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萍踪忆语/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于一九三五年夏季在美国视察所得的结果。本书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如政治背景,劳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杂志和新闻事业等等,都根据种种事实,有所论述;尤其注意的是旧的势力和新的运动的消长,由此更可明了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度的国家的真相和它的未来的出路。

内容推荐

本书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如政治背景,劳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杂志和新闻事业等等,都根据种种事实,有所论述;尤其注意的是旧的势力和新的运动的消长,由此更可明了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度的国家的真相和它的未来的出路。这里面有着种种事实和教训,给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研究美国,从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到最高度的代表型的国家看去,从国际的形势看去,从太平洋的风云看去,都有它的重要的意义;就是从中国取长去短的立场看去,也很有它的重要的意义。

目录

1 弁言

2 帝国主义麻醉下的种族成见

3 从伦敦到纽约

4 物质文明与大众享用

5 掌握全美国经济生命的华尔街

6 梅隆怎样成了富豪?

7 世界上最富城市的解剖

8 金圆王国的前途

9 美国劳工运动的大势

10 美国的失业救济

11 “赶快”

12 劳工侦探

13 利润和工资

14 金圆王国的劳动妇女

15 金圆王国的劳动青年

16 教会和劳工

17 美国劳工的社会保险

18 德谟克拉西的教育真相

19 杂志国

20 美国的新闻事业

……

试读章节

记者于今年五月十一日由伦敦乘德船欧罗巴号赴美,五月十六日到纽约。德国船很清洁,仆役都是用德人,服务都很周到,都很有礼貌。在欧遇着惯于旅行的朋友,都说清洁和有礼貌,以德船为最,依我此次所经历,觉得不错。同船的中国人。只记者一个。船上有三个日本乘客,总是三个人在一起,从未看见他们和其他乘客谈过话,或参加任何社会性的聚会或游戏。除在餐厅里看见他们外,不很看见他们的影踪。我本想不妨和他们谈谈,但他们每次遇到我的时候,总是用斜眼睨视,那一副面孔表现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气,在餐厅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占着一桌,仍是用斜眼远远地向我睨视,同时鬼鬼祟祟地说长论短,那一种情形,断绝了我要和他们谈谈的念头。

和我在餐厅里同桌的有三个人:一个是久住英国的美国人,他是个机械工程师,年已在五十以上了;一个是由纽约往欧洲接洽营业完毕回去的美国人,他也是个机械工程师,却是个近三十岁的青年;还有一个是久在纽约经商,由希腊回纽约的希腊人。那位老工程师鉴于所亲见的英美两国失业问题不但无法解决,而且日益尖锐化,认为旧社会制度已确然破产,无可挽回,只有实行社会主义能解决,但他的觉悟就至此而止,问他怎样可以实行社会主义,他却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地坚执和平的办法,——也就是维持现状——所以他尽管满嘴大提倡其“旧制度破产论”,而他的主张在实际上却是在积极维持这个“破产”的“旧制度”,这种显然的矛盾,在他并不感觉到,或虽感觉到而亦不愿或不能作再进一步的分析。那位青年工程师的认识却比较地进_步,以为非根本把障碍物除掉,要实行社会主义是梦想。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影响于全世界的局势非常重大,所以他对于中国前途的热望,也异常地殷切。同是工程师,而在认识上有这样的差异,仔细一想,却也不无他们的颇堪玩索的经济背景。原来那位老工程师多少是一位功成身退的工程师,这所谓“功成”当然是从他个人着想;他已有了相当的盈余,在英美两国都有他所开的工程公司,他自己已不必多管事,只须随意看看,过他的舒适的晚景;那位青年工程师却是个初出茅庐的角色,在经济上对旧制度无所依恋。诚然也有人不因地位的关系而仍能加入革命战线的,但这究是例外,就一般说,经济的背景决定个人的意识和认识的力量是很大的。那位经商的希腊人,还够不上做资本家,多少还只是小商人的地位,他只是唯唯诺诺,不加可否,意思是只守中立的态度;其实中立的态度就等于参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挣扎,在形式上尽管好像中立,实际上还是等于“助桀为恶”。时代的巨轮一天一天更猛烈地向前推进着,只有革命和反革命的两条战线,没有什么中立的余地了。我们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谈话的机会自然很多,在认识上和信仰上的分野,无意中流露的,已显然有截然的界限。除公然倡言维持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特权阶级的死硬派外,上面所谈到的三个人的态度,很可代表现社会中的三种人的态度。

在船上看书的时间居多,有一次在吸烟室里看书,无意听到隔桌有两对夫妇在谈话,一对的口音像美国人,一对的口音像移居美国而仍未脱去原来口音的德国人。前者年龄约在四十以上。后者约为三十许人,听他们的谈话内容,知道那纯粹美国人是久在印度干什么职业而因例假回国旅行的,那美籍德人是已获得一种印度位置,不久要往印度去的,很恳切地探问关于印度的生活情形。最可注意的是那位“老印度”告诉他的一段话,他说欧人(他说European,其实他的含意就是指白种人)在印度的生活不得不阔绰,因为必须这样才能维持欧人的尊严;他有一妻一子,须用园丁,阉人,厨子,女仆等等,并告诉每月须支付各个的工资若干。这“老印度”侃侃而谈,说明维持欧人在殖民地的尊严的必要,那位未到过印度的后进凝神屏息静听他的经验之谈;一面言之谆谆,一面也听得津津有昧。他们未曾梦想到用阔绰生活来维持尊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利用剥削所得以实行阔绰生活,正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正是引起鄙贱的行为,还有什么“尊严”可以“维持”呢!但这位“老印度”的“人生观”却很可以代表所谓“优越民族”对待“劣等民族”的心理。

当然,反过来看,我们的意思也并不是说穷苦生活的本身有什么可以尊尚的价值,而且在人剥削人的制度未消除以前,徒然提倡“安贫”,正是替剥削阶层放烟幕弹!我们看到欧美各国的一般人的生活,拿回来和中国人的生活比较比较,没有不感觉到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简直不是人的生活。我们倘不努力使一般人的落伍的非人的生活改善而为健全的合理的人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莫大的耻辱,这种耻辱决不是把古人的死尸抬出来,提倡什么“安贫”的“道德”所能掩饰的。我们要铲除剥削多数人而造成少数人享用的不平等制度,树立共劳共享的平等制度,目的还是在积极方面,不是在消极方面。

P11-13

序言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程序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诸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状。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顾作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及影响面,而评委们更是用历史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来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共斟共酌中国社会百年之沧桑,重读重温中国文学百年之佳作,用理性和激情去擦亮一块块文学丰碑。评选出来的一百种优秀书目,其涵盖面远至世纪之初,广至台湾香港澳门,遍及一百年里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精当、丰富、全面、系统而且可信,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一时享有“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之美誉。

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自是人选作家的荣耀,同时也是广大读者的幸事。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图书汗牛充栋,当今数十位文学专家倾其心智,披沙拣金,平心切磋,优中选优,以集体的智慧开列出百优书目,受益者最终还是广大的读者。对于许多对中国文学怀有美好情感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是布置了一座中国百年文学的画廊,供他们流连观赏;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学的密林里寻幽探胜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在为他们披荆斩棘、指路导航,自然也节省了他们宝贵的光阴;至于对那些需要深究文学意义、把握文学规律的文学中人,百优书目则更像是在同他们坦诚地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于学术的精进将不无裨益——据我们所知,这份书目已经成为一些文学教授向学生推介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诚然,正如任何文学评选结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一样,百优书目也难免会引来仁者智者之见;我们只能说,入选者堪称优秀,而百种所限,肯定有优秀者未入其列。选择永远有缺憾伴随其后,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这是无庸讳言的。

然而,一批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专家毕竟开列出了“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的菜单,这总是激动人心、令人神往的。于是,把菜单变成美味可餐的盛宴,直接奉献给最广大的读者,又顺理成章地成了一批同样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出版人的宏愿。鉴于许多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了置齐百种图书的愿望,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南海出版公司以及北京图书大厦,决定协同行动,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重新出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射雕英雄传》、《家变》及《北岛诗选》未能列入重版,经几家出版单位协商,遂将终评排名紧随百种之后的《可爱的中国》、《尘埃落定》和《酒徒》补入。这样,百种图书中有小说51种,诗歌23种,散文17种,报告文学2种,戏剧7种。丛书书目按初版时间先后排序,附在每种书中;同时还附有复评委员和终评委员名单,让我们对评委们辛勤的工作保持长久的敬意。

丛书的每一种图书对所使用的版本做了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在尊重初版本的基础上从优择用,重版时仅对所用版本中明显的编校错讹进行修订;由于有些原版本篇幅较小,此次重版时适当地将作家的一些其他重要作品补录其后,当可满足当今读者的阅读需求。丛书统一装帧,典雅考究,成套配装,蔚为大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内容到范式也都堪称现代意义上的新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永远以其划时代的意义和业绩彪炳千秋,烛照后世。那么,出版这样一套代表整个世纪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丛书,不仅是作家们的荣耀、读者们的幸事,也是我们文学出版人光荣而神圣的世纪使命。愿我们的工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同在,于中国文学圣殿中占有永恒的一席。  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0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萍踪忆语/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韬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19058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0-07-01
首版时间 2000-07-01
印刷时间 200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2
13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