲他笑了一下。他的声音深沉有力,亲切温暖,令她放下心来。她拉过他的手,深情地握着。他等着她冷静下来。

“听着,我们不能老待在这儿。”他说道,“现在你能不能到走廊看看动静?”

“我怕自己还站不起来。”

“你这儿有白兰地吗?”

她摇摇头。他眉头一皱,脸色阴沉,心里慢慢烦躁起来,他也无所适从。突然她把他的手紧紧抓住。

“万一他正在那儿没走该怎么办呢?”

他强挤出一丝微笑,尽量让声音温柔,语气坚定令人信服,他知道这种声调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那不太可能。凯蒂,提起精神来!怎么可能是你丈夫?要是他进来,在大厅看到一顶他从未见过的遮阳帽,上楼,又发现你房门锁着,他肯定会吵起来的。一定是哪个女佣搞的鬼,只有中国人一上楼才会那么转动把手。”

现在,她镇定一点了。

“就算是女佣人,也叫人放心不下。”

“那怕什么,我会让她封住嘴,有必要的话,我会给她来个下马威。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虽没多大权利,但总还能干点什么的。”

他肯定没错。她站了起来,朝他张开双臂。他把她搂抱入怀,低下头,那炽热的嘴唇紧紧贴在她那似火的唇边,紧紧拥吻起来,激情似火,但又痛苦万分。她仰慕他。两人一阵缠绵悱恻之后,双方手臂才慢慢松开。她走到窗前,拉开窗闩,一点点拉开百叶窗,向外看,门外连个人影都没有。她蹑手蹑脚走上走廊,瞧瞧丈夫的更衣室,又瞅瞅自己的起居室,都空荡荡的,她回到卧室,向他示意。

“没有人。”

“我就觉得,这一开始就是错觉。”

“别笑。我吓死了。到我的起居室坐坐,我先把长筒袜和鞋子套上。”

P1-3

目录

正文

序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后到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

毛姆的首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于1897年发表。1915年,他的杰作《人性的枷锁》问世,1919年《月亮与六便士》的出版确立了他作为长篇小说家的地位。毛姆的其他著作还包括:长篇小说《刀锋》《面纱》,旅行札记《在中国屏风上》,以及各种散文、短篇小说集等。1903—1933年期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

毛姆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从某种角度上说,毛姆是个极其“凶残”的作家。他总是冷静地、残酷地,把一切人们熟知的美好撕得粉碎,还重重扔在脏兮兮的地板上再踩上两脚,而你却不得不承认那才是生活。其代表作,当属《面纱》。如同毛姆的其他小说一样,《面纱》探讨了“冷漠”所导致的“背叛”与“赎罪”主题,又类似于《飘》《苔丝》《包法利夫人》等小说,讲述了丈夫、妻子“三角关系”和“红杏出墙”的故事。《面纱》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对人性的尖锐反讽,对人类欲望、恐惧和悔恨等内在世界的准确建构,而成为一部艺术的杰作。

凯蒂是一位容貌娇美,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她有着众多的追求者,可直到25岁,也没有等到一位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令人满意的男士向她求婚。用现在的话来说,东挑西挑,结果挑花眼了,一不小心成了“剩女”。此时,相貌姿色比凯蒂逊色许多的妹妹多丽丝都已订婚,找到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如意郎君,而凯蒂仍然是单身。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凯蒂接受了性格孤僻的细菌学家瓦尔特·费恩的求婚。瓦尔特为香港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凯蒂嫁给瓦尔特后。便跟随丈夫离开了伦敦,到香港生活。

瓦尔特对凯蒂十分体贴,无微不至,但对生性活泼的凯蒂来说,瓦尔特却显得死气沉沉,毫无魅力可言。凯蒂并不爱瓦尔特,嫁给他只是因为她不想落后于妹妹多丽丝。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的凯蒂逐渐被魅力十足、高大英俊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吸引。凯蒂爱上了唐生,并与他偷情。唐生贪婪、冷漠、自私且肤浅;圆滑世故,养尊处优,爱慕虚荣。当他和凯蒂的婚外情被瓦尔特发现后。他立即露出了自私自利的本性,为了不影响他的名誉和仕途发展,他拒绝与妻子离婚,背弃了凯蒂,充分显露出他卑劣丑陋的本性。得知真相的瓦尔特展开了报复计划,他要求凯蒂随他一同前往霍乱肆虐的小城湄潭府,去平息当地的瘟疫。凯蒂在向情人求助反被抛弃之后,心如死灰,最终和瓦尔特一起去了湄潭府。到达湄潭府之后,瓦尔特一直忙于工作,而凯蒂在沃丁顿的帮助下开始在修道院工作。在这个封闭小城的修道院的工作使她获得了精神上的成长。历经生死离别,凯蒂终于觉醒,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人生理想,不再将男人和金钱当作自己的追求。瓦尔特帮助中国人控制疫情的发展,在中国人和法国修女眼中,他是个善良、热心、高尚和无私奉献的人,然而他来湄潭府是为了惩罚出轨的妻子。最终,他自己也在痛苦的压抑中毁灭。死于霍乱。凯蒂回到父亲身边,生下自己的孩子,开始新的生活。

《面纱》是一部很特别的小说,对于曾经是外科医生的毛姆来说,有点像用做手术的方式来写故事,眼下一片血淋淋,他却镇静操刀。《面纱》将故事发生地放在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让两位主人公远离家乡,让人有一种将人放在自己完全未知的世界里反而更能贴近人性真相的感觉。

《面纱》以凯蒂为中心人物,突出了凯蒂在异国感受到的陌生感、神秘性和不可知性。这个轻佻浮夸的女子心不甘情不愿来到湄潭府。起初为了打发自己的时间,来到当地一家修道院帮忙,最终她在到处都是死亡的小城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对于丈夫的嫌恶,也在目睹其对灾民的尽心尽力之后渐渐变成了尊敬。这就好像是曾经浮华的生活和强烈的个人欲望变成了一张面纱,在生死交界、贫穷落后却美丽非凡的地方,面纱揭开了,凯蒂像是睡了很长一觉,大梦初醒。

小说整体布局巧妙。充满变数与冲突,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既反映了悲天悯人的道德关怀,又分析了敏感的道德冲突。同时讽刺了人性的脆弱,准确表现了人的欲望与恐惧,是一部艺术佳作。小说除了以曲折的情节取胜外,更多的是运用心理描写揭示内心世界,其中用主人公的内心独自、梦境幻觉等技巧,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心灵进行直面的剖析评价,把凯蒂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十分形象充分。书中多次描写凯蒂看到的美景,有的也有可能是幻象,拨开迷雾般的面纱后,她才看清了生活的真谛。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毛姆的小说也具有部分自然主义特征,如对霍乱肆虐、肮脏不堪、遍地垃圾的湄潭府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中下层中国人民,如轿夫、农民和苦力在霍乱中的悲苦生活的描绘等等。

2006年热映的电影版《面纱》打着“真爱一生只揭开一次”的宣传口号:一个以神秘东方背景为卖点的爱情故事,一对互不了解匆匆结合的夫妇,军阀混战时期一个霍乱横行的中国南方小城,异国他乡,生与死的考验,绝望中的相互理解与抚慰,爱情的温暖战胜死亡的寒冷。然而,电影里的温情脉脉绝不是毛姆的风格。原著中,凯蒂在爱情、背叛、死亡的漩涡里抓到救命稻草,仿佛脱胎换骨。但是对于瓦尔特,知道他死亡,她也清楚自己并不爱她,心里有的是负疚,要的是原谅,因为“如果他原谅了她,也就原谅了他自己。”而瓦尔特。不是爱德华·诺顿所诠释的那样,一直深爱着凯蒂,他也有他的自私和狭隘,直到死前,他两行眼泪掉下来,说的却是《挽歌》里那句“死的却是一只狗”(好人收养了一只狗,一直和谐相处,一天狗发疯了咬伤了人,人们以为人会死,结果人痊愈了,狗却死了)。而凯蒂最后知道,瓦尔特极有可能是拿自己做实验,最后才感染致死。正当读者对这故事唏嘘感慨甚至是有所收获时,毛姆又将那个刚刚改头换面的新凯蒂的外衣撕开,狠狠地讽刺了一遍:凯蒂回到香港,接受遗孀的好待遇,被曾经的情夫妻子邀请住在她家,然后又控制不住自己。再次投入那个她已经看透了、恨透了、鄙视过的人的怀抱。和电影里那个在花店偶遇情夫时,对儿子说了一句“他谁也不是”的洒脱女子判若两人。电影表达的是爱情让人成长,小说则更复杂,也更现实。

在毛姆的原著里,爱情与电影里的温情和甜蜜无关,爱情是怨恨、欲望和背叛,这些和他笔下的宗教、制度、传统、文明和愚昧等等一起,共同交织成一张面纱,揭开之后,那张脸也不见得真的就美丽如初。和凯蒂所承受的各种痛苦,不断地建立、推翻、质疑一样,人生不知还会有多少层面纱等待揭开。毛姆以一种血色浪漫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许多灰色地带,生活也并不是主人公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狗血剧,它有众多幽微曲折,反反复复。毛姆笔下的凯蒂,淡然地接受了自己的罪恶与美好,不夸大,不缩放,不畏惧,也不刻意。也许人性就是如此,需要你恰如其分地正视它,虽然罪恶、欲望与美好纠缠交织,但是它们却不再控制你,剥去一切面纱,一切如旧,却也宛若新生。

内容推荐

毛姆著的《面纱(精)》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爱情小说。英国女子凯蒂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丈夫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带着凯蒂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在异国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 折磨与死亡。凯蒂亲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之后,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从此踏上了不悔的精神成长之路。

编辑推荐

从某种角度上说,毛姆是个极其“凶残”的作家。他总是冷静地、残酷地,把一切人们熟知的美好撕得粉碎,还重重扔在脏兮兮的地板上再踩上两脚,而你却不得不承认那才是生活。其代表作,当属《面纱》。如同毛姆的其他小说一样,《面纱》探讨了“冷漠”所导致的“背叛”与“赎罪”主题,又类似于《飘》《苔丝》《包法利夫人》等小说,讲述了丈夫、妻子“三角关系”和“红杏出墙”的故事。《面纱》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感关照,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对人性的尖锐反讽,对人类欲望、恐惧和悔恨等内在世界的准确建构,而成为一部艺术的杰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面纱(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蔡春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86578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6045688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