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习型组织新实践(持续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学习型组织新思维》“姊妹篇”,知名学习型组织专家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邱昭良博士的最新力作!

学习型组织中国本土实践原创经典!

15年专业经验的沉淀;16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0家企业的最佳实践。

本书带读者领略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一个颇具典型中国特色的企业中,由理论邂逅到澄清认识,从开局落地至深化持续的过程,由浅入深地描述了理念符号向管理实践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内容推荐

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次“低谷”,2010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时间,学习型组织又被推向了一个高潮。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更侧重实践应用与方法,凝聚了国内外优秀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最新实践经验与作者近年来学习、实践、咨询服务的心得。同时,对大量国内外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案例进行了介绍,包括微软、3M、施乐、壳牌石油、沃尔玛、联合利华、三星电子、联强国际、中石化、鲁南水泥、兖矿集团、海底捞等,对读者直观地了解学习型组织建设必定大有裨益。

目录

赞誉

推荐序一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推荐序二 学习型组织的心智密码——“波粒二相论”

前言

第1章 拥抱学习型组织

 一位经理的难题

 对学习型组织价值的4种质疑

 不要成为“恐龙型公司”

 让困难企业“起死回生”

 突破企业成长的“高原期”

 实践指南:凝聚共识的4招

第2章 解密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之迷思

 正本清源

 走出学习型组织的9个误区

 明确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实践指南:澄清认识的2招

第3章 开局与落地

 学习型组织建设如何开局

 山雀与知更鸟的启示

 3M与施乐:破解组织学习的密码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行动框架

 组织学习鱼:一个整合的系统观点

 一个真实的案例:做一条学习鱼

 实践指南:让学习型组织“落地”的5招

第4章 深化与持续

 学习型组织之迷思

 建设学习型组织的10大挑战

 学习型组织实践的4个难关

 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的4个阶段

 实践指南:”深化”学习型组织的5招

第5章 成功案例

 联想集团:“组织学习鱼”实践

 江淮汽车:学习型组织修炼之旅

 通用电气:持续打造学习型组织

 英国石油:将学习嵌入项目运作

附录A 学习型组织方法使用指南

附录B 学习型组织测评表

附录C 学习型组织系列实务培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企业成长的“烦恼”

很多学者对企业成长进行过论述,对企业成长的划分标准及阶段也没有一致的看法。基于我对企业成长历程的观察和思考,借鉴组织成长理论中较为著名的哈佛大学格瑞纳教授提出的5阶段模型,以及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方法(我将其对企业的4个评价维度视为企业成长的4种驱动力量),我认为,从一般规律出发,可将企业的成长历程分为5个阶段,企业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成长天花板”和潜在危机,需要平衡4种不同驱动力来引领企业渡过难关,不断挑战成长极限(见图1-1)。

第1阶段 初创:机会驱动

凭借一个好的创意或一些关系、一个机会,企业得以创立。在初创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获得利润——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只有吃到足够的“奶水”(利润),企业才能存活下来,并得到发展。企业在初创期获得的丰厚利润常被称为“第一桶金”。

这一时期,企业组织相对简单,人员和业务规模都比较小,企业经营和发展主要靠的是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与关系。

第2阶段 快速发展:业务驱动

经历了初创时期,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但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时,需要引进“能人”,不断将业务扩大。因此,抓紧时间做业务是这一时期企业管理的重点。

随着人员不断增加,产量和市场不断扩大,管理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对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领导者能够顺利转换角色(从创业者转变为管理者),企业就可以进入下一成长阶段;如果创业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出现第一次重大危机,称为“领导和内部秩序危机”,也有人将其称为“企业的青春期问题”。此时,企业可能因管理能力不足而陷入无序或混乱、失控的状态,也有可能因领导者无法完成从创业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而发生权力冲突或领导危机,导致企业夭折、震荡或“成长乏力”。

第3阶段 规范管理:管理驱动(I)

为了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管理层次的提高,应对“领导和内部秩序危机”,克服“无政府主义”或管理失控状态,企业必须加强管理,进入规范化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引进管理人才,整饬内部秩序,健全组织体系,建立职能部门,明确流程和规范,实行集权管理等。

然而,这一阶段的企业仍然可能遇到另外两种危机:一方面,由于企业刚刚从无秩序的状态开始强化管理,还不能做到“收放有度”而往往导致“矫枉过正”,引发所谓的“专制危机”,即收得过紧,下级往往缺乏必要的授权,经常需要就一些事情请示上级而处于怠工状态,而上级则因大量事务缠身而导致决策速度慢、质量差,难以兼顾一些重要的事项,使得整个组织效率低下、运行混乱。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职能分割,导致组织层次增加,协调难度加大,内部运作混乱不堪;为此,企业往往会逐渐采用事业部制运作架构,但由于事业部独立性较强且缺乏必要的管控手段,企业会逐渐失去对事业部的控制,遭受到第三次重大危机,即所谓“控制危机”。

第4阶段管理变革:管理驱动(II)

在加强中央控制,集中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与投资以及信息系统等重大问题之后,各事业部处于掌控之下,企业开始步入更高层次的集团化运作阶段,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企业开始滋生、蔓延僵化、反应迟钝、活力下降、文牍主义等“官僚主义”苗头,或者说患上了“大企业病”。这时需要进行管理变革,克服“官僚主义”,进行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等。  这一阶段的重大危机是所谓的“活力危机”,即企业趋于稳定成熟,企业内部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开始注重关系、享受和权力的平衡,讲究程序和地位,并使得那些有能力、有个性、有激情的人因不堪忍受僵化的程序和文化而离开,于是,企业会慢慢丧失活力。

P3-5

序言

只要找到路 就不怕路远

自1990年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各种途径引入中国以来,各界有识之士未竭于对这一“管理圣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探索,国人企盼将“学习型组织”的理想愿景根植于企业、城市甚或是整个社会的土壤之中,实现其巨大的内在价值。

邱昭良博士正是一位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精髓爱之、习之,品之,并集多年潜心吐纳而酿成良方的孜孜不倦者。本书与作者7年前之《学习型组织新思维》合为双壁,一为理论解读,一为实践方略。

本书既承脉于《第五项修炼》,又有意从讳莫如深的理论中跳脱出来,以模拟的案例为媒展开;既融汇理论精髓,又对各种组织现状做知性阐释;既穿梭寓言与现实案例之间,又抽身做理性的剖析,带读者领略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一个颇具典型中国特色的企业中,由理论邂逅到澄清认识,从开局落地至深化持续的过程,由浅入深地描述了理念符号向管理实践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敬仰但不迷信,思索却不怀疑,正是昭良作学、著书的姿态,因而其10余年“学习”之行始终坚毅而充满智慧。昭良于热潮嚣然中静思其道,于泛虚平复后持之以恒,终凝成这本《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它手把手诠经释道,使未谙此道的人士快速领略,使深思此道的践行者茅塞顿开。无论是看热闹抑或看门道,读者皆可亦步亦趋,各有所悟。

“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一位知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者如是说。此语已成笔者多年来在组织内持续践行理论的一种激励与鞭策,亦是与昭良及诸多奕奕同行者共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乃至春华秋实,有待更多一如昭良的同行者。

学习型组织实践,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

康易成

江淮汽车集团JAC大学校长

后记

自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开始研究学习型组织以来,我一直在这个领域学习、实践、研究、培训与咨询,至今已有15年历史。期间,我在联想集团、联想投资、东方道迩等公司工作7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研究8年,从事咨询和培训5年,为中石化、中国航天、鲁南水泥、创维、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团市委、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国家电网公司等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组织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多重视角使我对学习型组织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我曾对数百篇组织学习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和系统的分析,使自己对组织学习的内在机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在联想、联想投资和东方道迩工作期间,亲身实践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方法与工具,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而大量培训与咨询又让我得以接触到众多企业的情况,拓宽了视野,接触到更多问题,也学习到更多经验。所以,一直梦想着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心得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从而帮助更多中国企事业单位顺利开始并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这就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本书能顺利出版,是很多人辛勤劳动的结晶。首先,我由衷地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的王磊女士,她不仅长期以来给予我厚爱和支持,而且一直鼓励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撰写本书。如果没有她的坚持,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日期可能还会延迟。同时,她还对本书的章节安排与案例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还要感谢华章经管的张渝涓女士、编辑李文静女士,她们也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帮助。尤其是李编辑,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本书的架构、章节标题等给出了大量宝贵意见。虽然我们有时候因意见不一而发生争执,但这愈发使我敬重和感谢她的用心和投入。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恩师成思危教授、李维安教授、陈炳富教授,没有他们的教诲和指引,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前瞻的视野、创新的精神,一直激励我努力前进。同时,我还感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彼得·圣吉先生,不仅因为他对我的博士论文给予了指导,邀请我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第二届学习型组织全球论坛,而且因为他来中国时一有机会见面就给我激励,令我倍感鼓舞。我还要感谢南开大学商学院齐寅峰教授、张玉利教授、王迎军教授、白长虹教授,他们对我的厚爱和帮助让我终身感激。

再次,我要感谢学习型组织领域的志同道合者,包括美国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的孟庆俊先生、国际组织学习与创新协会全球协调人宋铠教授、台湾羽白国际顾问公司总经理刘兆岩、香港博念顾问公司总经理陈颖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吾伦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陈国权、杨斌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小英副教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李兰秘书长、江淮汽车集团JAc大学康易成校长、傅云霞女士、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联盟发起人任志宽先生、叶延红女士、吴兆颐博士、张鼎昆博士、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张声雄所长、北京太极鸿达公司总经理傅宗科、河北鼎信智业公司总经理张丽霞、中联鲁南水泥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孙作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咨询部高珩先生、联想投资公司首席顾问王建庆女士等。感谢东方道迩集团公司总裁孙冰先生,中联水泥集团公司总经理张金栋先生、战略总监盛春德先生,施耐德(电气)中国研修学院院长尹秋女士,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唐旭东先生等。他们不仅在学习型组织实践领域有远见卓识,还为本书撰写了精辟的推荐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爱人和女儿,感谢她们对我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爱。感谢一直关心、关注和帮助我的同学、朋友。

限于时间和个人水平,我在本书中阐述的一些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或存在一些谬误,对此我愿意承担责任,并衷心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及时批评指正。我非常愿意和各方面的朋友共同探讨学习型组织实践的相关问题。这是我的志向,您的任何建议或批评都是对我的帮助。我的邮件是qiuzl@cko.com.cn。

衷心希望本书能够给有志于建设或推动学习型组织的朋友一些启发或帮助!

邱昭良

2010年5月于北京中关村

书评(媒体评论)

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从联想的发展历程可知,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全面提升企业体质、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本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最新学习型组织理论精髓,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特此推荐。

——唐旭东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

本书与作者7年前之《学习型组织新思维》合为双璧,一为理论解读,一为实践方略。它手把手诠经释道,使未谙此道的人士快速领略,使深思此道的践行者茅塞顿开。无论是看热闹抑或看门道,读者皆可亦步亦趋,各有所悟。

——康易成 江淮汽车集团JAC大学 校长

本书作者邱昭良博士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长期致力于推动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本书结合中国国情,总结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自然法则、深化学习型组织的4个阶段以及组织学习能力评估的蓝图,非常富有洞察力,也是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案。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认真阅读本书,并按照书中给出的具体步骤和实用方法推进落实,一步步迈向学习型组织。

——张金栋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习型组织新实践(持续创新的策略与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昭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08560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3: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