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汉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汉往事》由王文剑著,这是一本活泼讲史的典范,更是剖析人性的利器,文字轻松但又不失凛冽的风格,微观的视角和对细节的捕捉,更使这本书深具可读性。本书在当下读史图书中如一匹令人侧目的黑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和历来众说纷纭的历史谜局,在经济学家老道毒辣的眼光下,得到最合理最靠谱的解说!

内容推荐

《西汉往事》内容介绍:

从经济学角度读历史,像这样既专业又幽默,的独此一家。

作者用经济学作宝剑,解读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众多扑朔迷离的历史谜案迎刃而解。如西汉王朝如何收拾烂摊子,无为而治背后的利益集团是谁?废除连坐制是源于文帝德政还是虑及其政策运行的经济学成本……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读史思路。骨子里治学严谨的作者,表述却如此幽默诙谐,能让你在轻松阅读中获得以经济学视角看问题的新方法。

《西汉往事》由王文剑著。

目录

第一章 大崩溃时代的活法

 瞬间崩溃的大秦帝国探秘

 大水工如何成就了秦国大业

 胡服骑射其实是一种策略

 杀人制度和缺德的二十级爵位

 寡妇清和秦始皇的真实关系

 黑夫和惊的一封幸福家书

 江湖上有一种生物叫侠客

第二章 楚汉大决战

 大泽乡起义是成功一半的骗局

 他,是解读中国历史翻云覆雨规律的密码

 刘邦和他的沛县兄弟职场升迁记

 春江水暖鸭先知:吕太公眼太毒

 秦朝的造反事业有点离谱

 其实,刘邦是个实在人

 当皇帝有无数个理由,不是吗?

 将“混”进行到底的刘邦

 一个成功的失败者

 那些年,我们一起投的降

 一个侠士叫项伯

 范增:一个失败的天下设计师

 防火防盗防辩士

 叔孙通是一面照妖镜

 刎颈之交为何变成史书上的大笑话

 不靠谱的“汉中对”成功忽悠了刘邦

 韩信有怨气,你懂的

 王的盛宴热气腾腾

 戏水分封动了谁的奶酪

 楚河汉界上,两种制度巅峰对决

 垓下,英雄正在逃亡

第三章 西汉如何收拾烂摊子

 刘邦的“二次革命”,让千年臣子模仿美人哭

 白马之盟,让皇帝成为皇帝

 汉朝的“一国两制”

 封土建邦那些事儿

 匈奴兄弟到底该来不该来呢

 平城迷案:那个女人是战争的转机?

 刘邦与吕氏的生死较量

 吕后想起了一生最后悔的事

第四章 文景时代:无为而治背后的利益集团

 从缇萦救父看文帝德政的真相

 宠臣邓通那句致命的话

 从经济学角度看连坐制

 让人郁闷的汉察举

 以孝治天下

 大赦天下是需要底气的

 重农抑商的真相

第五章 汉武大帝的统治秘籍

 酷吏是怎样炼成的

 汉武帝的敛财绝招

 汉朝的“国进民退”

 李广难封:不得不说的理由

 卫青的成功模式

 天人三策:皇帝独裁的好帮手

 覆水难收:一个并不深刻的故事

 推恩令:让诸侯王自废武功的绝招

 轮台诏:一份被误解的罪己诏

试读章节

瞬间崩溃的大秦帝国探秘

秦朝是一个很倒霉的王朝。从实用主义角度看,说它倒霉,无外乎是指。秦国经历几代君主省吃俭用、前赴后继的勤苦打拼,好不容易一统江湖,唯吾独尊,终成了正果,可还没高兴十几年,新鲜劲还没过去,就彻底挂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前那么多的辛苦付出,一下子就打了水漂,几代秦国君主如果在天有知,看到这么大的家业被如此快地败光,非被再气死几回不可。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人感觉秦朝倒了大霉的。后世的历代王朝明明一直在免费享受着秦帝国用亡国的代价探索出来的新制度,可一张口说起秦朝,没有一个不骂它的,没有一个不表示秦朝亡国纯属自找的。更可悲的是,后世帝王们和他的官僚们除了往秦朝身上泼脏水,也没少干和秦朝一样的不讲理的事,比如,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往人家脸上刻字,剁人家的手脚,株连人家的妻儿老小,把自己的阴宅修得比活着时住的宫殿更风光无限……可这些帝王只要不亡国,就总能理直气壮地站在秦帝国的对立面,羞于与之为伍,耻于与之类比。

后世很多研究朝代兴替的人和给皇帝讲课的老师,对秦朝灭亡的原因从来都很关注,总是要列出一二三四五六七个。其中,汉朝最重视这个问题,毕竟,刚从秦帝国的废墟上爬起来,总是要弄清楚那个被自己打翻在地的巨无霸,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这么不禁打的。汉帝国的反思是认真的,皇帝不想丢了脑袋、丢社稷,百姓不再被搅进恶斗之中,被人当枪使。经过血染的疆场和横暴的战争后,所有人包括那些以前以为自己很英雄、不会被打死的天生的造反分子,也都变老实了,尸横遍野的战争是让所有人厌恶打架、斗殴的最好课堂。有这样的原因,汉朝人不惜想破脑袋,也要把秦帝国亡国的原因刨根问底出来。他们的主流认识是由全国著名的大才子贾谊总结出来的。

贾谊认为,秦始皇生性刚愎自用,实施暴政,不惜民力,秦二世有过之无不及,大家看不到轻松生活的远景,忍受不了,一个人一招手,大家群起而攻之,才把秦帝国打倒了。这种说法还真很在理,没啥错的,想想都明白,一个人总被别人欺负,还看不到解套的希望,干脆和那个施暴的拼了,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这种说法很适合说给后世那些太子和年龄小的皇帝,提前警示他,约束自己没有止境的欲望,对王朝有好处。

班固则认为,秦朝这么快灭亡,就是因为秦始皇一条道跑到黑,贯彻郡县制度太彻底,没有实施封建制度,也就是说,他太相信那些官吏对国家治理的能力和对王朝社稷的忠诚度了。按照班固的说法,如果秦始皇的心眼儿稍微活泛点,听从丞相王绾的建议,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到地方上建立诸侯国,则一旦出现陈胜、吴广之类的刁民不服管、造了反,那些都姓赢的藩王因为割据地方,手握重兵,出于保卫中央就是保卫自己的动机,肯定会啥都不想地迅速起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斩妖除魔,把造反者打回原形。等到作乱的火苗被吹灭,在咸阳做皇帝的那位仁兄都可能还一无所知。推而言之,有强大的藩王存在,下面那些刁民即使有造反的心,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造反的胆。

班固的说法很有市场,后世很多人都认为很对。很可惜,班固把眼睛过分盯在分封制上了,吕后死后,在诛杀吕氏集团、恢复刘氏江山中,刘氏皇族起到了扛鼎之用,可对藩王犯上作乱过于轻视了。汉景帝时期,七个藩王来捣乱,虽然没有酿成变天的恶果,但国家也被折腾得不轻。如果班固活到西晋时期,看到“十国之乱”把一个能够灭掉魏蜀吴三国的晋国都埋葬了,晋国还因此变成和秦国一样短命的王朝,班固大概再说这样的观点时,可能就要谨慎得多了。如果非说不可,也一定有一些附加条件的。P3-4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是发在《信息时报》上的专栏文章,讲的内容主要是从秦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据说发生过的事。这些事都来自《史记》或《汉书》,我只能保证这些事都是有记载的,但不能保证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毕竟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看过原版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写的东西都会被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观念,观念多了,真实历史的信息就会变了味。我自不量力地想把在史书背面躲着的一些事挖掘出来,说直白点,就是抱着猎奇的心理,从和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的角度,把史书中记载的一些故事再折腾一遍。我只能保证在文章里尽量能自圆其说,如果哪位高明的读者发现,我其实把自己已经绕进去了,希望就不要太和我较真儿了。大家都知道,走钢丝的最后掉下来,玩奇技淫巧的最后玩砸了,这都是极为平常的。既然能看出来我也玩砸了,您不要再跟我一样,自己从中出来就是了。

那些看过我的文章的人,或者知道我在写这些文章的人,经常问我,中国历史这么长,你为啥要写这段历史?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很困扰我。说实在的,在写专栏之前,我对煌煌的汉朝和倒霉的秦朝,其实没啥特殊的感觉。在十几年前,非常随便地写过《孟姜女哭倒了男人世界》和《博浪沙》这两篇文章,前者完全是模仿《南方周末》一篇布局精练、观点突兀、文字“很跩”的文章写出来的,后者则是纯粹因为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就在我的家乡。我想,这是我写这类内容的专栏,或者说是这本书的起点。不过,这两篇文章都没被收进本书,原因是,文章的文字和布局都太端架子,那时候,我只是一个不懂事的文艺青年,还不太会和大家话家常。

当然,有人说,“你想把中国历史‘打通关’,既然这样,肯定要雄心万丈从头越,所以拿秦汉开刀”(这位朋友说得不准确,如果想“打通关”的话,最起码也应该拿春秋战国开刀,我不好意思批驳他)。说实在的,被人忽悠多了,爱慕虚荣的我还真的动过这个心思,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从开始就立下了这么大的雄心壮志。后来仔细一想,这种事也就是拿去吹牛的时候(或是喝多的时候)说说罢了,真要拉开架势,捋胳膊挽袖地去干,还真要悠着点,以前吹过很多离奇的“牛”,可对这个事,我不敢瞎吹。一是自己真的没这种才情;二是确实没这基础;三是一旦干起来,看到中国历史如此之长,史料如此之浩瀚无边,真写起来,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啊!我是个关注结果比过程更甚的人,能受得了漫漫长夜、编辑催稿的非人生活吗?我没这自信。

在这里,我想老实交代的是,选择秦汉这段历史来写专栏,完全是因为秦汉的史料少,必须看的史料不多,写篇专栏文章不太费劲,仅此而已(如果以后还会往下写,也完全是走哪儿算哪儿,不是蓄谋已久的结果)。即使漏了-底,我其实也不觉得有啥丢人的,毕竟我不是学历史科班出身,是学经济学的。我知道,在经济学研究的圈子里,如果比实力和能耐,按照现在的经济学发展势头,一般是比谁的数学模型造得更奇特和更符合逻辑,比谁搞的理论能做到“一针扎下去,鲜血突突地往外冒”,如果道理说出来后,大家觉得很是那么回事,看样子可能要“源远流长”一阵子,那就更牛了。而我写历史方面的文字完全是因为自家的“自留地”不容易种好,不得不主动去帮别人耕田播种的。如果种出来的庄稼不好吃,大家别生气,全怪别人家的地也不“给力”,我可是下劲了,也是拿做经济学论文的劲头和套路来写这些专栏的——为写每篇文章,我看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经典名著,对主流观点也提炼过了,那是相当费劲的。

在这本书里,我讲的事大家都不太陌生,稍微有点闲心关注一下历史的人,或者在中学历史能考70分以上的,一般都可以拿着这本书很顺溜地看下去。如果大家还在茶余饭后看过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和陈家林导演的《楚汉争雄》,以及数不胜数的讲述秦汉历史的影视剧,大家再看这本书,就更没啥障碍了。当然,有时候,我为了显示自己比较博学,也有意地卖弄了一些生僻的名词或观点,这完全是为了提升本书的品位所需。我认为,这么做虽是故意,但尚可原谅。

我写这段历史还有一些体会需要和大家分享,第一,读历史真没啥实际用途。读史书和读管理、财经方面的书最大区别是,读史对吃喝穿住的好处在短期内不太明显,也不能立竿见影地增长自己的发财能力。而史书中所涉及的管理知识,因为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史书的语言太过拗口,讲述的事也太繁杂,想从中领悟出一些有实际用途的管理知识,还真不容易。即使好不容易悟出一些东西,还很可能因为掌握的史料不全面,得出的结论不对路一读史书、用史书的前辈们经常犯刻舟求剑的低级错误,一旦把这些领悟出的东西用于实践,很容易让人掉到沟里,后果还是相当恐怖的。这么看,对于喜欢直奔主题、直来直去的读者而言,想靠读史这条路径迅速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我觉得,可能会让大家很着急、很失望。第二,读历史有助于提升自信心。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你如果能认真地细读刘邦这类大人物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再遇到以前以为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很容易觉得,“这事没啥大不了的”。道理很简单,一想到,“像刘邦这些事业成功的前辈,电遇到过很多让人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的难事,和他们相比,我们遇到的这点破事,就根本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了”,本着“见贤思齐”的传统美德,出于“见到不如自己的,心理就平衡了”的基本人性,大家自然会鼓起和让人糟心的命运抗争到底的勇气。第三,读史有助于“显摆”。大部分人都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和未卜先知,某人一旦读史多了,肚子里的存货就多,如果他的嘴巴卜能“跑火车”,在人前滔滔不绝地把这些东西倾泻而出,必然会雷倒一大片人,那些受“重伤”的肯定会用崇拜的眼光长久地注视着他(她),其中很可能包括和他(她)能幸福地度过“七年之痒”的未来伴侣。不过,我很少和别人说历史故事,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在乎崇拜的眼神,而是实践表明,我的嘴确实“跑不上火车”,还需要勤加练习。

不过,这本书在本质上也可以说是我“在键盘上跑火车”的产物。与在嘴上“跑火车”的产物不一样的是,我有时间对这些文字做很多遍的修改(虽然对个别地方已经改来改去了,达到了,让自己犯恶心的程度,但最后的样子还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德行)。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语言尽量通顺。这么做希望能对得起在地铁、在厕所、在床上和在凳子上看文章解闷的读者,大家都很忙,不想给大家在百忙之中添堵。二是更加清晰地阐述“历史人物为啥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的原因。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的努力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想到此,我的心脏难免七上八下乱跳,想按也按不住,满手出汗,已经达到可以不用去洗手,手也能干净到煞白没血色的程度了。

这本书的整体布局是一篇说一个事、一篇讲一个理,很适合大家在没正事干的时候看,如果你也感到看着不太累,是在不知不觉中看完的,没感到占用很多时间,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这其实是很合我意的。我真不好意思让大家用大块时间看这本书,现在我还没这样的底气——我只能争取以后有。

是为序。

王文剑

二○—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书评(媒体评论)

准备穿越到汉朝去的文艺青年必读此书,否则,汉朝的文盲会说你没文化!

——著名历史作家郭灿金

这显然是我读到的最好的汉朝史,文字轻松但又不失凛冽的风格,从当下大众写史千人一面的窠臼中突围出来而自成一体。微观的视角和对细节的捕捉,更使这本书深具可读性,有意思的历史不就是从这当中提炼出来的吗?

——著名历史作家魏风华

这本书是活泼讲史的典范,更是剖析人性的利器。它帮我们透过汉朝看懂当代,让我们发现自己身上原来一直散发着汉高祖与西楚霸王的气息。

——著名历史作家李开周

此书和寻常讲汉史的书相比,有很大的优点,这就是作者是经济学研究者。而历史的走向常常被经济所左右,相信这本书会让读者们感觉到耳目一新。

——著名历史小说家史杰鹏

王文剑书写的汉史提供了一种冷峻的幽默,读本书最大的感觉是不累。我们从阅读中得到的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考角度,可能这是对当下最有冲击的历史读本,它的背后有着作者对中国民族性的探索。

——文化记者卢小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汉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文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8269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3131533
中图分类号 K234.10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