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言行录(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孔子言行进行了认真的鉴别和合理的安排,编排顺序上,作者也颇具匠心。为了体现孔子言行可信程度的差别,本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采自《论语》,外篇采自其它典籍并依所采典籍出现的时间先后为序。本书的编撰态度严肃、体例得当、注释准确、译文通畅、护孔子形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目录

前言 /1

略说孔子 /1

内  篇

卷一 /1

卷二 /15

卷三 /33

卷四 /55

卷五 /72

卷六 /92

卷七 /111

卷八 /122

卷九 /138

卷十 /156

外  篇

卷一一 /173

卷一二 /188

卷一三 /202

卷一四 /215

卷一五 /230

卷一六 /246

卷一七 /262

卷一八 /274

卷一九 /289

卷二十 /300

卷二一 /317

卷二二 /331

卷二三 /347

卷二四 /361

卷二五 /375

卷二六 /391

卷二七 /406

卷二八 /421

卷二九 /432

卷三十 /448

卷三一 /464

卷三二 /475

卷三三 /497

卷三四 /511

卷三五 /527

卷三六 /543

卷三七 /562

卷三八 /578

卷三九 /592

卷四十 /605

卷四一 /620

卷四二 /634

附  录

史记.孔子世家 /651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664

试读章节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译文]孔子说:“聪明才智足以得到一个官职,如果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也足以守住它,但如果不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民众也不会敬从于你。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足以守住它,又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但如果不按照礼来行动,也还不好。”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从小事情去考验它,但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接受重任,但可以经受小事情的考验。”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译文]孔子说:“民众需要仁,比需要水火还急迫。我看见有人踏进水火中而死的,却从没有看见踏进仁里而死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面对仁时,即使对老师也不必谦让。”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译文]孔子说:“君子讲大节而不讲小信。”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应先考虑认真给他办事,然后再考虑从他那里得到俸禄。”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我不加区别地教育所有来学的人。”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就不在一起讨论。”子曰:“辞达而已矣。”[译文]孔子说:“言辞,足以明白表达意思就行了。”P146-147

序言

本书是孔子言行的一部总录。

孔子生前主张述而不作。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一样,他没有自己的著作。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投注于以行道为原则的政治实践。他认为对道的追求是古来圣贤共同的理想,自己所应该做的便是将前人的理想付诸实践。即使在他确信政治实践无法成功而转向文化教育事业的晚年,他所致力的也不过是将前代典籍进行整理和讲解。他在著作方面的这种谦逊态度,当然并不意味着他本人的思想和文彩不足表于后世。和他同时代的人们已认定他为圣者,他的弟子以听不到他对性与天道的谈论而深表遗憾。因此,在孔子以73岁的高龄去世之后,对孔子言行的搜集整理便成为孔门弟子和孔门后学的一项重要使命。

最早将孔子言行整理成书的,从今天所能见到的来看,大概要数<论语)。此书当成于孔子的再传弟子之手,距孔子去世不会超过百年。严格地说,此书并不是一部专门的孔子言行录,书中还收录了有若、曾参等孔门弟子的言行,并将其置于相当醒目的位置。据清人崔述的考证,书中有些内容还未必可信。可以肯定的是,在战国时代,孔子的言行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倍受重视。即使被儒家视作异端邪说的那些学派,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大量记录和引证孔子的言行。至于儒家学者著作中所记录和引证的孔子言行自然就更多了。直到两汉时代,仍然不断有新的孔子言行出现。这些言行的可信程度如何,除了明确宣称“寓言十九”的《庄子》之外,大都难以判定。孟子曾经将不符合他本人思想的孔子言行指责为“齐东野人”的伪造,但他并没有提出令人难以置疑的证据。三国时期,王肃将《左传》、《国语》、《孟子》、《荀子》、《礼记》等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载孔子及其弟子的部分言行编集成书,题为<孔子家语),托为孔子11世孙孔安国所传。由于此书从唐代起就被人怀疑为伪作,因而未受重视。宋人薛据曾辑有孔子言行二卷,题为《孔子集语》。清人孙星衍也辑有一部《孔子集语》,全书依类编排,分为17卷。此书对《十三经》中的孔子言行概不收录,但却收入了《庄》、《列》书中的寓言以及汉代谶纬等明显虚构材料,而且内容分类标准也不统一,颇有不尽人意之处。收录孔子言行最全的当推今人姜义华等先生编校的《孔子—周秦汉魏文献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我这部《孔子言行录》的编撰正式开始于1989年。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古文献专业的博士学位。征得导师启功先生和聂石樵先生的同意,我曾将其列入我的学业计划。由于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编撰体例,在完成大部分资料工作之后,一直没有进一步将其整理成书。经过多年的考虑,这个计划总算完成了。现将本书的编撰原则说明如下:

一、人选本书的孔子言行全都采自先秦两汉典籍,但并非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载孔子言行全部都被采人。没有被采人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道家学派的寓言,二是两汉之际的谶纬,三是众所公认的伪书。至于汉以后人所编的故事,自然更加不予考虑。

二、本书分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内篇采自《论语》,依原书次序析为十卷。外篇采自先秦两汉其他典籍,可信程度不如<论语),编排时以所采录典籍出现的时间先后为序。

三、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载孔子言行重复出现的很多。本书只选录最早出现的一种。个别重复出现的言行如果与最早出现的在文字上出入较大,以致影响到内容的理解,则一并保留。

四、本书所采录的各种文献一般以《十三经》、《诸子集成》等通行版本为据,参考其他版本予以校订,校订情况均于注释中说明。《诸子集成》中的个别版本整理者改动较大,则以整理者所用底本为准。

五、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对原始文献进行了音义注释和白话翻译。注释与翻译为相互补充关系。凡是翻译中能解决的问题,注释时尽量避免重复。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编撰一部文白对照的孔子言行总录,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曾大力学姐。没有她的督促和帮助,本书可能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计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言行录(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龙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39006
开本 32开
页数 6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40
出版时间 1999-07-01
首版时间 1999-07-01
印刷时间 199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3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