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吉娜·布瑞特一生坎坷,她经历了很多女人一辈子也不会经历的事情:做过修女,酗过酒,当过未婚妈妈,生患癌症……50岁的时候,当她回首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不断完善自己与上帝的关系,以超乎常人的意志战胜了癌症;她成功地抛开童年阴影,找回心灵的宁静。她开始在报纸上开辟专栏,把生活的教训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读者分享,凝结成50条人生箴言,字字发自肺腑,每一条都深得读者之心。
这本书便由这50条箴言汇聚而成,从“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别人比较,你不知道他们全部的人生”到“生命太短暂,不能浪费时间在憎恨任何人上”,布瑞特将这50条来自生命的人生感悟与读者细细分享。当生活太过艰难时,要记住“尽管没有精美包装,生活仍然是份厚礼”;当面对异常艰巨的任务时,要对自己说“充分准备,然后顺其自然”;当羞于对人开口时,要想起“不提出要求,就不会出现想要的结果”。这就是布瑞特告诉我们的人生教训!
雷吉娜·布瑞特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报刊专栏作家,两度入围“普利策新闻奖”。她50岁时,在报纸上开设的关于生活教训的专栏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在专栏中,她和读者分享了她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的50条人生箴言,在大胆、深刻的自省中蕴含着精辟的人生见解和通达的生活智慧。千千万万的读者把这些人生箴言作为礼物传递给亲朋好友,分享她的见解和感悟;这些箴言也迅速在世界各地的网络上传播开来,无数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因她而改变。50条人生箴言被印在了杯子、手提袋、时钟、冰箱贴等各种物件上,还被运用到婚礼、毕业典礼、主日学校、受诫礼以及纪念目等各种重要场合。
在本书中,布瑞特对这50条人生箴言用更加深刻、更为私密的切身体会进行了阐释,文字大胆而诚实,时而夹杂着幽默和风趣,深深打动人心。本书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50堂人生之课,将激发你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勇敢地面对人生,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各种机遇,你完全可能过上一种全新的生活。
自序 生活给我的礼物
第一部分 生活虽不尽公平,但依然美好
第1课 生活虽不尽公平,但依然美好
第2课 犹豫不决之时,迈出正确的下一步
第3课 人生太短暂,不要浪费时间去憎恨任何人
第4课 别太对自己认真了,没有人会这样做
第5课 每月还清信用卡
第6课 不必成为每次争吵的胜利者,学会求同存异
第7课 哭泣时找人陪,这比独自哭泣更能治愈伤痛
第8课 对上帝生气也没关系,他能够承受
第9课 最重要的性器官是大脑
第10课 上帝给我们的,从来不会超过我们原本应该承担的
第二部分 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别人作比较,你不知道他们全部的人生
第11课 平静对待你的过去,它才不会弄砸你的现在
第12课 让你孩子看见你在哭泣也无妨
第13课 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你不知道他们全部的人生
第14课 如果一段关系不能光明正大,请不要陷入其中
第15课 任何事情都可能在瞬间转变,但请不要担心,上帝从不眨眼
第16课 对于渴望同情的人,生命非常短暂;忙碌着活,或忙碌着死
第17课 如果你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现在,你可以完成生活交给你的任何事情
第18课 作家就是写作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就写作
第19课 重拾快乐童年永不嫌晚,但这第二次只能靠你自己
第20课 当追求你生命中所爱的事物时,千万不要放弃
第三部分 原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第21课 点上蜡烛,铺上漂亮的床单,穿上迷人的内衣
第22课 充分准备,然后顺其自然
第23课 现在就标新立异吧,别等到老年再穿紫色
第24课 领到第一份薪水就开始为退休存10%
第25课 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你的幸福负责,你才是你快乐的主宰
第26课 面对每一个所谓的困难时,如此说:“在五年之内,这会有影响吗?”
第27课 永远选择快乐地生活
第28课 原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第29课 其他人怎么看你,与你无关
第30课 时间几乎可以治愈所有的伤口,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第3课 人生太短暂,不要浪费时间去憎恨任何人
孩子们十年都没有见过他们的爸爸。
可谁又能责备他们呢?
他们四年都没有和他说过话。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他们的爸爸从未停止酗酒。他像许多酗酒者一样,想戒却戒不掉。他可以酒醒后保持片刻的清醒,但是会再度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
尽管他违背诺言,身无分文,我的朋友简还是设法使他们的婚姻维持下去。她抚养孩子们,而他却高举着酒瓶。
她将婚姻维持了20年。不喝酒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家伙。他胸襟广阔,能让他们开怀大笑;他并不是满口脏话,也会对自己的疏忽感到内疚。但是他无法保住工作,也没钱支付各种账单,任何事情他都无法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他们永远的失去了家的温馨。
终于有一天,简舍弃了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到1979年她们离婚的时候,孩子们才十几岁,大女儿17岁,儿子15岁,小女儿13岁。尽管岁月流逝,可他们的爸爸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每隔几年他都会给孩子们打个电话。他尝试过戒酒,可总是故态复萌。
渐渐地,他完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十年不看望他们一次,四年也不打一个电话。后来,有一年春天电话铃响了起来,俄亥俄州帕尔马市一家医院的一个人给他儿子打了电话,寻找他最近的亲属。
儿子给他妈妈打了电话。简告诉我,当她听到她儿子说“爸爸得了晚期癌症”的时候,感觉就像是有人在她的肚子上来了一拳。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多年来的痛苦和愤怒不复存在了。
她的前夫没有钱,没有家庭。他没有再婚,他从未见过他的六个孙子、外孙。他的身体状况很糟,已经住院一个星期了。他进行过一次结肠癌的早期手术治疗,可他的孩子们从来都不知道。而现在,他的时日不多了。
她开车带着孩子们去医院看望他,但没有进入病房。简改嫁了,建立了新的生活。她20年都未见过她的第一任丈夫了,她不想因为她的出现而让他烦恼,不想让她自己难过,不想把自己不坚强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
坐在病房外面,她彻底想清楚了她该做的事情。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告诉孩子们,她要支付全部医疗费用。随后,在她的帮助下,他们的爸爸进了临终关怀医院。她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去看望他,她来支持孩子们,但她从未踏入他的病房。那不是她该去的地方。
在余下的那些日子里,他和孩子们又像一家人一样相聚在一起。怨恨逐渐消失了,在谈论过去的时候,他们开动脑筋来回忆以往的欢乐时光。孩子们向父亲表述了他们的爱——并且发现他们确实如此。
她和孩子们计划了葬礼、选择了棺材、挑选了鲜花。他们决定不去守灵。他们不想因为很长时间过去都没有来宾前来吊唁,或者是来宾会就他那些行踪成谜的岁月问东问西而使他蒙羞。
他们想让他带着生活中没有得到过的尊严死去。那年的六月份他去世后,孩子们都得到了新的安宁,他们自由了。他也自由了,再也不会遭受癌症或酒精中毒的折磨了。
一个女儿读了她自己写的一首诗,和其他人分享了快乐的回忆。我的朋友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她支付了全部费用:医院账单、临终护理、葬礼、鲜花。
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竭尽全力来帮助一个曾经带给她那么多痛苦的人时,简说原因很简单:“他是孩子们的父亲。”
你是如何走到原谅和充满爱心的那一步呢?
一部分原因纯粹是宽恕,另一部分原因是辛苦的工作。 对于那些还没有得到宽恕的人来说,嗜酒者互诫协会的“大书”中有放下怨恨的蓝图。对于任何愿意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用的方法。书上说,充满了深深怨恨的生活只能导致无益的结果和忧愁,怨恨会将我们与神灵的光芒隔绝。
在“摆脱束缚,获得自由”这一章中,有一个人写下了关于阅读一本杂志中由一位牧师撰写的文章的事情。这就是他对怨恨的看法:
如果你想摆脱心中的怨恨,如果你为所怨恨的人和事情祈祷的话,那么你就会获得自由。如果你请求将祷词中你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予他们的话,那么你就会获得自由。为他们的健康、成功、幸福祈祷,你就会获得自由。即使你并不是真的想要他们得到这些,而且你的祷词只是言语,你也不是真心实意的,不管怎样都要继续祈祷下去。两周时间,每天都要祈祷,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慢慢开始认真起来了。并且想要他们得到这些,而且你还会认识到,你过去常常感觉到辛酸、怨恨、仇恨,的那些方面,现在会感觉到富有同情心的理解和爱。
我已经尝试过了,结果令人惊叹。
有时候,当我真正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不得不心甘情愿地为那个人祈祷。这种意愿通常都会到来。
你想摆脱愤怒、仇恨、怨恨吗?你首先得使别人获得自由。通过让她的前夫获得自由,简将自己从她的前半生解放了出来,而她的孩子们则获得了后半生的自由。P11-14
我的朋友凯西曾经给我看过一段摘自《蒲公英酒》的文字,雷·布拉伯利在书中描述道:
大概在夏天,葡萄收获的时候,一个男孩病了,没有人知道他得了什么病。很快,他就病入膏肓了。没有人可以帮助他,直到一个拾荒者出现,他就是琼斯先生。
男孩睡在院子里的帆布床上,琼斯先生让他安静地躺着,仔细聆听。琼斯先生抬起手,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他待的时间很长,足够向这个男孩揭示一个深藏于孩子心里的秘密。琼斯先生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原因,有些人的少年时代充满忧伤和畏惧,这似乎贯穿了他们整个成长的过程,他们比别人更容易受到伤害,更容易疲惫,泪水更容易溢出双眼,受伤的感觉总是比别人更长。是这世上比别人都更加伤感的孩子。”琼斯先生知道男孩之所以病成这样是因为他就是这类人。而我发现这样的秘密也存在于我的心中,只不过一直被我忽视了。
这些话触动了男孩的心,然后他康复了。
这些话也触动了我的心。的确,一些人很容易受伤害,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花了40年的时间才找到属于我的幸福并且牢牢抓住它。我经常感觉到,在我出生的时候,上帝肯定眨了一下眼睛。上帝错过了那一刻,所以不知道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我的父母有11个孩子。尽管有时候我会在一堆孩子中感到茫然,我仍然深爱着我的父母和我的5个兄弟以及5个姐妹。然而凯西经常指出,我看起来就是这群孩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我的生活曾经混乱不堪,我6岁做了修女,16岁因为酗酒过度而一度迷失自我,21岁成为未婚妈妈,30岁才大学毕业,做了18年的单身妈妈,最终,在40岁的时候,我嫁给了一个将我捧在掌心,小心呵护我的男人,我不再迷乱了。
然而在我41岁的时候,我得了癌症。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战胜病魔,然后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心理上彻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当我45岁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总结生命教给我的一切,我心潮澎湃。我手中的笔只能简单地表述这些,将它们转化为文字。我将这些打印出来,然后寄给一家报社开了一个名为“生活给我的45个教训”的专栏。我的编辑不喜欢这个专栏,报社总编同样也对这个专栏不感兴趣,但我请求他们不要轻易下结论。
所幸,克利夫兰《老实人报)的读者们很喜欢这个专栏。
癌症给予了我足够的勇气,在面对老板的时候,我敢于畅所欲言。一旦你得了癌症,因为化疗和放疗变得虚弱无力,头发掉光,那么伢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更坏的事情了。活到45岁对我来说是一个胜利。乳腺癌让我怀疑我的生命可能将很快流逝,我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我有三个阿姨分别在她们42岁、44岁和56岁的时候去世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然而我活下来了。当我快50岁的时候,我又加上了另外的5个教训,所以,报纸又重开了这个专栏,开始了新一轮的连载。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整个国家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专栏。
官员、护士和社工们要求在简报通讯、教会期刊和小镇报纸上转载这个专栏的内容。这些人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并且没有任何关联。尽管有些教训谈及到上帝,但人们发现这是普遍的真理,也就不去管它了。我还收到过不可知论者和无神论者的来信,他们将这些教训排列印成清单放在他们的钱包里,钉在工作室的墙上或者用吸铁石贴在冰箱上。这些教训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博客和网页上广泛流传。从专栏开始登载以来每个星期,都有电子邮件从澳大利亚发到俄亥俄州的曾斯维尔,来索要稿件副本。这个专栏是在我24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中写过的最受欢迎的专栏。
这些文章的大多数最开始都登载在《老实人报》和《灯塔》(Beacon Joumal)上。有些还是从未修改过的原稿。 这些教训是生活给我的礼物,也是我给大家的礼物。
雷吉娜·布瑞特的《上帝从不眨眼》一书向人们阐释了实用又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甚至可以改变世界。
——狄帕克·乔布拉(《幸福的终极秘诀》作者)
那些可以在早上一边享受着咖啡、一边感受雷吉娜·布瑞特所带来的欢乐和力量的人们,他们是多么的幸运啊!她的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激励了大众。
——迈克尔·罗伊森教授(克里夫兰医院麻醉、急救加护医学与疼痛管理部主任)
迈哈迈特·奥兹《YOU:身体使用手册》作者之一)
我想送一本《上帝从不眨眼》给我82岁的老父亲,还想送一本给我一位年仅16岁的小朋友。这本充满智慧、激情与诚信的书为我们描绘了幸福而充实的生活蓝图。这些人生的领悟是永恒不变的,也是适时的。
——瑟丽缇·乌姆里加尔(《我们之间的空间》作者)
我喜欢这本书!它充满力量,深深打动人心;它语言诙谐,简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读这本书,雷吉娜·布瑞特的魔力一定会打动你的心。
——乔伊·埃泽特哈斯(《十字架捧持者和好莱坞动物》作者)
雷吉娜·布瑞特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观察者,她仔细审视那些塑造我们的经历,她的教训能帮助人们从绝望中恢复过来。作品幽默、大胆而诚实,她用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条美丽的通往未来生活之路。
——杰弗里·查斯洛(《最后的演讲》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