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华园风物志(增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华园——广义上的清华大学校园,地处北京西北郊繁茂的风景园林区,它是在几处清化皇家园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清华园周围高等学府和名胜古迹林立,园内景色优美,水木清华;众多有人文和历史价值的影响、遗迹、不同风格的建筑和雕塑作品遍布于校园各处;它又是众多人文、科技大师曾经和正在工作的地方;长期以来,清华园以其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自然风光润育着一代代清华人高尚的志趣和情操。清华园是风景之园,更是精神和文化之园。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清华园风物志》的最新增订版。在原书条目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更新和再搜集,再次做出新的订补,使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益加丰富。本书是历代清华校友、在校师生、有志于就读清华的广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特别是历年新入校的学生和青年职工了解自己学校历史和环境的优良教材;对于临时参观、游览清华校园的中外来宾,则是翔实的导游性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是1988年出版的《清华园风物志》的增订版,在原书50余条目的基础上又增收新条目约70余则,连同大小附录,全书共收录清华园内“古”今风物120余则,图片300余帧,许多图片是这次增订中发掘或收集到的,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本书是历代清华校友、有志于就读清华的广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特别是清华新生入学以及到访清华园的中外来宾所应备的历史和导游性的读物。

清华元老之一、在清华园生活近70年的汪健君先生(现已作古)在本书初版问世前曾赋诗嘉许日:

小驻名园甲子周,沧桑共历眷前游。

绚沈赖有生花笔,风物轶闻一卷收。

目录

增订前言

清华大学校园简介(初版代前言)

附:清华校园与相关清室园林因革演变示意图

校徽 校训 校歌 校色

老校徽与老校训

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英文译法(参考)

老校歌

附汪鸾翔:《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

校旗校色

校花(紫荆与丁香)

新校标(警钟)

古迹

清华园

工字厅怡春院古月堂

藤影荷声之馆(西客厅 西花厅 还读轩)

水小清华

永恩寺古井

近春园遗址公同

附1:黄延复《清华园史新证》

附2:张恩荫:《熙春园变迁史考订》

校门

二校门

西校门

南校门

主楼前大校门

纪念设施

1919级喷水塔

1920级日晷

1922级喷水塔

“三一八”断碑

王国维纪念碑

闻亭 闻一多雕像

1948级纪念坪碑

施混壁碑

自清亭朱自清雕像荷塘月色亭

附1:朱自清:《荷塘月色》

附2:黄延复:《“荷塘月色”何处寻?》

“清芬挺秀”石

1933级喷水池

晗亭吴晗雕像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清华英烈纪念碑

纪毓秀骨灰安放处

1923级纪念碑

1934级“人文日新”碑

校训壁碑

清华世纪鼎

马约翰雕像

毛泽东壁像

华罗庚铜像

梅贻琦铜像

蒋南翔铜像

张子高铜像

叶企孙铜像

梁思成铜像

陶葆楷铜像

曹本熹铜像

孟昭英铜像

刘仙洲铜像

陈岱孙铜像

文物建筑

清华学堂(一院)

二院

三院

附:陈岱孙先生就《风物志》所载《三院》一文给

校史组的信

北院

附:抗战胜利复员后北院住宅分配名单

老校医院

大礼堂同方部

科学馆

大图书馆

一、老馆

二、新馆

西区体育馆

“三所”

照澜院(南院旧南院)

附:抗战胜利复员后旧南院住宅分配名单

老土木工程馆

丁所(成志学校)

从成府小学到清华附小

西院(含新西院)

附:抗战胜利复员时,西院住宅住户分配名单

春润庐

附:虞佩曹(1943):《春润庐》

清华同学会会所 《清华校友通讯》

生物馆

气象台

明斋

静斋

北大饭厅

化学馆

老清华工学院

电机工程馆

老机械工程馆

老水力实验馆(旧水利馆)

新林院(新南院)普吉院(新新南院)

附: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南院住宅分配名单

胜因院

第一教室楼

西大饭厅

第二教室楼

新水利馆

第1~4号楼

工物馆

精密仪器系馆(机械工程学院·9003大楼)

核研院“101大厅”

主楼

泥沙实验室

第三教室楼

第四、第五教室楼

对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留学生楼)

近春楼

微电子所楼

东区体育中心

新校医院楼

技术科学楼

新土木馆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文科楼老经管楼

建筑馆

理学院楼

生命科学与工程馆

新经管楼

法学院楼(明理楼)

美术学院教学楼

其  他

西湖游泳池

清华附中

清华敬老公寓

洁华幼儿园

清华科技园

紫光大厦

同方大厦

华业大厦

学研大厦

环境 花木

园内花木今昔观

(一)品类

(二)布局

(三)珍品与“小区”

附1:汪健君先生关于《园内花木今昔观》的通信

附2:公土:《小小山桃花》

附3:清华大学校园绿化重点小区及园林建筑、小品、

设施详表

附4:古树名木指哪些

总附录

(一)吴宓:《清华园词》

(二)闻一多:《园内》

试读章节

正粱,其余木植,以备修理各处值房。

此议经同治皇帝批准,随即开始了折卸工作。据记,到同治十三年正月止,共拆得各种梁材(从八架梁到单步梁)334根,各种柱材(从柱子到檐柱)221根,各种柁材(柁、插金柁)8件,各种枋材(从额枋到枋子)157件,戗木5件,垫板226块,各种椽材(椽子、檐椽)1128根,桁条131根,阶条石(凑长)35.55丈,柱顶石20块,角柱8块,……同治十三年正月十四日,《总管内务府奏查看园工木植摺》把此事作了交待:

……前因奉旨安佑宫、清夏堂、天地一家春、正大光明等处安供正梁,曾经臣等奏明,将圆明园藏舟坞并近春园空闲房间游廊均已拆卸,选择干洁木植成做正梁,其余木植以备兴工之用。……

但由于许多王公大臣的极力反对,更限于当时清廷十分拮据的财力物力,“重修圆明园”的美梦终未做成,而从近春园内拆走的木料石料,终不知何处去了。

三、从古树看故园

在我们校园数以十万计的蓊郁森木中,有120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其中又有13株更为佼佼者,树龄应在300年以上,现胸佩红标(市级甲级重点保护标志),耸然挺立,它们既是我们古老校园的“镇园之宝”,又是校园数百年沧桑的真正“见证人”。对峙于二校门内路口两侧的那两株钻天古柏,可为它们的代表,体态雄伟、枝叶繁茂,历代校友都称之为“校园卫士”。

从这批古树身上,我们也可以窥视出校园发展、演变的某些痕迹。

(1)可以看出当年近春、清华毗邻二园的不同遭遇。现在校园中遗留下来的这批古树,大都集中在工字厅、二校门(当年永恩寺遗址)内。  

P38

序言

小书《清华园风物志》初版出版迄今已过去了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它一直受到校内外读者的欢迎。现在初版早已售罄,需要增订再版。值此新旧交替之际,有几件事须要向读者作个交代。

原书所列条目,基本上经住了历史和读者的检验,换句话说,它们绝大部分都是确实可靠的。但初版出版时,因种种条件所限,有些条目写得过于简略,这次增订,作了适当的补充;个别的条目(如“近春园遗址”),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可能与事实有或大或小的出入,这次修订,根据新见资料写出了新条目,并把校外有关专家对此问题的考证附于相关文后,以加深读者印象。

这次增订的重点是增加新条目,不但部分地弥补了初版“后记”中提到的那些缺憾,(如补人了“二校门”、“二院”、“东区主楼”、“精仪系馆”、第1~4号楼等等),而且还增加了这些年来校园内出现的大批新的建筑、景点、纪念设施(包括人物塑像)等。对于这些新出现的景物,凡具有历史或文化价值者,诸如校图书馆新馆、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东区清华体育中心、西南联大纪念碑,以及若干人物塑像等等,是最有资格志人本书者。但也并不是“凡新必志”。因为本书名为《风物志》,而据我们看来,所谓“清华园风物”者,与学校历史或校园文化有密切关系之景物也。有些“景物”,例如清华园内的两幢“高层建筑”、某某居民小区、某某商业大楼、某某集贸市场等等,眼下只不过是世俗社会中世俗事物在园内的一些投影而已,新则新矣,但眼下与校园文化尚无内在联系,实在没有必要录入本书。……不过事情也不能绝对化,说不定将来在上述某个地方发生了某种重大事件,或出了对学校以至国家民族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重要人物;或者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当中有的已变为校园“珍物”——一般来说,“珍奇之物”总会从一定的侧面反映文化的——那就有待于后人再来志述它们。

本书所用的图片(图片比较丰富被认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次修订又作了较大的变动和补充,主要是:一、其“近影”(或日“近貌”)部分绝大多数都由本书作者作了重新的摄制和替换,少数眼下不能拍摄者则只好仍借重于各个时期的校园摄影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梁文俊、陈浩凯、宋焕成、郑建智、郭海军等先生的作品。二、其“旧影”部分,则是由本书作者在各时期(主要是退休前在本校校史研究部门工作时期)收集、珍藏的,其来源则是校史各个时期留传下来的各种书刊以及近年来新出版的各种与清华校史有关的画刊、影集、日记、文集等,诸如《朱自清》影集、《闻一多》影集、《吴宓日记》、《浦江清文集》、《永远的清华园》……篇幅所限,兹不一一列举。另外,在这次修订过程中,还得到校图书馆的“典藏”、期刊各部,档案馆,校史研究室的资料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增订过程中,还得到了校内的苗日新、罗森、范宝龙以及校外的张恩荫诸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苗教授(曾任本校基建处长)不但对修订工作提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而且无条件地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他的一篇力作《清华校园规划的原则及其体现》对尊重校园历史和自然环境、对保护清华园历史文物和山水景物、对继承发扬并创造校园建筑的特殊风格……都提出了许多有远见、有价值的原则性见解。原拟作为“附录”收入本书,以飨读者,后因篇幅、体例以及其他原因,不得不忍痛舍去,实在是一件憾事。罗教授则慨允“随便引用”他指导的研究生魏篙川君撰写的硕士论文《清华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研究》,那里面有许多可靠资料、数据和卓见,引录之下,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靠性、可读性和可赏性;范宝龙同志不但慨允将全部增订条目在他主编的校报《新清华》上连载,以达到出版前充分听取读者意见的目的,而且几乎对每一篇稿件都细心披阅,经常做出必要的订正和补充。他并且对本书出版发行方面的事宜给以多方面的支持。所以他是本书名副其实的编辑和发行顾问;张恩荫先生是著名的圆明园的研究学者,他退休前即在圆明园研究部门任职,并有专著多种,这次修订中的一些关于熙春园、近春园、清华园历史方面的修订意见就是他最先发现并向作者提供的。他的一篇文稿,也收在相关条目之后。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兹特向上述个人、单位以及各书刊编著者致以诚挚的感谢。

应该向读者说明的是,在这次增订定稿以后,校园景物(如工字厅、气象台、东主楼及其周围环境……,又颇进行了或大或小的修建以至改建,限于作者的局限,除少数外,一律未来得及在书中作出反映。

清华园里的各色风物,是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积淀的重要反映和印证;卫护清华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后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愿有关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今后在进行校园建设时,能心中有数、慎重决策。

作者2000年仲秋 于清华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华园风物志(增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延复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044000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1-04-01
首版时间 2001-04-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03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