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通过对我国及国际范围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特点与表现形式、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阐述说明环境污染转移产生的原因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设想。笔者力图尽可能多地展示并分析说明环境污染转移对全球特别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以求引起政府及其他决策机构与人员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能对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
图书 | 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转移问题法律透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通过对我国及国际范围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特点与表现形式、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阐述说明环境污染转移产生的原因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设想。笔者力图尽可能多地展示并分析说明环境污染转移对全球特别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以求引起政府及其他决策机构与人员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能对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 内容推荐 环境污染转移是环境污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绝非简单的位移.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将污染转移到异地他乡乃至个人。转移的结果,使环境污染以更加隐蔽、分散和危险的方式存在着,形成了广范围、深层次的污染与危害,其防控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已成为国际范围内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从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看,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已较为普遍,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也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然而法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深入研究的成果尚很有限。本书通过对国际及我国范围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特点、表现形式与后果等基本内容的阐述,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说设想。作者力图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并分析说明环境污染转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从新的视角提出了环境污染的转移形式与作用途径,以期引起政府及其他决策机构与人员的关注与重视。期待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防控体系的创新与完善,也能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目录 第一章 环境污染转移的几个基本问题/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国际背景下的环境污染转移/1 二、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转移的挑战/3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概念与本质分析/12 一、环境污染转移概念的法学内涵解析/12 二、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本质分析/18 第三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特点与分类/22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特点/22 二、环境污染转移的分类与途径/28 第四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与造成的损害/37 一、国际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37 二、我国环境污染转移的现状/41 三、环境污染转移造成的损害/48 第二章 我国环境污染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57 第一节 发达国家向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转移/57 一、基本认识/57 二、发达国家向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的主要形式/58 第二节 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污染转移/65 一、基本认识/65 二、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几种形式/67 第三节 城市区域向农村区域的污染转移/7l 一、基本认识/71 二、城市区域向农村区域转移污染的主要形式/73 第四节 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污染转移/75 一、基本认识/75 二、环境污染在我国消费领域的转移形式与途径/77 第五节 环境污染向其他主体的转移/84 一、基本认识/84 二、环境污染向其他主体转移的主要形式/86 第三章 环境污染转移的基本原因与影响分析/92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原因的经济学根源与基本理论/93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经济学根源/93 二、环境污染转移的基本理论/95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经济原因/100 一、内在经济原因/100 二、外在经济原因/105 第三节 环境污染转移的社会原因/109 一、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理念/109 二、环境污染转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19 三、环境污染转移与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121 四、环境污染转移与环境标准的差异/122 五、环境污染转移与制度缺陷/123 六、环境污染转移与贸易自由化/124 七、环境污染转移与国际直接投资/126 第四章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法律责任/128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认定中的几个问题/128 第二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法律责任的分析/1 33 一、国际法上的环境污染转移责任问题/133 二、国内法上的环境污染转移责任问题/136 第五章 对我国环境污染转移问题法律控制的设想与解决思路/140 第一节 环境污染转移行为法律控制的立法现状/140 一、环境污染转移的国际法控制/140 二、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控制的立法现状/156 第二节 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战略取向与制度安排(一)/16l 一、环境污染转移与经济发展思想与方式的选择/161 二、我国环境污染转移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制定与实施/176 三、环境污染转移与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91 四、环境污染转移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200 五、增强环境权利意识与提高水平,推动公众参与/204 六、加强国际合作,遵守国际公约/210 第三节 我国对环境污染转移问题的战略取向与制度安排(二)/213 一、贯彻污染者自负原则/214 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17 三、完善环境审批准入制度/223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和责任制度/226 五、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227 第四节 几种主要环境污染转移行为的法律控制/230 一、关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环境污染问题/230 二、关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环境污染问题/233 三、关于城乡之间环境污染转移问题/235 四、关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环境污染问题/239 第五节 环境污染转移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252 附录 相关法律规定/255 主要参考文献/297 后记/30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转移问题法律透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包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0597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4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2.684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